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

“着哇!”鄢縣令一聽這話如遇知音,興奮得滿臉通紅,奔到楊凌面前唾沫橫飛地道:“下官曾就此事上書南京戶部,指出如今恩撫優渥、教化懷柔已經變相成爲賜予特權,賄害無窮啊。現在蠻人覺得自己可以凌駕於官府之上,稍加管制就叫囂咆哮,根本不將朝廷放在眼裡。此舉又傷害了在此定居的漢人百姓,使他們要麼遷往他鄉,要麼有了恩怨便私相解決,從此也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卑職忍氣吞聲,縱容都掌蠻的結果,就是都掌蠻視我如無物,漢人百姓恨我入骨,其他各族被都掌蠻欺凌的百姓也被卑職攪混水、和稀泥的判案之法弄寒了心。縣衙威信一落千丈,百姓有事根本就不上縣衙上告了,稅吏上街他們也心懷怨恨,滿腔怒火,時常尋釁滋事。可卑職……卑職也是有口難言啊。”

楊凌不動聲色地擦了擦臉上的唾沫星子,忽然想起了前世的支離片段,以前的事在腦海中已經淡忘很久了,可是這時忽然清晰地記起了那個片段。那是剛剛上班不久吧,去某邊塞城市旅遊,被佩着刀瞪着眼一臉鬍子很兇悍的當地人強賣給他一塊“玉石”,雞蛋大的“玉石”,從八百塊主動減到八十塊。找誰說理去呀,市場管理員和警察都只會勸他息事寧人,他也只好花錢買平安了。

唉!當時要是身邊有伍漢超或者劉大棒槌這樣的死忠兄弟跟着,至於受那氣嘛。把對落後地區的扶持優待變質成爲在對其他種族不平等、不公正基礎上的特權,只會讓他們不斷提醒自己種族的不同和優越感,挑起受到不公正待遇者的憤怒,時間越長,這種矛盾也就越突出,蜀王這樣的政策,雖可保得一時平安,又怎麼可能長治久安?

楊凌託着下巴悠悠嘆了口氣,這才發現鄢縣令正直勾勾地看着他,忙點點頭道:“唔,本官明白了,這事兒你雖有責任,也是此地官場的積習弊病,非你一人之過。唉,方纔本官過於衝動,還請鄢大人勿要見怪,且請穿回官衣,再坐下回話。”

鄢縣令拱手道:“多謝大人,卑職正要說及此次事端的起因。”

楊凌精種一振道:“哦,這次爭端因何而起,你知道?”

鄢縣令道:“是,此地有戶人家,勝柳,開油作坊的,一日有幾個都掌蠻人提了獵來的山雞上門換油,見那人家姑娘長得俊俏就調笑了幾句,咱們漢人風氣嚴謹,自然難以接受。店老闆大怒,便要趕他們出去,不欲和他們換油了,結果那幾個蠻人和他對罵幾句,抽刀便刺死了他。下官慚愧,在縣治上確實無所作爲,可是人命關天,這事可不敢打馬虎眼了,所以本縣聞訊後就率着衙差去追那夥兇徒,在銅鼓嶺追上了他們,拿住了三個,往縣城押解途中,他們村寨的人得訊趕了來,百十號人持棱槍彎刀,氣勢洶洶,下官無能,只能帶着衙差逃之夭夭,人就被他們劫回去了。本縣皁、壯、快三班衙役,再加上門子、禁子、轎伕一共也不過百十來人,實在難以對付這班目無王法的兇徒,本縣又無駐軍,下官只得行文向知州大人求救。”

知州馮見春臉上一紅,微微露出不安之色。鄢縣令忍了兩三年的委曲,今天算是全豁出去了,官場上最忌諱當衆指摘上官的不是,這個名聲打出去,他今後再想在官場上混,肯扶持栽培他的人就不多了。

鄢縣令也不以爲意,一鼓作氣地道:“知州大人要下官隱忍平息,以和爲貴,蓋因捕其一人,必拔寨來救,若制其一寨,則舉族來援,蠻人不識王法,野性難馴,那時事情便一發而不可收拾了。是以知州大人撥了二十兩銀子,讓下官安撫那戶勝柳的人家。”

鄢縣令搖頭嘆道:“這樣做不啻於飲鳩止渴。試想當衆殺人,往自己的村寨一躲就沒事了,眼見此情此景,就是換了下官這樣讀過聖賢書的人,見到王法全無威懾,怕也要肆無忌憚、快意恩仇了。此事之後,只怕更加助長蠻人氣焰、寒了漢人民心,奈何到了這一步,蠻人之驕橫早已養成,猶如龍之逆鱗,只可撫,不可拂,否則立生事端以挾官府。下官也唯有抱了一份私心,只盼在我的任內莫出亂子就好。這戶人家倒也能忍,經我好言相勸,收了銀子再也不提報仇之事。誰料此事過去兩個月,他們卻暗暗不知從哪裡約來了幫手,趁那兇手酒後離開集市,行至偏僻處時下手把他殺死。隨後一把火燒了油坊,全家逃的不知去向了。蠻族村寨趕來本縣報復,事主已逃,他們便遷怒其他漢人,大肆燒殺搶掠一番揚長而去。這一來縣上漢人大怒,齊曰:朝廷不爲百姓作主,王法已蕩然無存,我等唯有自救罷了!有人登高一呼,剎那間聚起數百人,殺奔蠻人村寨去了。蠻人村寨遇襲,酋長敲起銅鼓,四山八嶺各處村寨齊來支持,先殺退了本縣的漢人,隨即一鼓作氣劫掠了周圍數縣,才釀成這場劇變!”

鄢縣令苦笑道:“過度偏袒、一味縱容、司法不公,以至於目無法紀者更形囂張,遵紀守法者官逼民反,現在鬧到這個地步,誰還尋究當初事端因何而起,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只有我這個糊塗縣太爺,沒理。”

楊凌聽罷,目光一凝道:“本官得報,都掌蠻劫琪、筠連、慶符諸縣,屠長寧逾千人,火焚納溪,廬舍千餘、縣之公宇,皆成灰燼,打到後來,蠻人聲稱漢人先襲都掌蠻,各縣皆稱蠻人先劫各郡縣,反倒無人知道這一次叛亂起因竟在於此。你既知之甚詳,爲何方纔一言不發?”

鄢縣令無精打彩地搖搖頭道:“下官一是存了少言避禍的念頭,另外也是心灰意冷,這樣下去,就算這次答應了都掌蠻的無理要求,把他們安撫下來,要不了幾年,他們必然再次反叛。百餘年來,都掌蠻時降時叛,反覆無常,就是這個道理。朝廷想要長治久安,難!”

帳中衆人鴉雀無聲,楊凌靜了半晌才徐徐問道:“若依你之見,當如何才能使其歸化?”

鄢縣令定定地看了楊凌一眼,這才答道:“第一,必用武力,挫其銳氣,使其歸降,不敢再生對抗之心;第二,建城垣、駐軍武,以維法紀;第三,漢蠻稅賦勞役,一體平等,使其明曉朝廷法度,不生驕妄之心;第四:現在蠻寨是蠻寨,漢居是漢居,說是雜居,實則壁壘森明,老死不相往來。應強遷移民,迫使雜居,則十年之後,便有異族通婚,最遲百年,必彌於合。第五:都蠻土司,遣子入成都,一年一換。既爲人質,又使未來的土司識漢字、習漢文,讀聖賢書;第六:蠻人愚昧落後,火耕流種,既飽且嬉,官府要資助援扶,助其建房舍,拓荒田,教耕種,使其有屋有田,安居樂業。第七:建民學,授禮儀,使蠻人子弟皆習教化;第八:拓商業,南北西東四方商賈往來穿梭,天下消息流通不塞,開闊視野,見識廣泛,那時便是用兵驅趕,恐怕他們也不會再願住進深山老林,甘過野人生活。”

楊凌聽到頭兩條時,還只是頷首靜聽,到第三條時便急忙揮手讓書記官一一記下,鄢縣令的平蠻八策說完,楊凌欣然而起,越過公案,一把握住他的手連連讚道:“鄢大人,果然高才,真神人也!”

鄢縣令苦笑道:“此次事端可說因本縣而起,下官待罪之身,大人不喻下官爲鄢大神兒便心滿意足了,何敢當神人二字?”

楊凌哈哈大笑,說道:“當得,當得,君有才而不能盡其才,非君之過。這平蠻八策當然不適用於蜀地所有民族,不過都掌蠻一來最是野性難馴,歷百年而絲毫不曾歸化,時常騷擾地方,叛亂造反。再則都掌蠻居處不過數縣,舉族不過三兩萬人,人少地微,要用此策易如反掌,相信蜀王府就可以解決此事。此族雖小,生起事來卻要調動數十萬大軍,耗費錢糧無數,相信朝廷也願意接納這個方法,一勞永逸。”

鄢縣令心中歡喜,可是他眼光一閃,瞧見在場官員人人面色不愉,瞧向他的眼神都複雜莫測。不由心中一沉。

蜀王在蜀地官員中威望崇高,這今日這些話等於是當面指責蜀王施政不當,連帶着把各級官員爲保自己任內平安無事,以增個人政績,坐視矛盾產生、激化,推諉搪塞的事都抖露了出來,這缸醬湯渾水沒人去攪也就算了,今日自己攪和開來,今後的宦途……

封參政清咳兩聲,說道:“大人,這平蠻八策其實是平蠻之後的伏蠻八策,可以容後再議,現在最難的是:世子怎麼救出,叛亂如何平息,成化年間朝廷可是動用了二十多萬大軍,圍山四年,都沒有奈何得了他們呀。”楊凌眉尖一挑,昂然道:“事在人爲,總有辦法可想的。不要總是昔年昔年的,先給自己心中定下一個不可逾越的目標,那還怎麼可能越得過去呢,永樂皇帝五徵塞北,打得韃靼望風而逃。‘土木堡’之變後,朝中百官連京城也不許皇上出了,結果怎麼樣,皇上親征大同,結盟朵顏三衛,打得伯顏、火篩丟盔卻甲。日本倭寇襲擾海疆百餘年,如今還不是彈指間灰飛煙滅,天塹固然難以逾越,可是本官就不相信,這道坎兒就邁不出去了。”

他指手一揮,遙指帳外道:“七萬大軍,紮營連綿二十里,每人挑筐擔土,這峽谷也能填平了,這險峰也能再堆出一座來,我就不信拿這幫蠻人就毫無辦法了。”

瞭解了此次事件的詳情,和當地百姓由來已久的矛盾,楊凌深覺此次剿匪平叛固然困難重重,要化解這矛盾的源頭才更加困難。鄢高才的主意可能會亂上一時,但是哪怕在自己任內亂上十年,卻能保得以後千百年平安,這纔是爲官爲民之道。

他心中暗暗有了計較,暫把這計劃擱下,正想就招撫都掌蠻可以讓步的條件與衆官員詳細磋商一番,門外一個侍衛匆匆來報:“欽差大人,九絲城阿大酋長遣使來見!楊凌大爲意外,盼了這麼久,早不來晚不來,這個時候選的倒合適,他連忙端正身姿,說道:“傳他晉見!!”

楊凌瞥見鄢縣令還穿着一身白衣,便道:“鄢大人,先換上官袍,一旁坐下。”

“是!”鄢高才答應一聲,匆匆穿好官袍,回頭門口坐下,旁邊的官兒悄然往裡邊挪了挪椅子,動作雖微不可察,鄢高才卻感覺得到,心中不覺一陣悲涼:“地方不靖,上官只知壓我罰我,我想有番作爲,上官又要阻我攔我,我這窩囊官兒只說了幾句心裡話,便叫你們如此嫌棄麼?”

不一會兒,帥帳門口騰騰騰走進兩條漢子,這兩人身材倒並不顯得如何魁梧,只是穿着臃腫,身上掛滿了零零碎碎,頭髮凌亂中卻又梳着幾條小辮,一張古銅色的臉龐,尤其顯眼的是他們頸上戴着的粗大的銀項圈。此地產銀豐富,他們頸上的銀圈看起來怕不有七八斤重。

這兩個人是通漢語的,大搖大擺進了帥帳,神色狂妄,傲然四下一掃,插腰而立道:“蜀王沒有來嗎?”

“大膽!”兩旁侍衛霍地按住刀柄,振然欲起。楊凌擺手一笑,說道:“王爺貴體隆重,怎麼會來這種地方,此地是本官作主,你們的土司有何話說,同本官講!”

兩個蠻人哈哈大笑,其中一人笑道:“王爺又如何,你們王爺的大兒子還不是乖乖來求我們,求我們回到村寨,並且給了一堆的保證?”

另一人指着他道:“你就是那個楊砍頭,聽說你要和我們都掌蠻勇士作戰,就憑你,借你一對翅膀也飛不上我們的九絲城。”

他上下打量楊凌幾眼,桀桀一笑道:“楊砍頭?你一刀砍得下我阿哈貝的頭嗎?”

姓阿的?那應該是都掌蠻大頭領的族親了。楊凌微微一笑,說道:“本官砍人的頭,只用嘴,不動刀!”

他不等那阿哈貝詢問,便厲聲問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朝廷有恩撫之意,本官陳兵數萬,迄今秋毫無犯,便是想給你們一個機會。本官問你,世子如今可安好?阿大可願降?

爾等襲殺數縣,焚燬民居官宅無數,屠殺姦淫百姓無數,可謂罪大惡極,若肯就此放下武器,交出世子,乖乖接受招撫,本官可以既往不咎,朝廷寬大之恩,莫過於此,你們不要不知自愛,辜負朝廷一番美意!”

楊凌聲色俱厲,兩旁官員皆駭然屏息,不敢稍動。可那兩個蠻人卻連眼皮也不眨,仍然大刺刺地看着他,滿不在乎地道:“你們的大王子在我們手中,諒你們也不敢爲難我們的族人。楊砍頭,我們大王已經下了大王旨,我們世代居住於此,這裡是我們的地方。你們的人立刻退出敘州一帶,從此不得干涉我們的一舉一動,不得派遣官員,不得徵收米糧,再拿出一萬擔糧食,五千頭耕牛,我們便放了你們的大王子。”

楊凌神色一冷,似笑非笑地道:“知道什麼叫朝廷、什麼叫國家,什麼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嗎,按照你的論調,普天下的部族和各府各道,都可以把他的世代居住之地劃爲己有,各族各部之內的百姓再依此類推,大而劃小,佔地自治了,看似理直氣壯,實則荒謬絕倫!”

阿哈貝臉色一獰,封參政連忙勸道:“欽差大人,蠻人不識規矩,需索無度,可以慢慢計議,慢慢計議。阿大酋長既派人來,還是有議和誠意的,可以……”

“封大人,下官以爲,這是對叛亂之部的招撫,而不是兩國之間議和,措辭當謹慎,這個根本不能讓步!”鄢大神兒說着話,昂然站了起來。

他冷眼旁觀,已看出敘州事了,他的前途也就算完了,這些只知欺弱悅強、粉飾太平的官兒們,是絕不會容他這個出奇冒泡、不懂“規矩”的小小七品縣令安逸下去的。

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人一旦豁出去了,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窩囊了幾年了,今天痛痛快快地拼他一下,也算出了心頭這口惡氣,沒準兒得到欽差賞識,能把他帶出這個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泥河潭也說不定。

所以封參政話音剛落,這個一向謹小慎微,膽怯軟弱的七品縣令立即就跟吃了槍藥似的跳了起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他是進士,況且鄢高才並非全爲個人前程打算,他在此地日久,深知就算今日真的委曲求全招撫了都掌蠻,他們的氣焰也必然更加囂張,從此橫行不法,儼然得了朝廷的特赦令,將來必引起更大的騷亂。唯有狠狠地打他一下,打疼了他,他纔會服服貼貼。

可是蜀王世子在他們手中,這就是朝廷一面最大的軟肋,世子遠在深山密林之中,怎麼可能救得出來,投鼠忌器之下,難道要一味任其勒索,鄢縣令公私兩便,權衡再三,終於橫下心來,此時的他神情氣度與方纔的模樣截然不同。他大步走到那兩個比他強壯威武得多的蠻人面前,凜然斥道:“你們扣押世子,以爲人質,已是大罪!燒殺搶掠,襲擾諸縣,更是惡極!黃傘蟒衣,僭號稱王,此爲大逆!意欲分疆,裂土自據,當誅九族!如此大逆不道,十惡不赦之反賊,還不早早束手就縛,向朝廷請降請恕,居然還敢討價還價?”

知州馮見春一聽就急了,阿大酋長着蟒袍官衣,出行頭頂黃羅傘蓋,仿照大明天子,僭越之舉形同篡逆。要知道天下間佔山爲王的強盜土匪不可計數,朝廷治下也不可能清理得乾乾淨淨,可是阿大黃傘蟒衣,僭號稱王,這就不是任何一個皇帝能夠容忍的了。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消息要是傳到京城,鐵定又是數十萬大軍打上幾年的仗,蜀地官員現在有意淡化,提及此事時常以談笑戲謔的語氣,使人不注意阿大僭越的事實,而把它當成一件猴沐衣冠的滑稽事。

現在鄢縣令把它隆而重之地提了出來,又是在這樣的場合,可就沒有人敢再故意打馬虎眼了,本來只是部族衝突,引起糾分騷亂,現在這樣的罪名落在欽差耳中,性質立刻升級了。

馮見春心中焦急,又一時找不出理由搪塞,只好呵斥道:“鄢高才,欽差大人同來使議事,哪裡輪得到你出面,快快給我退下!”

鄢高才脹紅了臉,還未及退下,阿哈貝已仰天打個哈哈,得意洋洋地道:“你們漢人,最是沒用,你們的大王子在我們手中,說的很厲害,我也不太懂,只是你們今日不答應我們大王割地贖金的要求,你們的大王子就要被殺頭了。”

“不可!”衆文武官員齊聲驚阻。

唯有鄢高才雙拳緊握,仰天大笑,笑聲直振屋瓦,一時文武官員面面相覷,就連阿哈貝兩個蠻人也愣住了。只有楊凌捏着下巴,不動聲色地看着他。

楊凌雖不知他有什麼話說,不過這種事卻是聽得多了,見得多了,但凡文人如此豪笑不己,必定胸有成竹,要說出一字千鈞的定錘之音了,人家難得表現一回,當然得好生配合纔是。

果然,只見鄢高才大笑聲不絕,終於咳了兩聲,才半笑半喘地指着阿哈貝大聲道:“你要以世子性命肋我朝廷割土贖金麼,小小蠻夷,孤陋寡聞,可曾聽說過大明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乎?”

衆人一聽:完了,鄢壞水兒這話一出,世子朱讓栩不用救了。

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89章 劉瑾議政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08章 談笑用兵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26章 天降奇兵第258章 伏擊第35章 伏兵四起第46章 閨房之樂第365章 北向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0193 知音難妥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218章 求醫第335章 皇庵護法第347章 各懷心機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18章 除夕烽火第259章 合圍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43章 錦衣百戶第263章 放飛成功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82章 黃米白米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8章 惹上官司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468章 樂極生悲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394章 殺第218章 求醫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230章 伏招第207章 白登山下0101章 上諭勘陵第68章 大索京師第72章 廷杖十奸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23章 壯士解腕第46章 閨房之樂第50章 一團和氣第22章 拂曉之戰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459 混戰第421章 調虎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395章 心繫伊人第172章 嚴陣以待第68章 大索京師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98章 廷議風水第464 收網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310章 王子犯法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378章 帷幄第433章 王見王第68章 大索京師第69章 智鬥權侯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139章 長幹行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18章 回家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1章 九世善人第74章 天子呼來
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89章 劉瑾議政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08章 談笑用兵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26章 天降奇兵第258章 伏擊第35章 伏兵四起第46章 閨房之樂第365章 北向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0193 知音難妥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218章 求醫第335章 皇庵護法第347章 各懷心機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18章 除夕烽火第259章 合圍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43章 錦衣百戶第263章 放飛成功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82章 黃米白米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8章 惹上官司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468章 樂極生悲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394章 殺第218章 求醫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230章 伏招第207章 白登山下0101章 上諭勘陵第68章 大索京師第72章 廷杖十奸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23章 壯士解腕第46章 閨房之樂第50章 一團和氣第22章 拂曉之戰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459 混戰第421章 調虎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395章 心繫伊人第172章 嚴陣以待第68章 大索京師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98章 廷議風水第464 收網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310章 王子犯法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378章 帷幄第433章 王見王第68章 大索京師第69章 智鬥權侯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139章 長幹行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18章 回家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1章 九世善人第74章 天子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