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各有所思

正德略一猶豫道:“前年韃子險些攻進大同,代王跑到京裡向父皇哭告時,見過朕一面,若見了他……”

他忽地眉毛一揚,笑道:“去就去,我是侍衛,見不到他的,要是整日悶在這兒那和在京裡還有什麼區別?”

兩人正說笑着,忽有一個侍衛近來稟報道:“稟大人,巡撫胡大人回城了,正進府來。”

這侍衛也知道正德身份,只是楊凌早已吩咐下去,所有人見了正德不得稍露異樣,免得引起有心人警覺,是以他也不敢見過皇上,只是向他瞧了一眼。

楊凌一愣,胡巡撫回來了?雖說他的品秩比自己高,可是自己畢竟頂着欽差的名頭,而且論實權遠非他能所及,怎麼也不待通報一聲?這可未免失禮了。

楊凌正要去書房會見胡瓚,陡聽外邊厲聲大喝:“欽差駐地,不得硬闖。”

隨即另一個聲音也厲聲大喝:“瞎了你的狗眼,我是大同巡撫胡瓚,本地除了代王殿下,便以我胡某爲尊,什麼地方闖不得?”

喝!這位巡撫未免太囂張了吧?楊凌不知胡瓚爲官如何,但是聽了這番話,第一印象就是這位巡撫未免太過跋扈。

楊凌向正德看了一眼,推門而出道:“放他過來!胡巡撫,本官品秩雖低於你,卻是奉旨欽差,這欽差行轅所在,也是你硬闖的麼?”

他一邊說着一邊閃目望去,只見大內侍衛們攔住一個文官。這時正左右分開,那官兒斯斯文文,白淨面皮,看模樣不到五旬,倒不像個飛揚跋扈的官員,怒氣便消了幾分。

不料那位胡巡撫見了他,臉上怒容更盛,他雙手緊握,騰騰騰地大步行來,竟然不待主人帶路,昂然直入房去。

楊凌莫名其妙,不知自己哪兒得罪了他,他耐着性子擺擺手,示意侍衛們退下,返身跟着胡瓚進了房間,房中只有正德和張永兩人。正德雖仍是一身校尉衣服,卻站在前面。

胡瓚考中進士,後來升任戶部左侍郎,再外放大同任巡撫,均是弘治朝的事,新帝登基後他還沒見過天子,胡瓚仔細打量正德一番,猶豫着不敢隨便拜見,見楊凌閃身跟了進來,立即喝問:“聖駕何在?”

楊凌臉色一變,驚問道:“胡大人,你說甚麼?”

胡瓚冷笑,從袖中摸出一封書信道:“楊將軍,你將三位大學士阻在居庸關內,他們進不得關,但軍驛快遞卻比你們的行程快上數倍。你好大地膽子,竟敢將皇上帶至如此險地,我來問你,聖駕何在?”

胡瓚好似吃了槍藥一般,紅着兩隻眼睛瞪着楊凌,正德見狀輕咳一聲,道:“朕在這裡,胡愛卿不必質問楊凌,是朕要出京,楊卿不過是奉旨行事罷了。”

胡瓚回頭,見那身着蟒龍袍的太監站在那校尉身後,向他微微頷首,忙搶前一步道:“微臣大同巡撫胡瓚,叩見皇上。”

正德笑道:“愛卿平身,朕微服出京,知者甚少,你不要聲張出去。朕知道,三大學士苦口婆心,也是爲朕安全擔憂,但朕此來大同,是有極重要的國事,此事原也沒打算瞞着你和楊一清,只是想過些日子再說罷了。”

胡瓚起身,正色道:“無論何等大事,應由臣下替皇上分擔,豈有天子親涉險地之理?大同正在兵荒馬亂之中,不宜久留。臣請皇上立刻回駕。”

正德樂了,這位巡撫倒有趣。滿朝文武就算劉健、謝遷在時,三大學士也不敢如此直言不諱地向皇上下命令,敢情他不只對楊凌這位欽差說話衝,對着皇帝還是一樣的語氣。

正德滿不在乎地在椅上座了,翹起二郎腿道:“朕說過了,此來是有極重要的國事,事情未辦妥前,朕不想回京,胡愛卿如果欲知詳情,可向楊凌問起,不然就請回吧。”

胡瓚臉漲得通紅,鬥雞似的瞪着正德道:“主憂臣勞、主辱臣死,坐視皇上陷於險地,臣萬死莫贖其罪,皇上不回京,臣就死在皇上面前!”

正德愕然,半晌才笑道:“這……這算什麼道理?你不是以死來要挾朕麼?朕不回京,朕也不允你死,你下去吧。”

胡瓚大聲道:“臣今日來,務必要勸得皇上回京,皇上不走,便是臣的失職,唯有一死而已”,說着便探手入懷,正德大驚,喝道:“你帶刀見駕?”

楊凌也飛身攔在正德面前,倏地按住了佩刀,胡瓚道:“未經許可帶刀見駕,是爲逆反大罪,臣決不敢,古人懷忠力諫,觸柱而死……”

胡瓚一邊說,一邊遊目四顧,沒看見房中有柱子,便道:“君子愛君不愛其身,死法多的很,臣早有準備。”

說着從袖子裡取出一個紙包,抖開其中的藥末便往嘴裡吞。楊凌大驚,還未及衝過去,正德反應更快,已經一步躍起,從楊凌身邊衝過,一把抓住胡瓚的手腕將紙包奪了下來。

那藥末撒了正德一手,張永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毒藥,沾上皮膚是否有害,唬得他大呼小叫起來,當下衝進幾名侍衛將胡瓚制住,張永叫人打進水來,先用乾毛巾拭淨了正德的手,又將盆洗了幾遍。

楊凌蹙眉道:“巡撫大人,皇上親自巡邊,是爲了江山社稷,這件大事,非皇上不可施行,你怎麼動不動就玩死諫把戲?”

胡瓚怒道:“萬乘之尊,豈可輕蹈險地?‘土木之變’前車之鑑,你要害了大明,害得自己滿門抄斬麼?”

楊凌也不禁大怒,凜然說道:“口口聲聲盡是昔年,爲什麼你不說的更遠一點?怎麼不說洪武皇帝血染徵袍打下萬里江山?怎麼不說永樂皇帝五徵塞北,戎馬一生的戰績?古往今來,凡遇外辱內患,哪個有爲的天子只重文治而不重武功?”

楊凌慷慨激昂,朗聲說道:“爲人臣子者忠君是心,輔君是責,你有了一顆忠君之心,還應盡輔君之責。你是要把當今皇上輔佐成文治武功、英明神威地一代帝君,還是要把當今皇上好生地保護在紫禁城中,要少年天子不出宮門一步,不懂人情世故,做一個朝廷名義上地象徵、萬民朝拜的木偶?”

楊凌這番話竟然把胡瓚震住了,一時啞口無言。

楊凌吁了口氣道:“巡撫大人既然知道皇上在這裡,還是協助本官做好大同地防務,皇上在這裡便安如泰山了。皇上來此,是有一件極重要的事要辦,胡巡撫現在可願聽本官敘述詳情麼?”

胡瓚默然半晌,才一拱手,氣哼哼地道:“願聞其詳!”但那語氣已不再強硬。

楊凌微微一笑,對正德躬身道:“皇上歇着,臣先退下與胡大人商議一番。”

正德聽了忙擺手道:“你們去,你們去。”

看着二人退出門去,正德才一屁股坐回椅上,如釋重負地對張永道:“這個姓胡的太嚇人了,沒什麼事可千萬莫叫朕再看到他。”

楊凌與胡瓚在房中直講了大半個時辰,胡瓚才瞭解皇帝此來的目的,他雖是文官,久在大同也熟稔軍事,自然知道如果能將朵顏三衛拉過來,不只此消彼長減少長城外的危險,從長遠來講,更是極有益處。

如果真的能改變以往小打小鬧的互市,和朵顏三衛大作茶馬交易,將河套地區變成大明的良馬供應之地,才能徹底改變大明軍隊善守不善攻的戰略局面。

不過一想到皇帝親臨險地,胡瓚就心驚肉跳,他遲疑道:“大同城高牆厚,城外有楊總制的數萬大軍,以本官想來,倒不虞會被韃靼侵入,但近來韃子糧草短缺,常常派出小股人馬從我大軍空隙間迂迴穿插至後方劫掠糧草,而且一沾即走,甚是叫人頭疼,平素無事,萬萬不可讓皇上離開驛館。”

楊凌道:“這個我自然省得,萬萬不會讓皇上輕涉險地。”

胡瓚又道:“代王殿下執掌大同,皇帝在此干係重大,是否通知代王?”

昔年朱元璋分封諸子,第十三子朱桂就藩大同,是邊塞九王之一。山西有三王,晉王駐太原,代王駐大同,沈王駐潞安。

同中原諸王不同的是,他們是有權過問地方軍政的,所謂上馬管軍、下馬管臣,代皇帝行使御邊職權。

所以別看這裡有三邊總制,有軍政最高首腦的巡撫大人,但是大同真正的最高統治者和指揮者卻是代王,同時代王和沈王受晉王節制。

楊凌略一猶豫道:“此事暫且不要告訴代王的好,代王聽聞,必然惶恐不安,代王府人多眼雜,萬一在朵顏三衛派人前來議盟之前走露了消息,伯顏猛可必然要予以阻撓。”

胡瓚想了想,頓足道:“好,那本官這就告辭了。”

胡瓚緊蹙着眉頭,憂心忡忡地告辭離去,連巡撫衙門也沒回,就衝上城頭去加派人手安排城防去了。

大同韓氏皮貨商,這是剛剛成立不久的一家皮貨行,纔不過半年的功夫,就已成爲大同爲數不多的大皮貨商。

自與韃靼斷絕馬市交易以來,南北特產全靠民間挾帶運輸,近於半走私、半合法的地步,這樣地貨量顯然難以供應各地客商的大量需求。

而韓林卻能有求必應,無論要什麼檔次的皮貨。要多少件,韓氏皮貨行都毫不猶豫,再加上店東韓林爲人豪爽、買賣公道,大有江湖人的四海作風,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南方皮貨商人北上做買賣,大都挑中與韓家交易。

韓氏皮貨商在大同最繁華的東大街上,距代王府不遠,商行左側是一家車馬行,右邊是極豪華的‘狀元樓’客棧,兼營酒樓生意。

由於戰事和大雪通常都發生在冬季,所以此地皮貨行的規矩,一到了冬天就陷於歇業狀態。韓家雖仍有少量客人上門,傭工大部分也都回家貓冬去了,大院裡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一個穿着老羊皮襖、蹬着加了防滑條狀皮子的快靴的矮個子男人蹬蹬蹬地上了樓,推開門兒一把摘下可掩住鼻口的羊皮暖帽,露出一張紅撲撲的圓臉,這是個虎頭虎腦濃眉大眼的少年。

他先提起桌上的大茶壺咕咚咚一通灌,然後抹了抹嘴巴興沖沖地道:“爹,我看到姐夫了,他現在已經住進了驛館。”

炭火爐上一口陶罐,裡邊加了佐料的鮮嫩的羊肉咕嚕嚕地翻滾着,肉香四溢,桌上還擺着幹荷葉、核桃仁等下酒小菜。

一個四十多歲身材健壯、五官粗獷的大漢放下橙褐色的酒葫蘆,瞪眼道:“小兔崽子,我還用得着你說?咱們在這紮根是不能叫人知道和你姐夫的關係的,你沒漏了餡吧?”

小傢伙自然就是韓滿倉,他嘿嘿一笑,得意地道:“哪兒能呢爹。我看到姐夫了,跟着他的軍隊走了一路,他可沒看到我。爹,你說姐夫什麼時候能來看咱們?我還真想他了,更想姐姐,嘻嘻,姐姐快要生小寶寶了,我要當舅舅了,想起來就開心。”

韓林罵着兒子,可是眉眼綻開,顯然也高興得很,他唔了一聲道:“你姐夫派來的那位伍漢超公子前天才出的城,外邊正在打仗,他挑着小道兒走,雖說有我派去的人帶路,恐怕這時也沒到地頭兒呢,你姐夫得在這兒住些日子呢。”

他微微豎起大指說:“凌兒陪着這位呢,那是天大的事情,怕不會馬上來見咱們,你莫急,叫夥計們豎直了耳朵,注意城裡三教九流的所有動靜,莫壞了你姐夫的大事。”

韓滿倉失望地一屁股坐在長條凳上,抓過老爹的酒葫蘆抿了一小口酒,然後趕緊拿起筷子從罐裡挾起塊羊肉來,略吹了吹便塞進了嘴裡,然後說道:“

嗯,這事兒爹倒不必太擔心,城裡但有出入的陌生人,沒一個瞞得過我那些夥伴的眼睛,誰會對那些滿城亂跑的小孩子起戒心呢?”

“對了”,韓滿倉往桌上一趴,踢踏着腳道:“住在狀元樓的那幾個商人查明白了麼?這時節跑來做買賣的人可不多見,偏偏他們掌櫃的還在後邊,在這兒一住七八天了,真是奇怪。”

韓林搖頭道:“還沒查出什麼,或許是新入行地商人,不懂這邊的時令和行情吧。那位主婦和幾個僕人整日窩在客棧裡,不象有什麼用心的人。

兵荒馬亂的,帶着銀子和大宗皮貨走南闖北的,僕人們懂得武藝尋常的很,而且觀察他們路引官籍,也都毫無疑處,爲了以防萬一,我仍叫客棧裡的夥計注意着呢。”

‘狀元樓’是大同最大的客棧,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第一代代王朱桂的王妃是名將徐達的次女,這女子頗有乃父之風,相貌雖然普通,卻有一身好武藝,嫁來代王府時她帶的一個姓宋的隨身丫頭也精通武藝,後來離開王府嫁了人,在這裡開了這家狀元樓。

有代王府這層關係,酒樓越開越大,漸漸發展成酒樓、客棧、賭館、妓院於一體的銷金窟。這狀元樓佔地甚大,雖說開着這許多生意,卻各自別門別院,就是客棧也分高中低檔三幢樓,所以三教九流都願意住進這裡來,龍蛇混雜,是最易打聽到消息的地方。

雖說大同是戰亂之地,可是這種地方卻最易發財,經過百餘年,這家酒樓的後人賺得鉢滿盆滿,前年韃子險些攻進城來,把店主嚇的夠嗆,不願再住在這兒,可是能拿出大手筆盤下這狀元樓的人實在太少,所以一直拖了下來,內廠勢力開闢到這裡時,就暗中把它盤了下來,對外仍聲稱是宋家的買賣,暗中卻是韓林掌管。

及第樓是狀元樓的中檔客棧,倒符合那位皮貨商人的身份。這一家只有夫人和幾位夥計來住,租了二樓拐角處連片的三間客房,中間一幢是夫人住,兩邊兩幢是家僕住。

這位夫人走路風風火火,行事說話和男人相似,極是粗魯。雖說身段兒蠻動人的,可那張臉雀斑麻子交相輝映,偏偏這位夫人還喜歡濃妝豔抹,畫了一雙妖佻的細眉,鼻子下邊卻是一張血盆大口,就連店裡見多識廣的傭人都不愛看。

他們趕到這裡時,聲稱掌櫃的因事耽擱了,夫人做不得主,就在這兒候着掌櫃的到來,這都七八天了,剛剛那位皮貨商掌櫃才帶了一位管帳先生、六個夥計趕到客棧,夥計早已得了韓林吩咐,一邊使人悄悄去通知韓林,一邊端了盆水送上樓來。

房內,楊虎一把摟住愛妻,好半晌才放開,激動地說:“可擔心死我了,那晚想不到會中了楊凌那狗官的埋伏,就連藏馬之地也早有伏兵,我便知道不妙,恐怕你我的底細他早就查的明明白白了,京中大宅必然也有伏兵,所以帶着幾個受傷的兄弟只好遠遠逃去。

回頭我派人進京打聽你地消息,卻聽說你抓住了楊凌,以他爲人質逃出了城,我這才放了心,你不回老寨躲躲風頭,還整成這副鬼樣子跑到大同來做什麼?捎信的兄弟也沒說清楚。”

崔鶯兒初見丈夫也十分激動,這時情緒緩和下來,想起就是丈夫利慾薰心,不聽自己規勸,卻在劉老道的蠱惑下殺上高老莊,白白害得他損失了兩百名親信,不禁狠狠地瞪他一眼,臉色也冷了下來。

她轉眼瞧見一旁那位扮作家僕地老僕正笑咪咪地看着她,忙上前輕聲道:“五叔。”

楊虎口中的老寨是崔家的山頭,崔鶯兒的老父和一票老兄弟昔年縱橫綠林,是北方綠林道上極顯赫的人物,臨到老來不想再在道上混跡,又只有一個女兒,便要手下控制的十幾座山寨自立門戶,自己和一班老兄弟退居密林中的盤龍嶺,靠着年輕時積攢下的家當和在山裡種些藥材、糧食頤養天年。

崔鶯兒口中的五叔,就是崔家老寨的人,和崔老大是拜把子兄弟,精通鷹爪功夫,他是看着崔鶯兒從小長大的,對她如同血緣親人一般。

他拍拍崔鶯兒肩膀,笑道:“別傷心,五叔都聽說啦,你能在京師搞出那麼大陣仗,了不起,山寨的一幫叔叔伯伯們聽了,都覺得臉上增光呢。”

楊虎被崔鶯兒訕慣了,也不覺生氣,仍自急不可耐地說道:“娘子,你既逃出京來,怎麼不順手殺了那個楊凌,反而讓他好端端地回去了,我聽說後實在不明白,和官兵講什麼道義?”

崔鶯兒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不答他的話,卻反問道:“我叫你來大同,你把五叔找來幹嗎?崔家山寨的人已退出江湖,老不以筋骨爲能,五叔年紀大了,你還要叫他跟着奔波?”

楊虎一窒,五叔忙笑着打圓場道:“看你們兩個,見面就拌嘴!這事可不怪楊虎,你們在京師這麼一鬧,官兵在霸州一帶發了狠,許多山寨被連根拔了,若不是咱們老寨在林子深處,也難免也受到波及。

虎子一下子損失了兩百個最得力的助手,還要拔寨遷徙,處處用人,聽你傳訊叫他急來大同,他可抽不出得力地助手了。崔老大心疼姑爺,又擔心你出什麼事,我就自告奮勇地跟着……”

他說道這兒,忽地一個健步竄到門口,霍地拉開門,門外剛剛躡手躡腳走到門口的夥計嚇了一跳,一盆子水差點兒被灑到地上,他忙陪笑道:“呵,老爺子這一開門,倒把小的嚇了一跳。掌櫃的到了,一路風塵,小的送盆水來。”

裡邊一個女人聲音尖厲地道:“少打馬虎眼,說是隻晚三天,怎麼七八天了纔來?說,讓哪個狐狸精把你給迷住了?還有你,別幫着他打馬虎眼,要是老孃知道你瞞着我,回頭打斷你的狗腿!”

店夥計順勢往裡邊看了一眼,只見那個穿着粗俗的紅緞子棉襖的婦人。一手拎着那昂藏七尺的大漢耳朵,一手指着面前一個唯唯諾諾陪笑的夥計,一張血盆大口正憤憤然地責罵着。

扮成管帳先生的五叔乾咳兩聲,向店夥計遞個眼色,說道:“用水時自然會叫你,先下去吧,老爺和夫人正在商量生意。”

店夥計忍住笑,連忙答應一聲,端着水匆匆退了下去。五叔待他過了拐角,纔將店門掩上,側耳又聽了片刻,才向楊虎和紅娘子打個手勢,低聲道:“店裡人多眼雜,走,到裡屋說去,你們兩個守在外邊。”

胡大錘和黑鷂子點點頭,機警地站在門側,楊虎、崔鶯兒和五叔等幾個人都避進了內室,紅娘子將劉老道、翠兒是彌勒教的人,支使楊虎進京謀刺皇帝,以及聽說皇帝要來大同巡視,爲恐打草驚蛇,又出賣自己的事情敘述了一遍。

這兩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楊虎目瞪口呆,怔了半晌才勃然而起,牙齒咬得格格響,痛心疾首地道:“彌勒教!彌勒教!這羣天殺的,我竟然被他們利用了,我那兩百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啊!”

他重重一拳擂在房柱上,臉色鐵青,頰肉突突直跳。

從山寨剛剛趕來的幾位兄弟這才知道詳情,也都恨得牙根緊咬,房中一時靜默下來,過了半晌,一個兄弟忽然變色道:“劉先……劉老道是彌勒教的人?狗日地!那……那他說虎哥是紫微轉世,有帝王之相的話也是假的了?”

旁邊幾人聽了齊齊變色,彼此面面相覷,楊虎心中一驚,這纔想到問題的嚴重性,那無心說出這個要害地人叫馮福至,也是死心塌地的跟着他的好兄弟,一見衆人表情不禁訕訕地說不出話來。

楊虎有些惱火,卻又不便發作,還是五叔人老成精,忙說道:“江山都是人打出來的,誰聽說過命中註定做皇帝,不用自己去拼就能坐天下的?那除非是現在皇帝的太子了。

宋太祖、朱洪武,都是和一幫好兄弟肩並肩打下萬里江山,什麼早有帝王之相,還不是成了事纔有人穿鑿附會的?咱們乾的是強盜馬賊買賣,早就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了,誰也不是孬種,拼一拼未必就打不下江山來。

好了,咱們還是好好商議一下吧,鶯兒剛剛說過了,彌勒教也想造反呢,正是亂世出英雄,就看誰能拼誰能打。今兒楊凌不是率軍進了城嗎?照鶯兒的話,那正德皇帝肯定也在軍中,咱們還是想想怎麼替死去的兄弟報仇,想想怎麼幹掉正德吧。”

楊虎心中暗暗感激,忙按過話頭道:“五叔說的是,看來彌勒教應該也跟着來了,咱們應該多注意楊凌的動向,彌勒教會驅狼鬥虎,咱們綠林道上的好漢難道就不懂這個?皇帝難得出京,亂中取利,找個機會殺了他!”

紅娘子道:“我不同意。一路來到大同,路上災民不斷,這幾天我細細想過,彌勒教躲在暗處,我們在明處,官兵正在圍剿山寨,如果皇帝在這兒出了事,這筆帳勢必又要算到我們頭上,到那時就是窮舉國之兵對付我們,斬草除根都是輕的。”

她瞟了神色各異的衆人一眼,說道:“而且……韃子正在關外大戰,我們起事是爲了替天行道,若是這時皇帝死了,韃子趁亂進關怎麼辦?咱們霸州百姓首先遭殃。再說……”

她的眸子朦朧起來,半晌才悵然道:“咱們真能打下天下麼?如果打的下,咱們會治理天下麼?咱們原來說吃大戶、不納稅、不逼百姓養馬,那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站着說話不腰疼,真坐了天下,不這麼幹能行麼?”

衆人都驚訝地看着她,不解她何以說出這種論調,楊虎已憤憤不平地搶白道:“照你這麼說,我的兩百個兄弟就白死了?這個仇就不報了?”

紅娘子咬了咬嘴脣,輕聲道:“咱去殺人家,難道叫人家伸長了脖子等着咱砍?咱們覺得殺富濟貧是替天行道,官府抓賊何嘗不是理直氣壯?更何況他是爲了自保。

冤有頭、債有主,不是劉老道胡說什麼天相生變,帝星將滅,咱們也不會帶了人上京。我恨!恨只恨給彌勒教拿去當槍使,彌勒教隱在暗處,總舵在哪我們不知道,教主在哪我們不知道,要報仇都無從談起。”

她眸中星芒一閃,恨道:“咱們這幾個人,能在千軍萬馬中殺了皇帝麼?況且彌勒教也要殺皇帝,他們樹大根深,必定早有準備,皇帝一死,他們必定有周詳的計劃謀奪天下。

我們的勢力被官府傷損太大,很難和他們爭雄。如果我們殺了皇帝豈不是爲他人做嫁妝?彌勒教和我們有血海深仇,他們想做什麼,我就偏不讓他成功,我是要等着彌勒教動手,跟在暗處做些手腳,把這件事坐實了是彌勒教乾地,把這把火引到彌勒教頭上。”

楊虎又氣又惱,在他心中可不覺得那羣走街串巷裝神弄鬼、蠱惑鄉民的妖道有甚麼了不起,霸州馬賊過處,連衛所官兵都聞風喪膽,何況是一羣只會掄鋤頭的百姓,靠他們能得天下?

在他心中始終認爲如今的朝廷纔是他成就大事的最大障礙,殺了皇帝,大明朝羣龍無首,各地有野心的蕃王必定你爭我奪,就算彌勒教也趁機起事,他仍覺得那樣勝算更大。

如今聽妻子當着自己的心腹說出這麼泄氣的話,居然還想保皇帝、借官兵的力量對付彌勒教,真是小肚雞腸。女人若是恨上一個人,怎麼如此不可理喻?

楊虎忍不住怒道:“女人見識,被他們利用了又如何?就算沒有他們,我們早晚一樣要對付朝廷,如今有他們打正德的主意,我們正好渾水摸魚,這機會千載難逢,怎可錯過?”

紅娘子起身怒道:“女人見識怎麼了?你有見識又怎麼會被人利用?你讀過幾本書?我覺得咱們原本地打算確實太過淺薄,打打殺殺的,咱們還在行,這些大道理我不懂,難道你就懂了?”

楊虎也火了,又氣又笑道:“這叫甚麼話?怎麼突然又扯到讀書上去了?難道你的這番大道理是教書先生告訴你的不成?”

“我……”,紅娘子噎了一下,狠狠地一跺腳道:“我旁的不知道,就知道彌勒教是我們的仇人,他們想殺皇帝,我想利用皇帝殺他們。我就知道你若趁機動了手,山寨地兄弟,還有他們的父母妻兒,全都要跟着你無處藏身,反倒讓彌勒教撿了天大的便宜,我咽不下這口氣。”

五叔見二人又要爭吵起來,連忙道:“楊凌今日剛到大同,一時半晌不會離去,我們無論是否動手,都不急在今日,待我們探清他們的根底再作打算不遲,你們夫妻死裡逃生,剛剛見面,不要再傷了感情。”

他說完對楊虎一努嘴道:“一路趕來還沒顧上吃頓飽飯,走,咱們爺們趕快洗漱一下先去吃點東西,喝上兩杯。”

紅娘子重重地哼了一聲,腰肢一扭,一屁股坐到牀上,負氣地別過頭去不說話。

楊虎被五叔拉了出來,其他幾位兄弟見勢不妙,連忙也跟了出來。馮福至悄聲對旁邊一個兄弟道:“我覺得大嫂說的有道理呀,再說……山門被搗了,有些山寨已經對大哥的天命所歸有所懷疑,要是劉老道是彌勒……”

“噓……”,另一個人看出楊虎夫妻都壓着一肚子火,忙拉了拉他衣襟,馮福至忙閉了嘴。不過楊虎耳朵甚靈,已將二人地低語聽得清清楚楚,他正在火頭上,一聽了這喪氣話直恨不得反手給那馮福至一記大耳聒子。

楊虎忍着氣向前走,想起馮福至的話,也不由暗暗心驚,自己山寨的兄弟那是沒話說,一定信的過的,可是這兩年招兵買馬、擴張甚速,收服的各處山寨很有一些是被他的武力所懾服,或迷於他真命天子的傳言,如果這消息傳出去……

如果暗囑這幾個兄弟隱瞞此事,那不是擺明了騙人,擺明了連自己也懷疑自己的命相了麼?綠林道上誰不知道大哥楊虎,是光明磊落的一條漢子。這話如何對他們說的出口?

楊虎一邊走,一邊暗暗琢磨着解決的辦法,走着走着,一個邪惡的念頭忽然掠過他的心頭,讓楊虎自己也暗暗一驚,他連忙擡起頭來,連想也不敢再去想。

一大早。楊凌和張永帶着二百親隨趕去代王府拜見,正德混在侍衛中怡然自得,以往去哪兒他都是正角,衆星捧月地言行舉止都要注意些帝王風範,如今一身輕鬆。望着路旁低矮的房屋,閒散經過的士卒,和趁着大年挑擔推車街頭叫賣地小販,顯得異常新奇。

縱是堂堂的九五至尊、天下共主,混在這些侍衛中,看來也就是一個尋常的侍衛,從外邊看過去,掃上一眼也未必有人能夠看出來他有何不同。

代王府坐落在東大街上,座北向南。共闢有四門:東曰東華門、西曰西華門、北曰後宰門、南曰端禮門。端禮門爲王府地正門,王府四周圍有土夯磚砌地高大圍牆,使它成爲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獨立大院,老百姓都稱之爲“皇城”。

端禮門前一道十餘丈長高近三丈的巨大照壁,用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的琉璃拼砌出一座富麗堂皇的照壁,須彌座上平託九條琉璃壁龍。

壁身下部是青綠色地洶涌波濤,上部是藍色的雲霧和黃色流雲。巨龍之間以雲霧、流雲、波濤、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聯,五彩斑斕,巍然壯觀。

這九龍壁比京城皇宮的照壁還要大的多,皇十三子朱桂和燕王朱棣是同母所生,彼此關係在皇子中近了許多,兩人的王妃又都是徐達的女兒,關係更顯親密。昔年建文帝削藩,先拿代王下手,把他囚禁了起來,燕王造反成功,才把他救出來。

後來刁蠻的代王妃進京見了京中照壁,回來後非要代王修一座比京城更大的,代王怕老婆,忙不迭應了,結果就出現了這座九龍壁。

楊凌和張永遞上拜貼,不一會兒王府總管帶着兩個小太監從裡邊迎出來,楊凌和張永忙下了馬,王府總管滿面春風地笑道:“王爺聽說兩位欽差大人到了,甚是喜歡,着奴婢前來相迎,兩位大人,請吧。”

楊凌和張永忙含笑應了,各帶了八名侍衛在代王府總管的陪同下步入王府,過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向西一拐來到銀安殿上,這是王府主殿。

地上的水磨青磚,一塊塊方方整整,磨磚對縫,平整如鏡。代王身着蟒龍袍笑吟吟地迎了下來,代王五十多歲,白麪微須,矮矮胖胖地,但瞧起來人卻和氣的很。

雖說二人是欽差,但代王是皇族,原本不必這麼客氣,但這兩人是皇帝身邊最寵信的大臣,這一代的代王爲人低調,可不願惹惱了他們。

大同雖因嚴冬和戰爭顯得蕭條許多,代王府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一殿一廳,一磚一柱,一花一木,皆具匠心,銀安殿上朱漆粉堊,雕樑畫棟,真是金碧輝煌,豪華尊貴之極。

二人是欽差,王爺先以臣禮叩拜,向皇上問安,二人昂然直立,代正德受了禮,然後再向代王叩拜,雙方好一通客套,這才分賓主落座。

寒暄良久,代王問道:“皇上請兩位大人赴大同勞軍,並巡視邊關戰事,不知二位何時召楊一清回城啊?”

楊凌欠身答道:“回王爺,下官聽說前方戰事甚急,楊總制身爲主帥,不可貿然離開戰場,所以我想明日和張公公同去鎮羌堡看望楊大人,並視察那裡的防務。”

代王呵呵笑着,兩隻眼睛眯成了縫兒,不斷掉頭道:“甚好,甚好,今年韃子重兵雲集,本王着實擔心的很吶,幸虧皇上派了楊一清這員干將,仗打得有聲有色,是該犒賞的。”

他舉起茶盞,輕輕啜了口茶,微笑道:“雖逢戰事,可是本王要納側妃,皇上已經允了,這事兒就不能耽擱了。五日後本王納側妃過門兒,兩位欽差大人到時一定要來王府飲杯水酒呀。”

王爺若納個尋常妾室,無須稟明皇帝,可是側妃也是王妃,必須要請旨要皇帝頒下詔令聖旨,載入皇室宗族譜錄才行。這位王爺年約五旬,還大動干戈納個有身份的妃子過門,看來是愛極了那位姑娘了。

楊凌和張永見他端茶,已經站起身來,聽了這話不禁相視一笑,齊齊俯身道:“原來王爺有大喜事,恭喜恭喜,五日後,下官一定來王府相賀。王爺事務繁忙,下官二人不敢多有打擾,就此告辭!”

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192章 代王納妃第117章 後宮拿賊第54章 緣在佛門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17章 青蛙理論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371章 奕戰如棋第258章 伏擊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215章 夜審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426章 御駕親征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347章 各懷心機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52章 懵懂進京第93章 覓計救人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0100章 刀下留人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221章 心若有靈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176章 飲宴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184章 初六起程第67章 不務正業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90章 焦芳用計第393章 鴻毛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45章 春天到了第18章 除夕烽火第50章 一團和氣第206章 緊跟大帥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192章 代王納妃第98章 廷議風水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68章 大索京師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78章 參見參將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433章 王見王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143章 紅楓樹下0100章 刀下留人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407章 攫取第4章 家徒四壁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81章 各自籌謀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266章 垂死掙扎第136章 打草驚蛇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278章 佈網驅魚0116 一後二妃第42章 傾情相望第311章 三探獄第276章 炮從天降第176章 飲宴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69章 智鬥權侯第337章 跳大神第82章 黃米白米
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192章 代王納妃第117章 後宮拿賊第54章 緣在佛門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17章 青蛙理論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371章 奕戰如棋第258章 伏擊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215章 夜審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426章 御駕親征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347章 各懷心機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52章 懵懂進京第93章 覓計救人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0100章 刀下留人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221章 心若有靈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176章 飲宴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184章 初六起程第67章 不務正業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90章 焦芳用計第393章 鴻毛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45章 春天到了第18章 除夕烽火第50章 一團和氣第206章 緊跟大帥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192章 代王納妃第98章 廷議風水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68章 大索京師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78章 參見參將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433章 王見王第399章 兩虎爭食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143章 紅楓樹下0100章 刀下留人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407章 攫取第4章 家徒四壁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81章 各自籌謀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266章 垂死掙扎第136章 打草驚蛇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278章 佈網驅魚0116 一後二妃第42章 傾情相望第311章 三探獄第276章 炮從天降第176章 飲宴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69章 智鬥權侯第337章 跳大神第82章 黃米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