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劉瑾伏誅

六科十三道里專門玩筆桿子的官員,這回又有了用武之地。儘管這些衙門已經被楊凌搞掉了一半,但是剩下來的這些人,其殺傷力仍然驚人。李東陽,楊廷和略作暗示,科道衙門集體上書,衆口一詞彈劾劉瑾,罪名不計其數,正德皇帝的龍書案頃刻之間就被鋪天蓋地的奏摺淹沒了。

正德對這些奏摺依然是看都不看,既已決意殺人,這些東西不過是給天下人一個交待,還看它作甚?劉瑾被人從內獄移交詔獄,就察覺到不妙,可是他還是搞不清楚皇上明明已經心軟了,爲什麼忽然又決定對自己下手。

楊凌交待給苗逵的唯一任務,就是看管劉瑾,決不讓他和皇帝通一句話。因爲要讓皇帝殺他,哪怕他做盡惡事,恐怕也不容易,唯有造反弒君,纔是唯一可行的辦法,所以根本不能讓他和皇帝辯解。

苗逵也深知萬萬不能功虧一簣,劉瑾移送詔獄,御馬監破例派人追去,東廠張永和錦衣衛牟斌也各自派出心腹,再加上重掌內廠大權的吳傑人馬,三廠一衛各出精英,把詔獄圍的水泄不通,除非皇帝要來那沒辦法,否則誰也別想進去、誰也別想出來。

三廠一衛的人馬還負有互相監視的責任,這是最後關頭了,容不得再出一點紕漏。

張彩、劉宇、曹元、楊玉、石文義、張文冕等人以及劉瑾在京的親屬也同時被逮捕入獄,馬永成、羅祥兩個死黨根本無處可逃,其他三人一溜煙兒跑到張永那兒抱着他的大腿一通“大哥、大爺”的哭,把張永哭的心軟,好在劉瑾太專權了,他們也就跟着撈了點油水,實無什麼大惡,張永出面說話,把這三人保了下來。

盧士傑本來是沒有事的,戴義安排的好好的,說他是投效劉瑾,想爲之幕僚,爲朝廷做些事,後來發現劉瑾挪用公銀謀一己之私,予以告發,這樣一來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不料盧士傑隱忍許久的狂性又陡然爆發出來,這位狷狂書生好名遠甚於好利,寧可一同入獄,也不願意揹負出賣舊主之名,雖然他原本就是受楊凌所託潛入劉家,可這偏偏是不能出口的。

戴義怎肯抓他,盧士傑於是提着個酒葫蘆跑到東廠大堂,往公案上盤膝一坐,邊飲邊罵,不抓他絕不走人。歷來被人畏若煉獄的東廠竟成了天橋鬧市,戴義哭笑不得,好言好語就是勸不走他,無奈之下只好如其所願,把他送進大獄先安頓下來。然後跑去請示楊凌。

楊凌聽了也是啼笑皆非,百忙之中專門趕進獄裡規勸,盧士傑坦然自若,對楊凌笑言道:“國公不必勸我,能殺劉賊,盧某一命何惜?若如此出獄,未免爲人詬病,盧某便以一命償之,又有何妨?”

楊凌碰上這麼一頭倔驢也是毫無辦法,戴義眼珠一轉,對他耳語一番,楊凌這才頜首而去。被抓進獄的劉宇、曹元等人自知投錯了主子,這條命算是完了,在獄中只是閉目等死,別不多言,倒是張彩、張文冕不肯某休。

他們兩個比別人聰明,聰明的人總是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張彩在獄中連夜寫就一篇錦繡文章,大談自己曾如何規勸劉瑾不要納賄,不要苛待百官,乃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他的文才極爲出衆,把不得不屈服於權閹,爲了朝廷、爲了江山社稷委曲求全的尷尬情形描述的活靈活現。

其實這位可憐的吏部尚書還不知道皇帝突然翻臉的真正原因,如果知道皇帝是因爲劉瑾謀反,估計他也不費這事了。正因爲他一直以爲皇帝是爲了劉瑾貪墨的事大發雷霆,所以就在這件事上大作文章,表白自己的無辜和無奈。

他這麼做,生的希望雖然渺茫,倒也不失爲一條死中求活的好辦法,如果皇帝見了他這篇聲情並茂的好文章,說不定一感動,就饒了他性命。

偏偏聰明人越到緊要關頭越犯糊塗,求饒就求饒算了,可他爲了說明自己是沒有辦法才依附劉瑾,這位京師第一中年美男子跟神經短路似的,居然舉了李東陽的例子,說他內閣首輔都請劉瑾吃過飯,爲他賀壽寫過詩,阿諛奉承,取媚權閹,何況我呢?

他這話說的是不錯,攀的那人官也確實比他大,那人現在好端端的當官、他卻入了獄,聽起來也更加的惹人同情,起碼戴義看了他的這封悔過書就深受觸動,當晚還特意給張大帥哥加了餐,於是第二天一早張彩先生就莫名其妙的“病”死了。

另一個聰明人張文冕官兒不大,劉瑾無論是貪污也罷、造反也好,似乎象他這種小人物都成不了主犯,沒理由陪着一起死,張秀才蹲在獄裡,苦思了半天,才認爲把他當成主犯抓起來,唯一的解釋就是:人家把他當成劉瑾的智囊了。

軍師嘛,不抓你抓誰?

一向以劉瑾軍師自詡的張文冕想通了這一點,立即興高彩烈的叫差官去把戴義戴廠公請來,對他檢舉揭發,說劉瑾的軍師智囊叫盧士傑,是個很有名的大才子,請戴廠公一定要把這人抓起來,自己呢,只不過是劉瑾的侄女的相公的朋友,所以託了他的關係謀了個差事。

戴義聽了很高興,拍了拍他的肩膀誇了幾句,叫他安心在牢裡邊待着,說東廠在他戴義的領導下不再是鬼門關了,也不再搞冤假錯案啦,他戴義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怨枉一個好人,等到事情水落石出,就把他放出去。

爲了證明他說的是真的,戴義言必行、行必果,立刻把張文冕從重囚單人牢房提出來,打入普通牢房,和十多個囚犯關到了一起。張文冕爲此感動的熱淚盈眶。可惜張秀才雖然遇到了戴青天,但是他的命不好,據說當天晚上爲了爭馬桶,其他的囚犯發起狠來,把張秀才摁在馬桶裡給活活嗆死了。

劉瑾還沒死,這兩位聰明人倒比劉瑾死的更早。

然而,劉瑾的死期,也近了……

皇帝降旨,於午門廷訊劉瑾。

三法司於午門外設下刑堂,六部九卿廷審劉瑾,又命許多皇親勳臣同列。劉瑾在獄中雖惶惑不安,可是左思右想,終想不透皇帝爲何又改了主意,必欲公開審他。

錦衣衛提了劉瑾,押至午門,劉瑾放眼一看,見是三法司當面,他不慌不忙,大搖大擺的走過去,輕蔑的環顧了衆人一眼,冷笑道:“在座諸位,不知是誰審我?”

劉瑾倒也不是不畏死。他如此猖狂作態,正是想以氣勢壓住羣臣氣焰,令他們無人敢審問,最好逼得皇帝出面,纔好弄清皇上心態變化的原因,當面求情,謀求生機。

這些官員雖然未必是他一黨,但是劉瑾主持朝政,尤其是負責官員考評期間,遞個小話,送點禮物,這些事多少是有的。被劉瑾一說,這些官員心虛羞愧,竟然無人應答。

劉瑾一看,膽氣更壯,雙手舉着鐐銬仰天大笑道:“滿朝公卿,都出自咱家門下,哪個有資格審我?”

他這話有些猖狂,嚴格說來,許多官員並不算是走他的門路做的官,可要是往寬義上算,劉瑾剛剛主持了官員考覈認定,重新任命,說這些人統統出自他的門下,又似沒錯。

文武百官,乃至三法司的官員臉上發燙,雖知劉瑾如今已是階下囚,可是積威之下,沒有一人敢冒頭指斥。

刑部尚書臉膛懲紅,有心出口呵斥,可是見都察院、大理寺都不言語,也不願露這個頭。而都察院、大理寺卿也各有想法,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初審那是刑部的責任,他們自然不願露面。

可是當着滿朝文武、王侯勳卿如果任由一個囚犯囂張,而且又是在午門之前,豈不有損皇家體面?刑部尚書只好硬着頭皮,軟綿綿的說了一句:“劉……劉瑾,休得放肆。”

劉瑾哼了一聲,拖着腳鐐,肩膀左右橫晃,儼然仍是內廷之主時的模樣,大步走到三法司面前,乜斜着眼看着他,冷冷斥道:“拿椅子來!”

陡聽一人大聲道:“椅子就不必了,先雜治一番”。

隨即一人大步如飛,騰騰騰的趕了來,往三法司前邊一站,後邊兩個小黃門緊着忙着追上來,把擡着的椅子放下,那人笑微微的往上一坐,翹起了二郎腿,笑容可掬的道:“劉公公,好大的威風,咱家可不是出自你的門下,審不審得你?”

劉瑾一看來人是張永,這可真是仇人相見份外眼紅,他權勢熏天時,張永都敢和他當面掐架,何況現在是落了翅的鳳凰,張永豈會怕他?

劉瑾一抖鐵鐐,嘶吼一聲就要撲上去,張永翹着二郎腿坐着,豎起一根食指向他一點,隨來的一隊官兵中立刻衝出兩個校尉,將劉瑾死死按住。

張永慢條斯理的道:“來呀,給爺們賣把子力氣,好好侍候侍候劉公公”。

兩個校尉立即將劉瑾按倒在地,擺手讓兩旁扶棍而立的衙役用刑。

劉瑾大怒,吼道:“張永,你這匹夫,竟敢對咱家動用私刑?”

張永翻了翻白眼兒,不屑的道:“看看,看看,說你不學無術了吧,你還不承認。三法司會審,須將本犯先拷打一頓,然後纔會審案,這叫雜治。就象以民告官,告至大理寺,那得先滾釘板,才受理你的案子一樣,是不是呀,幾位大人?”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位頭腦齊齊拱手道:“張公公所言不假”。

張永嘿的一聲,笑臉一收,喝道:“給我打!”

兩個衙役一頓棍棒,打的劉瑾屁股開花,劉瑾牙根緊咬,不願在老對手面前服軟露怯。一頓板子打完了,鮮血染紅袍襟,張永笑眯眯的道:“文武百官,乃是皇上的臣子,你說出自你的門下,這就是大逆不道,只此一端,便可以定你的罪!”

張永問道:“我問你,貪污受賄,勒索錢財,可是有的?”

劉瑾低頭尋思片刻,方恨聲擡頭,答道:“有的!”

張永一指目瞪口呆的三法司,喝道:“記上,劉瑾承認貪污!”

隨即又問:“你打擊陷害忠良,可是有的?”

劉瑾冷笑:“何謂忠良?”

張永一笑,說道:“那麼你打擊陷害彈劾過你、不肯附庸於你的官吏,可是有的?”

劉瑾想也不想,很光棍的答道:“有的”。

張永又是一指:“記下,劉瑾承認打擊排擠不肯爲虎作悵的朝中官員”。

張永依着趙瘋子三十大罪、六十小罪,從小到大依次問起,劉瑾爲免受皮肉之苦,省得還沒熬到見皇上就一命嗚呼,一概爽快答應。直到張永喝問:“你私蓄數百家將,府中暗藏兵器甲冑,可是有的?”

劉瑾一呆,說道:“咱家家業甚大,招募些家將護院,自是有的,不過……兵器甲冑要來做什麼?哪有此事?”

張永冷笑:“從你府中搜出兵甲戰器無數,你還要抵賴麼?”

劉瑾愕然半晌,忽然拼命掙扎,嘶吼道:“張永老賊,是你害我!一定是你害我,我何曾蓄的兵器甲冑?”

張永哈哈笑道:“從你府中地窖秘處,搜出許多兵器、盔甲,此事乃是皇上親眼所見,還能有假?”

他返身一指,說道:“記上,劉瑾承認私蓄家將,無法否認暗藏兵器甲冑”。

劉瑾氣的肺都快炸了,強辭奪理、橫加罪名,曾幾何時,是他坑害百官、排擠異已、打擊報復慣用的伎倆,現如此卻被人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這才體會到那種憤懣悲憤的感覺。

他的心中更是充滿了驚恐和畏懼,因爲他終於知道皇帝爲什麼改變了主意,在午門廷審他了,這一次他是真的完了,對手也明白打蛇不死後患無窮的道理,這是要往死裡整他啊。

劉瑾拼命的掙扎起來,可他哪有力氣掙得過身強力壯的披甲校尉?劉瑾雙手撐地,衝着宮門悲聲大呼:“皇上!皇上救我!皇上救我啊!”

“我問你,你府中私藏機關團扇,可是蓄意謀刺君上?”

“皇上救命!皇上,老奴是劉瑾啊,皇上!”劉瑾捶地大呼,眼淚滾滾。

“記上,劉瑾只是痛哭,不敢否認!”

………

太子宮,正德皇帝一襲玄衣,撫琴甚急。

十指挑抹撥彈,琴聲悠悠,充滿淒涼,苗逵、戴義恭立於後,屏息不言。

忽然錚的一聲,琴絃崩斷,絃音乍止,正德皇帝停手虛浮於琴上半尺,徐徐,一滴殷紅的鮮血緩緩滴了下去,‘嗒’的落在琴上。

苗逵、戴義身子一顫,慌忙俯身上前,正德卻厲喝一聲:“滾開!”

兩人嚇了一跳,站在那兒再不敢動了。正德皇帝凝視着指尖,望着上邊慢慢又凝起一顆鮮豔的血珠,脣邊忽然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人心難測、慾壑難填。我待劉瑾不薄,你們說,他爲什麼這樣對我?”

兩人嚅嚅難以作答,正德目光一閃,忽然問道:“楊凌呢?他在哪裡?”

戴義輕聲答道:“回皇上,威國公自皇上召見之後,即閉門在家,連前往探望的官員也是一概不見”。

正德幽幽的嘆了口氣,幽幽地道:“楊卿是怪我聽信讒言,將他禁閉府中?還是……因爲劉瑾的事,他擔心朕對他也生份了?”

二人提心吊膽不敢作答,正德出神半晌,才斷然道:“不會的,楊卿決不會負我。我們一世君臣、一世朋友……象一世兄弟,他斷然不會負我”。

此處是幼時所住的太子宮,正德又心懷激盪難以自已,竟連稱呼也改了,不再自稱爲朕。那麼信任的劉瑾竟然在陰謀害他,這件事對他的刺激實在是太大了,他說的斬釘截鐵。與其說是對楊凌絕對的信任,不如說是在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向重情重義的朱厚照,再也禁受不起另一次背叛的打擊了。

戴義、苗逵連忙道:“皇上英明,皇上說的是”。

正德曬然一笑,反問道:“我英明麼?我英明會把一個奸佞視作至親至信的人,留他在身邊這麼久,絕對的信任他?”

他悠悠閉起雙目,傷心的嘆道:“我對楊卿決無懷疑,可他避門不出以避嫌,那是對朕生了嫌隙了,他擔心朕會連他也疑心了。心魔已生,情誼不復……伴君如伴虎,伴君如伴虎啊,君王命中註定就該是孤獨的?就該永遠沒有朋友、沒有可信的人……?”

指尖一滴血珠墜下,兩顆淚珠也從少年天子的腮上滑落。

他握有天下最大的權力,但是情感上,他能夠親近倚靠的人卻不多,原本心中最親近的兩個人,一個背叛了他,一個爲了避嫌遠遠的逃開了他,那種空落難過的感覺充塞了他的胸臆。

“朕,不要做孤家寡人!”朱厚照憤然擡手,身前的古琴被他拋了出去,叮叮咚咚的滾了開去,那殘破的聲音一如他此刻受傷的心靈。

忽然,一個小黃門踮着腳尖兒悄悄走過來,戰戰兢兢的道:“皇……皇上,威國公求見!”

正德聞言霍然擡頭,眼中已是一片狂喜、一片欣慰、一片釋然。

戴義、苗逵齊籲口氣,臉上同時露出輕鬆的笑意。

一個青袍書生在正德略顯朦朧的目光中翩翩而來,他身穿圓領青襟大袖袍,頭戴月白四方巾,身材修長、面如冠玉,一派儒雅風流,正德心神一陣恍惚,忽然間又似回到了兩年前太子宮中初相見……

“楊侍讀!”一聲呼喚,脫口而出。

正德欣然喚着,眼中雖還有淚,臉上卻已溢起一片笑意,一片真正發自內心的笑。

這一刻間,兩人的心重又貼在了一起,那是一種超越了君臣尊卑的兄弟之情,當今世上,也唯有楊凌,能給他這種感覺。

“臣向義妹一仙學過簫技,只是造詣不高。皇上既有雅興,臣便現醜,與皇上合奏一曲如何?”

“好!奏什麼曲子?”

“就奏皇上所譜的那首……《殺邊樂》!”

戴義、苗逵見機,連忙自室中又取出一捧玉琴、一管竹簫。

蒼涼激越的琴聲又復響起,錚錚鏗鏗,充滿慷慨之氣。楊凌一身儒衣,手執竹簫,在左掌心中輕輕擊打合拍,聽到琴聲婉轉幽幽,嫋嫋直上九宵之際,忽的在闊室中踏步而行,舉簫於脣,一縷應和的簫音隨之而起。

簫聲與琴聲你高我低、你低我高,彼此應和鬥趣,恰似一雙魚兒,水中暢遊,自得其趣。

正德撫琴,目注楊凌,笑微微指下如飛。楊凌簫技雖差,但二人仿若心有靈犀,但見正德雙眉一挑,楊凌簫音立即轉低,娓娓而來,琴聲果然高亢而起。若見楊凌腳下一重,正德指下琴音也便趨弱,應和簫聲扶搖直上。

這一曲奏來,雖不及與唐一仙合奏的嫺熟韻味,但洋洋灑灑,心意相通之樂,卻令人更覺暢快……

不知何時,張永悄然來到殿中,瞧見這番情景,連忙輯着一捰東西在殿邊上站住了不敢驚擾。正德旁若無人,一曲奏罷,方按琴大笑道:“快哉!快哉!鬱郁十餘日,就只今日今時,朕心中最是快樂”。

他說罷轉向張永,收斂了笑意,平靜的問道::“審完了?”

張永詫異的看看皇帝鎮靜自信的模樣,又瞧瞧站在他身旁的楊凌、戴義等人。不明白自己去午門時還一臉憂傷悲憤、彷徨失措的皇帝,爲什麼突然變了模樣。

他不敢再看,忙躬身道:“是,果如皇上所料,劉瑾在午門飛揚跋扈,呵斥百官如訓家奴,無人敢予應答,幸賴皇上天威,老奴帶了人去,劉瑾纔有所收斂。三法司會審,共計大罪三十五,小罪六十八,劉瑾供認不諱,現皆抄錄於此。”

張永恭恭敬敬呈上那疊卷錄,說道:“這些罪狀,還需三法司逐項覈對,調問案件相關人員,收集口供、物證、人證,並且從天下各地把一些受其亂政酷法迫害,以致家破人亡的受害者調來京師……”。

正德淡淡的道:“不必了,照你們這麼審,曠日持久,要審到什麼時候?他家裡巨量的黃金白銀、違禁的兵器甲冑、被他迫害致死的文武官員、亂政枉法下家破人亡的無辜百姓,一樁樁一件件,任其一都夠取死之道了。”

他刷的扯過一張信箋,戴義苗逵眼睛一亮,就象閻王面前兩個小鬼兒,嗖的一下撲了過來,一個捧墨,一個遞筆,眼巴巴的盼着這位小爺硃筆一勾,生死薄上塗了那老鬼的名字。

正德擎筆在手,刷刷刷寫下三個大字,略一沉吟,一咬牙又寫下三個大字,然後把筆一丟,信箋向張永猛的一拂,白紙飄搖而起,虧得張永眼急手快,搶上一步跪接在手中。

白紙上墨跡淋漓、森森然六個大字:“毋復奏,凌遲之!”

張永一見,心中大喜,皇上下了中旨,那就無需再審再查,劉瑾老兒死定了。

皇帝的旨意,必須要經過中書省才能奏效。一代女皇武則天睥睨天下,也得把中書省改爲鳳閣,門下省改爲鸞臺,旨意不出於鳳閣鸞臺,便不算詔命。至大明,廢中書省而建內閣,旨意就得經過內閣下達。

不過律法歸律法,事實是事實,皇帝的手諭、密詔在任何朝代都存在。正德偷偷去大同,留下的旨意就是中旨,楊凌在霸州接獲的秘旨還是中旨,此刻的旨意仍是如是,只要沒有人反對,它就能執行,有人反對,它一樣能執行。

問題是,下旨殺劉瑾,誰會反對?

楊凌已覷見那六個大字,鬥了這麼久的對手,時時想着致自己與死地的冤家終於到了授首之時,他的心中卻說不出是種什麼滋味兒,輕鬆,但是絕無欣喜。

張永已捧旨退下好久了,楊凌才趨前一禮,輕輕道:”皇上,臣……想去探視一下劉瑾,乞皇上恩准”。

正德轉身,凝視着楊凌,眼神兒十分奇特。

戴義和苗逵頓時捏了一把冷汗:“一個試圖弒君造反的逆賊,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威國公居然要去看他?這不是犯糊塗嗎?”

楊凌坦然迎着正德皇帝的目光,正德漸漸溢起一眼笑意。起身說道:“好,帶些酒菜,替朕爲他餞行”。

楊凌躬身道:“恭送皇上”,直起腰來,戴義和苗逵已亦步亦趨的隨着正德皇帝離開了。

池中春水盪漾,兩隻鴛鴦浮波,架上藤蘿爬滿了新綠,幾盈鮮豔點綴其中。楊凌長長嘆了一口氣,亦緩步離去,太子宮重新陷入沉寂之中。

一張小桌,擺滿了酒食,劉瑾、楊凌對面而坐。

兩個人心平氣和,好似多年的好友促膝而談,看不出一絲生死大仇的味道。

“咱家現在,真懷念在鐘鼓司的日子啊。早上起的是早了點,鐘鼓一罷,喝杯熱茶,吃些點心,就可以去睡個回籠覺。下午,陪着皇上逗逗樂子,一天也沒什麼大事,不操什麼閒心。教坊司隔三岔五還有點孝敬,得上三五十兩銀子,往箱子裡一放,眼瞅着它滿起來,樂呵啊”。

劉瑾蓬散着一頭花白的頭髮,望着高高的透氣窗兒射進的一束光柱,陽光中有浮塵飄浮,還有些小飛蟲忙忙碌碌的飛來飛去。

劉瑾慘笑兩聲,說道:“瞧那小東西,多快活。我呢,官兒做大了,誰見了都哈腰。風光!金子銀子山一堆一堆的往家裡放,倒沒了感覺。就記着摟、摟、摟,咱家一個廢人,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有什麼用啊,爲了這堆破銅爛鐵得罪人,現在想想,真是不值啊”。

“公公今日的想法,或許是真的,可是如果你能離開這個牢籠,你還會想盡辦法回到皇上身邊,變本加厲的禍害天下。人的想法啊,唉……,當初離開楊家坪,我就想着攢上三五百兩銀子,置個小康之家,讓愛妻衣食無憂。

後來,官兒做大了,我就想着不能辜負了這一身權力、不能庸庸碌碌混吃等死、不能只顧自己的小家,得爲百姓們做點實事兒,人的想法,沒有一成不變的。”

劉瑾被他揭穿了乞憐假象,不禁惡狠狠的瞪着他,楊凌若無其事,自斟而飲。

劉瑾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神色,隨即又垂頭喪氣地道:“我是自作孽啊,當初還是我去雞鳴驛傳旨,把你楊大人請回京來的,誰知道,我是爲自己請了個災星啊。”

他一拍大腿,恨道:“告咱家謀反?我家裡藏些盔甲兵器有甚麼用啊?外四家軍掌握在你的手裡,京營掌在張永手中,御馬監是苗逵的,兵權你是始終不放啊。我家裡藏幾件盔甲刀槍,拿來幹什麼?百十個家將,一羣烏合之衆,我就能殺皇上?我不信,我不相信皇上會信!”

楊凌淡淡一笑,說道:“不可置信?的確不可置信,但是事涉皇權,就不需要那麼多質問了。況且,劉公難道不記得曹吉祥造反之事了麼?”

劉瑾一聽,臉色不由一白:怎麼忘了這位老前輩啊。曹吉祥,那是英宗年間的大太監,繼王振之後第一權閹,這個猛人篡位謀逆的計劃,也就是領着一幫子家將,準備進宮殺了皇帝,然後舉行登基大典。

有這麼一個缺心眼的老前輩樹在那兒做榜樣,皇上能不信麼?

楊凌繼續道:“你也知道兵權不在你的手中,於是拉攏都督神英等一批將領,於是在三廠一衛中安插親信,於是把宮中錦衣衛首領楊玉、石文義引爲親信,收爲乾兒子,你在家鄉爲父母蓋墳,規格超越王侯,這些事,在御史翰林們的手下足以織造出一張毫無破綻的天網,劉公公,不要癡心妄想了”。

劉瑾直勾勾的望着他,半晌半晌不發一言。

楊凌提起壺來,爲他斟上一杯。緩緩道:“公公,說實話,你清丈土地,做官員離任考覈。改變定期考覈爲隨時突檢、改革鹽政,凡此種種,許多許多對我來說,都深爲贊同,很多年之後,你今日的辦法,一定還會有人用的。

如果你僅僅是爲了政事改革,縱然身死,也不失爲一條漢子,說不定還能名垂青史。可惜你做這種種事情,都是爲了一己私利。清丈土地,是爲了討好皇帝,自己從中漁利。離任考覈,只是爲了逼着貪官給你送禮,根本不去懲辦他,使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變三年一考爲隨時考覈,只是爲了把你的對手趕下去,把你的親信、家奴們扶上官位。你所做的這些事,全是爲了鞏固你的個人權力,爲了往你的庫房裡收羅錢財!

你可知你劉公公不曾親手殺一人,天下因你而死的不計其數?你可知你不曾親手毀一家,天下因你而家破人亡、賣兒賣女者有多少家?

你,欺君誤國、禍害無窮,罪大惡極,實無可恕!”

劉瑾面如土色,身子微微發抖,卻不發一言。

楊凌語氣放緩下來,說道:“你和我不是政爭,如果只是政見不同,我或許忍不下心殺你。不過現在,你不要妄想了。今日來,我是替皇上,也是代表我自己,送你最後一程”。

楊凌說着,從懷中摸出一顆硃紅小丸,輕輕放在桌上,說道:“這是三步追魂的劇毒藥物,是我唯一能爲你、一個頭頂上有無數冤魂在哀嚎的惡人,所做的好事”。

劉瑾驚慌後退,從牀上一直退到牆角,顫聲道:“你……你要做什麼?你要毒死我?來人啊,來人啊,楊凌要殺人啦,快救命啊!”

聲音在牢獄中迴響,遠近卻不聞一點聲息,望着楊凌憐憫的目光,劉瑾忽然跪在牀上連連磕頭:“楊大人,國公爺,您大人大量,您不要殺我,我不想死、不想死,您不要殺我……”。

楊凌輕輕嘆了口氣,慢慢下了牀站直了身子,劉瑾又嚇得象只耗子似的縮到了牆角,楊凌輕輕的道:“皇上判了你凌遲之罪。凌遲,你該知道,那樣的酷刑實非血肉之軀所能承受。吃了這顆藥,自尋一個痛快吧”。

“劉公公,告辭了,你……好自爲之!”

楊凌當頭一揖,拉開門慢慢走了出去。片刻功夫,兩個如狼似虎的牢子衝了進來,譁愣一聲又將大門鎖死。

劉瑾看到那番子也走開了,連忙手腳並用的爬到桌前,拈起那粒藥仔細看了半晌,忽然嘿嘿的笑起來。

“我就不信,皇上會殺我?他是咱家看着長大的,我還不知道他的爲人秉性?嘿嘿嘿,姓楊的,你這奸詐的小賊,一定是皇上要饒了咱家,你想誆我自盡,哈哈哈哈……,我會上當?我會上當?哈哈哈哈……”。

劉瑾披頭散髮形同餓鬼,把那藥丸兒一扔,咕嚕嚕滾到了草堆之中。劉瑾望着透氣孔上的陽光,兩眼熠熠放光:“明天,皇上一定會放我出去!一定會!”

大明的死刑五花八門,但是最常用的死刑有三種,一絞二斬三凌遲。絞刑最輕,可以容人留個全屍,以白綾束頸,三收三放,氣絕始罷。其次是斬,殺了頭,自己家屬找皮匠再縫合起來,也勉強算個全屍。第三種就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才使用的重刑:凌遲!

凌遲,又名“臠割”,俗稱爲“剮”,根據恨有多深愛有多深定理,婦女同志又稱之爲“殺千刀的”。凌遲是要把身上的肉一片一片的割下,使人痛極哀呼,極人世未有之慘,就連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也爲之心軟。

因此,劊子手或者是受了賄囑,或者是自己做好事積陰德,往往在動手之際,暗暗在受刑人胸口偷刺一刀,使人立即斃命,讓他少受痛苦,自己再動手剮的不是活人,而是死屍,心裡也好受些。

可是凌遲劉瑾,誰敢循私?凌遲之日萬人空巷啊,被他地爪牙迫害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者咬牙切齒,要趕來泄憤,因修蓋玄明宮,祖墳被刨了,屍骸被野狗拖的到處都是,子孫連祖宗屍骨都認不全的,更是披麻帶孝,卻不是爲他帶的,而是捧着靈位、祭香,跑這兒告祭祖先來了。

宣武門前西市菜市口,當初楊凌被問罪開刀的地方,一大早就萬頭攢動,人山人海,都爲的是要看鉅奸伏法,一吐胸中骯髒之氣。可是直到接近午時,一輛驢車,纔在如臨大敵的官兵押解下趕到。

劉瑾直到此時猶不死心,他擰着脖子死死盯着皇宮方向,盼望皇帝臨時改變主意,能赦他死罪。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劊子手將他半拖半扶的拉到刑場中央,脫去上衣綁在木樁上,然後抖開一張漁網。在他裹在裡邊,纏至身後用木棍絞緊,這一來儘管劉瑾不算胖,身上的肉也一塊塊的從網眼裡凸了出來,勒得他臉色漲紅。

監斬官是鐵面無私的山東老漢魏紳,這位仁兄赤紅面龐,嫉惡如仇,無論王孫貴戚,但有觸犯刑法須明正典刑,決不畏怯對方身份,恨劉瑾的人雖然多,敢來監斬他的人還是大多缺點兒勇氣,魏紳當仁不讓,做了這大快人心的屠夫。

號炮響了,午時二刻已到,劉瑾仍抻着脖子,癡癡遙望宮城,盼望着出現奇蹟。臨斬之際,突降恩詔,改死刑爲流放發配,這種事不是沒有,而且非常多。魏紳也在着急,生怕皇帝真的心軟,釋放了這個權閹惡賊。

他雙眼緊緊盯着日冕、沙漏,心中暗暗禱告:“千萬不要來,千萬不要來,陛下心軟,劉瑾不死,則早晚必返宮中,再度爲害天下,蒼天保佑啊!怎麼時辰這麼慢,還不到啊!”

魏紳恨不得衝過去抱起沙漏,把沙子一把全倒下去,萬千百姓也都知道‘刀下留人’的故事,不約而同的,所有人都閉上嘴,轉身遙看皇宮。那裡有一個人,可以決定着劉瑾生還是死,可以決定着天下是否再次受他荼毒。

上萬人的刑場,竟然在這一刻靜的死一般沉寂,就在這時,“唏嚦嚦”一聲馬嘶,只見一名錦衣衛快馬如飛,從皇宮方向疾馳而來,沿着官兵們屏隔開的一道狹窄道路直趨刑場。

萬千百姓一聲不吭,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裡,兩眼放出驚恐的目光,直恨不得那錦衣衛一個馬失前蹄,摔死在那兒算了。

魏紳也心中忐忑不安,慌忙走出監斬臺,迎上前去,只見那快馬奔到臺前,前蹄揚起,一聲長嘶,馬上錦衣衛從懷中掏出一份白皮的文書。百姓們眼巴巴的看着,不明所已,魏紳主管刑律,只一看封皮不是黃的而是白的,便心中大喜,立即納頭拜倒。

白皮的,那就不是恩詔,而是督促監斬官立即行刑的駕貼,消息傳開,轟然雷動,萬千百姓山呼萬歲,向着皇宮方向齊刷刷拜了下去。

魏紳激動不已,臉龐也愈發紅潤,他接了駕貼,返回監斬臺,拔起令箭向臺下一擲,厲喝一聲道:“開刀!”

至此,劉瑾才嚇得驚叫起來,只是劊子手早有準備,他一聲驚恐尖叫,一大團發臭的破布立即塞進了口中。主刀的是刑部第一劊子手劉也賀,人稱劉一刀,又叫劉小刀。京師會凌遲的劊子手,大多出自他的門下。

現如今他也五十多歲了,徒子徒孫遍佈六扇門,如果不是劉瑾這樣的身份,他也不會親自出手了。只見他揮起其薄如紙的小刀,刀法極其嫺熟,嗖嗖兩刀下去,劉瑾的上眼皮就被切開薄薄一層垂了下來。

劉瑾疼的二目圓睜,可是雙眼已被眼皮蓋住,側旁鮮血流出,能感光的部分盡皆一片血紅。叫又叫不成,看又看不到,真的是如墮血池地獄,一時痛不欲生。

劉小刀運刀如飛,先從雙臂割起,被魚網露出的肉被一片片削了下來,落在下邊的朱漆大盆之中,旁邊一個弟子高聲唱着刀數:“一刀、兩刀、三刀……”,。

後邊有徒弟控制着魚網的鬆緊,因爲凌遲要割三千多刀,如果勒的太緊,一次把肉削光了,只剩了骨架就沒得割了。劉小刀還有秘訣,旁邊徒弟趁人不注意還往割過肉的地方糊抹塗了止血和麻醉藥物的溼泥,爲的是怕受刑者過早失血過多而亡,不能把刀數用完,那就壞了劉師傅的名聲了。

臺上唱一刀,臺下就喝一聲彩,端的是熱鬧非凡。然而劉瑾雖然罪大惡極。如此酷刑卻叫人實在不忍目睹。起初彩聲如雷,隨着刀數越來越多,劉瑾已成了一個血人,臺下的人也掩面走了大半,這些人大多是婦人孩子。臺上受刑的人再禽獸,他們心中長的卻是一顆肉做的人心,如何看的下去?

只有那苦大仇深、飽受劉瑾殘害過的百姓,不但不走,還咬牙切齒的站在那兒,等着行刑完畢,向劊子手買那劉瑾的肉回家喂狗吃。

劉瑾至此,方顯出天下第一狠人的本色,行刑至晚,他受刑四百一十七刀,竟然未死,被人以麻布裹身,送回囚牢,宣佈明日繼續行刑。

劉瑾已經不知道痛了,連續不斷的極度的疼痛本來就有麻木神經的作用,何況劉小刀給他周身所敷的藥泥中有麻醉藥物。呆呆的在牢中站了片刻,似乎恢復了意識的劉瑾忽然狼一般嚎叫一聲,猛的撲倒在牆角的稻草堆裡,開始翻找起來。

牢子不知這死囚在折騰個啥勁兒,好奇的站在一旁看着,只見他鑽在草堆裡,象豬拱食似的不知幹些什麼,過了許久,忽聽劉瑾發出一陣得意的怪笑:“找到啦,哈哈哈,我找到了,找到啦……”。

喜悅的笑聲時高時低,漸漸不復耳聞,劉瑾卻依然趴在草堆裡,屁股撅着,一動不動。牢子喂喂的叫了兩聲,不叫他回答,便疑惑的打開牢門,走進去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腳。

劉瑾應腳而倒,還是佝僂着身子,他臉上帶着一種驚喜滿足的笑容,兩隻眼睛睜的大大的,卻已失卻了生的神彩。

牢子見多識廣,一看就知這個老太監已經斷了氣,他不由喃喃嘆了口氣:“唉!可惜啊,劉小刀師傅,這回可是丟了份兒了”。

劉瑾倒底是不死心,被押上刑場受剮刑了。

楊凌聽了這消息,只是輕輕一嘆,沒有太多的表示。縱然對老劉還有一絲故人之情,他現在也顧不上感慨唏噓了。

因爲他得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霸州響馬賊由於劉瑾和樑洪一個在後方拖後腿、一個在前線瞎指揮,錯過了趁着響馬盜隊伍混亂、號令不一,而且兵力薄弱的最好殲滅時期,現在響馬盜力量越發壯大,縱橫往來,無可抵擋了。

這消息還沒什麼了不起的,可是更叫人煩惱的是,霸州響馬派人和太行羣盜取得了聯繫,太行山的馬賊在山東青州起事,青州霸州遙相呼應,竟然同時舉起了造反大旗,造反者,楊虎是也,竟然也很快有了氣候。

這也罷了,偏偏詭計多端,智謀百出,可是面對如此狀況,也無力補天的成大小姐見勢不妙,只好吞吞吐吐的告訴他,紅娘子很可能就在青州,造反的很可能有她一個。

楊凌聽了這消息,抱着兒子坐在椅上只顧發呆,楊大人的小手,在楊老爹的臉上很有力的扇了好幾巴掌,國公大人仍是紋絲不動……

PS:努力碼字,繼續求票!

附:《明天求假1天(原因內詳,免費)》2007-10-8-21:05

明天求假一天,今天總算把劉瑾宰了,目前8天時間11萬2千字,剛纔用了兩個小時,把白衣軍的資料整理了遍,現在噁心的想吐,揉揉眼眶都痛。

月票高高在上,就是一種責任,只有更認真的碼字更新,纔對得起大家。可是現在9點了,無論是時間還是體能,我預計今晚強自支持,那麼明日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會難以令大家滿意。

磨刀不誤砍柴功,請允許我休息一天,我想本月的更新量比上月會只高不低的。

第95章 舉人的信第421章 調虎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54章 狼煙四起第336章 四大賊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316章 喪事大辦第142章 妙不可言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295章 山東指揮第433章 王見王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18章 除夕烽火第394章 殺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134章 左右開弓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13章 首席師爺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87章 正德頒詔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458 黃雀第61章 不良學生第318章 回家第460章 英雄第12章 拖得拖得第336章 四大賊第134章 左右開弓第64章 十大惡人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11章 折騰不起第215章 夜審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125章 明查暗訪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79章 再失一局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207章 白登山下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158章 各取所需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39章 無心睡眠第22章 拂曉之戰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218章 求醫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16章 愛的謊言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15章 珍珠之誤第75章 恩威並施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10章 出個損招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45章 春天到了第316章 喪事大辦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241章 大夢欲醒第37章 生死一線第325章 有眼無珠第80章 佛也發火第421章 調虎第75章 恩威並施第24章 瘋魔棍法第13章 首席師爺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426章 御駕親征第462章 天兵第127章 姑蘇城外0193 知音難妥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72章 廷杖十奸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83章 謀而後動第12章 拖得拖得
第95章 舉人的信第421章 調虎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54章 狼煙四起第336章 四大賊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316章 喪事大辦第142章 妙不可言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295章 山東指揮第433章 王見王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18章 除夕烽火第394章 殺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134章 左右開弓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13章 首席師爺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87章 正德頒詔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458 黃雀第61章 不良學生第318章 回家第460章 英雄第12章 拖得拖得第336章 四大賊第134章 左右開弓第64章 十大惡人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11章 折騰不起第215章 夜審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125章 明查暗訪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79章 再失一局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207章 白登山下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158章 各取所需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39章 無心睡眠第22章 拂曉之戰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218章 求醫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16章 愛的謊言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15章 珍珠之誤第75章 恩威並施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10章 出個損招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45章 春天到了第316章 喪事大辦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241章 大夢欲醒第37章 生死一線第325章 有眼無珠第80章 佛也發火第421章 調虎第75章 恩威並施第24章 瘋魔棍法第13章 首席師爺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426章 御駕親征第462章 天兵第127章 姑蘇城外0193 知音難妥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72章 廷杖十奸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83章 謀而後動第12章 拖得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