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嚴陣以待

楊凌指着蕃茄秧,正在比劃着果實的形狀、繪聲繪色的描述着它的顏色、味道,引得雪裡梅、玉堂春兩個小妮子饞涎欲滴,韓幼娘、崔鶯兒等人也聽的津津有味。

楊虎脣邊飛快閃過的一絲獰笑和眼中的殺意,沒有瞞過站在邊上,狀似悠閒地把玩着幾片蕃薯秧的成綺韻,她不着痕跡地靠近楊凌笑道:“大人,夫人有孕在身,這裡氣悶的很,咱們還是回去吧”。

楊凌說道:“啊,一時說的興奮,我倒忘記了,呵呵,走吧,咱們上去”,他體貼地挽住幼娘,一邊向外走一邊道:

“楊兄和夫人既是馬幫首領,走南闖北的一定還有機會再來京城,等明年秋天你們再來京師,就可以看到堆成山的蕃薯、馬鈴薯、看到金燦燦的玉米穗子,等到後年,這些東西就可以在大明處處種植。

百姓苦啊,不過這麼大的大明天下,幾千萬黎民百姓,想要豐衣足食換了任何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這些作物比原來高產數倍,可以使許多百姓免於飢餓”。

他想起內廠利用車馬行已在天下各地廣造聲勢,散佈消息說朝廷有意解除海禁,准許百姓對外通商,看楊福夫妻有能力購糧賑災,他的馬幫勢力必定不小,也是一個可以爭取攏絡的人,便道:

“楊兄的馬幫專門幫大商人運送鹽糧貨物吧?現在有些大臣正準備向朝廷建議解除海禁,靖清海疆,到那時海外通商,大明各地的貨物運輸必定更爲繁盛,楊兄的生意也可以財源滾滾了”。

楊虎聽了心中殺意更盛,不過他當然不會蠢地現在動手,楊虎一邊虛應其事地笑答着,一邊暗暗打量這暖窖環境,伍漢超在一旁說道:“原來此事不是空穴來風,小可下山後就不斷聽到各地傳揚這個消息,看來大明禁海百餘年,終於要開放海疆了”。

幾人拾階而上,伍漢超又道:“大人身在朝廷,消息自然比我等靈通的多。不過聽大人口氣,有意進諫朝廷開放海疆的大人們,可是想一舉解除海禁,處處開設通商口岸?”

楊凌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問道:“若是反對者不衆,自然要一勞永逸。那樣不好麼?伍兄有何高見?”

伍漢超想了想道:“小可愚見,欲速則不達。如今海匪猶在猖獗。開放海禁,先要剷除海盜,可是就是那些佔山爲王的山賊。想要巢除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何況在無邊無垠的大海上?而且大明水師也不擅海戰,總得練一支精兵方可,這可不能一躇而就。

況且大明如今只有一處口岸接待朝貢的各國使臣,如果沿海一夜之間盡皆開放,各處市舶司匆匆設立,沒有懂得海治的幹吏能員,沒有成例地規矩律條,一見有利可圖。各地的豪紳士族必定紛紛插手,吏治一量敗壞,百姓受苦,外商避逸,再好的國策也成了害民的酷法。

小可以爲,治小國如烹小鮮,縱是有利於民的事,若這火侯急了。好好的一盤菜也要燒焦了,倒不如先開放三兩處口岸,這樣朝廷也利於監管,同時掃蕩海上羣盜。

待到海匪不能大股爲害時,朝廷也有了海市通商地經驗,又有當地稅司和百姓獲益的事實,各地必定全力響應,那時便可一鼓作氣,全面解禁”。

他說完了見楊凌停住腳步,瞧着他怔怔發愣,不覺也停下了步子,訕然道:“小可……小可蠢見,一時心有所思便說出來了,言語頗爲幼稚,讓大人見笑了”。

楊凌欣然搖頭道:“不然不然,伍兄遊歷天下,行萬裡路勝讀萬捲書,這番話甚有見地,令楊某欽佩不已。令尊大人是朝廷員,伍兄學得一身文武藝,想來也不願埋沒於草莽之間吧?不知可願留在京師爲朝廷效力?”

伍漢超一聽喜形於色,連忙應道:“小可遊歷天下,也是想增長閱歷,有朝一日報效朝廷、建功立業,大人若覺得小可還堪造就,漢超自願追附驥尾”。

要知道明朝重文不重武,直至天順八年才頒佈《武舉法》可是當年報名參加武舉科考地竟連在一個也沒有。成化四年第二次武舉科考,也只取中兩人。

弘治皇帝擅於文治,卻疏於武功,因見武備鬆馳,於弘治十七年將武舉循八股科考例,正式定爲三年一考,不過弘治十七年取中四十名武進士,其中只有一個許泰短短兩年時間高升至參將,其他的大多不受重用。

明年是正德元年,伍漢超本想通過武舉大會謀個官職,如果楊凌肯賞識重用他,那自然是條捷徑。楊凌見他應允,心中也甚是高興,一行人出了暖窖,楊虎暗暗記下楊府院落地形,然後便向楊凌致謝告辭。

楊凌和幼娘將楊虎夫妻送出大門,正想拉着伍漢超去書房好好聊聊,卻見成綺韻站在衆人後邊向他使個眼色,嘴角歪了歪。楊凌一怔,不動聲色地向伍漢超笑道:“伍兄好好休息吧,楊某約了內廠幾位同僚明日過府赴宴,到時請伍兄出席,向他們引薦一下”。

伍漢超雖尚未正式踏足官場,方纔一番對答便已算是半個朝廷中人了,忙拱手道:“是,在下悉聽大人吩咐”。

楊凌和一衆女眷到了後宅,成綺韻細腰輕折,斂衽一福,向楊凌和韓幼娘說了兩句,款款走到花廳邊,拾簾舉步時一雙妙目飛快地回眸掃了一眼,這才輕盈嫋娜地去了。

楊凌也起身道:“成檔頭已將周圍村莊的土地都盤了下來,飯時尚早,我去和她再商議一下農耕地各項籌備工作”。

他看了一眼高文心。笑道:“文心莫要回去了,晚上在這兒用餐吧”,說着對小丫頭雲兒道:“去,知會文蘭一聲”。

漫說韓高二人義結金蘭,情是姐妹,單是高文心治好了楊凌的病症,讓自己懷上相公骨肉,韓幼娘就已銘感於內。她不想冷落了高文心,忙拉住她手笑道:“相公去忙,我和姐姐回房敘話”。

楊凌點點頭,舉步來到成綺韻房中,一進書房便長長一揖道:“在下誤會了姑娘,是在下地錯。向姑娘賠不是,大人不記小人過,你就不要放在心上了吧”。

成綺韻瞧他裝出的可憐巴巴模樣,忍不住噗哧一笑,縱然心中還有些幽怨。這時也煙消雲散了,她白了楊凌一眼道:“大人這般低聲下氣的,小女子哪敢把您的不是記在心上?”

楊凌就勢起身,故意長出口氣道:“那我就放心了,還以爲姑娘把我喚來要興師問罪呢”。

成綺韻似嗔還喜的哼了一聲,隨即臉色卻凝重了起來,輕聲道:“大人可知楊福夫妻的底細?”

楊凌聽她弦外有音,不禁疑惑道:“這對夫妻武藝甚高,柳千戶曾對那位楊夫人的身份生了疑心。怎麼成姑娘也懷疑他們不是馬幫的麼?”

成綺韻輕輕搖搖頭道:“是,他們是馬幫地,天下馬幫以甘陝最多,但北方馬幫最大地一支就是他們夫妻”。

楊凌鬆了口氣,笑道:“這就是了,馬幫行走江湖,幫人押運貨物,一身兼着車馬行和鏢局子兩個身份。自然要有一身好武藝的”。

成綺韻好整以暇地坐下,輕笑道:“是,所以在這一點上是沒有問題的,大人若是現在派人去查他們身邊,戶藉、路引,仍是一點問題沒有,不過卑職恰好知道他們另一個身份”。

楊凌目光一凝,也在對面坐下,問道:“甚麼身份?”

成綺韻一字字道:“江、洋、大、盜!”

楊凌瞧了她一眼,喃喃道:“奇怪,好像天下的事沒有你不知道的,連官府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地身份,你倒知道了?”

成綺韻欣賞着他地表情,可不敢說出自己知道消息地來龍去脈。這個男人什麼都好,就是有點兒小心眼,若讓他知道自己有事瞞着他,以後豈不更不信任自己了?

成綺韻嫣然笑道:“黑白兩道勢同水火,這個天下本來就是一些人生活在明處,一些人生活在暗處,大人高居廟堂之上,當然不知道這些三教九流的事。

卑職也不認得他們模樣,只是卑職知道有這麼一對夫妻,二人明以馬幫爲業,暗中是綠林大盜,而且正在各地奔走聯絡,試圖謀反,丈夫姓楊、妻子姓崔,身具一身驚天藝業,年齡也與他們相當。若換了是大人你,是否還會把他們看作良民百姓?”

楊凌目光閃動,盯着成綺韻久久不發一言。成綺韻又道:“方纔在暖窖中大人誇耀那些作物時,卑職瞧見那位楊福目視大人面露殺氣,卑職自信這份眼力還是有的,決不會看錯。”

楊凌沉吟道:“本官和楊夫人相遇純屬偶然,楊泉叔倒來京師尋我也是臨時起意,楊福斷不會早有準備,想藉他們接近我。江洋大盜意圖謀反,就該離朝廷遠一些,如果你所料不錯,他們夫妻到京師來做什麼?”

成綺韻給他一個白眼兒道:“卑職又不是活神仙,我怎麼知道?我想他們也不會瘋掉了,以爲進京殺了皇上就能坐天下了,況且紫禁城任他武功再高又怎闖得進去?他們來到京城做什麼卑職猜不出,不過在暖窖時那個楊福對大人突起殺意是斷斷不會錯地。”

她蹙起嫵媚的眉尖兒,把玩着筆管,輕輕自語道:“如果我是正在籌謀造反的大盜楊虎,有機會結識大人那是一定要着意攀交的,你是朝廷大員,從你那兒多多瞭解朝中大事,對我的大業必然有所幫助。”

她丟下毛筆。站起身來揹負雙手在房中緩緩踱步,儼然把自己代入了試圖造反的楊虎,苦苦思索道:“可是我本來爲了攀交於你才進入楊府,何以突起殺機?你又沒調戲我娘子……”。

楊凌聽到後一句不禁又好氣又好笑,正想接嘴,成綺韻忽地眸子一亮,拍手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如果是我,也要殺你!”

楊凌嚇了一跳,忙問道:“殺我?什麼理由?”

成綺韻眸子熠熠放光,興奮地看着他道:“那些莊稼,你說過一旦廣而種之,可以讓許多百姓免於飢寒交迫!”

她一臉‘陰險’地笑道:“要奪天下先要奪民心。如果百姓能填飽肚子,誰還肯跟着我造反?換做是我。一不做二不休,不但要殺了你,還要毀了那些莊稼。以絕後患!”

她說到這兒目光與楊凌一碰,兩個人都定在那兒,過了半晌成綺韻才從興奮清醒過來,臉蛋兒一熱,窘態可掬地道:“我……我是說楊虎要殺你,又不是我想殺你”。

楊凌緩緩起身,悠悠吐出一口長氣,轉身向外便走,成綺韻慌道:“大人……要去哪裡?”

楊凌停住腳步。說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剛剛對他們說過,過了大年就叫人帶着糧種奔赴各地,如果他們真是你說地那對雌雄大盜,要動手也就是這兩天的事了。我叫人上山召柳彪、楊一清下來,你在這裡等我”。

楊虎和崔鶯兒並轡而行、信馬游繮,各自想着心事。出了村子快拐上官路時。崔鶯兒忽然對楊虎道:“虎哥……”。

楊虎目光閃爍,不知正想着甚麼,一時沒有反應,崔鶯兒手腕一抖,馬鞭在空中“啪”地一聲響,叫道:“楊虎!”

楊虎愣怔了一下,回首道:“嗯?哦……什麼事?”

崔鶯兒踢了踢馬腹,將馬趨近了些,對他說道:“你主U……如果真如這位楊大人所說的,可以讓百姓都吃飽肚子,再懲治那些不法官吏,開海通商,真地能國富民強麼?”

楊虎冷笑道:“大明官員的苦你還沒有吃夠?老爺子爲什麼佔山爲王?還不是被朝廷逼的?他們肯爲百姓做好事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就得推番這個朝廷,再造一個天下!”

崔鶯兒蹙着眉兒輕輕一嘆道:“我忽然覺得我們好像想的太簡單了,就算讓你坐了龍廷,百姓就一定有飯吃有衣穿麼?你看看他們方纔說的話,朝廷要解禁通商,明明是件好事,也不能急着去做,他們是讀書人,說地一定有他們的道理,你我打打殺殺的還在行,治理天下真地那麼簡單?”

楊虎豪氣干雲地道:“有甚麼難的?打了天下,自然有讀書人來投靠我們,朱元璋一個小沙彌,一個放牛娃還不是坐了天下?呵呵,等着吧,爲夫準備的也差不多了,只待時機一到便揭竿而起,那時我坐龍廷,你便是我地大腳皇后”。

崔鶯兒柳眉一挑,馬鞭唿地揚起,卻輕輕落在他肩上,嗔笑道:“胡說什麼呀你,人家的腳很大麼?”

楊虎哈哈大笑,見崔鶯兒晏笑盈盈地並無怒意,趁機說道:“鶯兒,回去之後我便召集人手,你我夫妻今晚便動手……”,他壓低嗓門,手掌狠狠向下一切道:“你纏住那個姓伍的,我帶人殺了楊凌一家,搗毀那個暖窖”。

崔鶯兒吃了一驚,一雙美眸驚詫地瞪圓了道:“你說甚麼?我看那個楊凌倒是個好官兒,殺了他做甚麼?”

楊虎道:“我的娘子,我們舉事在即,如果那個楊凌搞地甚麼西洋莊稼真的高產豐收,肯跟着咱們玩命地勢必要減少大半,你還能當上母儀天下的皇后麼?”

崔鶯兒又驚又怒地道:“你在說什麼呀。咱們想造反是爲了甚麼?如果他真的能讓咱們家鄉的百姓吃飽肚子,爲什麼還要反?咱們不都是被那些不拿百姓當人的官兒們給逼上山的麼?如果那莊稼真是好東西,咱們怎麼能去幹對不起莊戶人的事?”

楊虎見狀忙陪笑改口道:“我看他是信口開河,那些東西哪有這麼大作用?豈能讓他蠱惑人心壞了咱們地大事?”

崔鶯兒不以爲然地道:“那有甚麼?他說地是不是真的,不用一年光景便見分曉”。

楊虎道:“可是我們這次進京,如果大事可成,不用一年就要起兵了,再說……丈人把一生積蓄都拿了出來招兵買馬。咱們不能讓老人家失望啊,要是早成大事,讓老人家當上國丈……”。

崔鶯兒俏臉一沉,怒道:“我不答應!這是什麼理由?咱們對兄弟們說的可是替天行道,又不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再說他可是朝廷上大大的官兒。如果殺了他,朝廷必定有所警覺,那人雖說過安排了內應,恐怕到時也無法釣到那條大魚了,你還是安份些吧!”

楊虎素來懼內。見她語氣堅決,眼珠轉了轉忙陪笑道:“好好好,我聽娘子的,你說怎麼辦咱便怎麼辦!”

楊凌派人上山喚柳虎、楊一清下來,這兩個千戶掌着內廠地刑獄武力,手下各自控制着一支千挑百選地精銳之師,楊凌和成綺韻來到中堂書房品茶候了一陣兒,兩人已急匆匆地從山上趕來。

楊凌見吳傑也隨了下山,不禁有些意外。忙站起迎上道:“怎麼連吳老也驚動了?”

吳傑笑道:“卑職另有要事要稟報大人”。

楊凌示意柳、楊二人坐下,向吳傑問道:“有甚麼要事還要勞煩吳老親自下山?”

吳傑收起笑容,見房中只有成綺韻和柳楊,都是楊凌心腹,這才說道:“大人,朵顏三衛那邊傳回消息了。”

楊凌大喜,連忙問道:“見到花當了?他怎麼說?”

吳傑輕嘆一聲道:“大人,我們地人見到了花當。說了朝廷開出的條件,朵顏三衛目前日子很不好過,這麼優渥的條件他們倒是動了心,可是……”。

楊凌急道:“可是甚麼?”

吳傑無奈地道:“可是……自從李昊無端殺了朵顏三衛下地數千百姓,朵顏三衛的貴族酋長們對大明芥蒂彌深,他們說大明堂堂的總兵大人都可以做出如此背信棄義的事,他們信不過我們派出的信使,一定要大明天子親口承喏,才肯同我們合作”。

楊凌笑道:“這有何難?回覆他們,叫他們派使者來,皇上一定會見創痛,親自予以安撫的。”

吳傑苦笑一聲道:“大人,朵顏三衛在韃靼和大明之間,一向是左右逢源、見風使舵,這些人雖然驍勇善戰,可是卻比最狡詐的商賈還懂得利用時機討價還價,現在是咱們有求於他們,而且一旦與我們互市,牽制韃靼後方,就要冒着與伯顏決裂的風險,花當一個人也做不了主。

我們的人在那裡等了五天,朵顏三衛各部落地酋長們吵得不可開交,有同意的、有反對的、還有和稀泥的,最後還是花當決定,願意接受大明的條件,不過……”。

吳傑看了一眼楊凌,鼓起勇氣道:“他要求大明天子與他本人和朵顏三衛推選出來的三位部落首領會面,祭告天地,歃血爲盟,他們才肯服從朝廷,與大明互市,牽制韃靼,並平價提供河套地區的戰馬。”

楊凌一呆,遲疑半晌道:“這……,花當和三位部落大首領要見皇上?他們想必……是不會進京見駕了。”

吳傑乾笑兩聲。低低地道:“呃……是的,朵顏三衛擔心朝廷又在使許,趁機扣押四位大首領爲人質,所以……要求與皇上在大同城外十里處地白登山上會面”。

楊凌聽地也兩眼發直,他知道朵顏三衛不是存心刁難,而是確實被大明愚弄怕了,這些塞外民族的酋長不會明白,他們可以隨意到草原的任何一個地方。而大明的天子想離開紫禁城都千難萬難,讓天朝上國的皇帝離開京師紆尊降貴地跑到白登山上會見他們幾個部落酋長?那怎麼可能!

楊凌怔了半晌才道:“再派人同他們聯繫,本官或者朝廷的大學士都可以去,可以帶着皇上的聖旨去表明我們的誠意,大明天子實在是不能離開京城地”。

吳傑嘆道:“說過了,花當倒是想答應。畢竟他是朵顏三衛的大頭領,而朵顏三衛的百姓今冬也凍餓死了不少人。他是急於接受大明的援助的,可是朵顏貴族中有過半部落首領不同意,他們說……與大明互市也是大明天子的旨意。李昊是大明地二品大臣,是最大的武官,除非親自見到大明天子,否則他們是不會同大明合作地”。

楊凌在房中踱了一陣,擺擺手道:“算了,待我見過皇上再說,實在不行便請皇上派一位皇室宗親出面,要皇上去見他?這怎麼可能”。

吳傑應道:“是,楊一清和王守仁已到了大同。二人不知在搞些甚麼,忽然偃旗息鼓沒了動靜,韃靼一旦撤退,他們立即傾巢出動,輕騎在前咬住不放,韃子反攻立即退入城中堅守不出,雙方膠着戰事纏綿,情勢倒也不急在這一刻。”

楊凌聽了有些好笑。這韃子如果換成了張飛,面對這樣的局面恐怕要在大同城外一聲吼:“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了。

他也想不通這兩人在搞什麼鬼,既然戰事不吃緊,這時也顧不上多問這些了。他點點頭,轉向柳彪和楊一清道:“今日找你們來,是因爲本官恐怕要遇上一件麻煩了,不過也有可能只是虛驚一場……”。

楊凌道:“臨近年關,本想讓兄弟們也輕輕鬆鬆過個節,這時怕是要勞動他們一番了。”

柳彪笑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幫傢伙平日在咱們內廠哪天不象過節了?大人有什麼事儘管吩咐,我和一清各自訓練的精兵一直還沒有效力地機會呢”。

楊凌笑道:“好,等忙過這幾天,每個兄弟賞銀五兩,放他們個大假”。

他走到桌後坐下,說道:“新近京師來了一夥馬幫,他們有合法的官引,在本地又沒有熟識他們的人,除非不罪而捕,否則恐怕沒什麼門徑查的清他們。不過還是請成檔頭將詳情與吳老說一遍,派幾個精明強幹的去探一探,注意不要驚動了他們”。

他伸出一指,在桌上劃了一個圓,說道:“柳彪、一清,這裡是高老莊,咱們內廠在這裡苦心經營,吳老在村裡村外設置的明樁暗樁頗多,這些地方你們可以使用,將你們的精兵日夜布伏”。

楊凌笑望成綺韻道:“如果咱們的女諸葛所料不差的話,這幾日將有不速之客不請而至,那時就要請你們替我好好待客了!”

第318章 回家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40章 險死還生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215章 夜審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60章 鄭和海第352章 誰欲傾天?第77章 三姝進門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466 三個條件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440章 秘密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10章 出個損招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95章 舉人的信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293章 京中風雲第65章 又生枝節第176章 飲宴第76章 糊塗差使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422章 飛蛾第19章 瘋子縣令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6章 走出山坳第58章 糊塗應對第184章 初六起程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366章 五星上將第295章 山東指揮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81章 各自籌謀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242章 眸光重現0108 快漏餡啦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463 訓妻VS虐夫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0101章 上諭勘陵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229章 只待東風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87章 正德頒詔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220章 歡喜冤家0109章 帝王家事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55章 離間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18章 除夕烽火第392章 歸路第349章 另尋良策
第318章 回家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40章 險死還生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215章 夜審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60章 鄭和海第352章 誰欲傾天?第77章 三姝進門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466 三個條件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440章 秘密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10章 出個損招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95章 舉人的信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293章 京中風雲第65章 又生枝節第176章 飲宴第76章 糊塗差使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422章 飛蛾第19章 瘋子縣令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6章 走出山坳第58章 糊塗應對第184章 初六起程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366章 五星上將第295章 山東指揮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81章 各自籌謀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242章 眸光重現0108 快漏餡啦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463 訓妻VS虐夫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0101章 上諭勘陵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229章 只待東風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87章 正德頒詔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220章 歡喜冤家0109章 帝王家事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55章 離間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18章 除夕烽火第392章 歸路第349章 另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