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緣在佛門

餘額不足

錦衣衛提督張繡笑吟吟地道:“小王子襲我邊界,涿縣、赤縣兩路大軍均有斬獲,唯獨懷來一路損兵折將,導致一位都司戰死,監軍御使葉大人也被亂軍踩死。三法司奉聖諭給何參將量刑定罪,不料何參將被遞解進京後,卻將輕敵冒進之罪一概推到監軍葉大人和劉公公身上。

何參將是兵部薦舉的將領,若是何參將被治罪,他們自然難逃用人不明的指責,所以兵部力保何參將,指責監軍不明軍事、胡亂干涉,這一來督察院那班御使和內官衙門不免起了同仇敵愾之心,與兵部互相攻籲不休。

內官司衙門不過是一羣太監,于軍事上原本就沒甚麼主意,可是劉公公回京卻帶了一封信回來”,張繡說到這兒,向楊凌一笑道:“便是你寫給何參將那封信了”。

楊凌道:“是,下官曾有些許淺薄之見奉於何參將,卻不知這信如何落到了劉公公手中”。

張繡搖頭道:“箇中內情,便不爲我所知了。劉公公是太子身邊侍候的人,他在宮中有一位好友叫張永,這位公公頗知幾分軍事,見了你這信奉爲至寶,立即鼓動內官司參劾兵部,指責軍中兵士戰力不強、斥候能力低下、兵部統兵無方纔是致敗之由。

嘿嘿,可是兵部是負責調兵任將的,日常練兵統兵確是由五軍都督府負責,如此一來,本來與其毫不相關的五軍都督府便被如釋重負的兵部給攪了進來,四個衙門開始走馬燈般打起了羅圈架。”

楊凌吃吃地道:“這個......這個......下官實是料不到會發生這許多糾葛,只是大人方纔說工部也摻和其中,不知這用兵之事與工部又有何干?”

張繡道:“不相干,原本不相干,不過你那信中曾提及火器運用之妙,以及對今後戰事的重要作用,兵部有個叫王守仁的主事看了大以爲然,一時書呆子氣發作,偏偏在這時候給皇上上了個洋洋灑灑的萬言書,大談治軍之道,又提及本朝的火銃亟需改良,條陳中對北軍配備火銃數量過少也頗有微辭,依本督看來,他奏陳的內容倒也切中時弊,只是時候選的有些不合時宜。”

楊凌聽了王守仁三字,感覺有些耳熟,可是一時又想不起來,不過既然有印象,想必是當初看史書見到過的,現在他雖是個小小的兵部主事,將來極可能也是大有一番作爲的官兒,所以心中暗暗留上了心。

張繡又道:“這一來工部生怕這些衙門推來推去,卻把兵敗的責任推在他們身上,便向皇上大訴苦水,什麼銀兩撥付不足,兵員素質低下,火銃製作不易......”,張繡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甚爲有趣地道:“嗯......工部的摺子昨日剛剛遞進大內,本督估計主管錢糧的戶部得了消息,又要上摺子抗辯了”

楊凌聽得啼笑皆非,說道:“怎麼會這樣?下官實實未料到會引起這般風波,早知如此......那封信不寫也罷”。

張繡抻了抻腰肢,懶洋洋地道:“你釣過螃蟹麼,簍子中放了一羣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爲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的身上,結果是把它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出得去,嘿嘿,官場上也是歷來如此,不足爲奇。”。

“沒有你這封信,他們也自會尋個別的由頭互相推卸責任,只是這一來可成全了你,如今六部之中皆知你的大名,太子聽說了,索了你的貼子去,看後便向陛下伸手要人,要你進京侍讀了,呵呵呵......”。

張繡笑罷,臉容一整道:“這些官們的羅圈架與我錦衣衛並無干係,本督今日特意召見你,你可知其中原由?”

楊凌道:“還請大人明示”。

張繡沉吟道:“咱們錦衣衛,刑偵文武百官、天下士民,獨立於三司之外。而東廠,則負責監督百官及錦衣衛,我北鎮撫司每有重大詔獄,東廠都要派人旁聽審案,說起來,職權猶在咱們錦衣衛之上。”

楊凌不知他說這些做什麼,心中不免有些莫名其妙,只聽張繡繼續道:“然而錦衣衛中有許多功臣勳卿的後人任職,再加上東廠許多官員都是從我錦衣衛中招納的軍官,所以東廠與我錦衣衛,可以說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真要論起實力,錦衣衛未必便怕了東廠,幸好我們一廠一衛相處一向融洽,從來不曾有過隔閡”。

張繡瞥了他一眼,說道:“自去年歲末以來,陛下漸感龍體不適......近日,陛下有意重開西廠,職司監督東廠和錦衣衛,目前正着人秘密籌措,而人員則大量從軍中吸納自成一系,與東廠、錦衣衛全無干系。”

楊凌聽他說的突兀不由一怔,細一思忖,才明白他沒有明說出來的意思,皇帝感到身體出了問題,已經開始爲接班人打算了,東廠、錦衣衛雖是他最信得過的組織,可是權力也太大,而且聽張繡的話,廠衛之間雖有監督之責,實則形同一家,皇帝不放心,這準備重開的西廠,不從東廠和錦衣衛抽調一兵一卒,那便是爲了制衡東廠、錦衣衛,以免新帝登基大權旁落了。

張繡又道:“儲君年幼,我錦衣衛負有皇室安全之責,豈可不小心在意,但陛下既然存疑,東廠和錦衣衛現在不得不避嫌疑,不好在太子身邊安排人手。如今你爲太子侍讀,便是儲君身邊的近臣,當要負得起這個責任,你可明白本督的意思?”

楊凌如何還不明白他的用意,錦衣衛、東廠休慼與共,共掌大權,如今即將成立的西廠以監督東廠、錦衣衛爲已任,他們自然擔心大權旁落。

太子身邊的人如今只有一羣太監,他們雖然也是可以拉攏的對象,但東廠如今的的掌印太監當然不願扶植一羣自已的同類出來將來篡奪他們的大權,楊凌在朝中沒有根基,扶植這樣一個人,他就是飛黃騰達了,也離不開東廠和錦衣衛這兩棵大樹,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楊凌想到這兒不由如坐鍼氈,對一個一心想往上爬的人來說,這樣的機緣、這樣的靠山自然是百年難得一遇,只是如此一來,他這個小小的侍讀不免要成爲另一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想要安安逸逸地過上兩年談何容易?

楊凌想明白其中關節,不由驚慌道:“承蒙大人擡愛,只是下官。。。。。下官年紀輕輕,恐怕有負大人所託呀”。

張繡眼神定定地瞧他半晌,直看得楊凌心頭泛起陣陣寒意,張繡才莞爾一笑,眼睛一翻淡淡地道:“這世上,最大的便是天子,只要在天子身邊,任何事都不是不可能。”

他微微一笑,說道:“談到西廠,我倒想起一件事來,成化三年,南蠻作亂,襄城伯李瑾、尚書程信督師招討,掃平叛亂後,俘獲男女無算,他們將一衆奴隸帶回京城分贈王候。這羣奴隸中有一個姓汪的男子、一個姓紀的女童被送入大內,男子閹爲宦人,女童充作宮女......”。

他說到這兒嘿嘿一笑,垂下眼睛望着楊凌道:“你可知這二人後來際遇如何?”

不待楊凌回答,張繡已自顧道:“十年後,朝廷初設西廠,西廠一時權傾天下,凌駕於東廠、錦衣衛之上,那西廠廠公麼......姓汪,名直,就是十年前被俘入宮的那個閹人。”

汪直的名頭,楊凌是聽說過的,聞言不禁啊了一聲,張繡又道:“那位姓紀的女童,先爲宮女,後爲女官,然後封淑妃,後來更是封爲皇后,便是當今萬歲的生母”。他撫掌嘆道道:“際遇之奇呀。試想當初從大藤峽俘來的俘虜,便是押送途中被兵士隨意鞭笞而死,也算不得什麼,誰會想到這其中有兩個人到了天子身邊,會衍化出後來轟轟烈烈的故事?”

他微笑道:“你是讀書人出身,那些文臣們視你爲自已人,內官司、督察院、兵部又對你頗有好感,背後又有錦衣衛、東廠與你方便,可謂是機緣無數,只要再能得到太子賞識,那麼他日太子榮登九五之時,便是你風雲際會、名噪朝野之際!楊同知,還要妄自菲薄嗎?”

楊凌望着張繡那張“可親”的笑臉,恍惚間好象看見楊排長大手向前一揮,大聲喊道:“阿米爾,衝!”

“阿米爾”衝了,不是衝向錦繡前程,而是衝向他的女人。

一離開錦衣衛北鎮撫司,看見處處燈火亮起,楊凌想起幼娘還在家中等着他,頓時歸心似箭,什麼“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頓時拋到九宵雲外,兩年啊,多麼寶貴的時光,還是多陪陪自已嬌滴滴的小娘子實在一些。

京師有兩處大型廟會,稱東廟西廟。東廟是位於大市街四牌樓附近的隆福寺,每月的九、十日開廟市。西廟便是護國寺街的大隆善護國寺,每月七、八日開廟市。

今天不是廟會期,但是這兩條街長期以來已形成了固定的商業區,茶坊、酒肆、商鋪比肩林立,極是熱鬧。楊凌和幼娘在一家飯館吃了頓溫馨的晚餐,便徑直奔向護國寺。

柳彪、楊一清兩個電燈泡他當然不會帶在身邊,結果在衚衕中吃了頓飯,出來後兩人竟然轉了向,於是便向行人問路,路上行人聽說這對年輕夫妻去護國寺進香,都面露驚訝之色,不過還是給他們指點了道路。

原來這座十進殿堂,佔地廣闊的名寺,如今已改成了一喇嘛廟,京師人士對喇嘛所供奉的奇形怪狀的菩薩,一直就存有敬鬼神而遠之的念頭,對喇嘛上供的節儀也不敢領教,只有趕廟會的時候,遊人們喜歡進廟看個稀奇,平時絕少人來,所以這座廟裡香火出名的稀少,與其他寺廟香火鼎盛的情況截然不同。

但是漢人對於宗教信仰不象西方人那麼壁壘森嚴,你信你的,我信我的,絕不會因爲你信元始天尊、我信如來佛祖便打個不可開交,又或不許子女通婚,所以行人雖覺這對小夫妻要去喇嘛廟有點奇怪,倒也沒人難爲他們。

這些年來,不少來自青、康、藏,甚至來自漠外的喇嘛僧晉見大明朝廷,因爲他們那一帶地方是政教合一,這些喇嘛的朝見如同當地官員的晉見,頗受朝廷重視,所以皇帝便賜了幾座寺廟給他們,讓願意留在中原的僧侶住在裡面,護國寺便是其中一座。

這裡雖然香火不盛,好在是朝廷供養,按時提供所需,所以這些喇嘛的生活倒並不清苦。

楊凌進入護國寺大門,見廟內燈火通明,雖也有些遊人,看年紀大多象是逛累了跑進來歇腳的老年人,在廊下坐着閒聊,正對門的金剛殿大門洞開,卻冷冷清清無人進出。

楊凌扭頭一看,見韓幼娘隔着三尺多遠,忸忸怩怩地跟在後面,心中不覺有些好笑,忍不住調侃道:“娘子,一起上個街隔那麼遠做什麼?相公一個勁兒回頭看你,這脖子都快扭了”。

韓幼娘害羞地湊近他身旁,低聲嗔道:“相公,小聲點呀,叫人聽了笑話,我是女人,本來就不能和你並排行走的嘛”。

楊凌呵呵笑道:“行,那你就在後邊跟着吧,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以後你就天天跟着相公,相公沒事就回頭看看你,看上五千次五萬次,爭取來世還做夫妻”。

幼娘羞笑着白了他一眼,,還未及答話,忽地一個難聽的聲音嘿嘿地道:“這說法有趣,我只聽過百年修緣,千年修份,萬年修緣份”。

楊凌扭頭一看,只見一個面如敷粉的少年書生握着一柄描金小扇,正笑嘻嘻地望着他。這小書生個頭兒比幼娘高上一些,英眉朗目,穿着一襲道袍(明朝一種袍服),腰束錦帶,頭戴六合一統帽,帽頂綴着一塊水晶,打扮得俊俊俏俏。

小書生一張嘴,那正處於變聲期的難聽公鴨嗓又叫喚起來:“只是不知這位兄臺的五百次回眸是哪部經文中的典故?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阿彌陀佛音王陀羅尼經?還是四十二章經呀?”

他說着刷地一下抖開那裝飾用的描金小扇,頗爲瀟灑地呼扇了兩下,又嫌冷合上了,然後問道:“今日小弟與你也算是擦肩而過了,卻不知兄臺前世爲何要頻頻回頭看我?”

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21章 簡單愛情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459 混戰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63章 八虎遊街第337章 跳大神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218章 求醫第13章 首席師爺第384章 雙殺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394章 殺第318章 回家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378章 帷幄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71章 儆猴熬鷹第13章 首席師爺第75章 恩威並施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259章 合圍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432章 玉碎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117章 後宮拿賊第396章 靜夜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258章 伏擊第396章 靜夜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45章 春天到了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4章 家徒四壁第215章 夜審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20章 咆哮縣丞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336章 四大賊第81章 各自籌謀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20章 智鬥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419章 爾虞我詐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0章 險死還生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第318章 回家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396章 靜夜第460章 英雄第32章 暗表情衷第59章 培養海盜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22章 拂曉之戰第139章 長幹行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181章 陰謀敗露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181章 陰謀敗露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58章 糊塗應對第433章 王見王0194 花當來了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5章 相濡以沫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06章 紅袖侍酒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468章 樂極生悲第257章 開拔!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420章 智鬥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78章 參見參將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64 收網
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21章 簡單愛情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459 混戰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63章 八虎遊街第337章 跳大神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218章 求醫第13章 首席師爺第384章 雙殺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394章 殺第318章 回家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378章 帷幄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71章 儆猴熬鷹第13章 首席師爺第75章 恩威並施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259章 合圍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432章 玉碎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117章 後宮拿賊第396章 靜夜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258章 伏擊第396章 靜夜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45章 春天到了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4章 家徒四壁第215章 夜審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20章 咆哮縣丞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336章 四大賊第81章 各自籌謀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20章 智鬥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419章 爾虞我詐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0章 險死還生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第318章 回家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396章 靜夜第460章 英雄第32章 暗表情衷第59章 培養海盜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22章 拂曉之戰第139章 長幹行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181章 陰謀敗露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181章 陰謀敗露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58章 糊塗應對第433章 王見王0194 花當來了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5章 相濡以沫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06章 紅袖侍酒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468章 樂極生悲第257章 開拔!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420章 智鬥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78章 參見參將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64 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