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這是好事

京城皇宮乾清宮弘治皇帝的書房當中,弘治皇帝正在和幾個大臣商討着鞏固大明在西域和河中地區統治的事情。

“陛下,西域和河中地區想要長期穩定統治,移民是必不可少的,臣以爲百萬移民可能還遠遠不夠。”

“單單是富饒的河中地區就足以養活上千萬的人口,整個西域地域廣袤,我漢民非常的少,還是要大量的移民過去,充實西域和河中地區。”

李東陽是專門負責西域事務的大臣,他現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西域移民的問題,朝廷的令書已經下達給了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三省現在也是正在有條不紊的組織移民向西域進發。

爲了這個事情,李東陽最近也是非常的忙碌。

在這個時代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移民的食宿都還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移民遷移過去之後如何迅速的紮根生長下來。

西域和河中地區遠離中原大地,這裡部族衆多,又民風彪悍,需要考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這和移民到遼東地區是完全不一樣的。

遼東地區其實離北直隸很近,又可以乘船前往,這無論是人員還是物資的運輸都極爲便利,更爲重要的是遼東地區的女真人被大明大軍幾乎掃蕩的乾乾淨淨,西邊的草原又成了大明的草原省。

可以說,遼東地區是非常的穩定、安全的,移民遷移過去,只要能夠解決食宿的問題,過上一年,他們開墾土地,種植糧食之後就可以在遼東這裡安家落戶下來。

西域的情況就比較複雜,儘管明軍在西域和河中地區奉行了鐵血的政策,清掃了大大小小諸多部族,但西域和河中地區的周圍依然羣狼環繞,內部又有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部族。

這些都對移民產生了威脅。

當然這都是小事,大明二十萬大軍駐守在西域和河中地區,足以輕鬆的鎮壓一切,真正難的還是西域和河中地區實在是太廣袤了,偏偏這裡漢民非常的少,遼東地區在以前好歹也有幾十萬漢民在哪裡,有一定基礎條件的。

“李公,切不可再從河南、陝西、山西這三省大規模的移民到外面去了。”

李東陽的話剛剛落下,內閣首輔劉健就忍不住說道。

“這是爲何?”

李東陽有些奇怪的問道,堅持從中原地區遷移人口到海外去,這可是幾年前就制定的國策,中原地區,地少人多,自然環境脆弱,一有災禍就會出現餓殍滿地、易子而食、烽煙四起的現象。

這幾年通過移民,大量的遷移這三省的人到外地去,也是逐漸的緩解了中原地區的人地矛盾,效果非常的明顯,作用也很大。

“陛下,諸公~”

“這是我剛剛纔收到的來自河南的奏疏,河南省這裡已經沒有多少人可以在往外遷移了。”

劉健拿出一份剛剛纔從河南這邊快馬加鞭傳來的奏疏,很是着急的說道。

“河南省已經沒有多少人可以外遷了?”

弘治皇帝、李東陽、謝遷等人一聽,頓時就紛紛疑惑起來。

“朕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河南省前前後後加起來也就是遷移出去了百萬人口吧。”

弘治皇帝想了想說道,這官府組織的移民,有遷移去遼東的,也有遷移去南洋的,算下來也就百萬左右,陝西、山西兩省的情況也差不多。

“陛下,我們朝廷官府組織的移民當中,遷移到遼東地區的人數爲三十萬,遷移到南洋各省的人數加起來七十萬左右,總共從河南這邊遷移出去了百萬人口。”

“但是這僅僅只是我們朝廷組織的外出遷移規模,民間自發性的往外遷移的規模和人數卻是這個數量的幾倍!” wWW▪т tκa n▪¢ ○

“根據河南布政使高斌所言,河南各地的百姓起初對於移民是極其不情願的,故土難離,很多人都不願意遷移到外地去。”

“但是自從遼東和南洋的移民逐漸傳送消息回去,大家都知道在遼東和南洋生活富足之後,整個河南各地都出現了大量自發性的遷移到遼東和南洋的移民。”

“其中最嚴重的河南林縣,原先的時候林縣總共有大約兩萬戶約十萬人,但是自從知道移民遼東和南洋的好處之後,整個林縣現在已經是十戶九空,幾乎都自發性的遷移到遼東和南洋去。”

“整個河南各地都出現大量的廢棄村莊,有些村莊、鄉鎮,甚至於整個村、整個鄉鎮的自發性的往外遷移。”

“眼看着馬上就要開春了,但是河南這邊的地主、士紳們卻是發現,他們的土地已經無人租種,因爲太多、太多的人都在遷移到遼東和南洋去。”

“這次朝廷鼓勵遷移到西域去,又形成了一波大規模的移民潮,大量的民衆自發性的往西域這邊遷移。”

劉健憂心忡忡的說道。

他是河南人,在河南老家也是有很多田地的,儘管現在田地這點收入,他已經根本就看不上眼了,但田地一旦荒蕪,無人耕種的話,那也是非常可惜的,畢竟自古以來,大明人都對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

別說是荒蕪掉良田了,縱然是山旮旯裡的田都要想辦法開墾出來種植,良田荒蕪,那是災荒、亂世之年纔會出現的景象。

河南因爲大量人口的流逝,地主、士紳們的田地無人耕種了,這可急壞了河南的地主和士紳們,沒人種他們的地,他們吃什麼?喝什麼?

所以河南各地的士紳、地主們也是在想河南各級官員施加壓力,要求官府這邊阻止大家往外遷移和移民。

這事情自然而然也是到了劉健這裡,他是內閣首輔,又是河南人。

“這河南、陝西和山西乃是我中原故土,是我華夏祖地,如果這華夏祖地都沒有什麼人的話,這可是對祖先的大不敬。”

“我漢人從中原大地崛起,一直持續不斷的擴張纔有了現在的版圖,這中原大地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源,是絕對不能放棄的啊!”

劉健有些痛心疾首的說道,陝西、山西和河南這可是華夏祖地,漢人的起源之地,可是現在,這些地方的人竟然在大規模的流逝,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往外遷移,整個河南都要空了。

聽到劉健的話,弘治皇帝的臉色忍不住微微一變。

“事情竟然已經如此嚴重了嗎?”

弘治皇帝皺着眉頭說道。

“陛下,事情可能比我所說的還要嚴重,大量人口的流失,整個河南就如同災荒之年一般,田地荒蕪、村莊廢棄,一片蕭條。”

劉健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陛下,劉公,我覺得這其實是好事。”

這時,李東陽笑了笑說道。

“這是好事?”

劉健微微瞪大了自己眼睛,有些難以置信的看着李東陽說道。

“對,這當然是好事!”

李東陽點點頭說道:“河南這邊大規模的自發性移民到遼東或者是海外去,這說明了我們在遼東和海外的移民生活的非常不錯,所以才能夠吸引大量的人外遷,若是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肯定是不會形成大規模的自發性移民。”

“要知道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故土難離,都不喜歡往外遷移,除非是朝廷的命令強制性的遷移。”

“現在竟然形成了自發性的大規模移民,這就足以說明在遼東、南洋等地區,我們遷移過去的移民生活富足,衣食無憂,充滿了希望,否則是不會有人自發性的遷移到這些地方去的。”

李東陽是負責移民安置工作的,這樣一講,自然也是有向弘治皇帝邀功的意思,當然他所說的也是非常有理,弘治皇帝、劉健、張懋等人聽了也是直點頭。

這沒有足夠的好處,誰願意背井離鄉的去移民?

肯定移民都過的很不錯,所以也是帶着自己的親朋好友移民出去,也就形成了移民潮,導致了河南這邊人口的大量流失。

“李公所言有理~”

“根據我們戶部最先的統計數據來看,遼東、南洋四省的人口增長非常迅猛,稅收也是相應的迅速暴漲,糧食產量高增,遷移到這些地方的移民生活都非常的富足,都有自己的土地,牲畜和房屋。”

“這足以說明陛下制定的移民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戶部尚書佀鍾也是跟着發言道,遼東發展很猛,今年前幾個月的稅收增長非常猛。

“可是河南這邊已經十室九空啊!”

劉健聽完,無奈的說道,話雖然如此,可是河南已經沒人了,這可怎麼辦?

“這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好事啊!”

“劉公,這當然是好事啊。”

“以劉公剛剛所說的林縣爲例,據我所知,林縣是整個河南最窮苦的地方,林縣非常的乾旱,十年九旱,連年大旱,別說是種糧食了,有時候即便是人喝的水都很珍貴。”

“林縣人非常的窮苦,待在林縣這裡連水都喝不上,可是遷移到了遼東,不僅僅有自己的肥沃土地,生活富足,你說這是不是好事?”

“林縣這樣的地方其實已經不適合生存,環境太過惡劣,生活在林縣這樣的地方,縱然是再辛勞,也是無用的,因爲辛勞也不足以養活自己,連水都喝不上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就該將人全部遷移到環境更好的地方去。”

“這自發性遷移出去的人,都是河南這邊的窮苦人,在河南只能夠給地主種地,而且因爲人多地少,往往租到的地都很少,地主剝削又非常的嚴重。”

“可是遷移到遼東和南洋去,他們不僅僅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而且這些地方的環境好,靠着自己的雙手可以衣食無憂,生活富足,這就是爲什麼會有人大規模的自發性遷移到遼東和南洋去的原因。”

“劉公,你說這是不是好事呢?”

“難道說非要讓他們在河南這裡人擠人,人壓人,忍受着地主的剝削和壓榨,辛辛苦苦連飯都吃不飽纔算是好事?”

李東陽的話直指這件事情的本質,說到底還是因爲遷移出去了,可以過的更輕鬆,活的更好,能夠吃得飽穿得暖,而待在河南卻是連吃飯都吃不飽,自然而然這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了。

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1116章,炸藥包發威第1241章,攻打德里第525章,蘇祿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340章,放風箏第1589章,大明大有可爲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2145章,什麼叫戰鬥民族第401章,轟動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548章,忽悠巴特爾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848章,兩條路線第417章,雄鷹隕落(上)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65章,肉管夠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買賣第425章,關於軍隊的規劃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879章,冰城第880章,日進斗金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460章,衆生皆苦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46章,江南士紳大族第1609章,牧民的小日子第719章,舉國歡慶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906章,以殺止戰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384章,抵達寶島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426章,搞事情第163章,回港第666章,日不落帝國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561章,辣椒熟了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1635章,前往東方的達芬奇第128章,爭論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2181章,轉學新學去第1126章,什麼是股票?(加餐)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2138章,你們可以抵押國土、女人和徵稅權第1222章,當家難第1821章,有人彈劾是好事第1132章,正式開賣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459章,覺得貴?分期付款吧第634章,牛耕田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1419章,密謀第1579章,奴隸商人們的盛宴第677章,攻打阿茲特克王國第571章,天竺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
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1116章,炸藥包發威第1241章,攻打德里第525章,蘇祿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340章,放風箏第1589章,大明大有可爲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2145章,什麼叫戰鬥民族第401章,轟動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548章,忽悠巴特爾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848章,兩條路線第417章,雄鷹隕落(上)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65章,肉管夠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買賣第425章,關於軍隊的規劃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879章,冰城第880章,日進斗金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460章,衆生皆苦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46章,江南士紳大族第1609章,牧民的小日子第719章,舉國歡慶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906章,以殺止戰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384章,抵達寶島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426章,搞事情第163章,回港第666章,日不落帝國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561章,辣椒熟了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1777章,漸漸的習慣和喜歡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1635章,前往東方的達芬奇第128章,爭論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2181章,轉學新學去第1126章,什麼是股票?(加餐)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2138章,你們可以抵押國土、女人和徵稅權第1222章,當家難第1821章,有人彈劾是好事第1132章,正式開賣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459章,覺得貴?分期付款吧第634章,牛耕田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1419章,密謀第1579章,奴隸商人們的盛宴第677章,攻打阿茲特克王國第571章,天竺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