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

弘治皇帝想要去大明各地遊歷一番的計劃在得到了劉晉和王守仁兩個內閣大臣的支持之後,隨即也是在早朝上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還得到了大臣們的同意。

接下來弘治皇帝也是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首先就是安排太子朱厚照監國,內閣大臣佀鍾、王守仁和六部尚書、五軍都督輔助太子處理國家大事,內閣首輔劉晉則是隨弘治皇帝出行。

隨行人員的安排上,弘治皇帝也是真的一切從簡, 只帶了幾十個宮廷侍衛和幾十個錦衣衛、東廠的秘密番子,幾個小太監專門伺候弘治皇帝,和幾個記錄皇帝日常的文官。

除了帶的人少之外,弘治皇帝還讓所有人都傳便衣,來了一個微服私訪,打算真的是到處好好的看一看,感受下大明各地的風土人情了。

也不打算通知各地的官府了,想到哪裡就去哪裡, 玩到哪裡就算哪裡了。

當然, 這也是劉晉所希望的,皇帝出行,如果真的要大張旗鼓的話,搞個幾千人,上萬人都是小意思了。

www● TTKΛN● CO

歷史上秦始皇東行泰山封禪,那可是有十萬大軍護送的,沿途所過之處,早早的就被清理的乾乾淨淨,可以說嚴重的影響了所到之處百姓的生產、生活了。

弘治皇帝就完全沒有必要了,現在大明歌舞昇平,國富民強的,想要刺殺他這個皇帝的人應該是很少的。

秦始皇當時就不一樣了,他滅了六國,六國的遺老遺少們對秦始皇是恨之入骨,想要刺殺秦始皇的人太多了,所以他出行,每次都是浩浩蕩蕩,有着龐大的大軍保護, 對沿途所過之處,也是提前就進行了清場,甚至於連自己乘坐的龍輦都進行了諸多的改造,加強了防禦。

所以弘治皇帝即便是身邊只帶了幾十個人,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京城通往天津的寬敞水泥道路上面,二十幾輛奔馳汽車快速的形勢在道路上面,後面還遠遠的跟着幾輛大貨車,不知道的人肯定還以爲是某個商行的車隊。

畢竟汽車是非常貴的,特別是奔馳汽車,一直以來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消費的東西,這一下子二十幾輛汽車,也就只有那些大商行才能夠配的起了。

弘治皇帝坐在其中的一輛汽車上面,饒有興趣的看着窗外的景色。

這條大明最早的水泥公路,修建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了。

如果放在後世,20年的水泥路估計着早就已經爛的不行,後世的豆腐渣工程,別說是20年了,就是下一場雨就可以讓新修的道路變的坑坑窪窪, 很多時候都只是表面糊了一層水泥皮子,地下的沙土都沒有夯實。

但是在大明這裡, 工程質量往往是跟性命掛鉤的,從朱元璋制定出嚴格的工程管理辦法和追責制度之後,工程質量就相當的嚴格。

修建道路的工人、工程師、所用的材料、那個工廠生產的等等幾乎所有的信息都是要刻在道路上面的,要專門立碑來詳細記錄這些事情。

一旦這個道路出了問題,到時候官府這邊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追責,極其討厭豆腐渣工程的朱元璋,在這方面非常的嚴,動不動都是丟腦袋的。

這條修建了近20年的水泥道路,它的質量依然非常的好。

道路上竟然沒有一絲的坑坑窪窪和破損的地方,道路中間和兩邊的綠化帶,經過多年來的生長,種植的樹木也都已經變成了參天大樹,爲過往的行人提供休息的陰涼之所。

得益於大明這些年來的迅猛發展,水泥道路所帶來的便捷交通和大量的客源,道路的兩邊到處都是一排排的房屋,各種各樣的客棧、茶樓、飯店之類的是隨處可見,生意也是相當的火紅。

因爲這條道路上面的人流量非常大。

不僅僅有快速往來的汽車、四輪馬車,自行車等等,連走路的行人都非常的多,這條貫穿大明最繁華的兩個城市的道路,它每天通行的人次都要達到幾十萬人次。

源源不斷龐大的人流量給道路兩邊的小店帶來了滾滾的生意,累了要坐下來歇息下,喝杯茶水什麼的,餓了要吃些飯菜什麼的,累了、困了,晚上了也需要客棧住一晚什麼的。

這條道路養活了沿途地區成千上萬的人。

也是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自己的房屋修建在道路的兩邊,離道路更近一些,交通更加的方便,同時也是能夠順帶着做點小生意什麼的。

“這樹都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

“這道路的兩邊也是房屋成羣,商店雲集啊。”

“當年朕去天津的時候,這兩邊的這些樹木啊,還都只有一點點高,道路兩邊都很少能夠看到村莊什麼的。”

弘治皇帝是看的津津有味,仔細的想一想,自己似乎已經好像有好些年沒有出來走一走,看一看了,上次去天津都還是在弘治十幾年的時候吧。

“陛下,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

“這條京津水泥公路聯通的是我大明最繁華的京城和天津兩座城市,每天通過這條道路往來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

“這交通便捷,又可以做點生意什麼的,自然而然也就會吸引大量的人在道路兩邊安家落戶了。”

和弘治皇帝同乘一車的劉晉也是笑着回道。

“是啊,要想富先修路!”

“看看這兩邊的房屋,一棟棟都修的很漂亮,再想想以前,我大明百姓的房屋,還都是那種土房子,破破爛爛的。”

“現在看來,我大明的百姓是真的富裕起來了。”

弘治皇帝深表贊同的點點頭。

對於一個地方來說,道路就是帶動富裕的紐帶,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道路就是活絡經濟的經脈,讓各地之間的貨物能夠快速的不斷流轉。

沒有現在大力興修起來的便捷交通,也就沒有現在大明的繁榮鼎盛了。

以前的時候,北方發生饑荒,想要運個糧食賑災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北直隸基本上都已經無人種糧了,但是北直隸這邊卻不會缺糧。

因爲有鐵路、有公路、有汽車的運輸,分分鐘都可以從遼東給你調糧過來。

弘治皇帝太清楚交通的重要性了,這些年來,大明並不算沒有發生災荒。

事實上因爲大明這邊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大明的降水基本上都是南澇北旱或者是南旱北澇,很少說有風調雨順的時候。

乾旱、洪澇、蝗災幾乎是每年都在上演,但是現在對於大明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弱了。

大明在各地大搞基建,其中的重點就是歷朝歷代都重視的河提、大壩、水庫之類的,這些工程的存在極大的降低了自然災害的影響。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爲現在大明的交通條件已經起來了,你河南大旱,我立即就可以從遼東、河中、西域、山東、南直隸、湖廣等地給你調糧過來,糧食一家給你發個幾百斤,夠你吃到明年。

玉米、番薯、土豆之類的再給你發幾百斤,這東西便宜的很,又好種,產量又高,都沒人要的東西了。

再大的災荒都架不住朝廷如此大手筆的賑災,縱然是地裡面乾旱到顆粒無收,老百姓也是可以坐在家中悠閒的抱怨着幾個月不下月。

這放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但這就是大明現在的現狀,自然災害對大明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甚至於已經到沒有什麼太大影響的地步了。

種地人的百姓越來越少,大量的人口都遷移出去了,剩下的人當中又有大量的人進入了工廠、作坊之中工作,工廠和作坊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就更小了。

所以搞基建的事情,弘治皇帝歷來都是極其的重視和支持的。

縱然是修往四川的鐵路要耗費數億的龐大資金,弘治皇帝也是要修的,因爲四川的鐵路一旦通了,那就等於是打通了西南地區的命脈了,受益的可是整個雲貴川地區。

縱然是疏通長江河道,在長江流域地區大建港口、碼頭,大修堤壩,修建長江大橋之類的,耗資巨大。

弘治皇帝依然也是要修的,因爲長江航運一旦發揮出來,受益的湖廣、江西就可以起飛了,到時候就可以形成沿長江帶經濟了,這些地方發力了,大明南方就可以起飛了。

基礎建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對於基建還剛剛開始的大明來說更是如此了,道路所到之處,沿途的百姓都可以跟着富裕、發展起來。

弘治皇帝感嘆不已,同時內心之中還是有一點點的小成就,自己這些年勵精圖治總算是有了結果和回報。

看看沿途的房子,看看大明老百姓的生活,這比起以前來那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了,大明人現在是真的富裕起來了,尤其這京津地區的老百姓,單單是看這房屋就能夠看得出來,都過上好日子了。

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1304章,剖腹產第389章,這纔是人過的日子第41章,收徒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1528章,全部閹割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1303章,爲天下女性,爲萬家孩童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1739章,內閣首輔第182章,天價糧食第637章,徵稅開始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960章,述職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2132章,珍惜當下的好時代第1870章,美麗的夏威夷第1440章,偷襲第1237章,賜予你新生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309章,狼煙四起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1868章,黃金和探險第70章,皇帝也窮啊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347章,經濟治國第1265章,大明早報的採訪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1690章,誰會去當小吏啊第1182章,世界形勢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647章,足球~足球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972章,一個個官員的背後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383章,一個不留第1621章,去河中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340章,殿試第777章,王府都賣了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738章,科提王國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878章,長見識了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667章,國士無雙第118章,怎麼辦?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1771章,山民第1891章,還沒打就已經慫了第1340章,放風箏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1326章,報應不爽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899章,斬斷大明的手第293章,魚溪第866章,班師回朝第2092章,又是艱難的一年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2238章,見弘治皇帝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427章,弊病叢生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439章,熱淚盈眶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493章,先打再說第16章,請客吃飯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466章,年底盤點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1002章,影響第258章,全身是寶的鯨魚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737章,就回本了?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22章,機會來了
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1304章,剖腹產第389章,這纔是人過的日子第41章,收徒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1528章,全部閹割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1303章,爲天下女性,爲萬家孩童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1739章,內閣首輔第182章,天價糧食第637章,徵稅開始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960章,述職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2132章,珍惜當下的好時代第1870章,美麗的夏威夷第1440章,偷襲第1237章,賜予你新生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309章,狼煙四起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1868章,黃金和探險第70章,皇帝也窮啊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347章,經濟治國第1265章,大明早報的採訪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1690章,誰會去當小吏啊第1182章,世界形勢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647章,足球~足球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972章,一個個官員的背後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383章,一個不留第1621章,去河中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340章,殿試第777章,王府都賣了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738章,科提王國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878章,長見識了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667章,國士無雙第118章,怎麼辦?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1771章,山民第1891章,還沒打就已經慫了第1340章,放風箏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1326章,報應不爽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899章,斬斷大明的手第293章,魚溪第866章,班師回朝第2092章,又是艱難的一年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2238章,見弘治皇帝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427章,弊病叢生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439章,熱淚盈眶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493章,先打再說第16章,請客吃飯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466章,年底盤點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1002章,影響第258章,全身是寶的鯨魚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737章,就回本了?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22章,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