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

京城,乾清宮尚書房。

“陛下,江南一直以來都是我大明的稅賦重地,但從南直隸今年上交上來的稅銀來看,這南直隸繳納的稅銀佔比還不足我大明國庫收入的十分之一,比起北直隸來相差深遠。”

“這其中雖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爲南直隸這邊商人逃稅、漏稅極其的嚴重,且南直隸各州府衙門對徵稅極其的不配合所造成。”

“故而臣以爲,南直隸布政使的位置上面,必須放一能臣方可扭轉南直隸的這種局面,保證我大明江南稅收的穩定性,同時也促進江南以及整個大明南方和沿江兩岸地區的發展。”

劉晉手裡面拿着一份名單,作爲吏部尚書,大明官員的任免和考覈,劉晉是最有話語權的,按照大明的制度,吏部尚書是可以直接任免四品以及四品以下的官員。

三品和二品官員的任免首先也是需要經過吏部尚書這邊,然後再由內閣和吏部商議,最終提交給天子審覈。

可以說劉晉手中握着的權力已經非常巨大,四品官員的級別,基本上都已經各地州府的知府、知州這個級別了。

前幾日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罷免、貶黜了幾十個二品大員,劉晉一下子就有的忙了,幾十個二品大員,這關係到的可是幾十個封疆大吏,而且還都是各地方的一把手,這自然是需要認真的去甄選。

“嗯~”

弘治皇帝微微點點頭,對於江南的情況,弘治皇帝還是很清楚的。

這以前的時候,江南出身的官員幾乎都已經是大明朝堂的半邊天了,無論什麼樣的政策只要是對江南的商人、地主士紳不利,幾乎都會遭到廢除和強烈的反對。

任何官員只要是提到商稅就會被江南出身的官員給搞死,以至於大家明知道朝堂沒錢,辦不成什麼事情,可是依然沒有任何人敢替開徵商稅的事情。

要不是後面接着幾個大案子,狠狠地打擊了江南籍的官員,後面劉晉想要稅務改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當時稅務改革的時候,彈劾劉晉的奏疏都猶如雪花一般飛到了弘治皇帝書桌上。

在弘治皇帝看來,這江南根本就不是他老朱家的江南,而是那些商人、大地震、士紳、大家族的江南。

在這裡,朝廷的政令還不如一個士紳的話好用,朝廷在這邊的諸多政策幾乎都很難開展。

比如以前的時候,納糧開中的鹽引制度已經基本上糜爛不堪,邊軍無糧,朝廷又沒有銀子,江淮地區鹽場內的炤戶又被壓榨的半死不活,可以說無論是朝廷還是對底層的炤戶、老百姓都沒有享受到人很多好處。

可卻是偏偏養肥了江南地區的這些鹽商、大家族,以至於形成了徽商、鹽商等等龐大的利益羣體,在依託這些利益羣體,進而形成了足以左右大明朝局的可怕勢力。

“你有什麼好的人選推薦嗎?”

弘治皇帝想了想問道。

南直隸布政使的位置非常重要,算是江南地區最有實權的官員了,並不是最大的官員,因爲南京這邊還有一整套的班子,南京六部都有尚書和侍郎。

不過南京這邊的這套六部班子,那都養老院,並無什麼實權,主要就是用來安置一些難堪大用的官員,或者是觸怒了皇帝的官員。

“臣推薦王守仁!”

劉晉沉吟一番,想了想說道。

王守仁和自己都是弘治十二年考中進士的,這些年也是一直跟着自己南征北討,才華和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比起歷史上的多災多難的經歷,因爲劉晉這個穿越者,現在的老王,那是官運亨通,平步青雲,現在也已經是正三品的官員了,並且因爲屢立軍功,還被封爲了國公,可謂是大明官場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就是比劉晉差一丟丟。

“王守仁?”

弘治皇帝一聽,沉吟一番之後,也是忍不住微微點頭。

他早就注意到了王守仁,甚至於將他和劉晉放在一起,做手術之前,他甚至於都已經和朱厚照交代清楚了,劉晉和王守仁是真正有才能的賢臣,必須要重用。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能文能武,文可治國安邦,武能開疆拓土,也是一個極其難得的人才。

“他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選。”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表示了認可。

派遣王守仁去南直隸當布政使,順帶着可以將江南的這些問題給好好的整一整。

“只是,這王守仁是浙江人,他去南直隸的話,會不會不太合適?”

旁邊的劉健想了想說道。

劉健也是很清楚弘治皇帝有意重整江南官場的決心,按理來說應該要派遣一個北方出身的官員前往江南纔是最合適的。

這派遣王守仁去江南的話,他本身就是浙江人,怕是會有所牽連,影響了他在江南這邊的行動。

“正因爲他是浙江人,所以才更合適,更懂江南這邊的複雜情況,才能夠將江南官場給疏通,重新整理好。”

劉晉想了想說道。

“嗯,就按照劉晉你所說的,派遣王守仁去南直隸任布政使,不過江南地區情況複雜,僅僅只是布政使的話,朕怕他有心無力。”

“再給他加一個江南巡撫的職權,替朕巡視江南,重整江南官場和江南風氣。”

弘治皇帝思索一會,想了想也是說道。

很顯然,弘治皇帝對劉晉很信任,對王守仁的能力也是非常信任,同時也是支持劉晉關於重整江南官場的提議。

江南,是該要好好的整治一番了。

其它地方的官員頂了天就是貪污腐敗,摸摸魚,尸位素餐之類的,但是江南這邊的官員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眼裡面根本就沒有大明的天子,有的僅僅只是自己同地區集團的利益,儼然有形成黨派的趨勢。

這是弘治皇帝所不能容忍,也是一直都想要對江南地區官場下手的原因。

“是!”

劉晉連忙點頭。

“陛下江西地區的匪患問題非常的嚴重,特別是贛南地區,匪患嚴重都已經到了光天化日之下殺人放火的地步了。”

“江西屬於南方的中心的地區,贛南又是四省通衢之地,朝廷明年又準備修建贛粵公路,這江西贛南地區的匪患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

想了想劉晉又提到了江西和贛南匪患的事情,大明歌舞昇平,可是偏偏在江西這個地方竟然還出現瞭如此嚴重的匪患,這嚴重的不符合現在大明盛世之景的景象。

“陛下,臣以爲贛南地區的匪患已經到了必須用重典的地步,僅僅只是依靠贛南巡撫的力量來剿滅匪患的話,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也需要一個極其能幹的人。”

“故而臣以爲,應當調遣江南地區的駐軍對贛南地區的匪患進行一次徹底性的清除。”

這時,張懋想了想站出來說話。

剿匪、剿匪,贛南巡撫這邊的力量估計非常有限,還是利用大明軍隊來剿匪比較快,也比較有效率。

“臣也以爲當如此!”

其他人大臣一聽,也是紛紛點頭,亂世用重典,贛南地區的匪患既然已經嚴重到了如此地步,那自然是要用軍隊來掃蕩。

“嗯,那這件事情就交給五軍都督府來辦。”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點點頭對着張懋說道。

“是!”

張懋鄭重的點點頭。

“陛下,說到匪患就不得不再提一下我大明各地橫行的幫派、綠林勢力,京津地區、淞滬、南京、南洋各省的港口,幫派橫行,綠林強盜欺行霸市,地方團體橫行一方。”

“臣以爲也應當和贛南的匪患一樣,直接動用大明軍隊以及廠衛的力量對這些黑惡勢力進行一次沉重、徹底性的掃除,還老百姓一個朗朗乾坤,維護各地的治安,同時打擊地方、幫派、綠林勢力。”

“同時更重要的還是要打擊這些黑惡勢力背後的保護傘和靠山,還老百姓一個安寧。”

說到這裡,劉晉又忍不住站出來說道。

說實話,對於這些黑惡勢力,劉晉那是深惡痛絕。

只要稍微的去了解一下就會知道,這些黑惡勢力是何等的讓人深惡痛絕,別看他們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又似乎好像並沒有威脅朝廷統治什麼的。

但是穿越之前的劉晉那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夠清楚的體會到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感受,這些黑惡勢力就如同是老百姓頭頂上的烏雲,專門盯着善良的人欺負,讓人狠的咬牙切齒,卻是往往又拿他們沒有辦法。

後世在沒有進行一次次掃黑除惡之前,那各大城市不知道有多亂,明目張膽的搶劫殺人都是常見的事情,每年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消失,有多少貌美如花的女孩失去了聯繫。

穿越過來,既然自己手握大權,能夠影響最高層的決策,自然而然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陛下,臣也以爲應當進行專項的燒黑除惡。”

劉健、李東陽等人也是紛紛表態,京城這邊都有些不安寧了,是該要好好的清除一番了。

“嗯,張懋、蕭敬,此事你們兩個負責。”

弘治皇帝鄭重的點點頭,然後對張懋和蕭敬吩咐道。

第646章,必須爭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220章,爭相降價第1841章,大山裡的躁動1第953章,各地叛亂第308章,小王子的猶豫第175章,最終目的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289章,這下難辦了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427章,弊病叢生第2134章,低地戰爭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128章,爭論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595章,大明第一屆足球比賽第1058章,佩服萬分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99章,漁船回港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張彩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1844章 ,信仰的力量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420章,針鋒相對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110章,大齡未婚青年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1761章,厚照城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25章,孫夫子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202章,這也是個買賣第1838章,吃肉自由第323章,生意火爆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963章,無爲而治的時代過去了(加餐)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資本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305章,開始鍊鋼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814章,一夜暴富第216章,船不夠賣了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85章,規矩真多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734章,汽車熱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212章,以天津爲試點(求訂閱)第1185章,火車熱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634章,牛耕田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431章,人頭滾滾第490章,石見銀礦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272章,夫人路線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
第646章,必須爭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220章,爭相降價第1841章,大山裡的躁動1第953章,各地叛亂第308章,小王子的猶豫第175章,最終目的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289章,這下難辦了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427章,弊病叢生第2134章,低地戰爭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1295章,緬甸對大明的意義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128章,爭論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595章,大明第一屆足球比賽第1058章,佩服萬分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99章,漁船回港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張彩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1844章 ,信仰的力量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420章,針鋒相對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110章,大齡未婚青年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1761章,厚照城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25章,孫夫子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202章,這也是個買賣第1838章,吃肉自由第323章,生意火爆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963章,無爲而治的時代過去了(加餐)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資本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305章,開始鍊鋼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814章,一夜暴富第216章,船不夠賣了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85章,規矩真多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734章,汽車熱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212章,以天津爲試點(求訂閱)第1185章,火車熱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634章,牛耕田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431章,人頭滾滾第490章,石見銀礦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272章,夫人路線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