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屬國

“對得好啊~”

“我大明就應該要改一改,正如劉晉所說,對外方面,當以大明之利益爲核心與根本,一切都要圍繞這一點來做。”

弘治皇帝高興的讚歎道。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所有的一切都該爲自己國家的利益爲根本與核心。

以前的大明那是真的老好人啊,捨己爲人的典範啊。

當然了,其實也是打腫臉充胖子的典範。

只要有人來大明朝貢,大明就覺得自己臉上很有光,於是對方朝貢的東西價值一萬兩銀子,大明這邊就要數倍回之,典型的割自己的肉去喂人。

消息傳開之後,有時候南洋地區的一些商人就會冒充某個不知名地方小國的使團來大明這邊向大明朝貢。

輕輕鬆鬆就可以騙取大明這邊豐厚的回贈,回到南洋就大賺特賺。

這樣做的結果呢就是到了後面,隨着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國力的迅速衰退,國庫空虛之下,大明想要打腫臉充胖子都難了。

每年來大明朝貢的使團太多了,給大明的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怎麼辦?

沒有辦法了,只能夠下令南洋各國的使團不允許頻繁來大明朝貢。

以前你一年來一兩次,以後嘛這三四年來一次就差不多了。

同時這是促成大明施行海禁的一個原因之一,當然僅僅只是很小的一個原因。

因爲當時有大臣上奏,認爲這朝貢實在是負擔太重了,關鍵海禁算了,這樣以後就很少有人來朝貢了。

這就是大明,打腫臉充胖子的典型。

說到底以前大明的那種對外策略根本就不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策略,這也是爲什麼鄭和只能夠七下西洋,沒有辦法說八下、九下,年年下、月月下西洋的緣故。

因爲對於大明來說,鄭和下一次西洋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造船、物資、人員、攜帶的貨物等等,這些對於大明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

再加上和南洋地區有往來之後,南洋各國爭先恐後前來朝貢,更是進一步加重了大明負擔,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持久。

反觀太平侯杜明恩下南洋就不一樣了。

從一開始就是爲了賺錢、謀取利益,開闢南洋財富航線的目的。

因爲去南洋有利可圖,天津各大商行爭相而去。

現在根本不需要官方的力量,單單是天津這邊大明民間的商行,每天都有大量的商船去往返南洋。

將大明的貨物賣到南洋,再將南洋的貨物運回大明,一去一回,輕輕鬆鬆少則十幾萬銀子,多則上百萬兩銀子的利潤。

鉅額利潤的驅使下,商人們比朝廷的船跑的快多了、勤多了。

同時大明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迅速的富裕起來,不像以前,都是虧本的買賣。

只有這樣的纔是長久之道,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展下去。

利益纔是驅動一切的根本。

可是大明朝堂之上的這些文臣們,往往都是高喊着仁義道德,看似爲了大明的名聲,爲了大明大國的形象,往往卻是以犧牲大明的利益爲前提,根本就不可能持久。

“劉晉,那你覺得我大明該如何對待這些藩屬國啊?”

弘治皇帝想了想問道。

“陛下,諸公~”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些國家和我們大明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關係。”

“臣以爲,藩屬國這種關係並不能輕易的就隨便給這些國家。”

劉晉聽完想了想回道。

“南洋地區大大小小的國家有上百個,大的有暹羅、安南、緬甸這樣的,小的有蘇祿、爪哇、占城這些。”

“以前因爲我們大明對於前來朝貢的國家都會數倍回之,所以南洋各國都紛紛來朝進貢,但是這其中又有幾個是真心仰慕我大明之風的?”

“恐怕,其中大部分其實都是爲了我大明的豐厚回贈所以纔來我大明朝貢的,有些乾脆就是一些商人假冒的。”

“其次,即便是有國家來向我大明朝貢,說實話,就哪一點貢品,也僅僅只能夠算是爲了兩個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

“本質上來說,這僅僅只是一種友好的往來,並不能算是我大明真正的藩屬國。”

“對於我們大明來說,如果要說真正的藩屬國,以前只有朝鮮,因爲朝鮮不僅僅年年向我大明進攻,更重要的是朝鮮從來不會與我大明作對、損害我大明利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朝鮮是真正仰慕我華夏文明,學漢字、重漢學、尊儒教、改漢姓,和我們大明有着共同的文化價值觀。”

“這樣的國家纔算是我大明真正的藩屬國。”

劉晉其實是有些翻這些大明的大臣張口閉口的藩屬國,南洋這些國家能夠算是藩屬國?

那不過是大明人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南洋這些人可不會承認這一點。

真正要說藩屬國,還是朝鮮,這纔是真正的藩屬國,一切都向大明學習,連骨子裡面都已經和大明差不多了。

“和我們大明有着共同的文化價值觀?”

再次聽到從劉晉嘴裡面蹦出來的新詞,弘治皇帝以及衆大臣頓時就忍不住細細的品味這句話來。

接着也是紛紛點頭,這話說的很好。

仔細的想一想,似乎好像真的是這樣,也就是朝鮮和大明一向關係最鐵,彼此之間又文化、語言相同,這纔算是真正的藩屬國。

共同的文化價值觀這可不是劉晉提出來的,在後世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衡量兩個國家之間關係好不好,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個。

西方世界的諸多國家,彼此之間關係鐵的很,爲嘛,因爲他們有着共同的價值觀,歸根結底來說,以前都是一個祖上的,都是講英語的國家。

大明要收小弟,那自然也是應該如此。

不是說你向我進貢,我就收你當小弟的。

你還必須要和我一樣,學習我華夏之文明與制度,和我擁有共同的價值觀,這才能算是我真正的小弟。

“朝鮮可以算是我大明的真正藩屬國~”

“安南和倭國,這兩個國家雖然也是學我華夏文明,但並不徹底,並且還野心勃勃,安南一向覬覦我大明兩廣之地,歷史上也是多次屢屢北上,犯我華夏之地。”

“倭國野心同樣很大,倭寇橫行我大明東南沿海,倭國倭王和幕府卻是不加以約束和管制,這就足以說明,他們對我大明並不是真心實意的。”

“至於南洋各國,他們離我大明較遠,一向往來不便,雖仰慕我華夏在文明,但也不過是因爲我大明的瓷器漂亮、絲綢絲滑、茶葉香醇罷了。”

“本質上來說,他們對我華夏文明並沒有什麼深入的瞭解,自然也談不上向我華夏文明學習了。”

“所以這些南洋地區的國家,它根本就算不上我大明的藩屬國,我們也不過是自己在給自己的臉上貼金了吧。”

“對方來朝貢一下,我們就高興的說他們是我們的藩屬國。”

“實不知,在他們的眼中,我們大明也不過是傻乎乎的,很好騙的對象罷了。”

毫不客氣,劉晉也是直接指出了大明在對外方面好大喜功,死要面子活受罪。

聽到劉晉的話,禮部尚書傅瀚臉色火辣辣,感覺被人打了一巴掌一般。

至於其他的大臣們則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仔細想一想,真的就和劉晉所說的一樣。

所謂的藩屬國,也不過是自欺欺人,南洋這些國家很多時候都是爲好處纔來你大明朝貢,並不是說真正仰慕你華夏文明,想要學習你華夏文明。

“一語道破本質啊~”

內閣首輔劉健忍不住直點頭說道。

“說的不錯,現在來說,我大明真正的藩屬國只有朝鮮,倭國和安南都算不上。”

李東陽也是跟着感嘆一聲說道。

“說的很好,虧我們以前還總是自欺欺人,沉浸於自己所幻想的世界之中。”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點頭。

藩屬國、藩屬國,他們真的臣服於大明?

如果要是臣服於大明就不會有安南人屢次北上扣邊廣西了,也就不會有倭寇橫行東南沿海了,更不會出現呂宋國月牙城這裡殺戮我大明子民的事情了。

要是真心仰慕我華夏文明,那就應該和朝鮮一樣,學漢字、尊儒道,改漢姓,所有的一切都向我大明學習,而不是僅僅爲了大明精美的瓷器、絲滑的絲綢和醇香的茶葉這些東西了。

要真是大明的藩屬國,它就應該和朝鮮一樣,世世代代不敢犯我大明秋毫,國王的更迭要請求大明天子的冊封。

要真是大明的藩屬國,它就應該要像朝鮮一樣,隨時隨地都願意爲自己的大哥撲湯蹈火、在所不辭。

南洋這些地區的國家,所謂的藩屬國,你要是真的讓他們損害自己的利益來成全大明,你覺得他們會同意?

你要是讓他們學習大明的漢字、說漢語、尊儒道、改漢姓,你覺得他們會願意?

恐怕到時候,他們就會露出自己的真面孔來。

畏威而不懷德,他們也不過是懼怕大明的強大,所以纔派人過來討好大明罷了。

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1228章,商討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785章,或許還有救第858章,澳洲草原移民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724章,自信的大明人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1425章,納稅光榮第220章,爭相降價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458章,沙盤和樣板房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113章,大家跟着我幹第525章,蘇祿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536章,西域第423章,你敢拿嗎?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171章,神器水泥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1401章,打擊丐幫第838章,鄙視鏈第1620章,遠方的來信第1817章,文人騷客雲集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1476章,要你命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480章,下場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1449章,高鼻深目的綠林好漢第1987章,大山裡的震驚2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333章,金湖第212章,以天津爲試點(求訂閱)第490章,石見銀礦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1133章,有點涼涼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1750章,一直打到波羅的海去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2209章,賺翻了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869章,標準化第2226章,限制糧食出口第580章,由東往西橫推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37章,我們生活在一個球上面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629章,熱議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018章,再幹掉二十萬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156章,張懋的請求第1940章,前往南非殖民地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2025章,得罪的人太多了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936章,世道好第1343章,我們要上戰場殺敵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1159章,年終報告第1879章,冰城第298章,大渣男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335章,才子雲集第1546章,也不知道是好是壞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665章,重賞之下出良方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1177章,先揍一頓再說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53章,招工了第1151章,叛徒的下場
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1228章,商討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785章,或許還有救第858章,澳洲草原移民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724章,自信的大明人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1425章,納稅光榮第220章,爭相降價第1749章,糧倉不要嫌少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458章,沙盤和樣板房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113章,大家跟着我幹第525章,蘇祿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536章,西域第423章,你敢拿嗎?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171章,神器水泥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1401章,打擊丐幫第838章,鄙視鏈第1620章,遠方的來信第1817章,文人騷客雲集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1476章,要你命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480章,下場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1449章,高鼻深目的綠林好漢第1987章,大山裡的震驚2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333章,金湖第212章,以天津爲試點(求訂閱)第490章,石見銀礦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1133章,有點涼涼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1750章,一直打到波羅的海去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2209章,賺翻了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869章,標準化第2226章,限制糧食出口第580章,由東往西橫推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37章,我們生活在一個球上面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629章,熱議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018章,再幹掉二十萬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156章,張懋的請求第1940章,前往南非殖民地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2025章,得罪的人太多了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936章,世道好第1343章,我們要上戰場殺敵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1159章,年終報告第1879章,冰城第298章,大渣男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335章,才子雲集第1546章,也不知道是好是壞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665章,重賞之下出良方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1177章,先揍一頓再說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53章,招工了第1151章,叛徒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