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稅改方案

“商稅和關稅這一塊~”

“關稅是最好做的,只需要在開放口岸,像天津、南京、淞滬、廣州這裡設置市舶司專門來徵收關稅就可以了。”

“嗯,不僅僅是大明這些地方,在琉球城、倭國的銀山港以及兵庫之津、南洋的月牙城,這些地方也要設置市舶司,專門用來徵收關稅。”

“未來有多少港口就要設置多少市舶司,關稅可是大頭。”

劉晉仔細的沉思。

徵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大明,得罪的人太多了。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的商戶小販,都是徵稅的對象,以前皇帝被忽悠的輕徭薄賦,現在讓自己來當這個惡人,肯定會被無數人給罵的。

畢竟自古以來都沒有人願意主動交稅、納稅。

“商稅這一塊纔是難關,也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各種各樣的稅種,工廠稅、作坊稅、商稅、房產稅、店鋪稅、特種經營稅……”

“最難的還是如何徵稅,指望商人們自己交稅,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必須要成立專門的稅務結構來徵稅。”

很快,劉晉又是愁眉苦臉起來。

想起後世,各種各樣偷稅漏稅的事情非常多,當了後世的稅收也確實是非常重。

可大明不一樣啊,商稅是三十稅一,這稅收比例可是已經低到了極點。

可即便是如此低的稅,大明的商人們還是會盡可能的想辦法去逃稅、漏稅。

“徵收商稅肯定是以大城市爲點,逐步開展起來。”

“不過,想要從商人們、地主士紳和大家族們收到稅,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試一試,如果收不動的話,到時候就不得不學一學後世的白頭鷹了,成立專門的稅務捕快來。”

很快,劉晉心中大致的就有了一個方案。

拿出筆和紙,劉晉也是開始迅速的整理起來,準備寫一份詳細的方案,遞交給弘治皇帝和內閣。

幾天之後,戶部。

“佀公,這是下關起草的關於稅收改制的方案,還請您過目。”

劉晉將自己起草的稅收改制方案遞給佀鍾。

嗯,還是那句話,給他面子,他畢竟是戶部的尚書,雖然弘治皇帝說了可以越級彙報,但劉晉覺得還是先和佀鍾這邊商量一下比較好。

“怎麼快?”

佀鍾看了看劉晉,這劉晉做事真是雷厲風行。

通過這段時間以來的相處,他覺得劉晉還是挺不錯的,對自己這個老同志很尊重,不會驕橫跋扈,目中無人,所以語氣也好了很多。

“我隨便寫的,還要請佀鍾您多多指教。”

劉晉笑了笑回道。

“嗯~”

佀鍾微微點頭,拿起方案也是仔細的看了起來。

劉晉的改制方案非常的龐大,主要是涉及兩個地方,一個在各大口岸成立市舶司,專門徵收關稅,這個就不用說了。

本來市舶司這個衙門以前就有,只是後來禁海之後又撤銷了,現在重新成立,並沒有什麼問題。

只不過劉晉這邊對市舶司的設置和構想都是參照後世海關來設置的,和傳統的市舶司有着巨大的差別。

徵收關稅也不是和以前那樣簡簡單單按照船隻大小來徵稅,而是按照貨物價值來進行徵收。

這方面問題不大,佀鍾看完也是直點頭。

不過很快,當看到商稅徵收的時候,佀鍾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劉晉在方面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規劃和設置,單單是稅種就設置了十幾種,各種各樣的稅,每一種稅徵收的依據和比例又完全不一樣。

比如工廠稅,工廠稅是根據工廠的產值來徵稅的,比例爲一百稅五,比例很低,和原先的三十稅一差不多。

還有作坊稅,作坊的規模比工廠小,兩者之間也進行了區分,用工人數小於50人則是屬於作坊,大於五十人屬於工廠。

對於小作坊,則是按月固定徵收固定的金額。

可以說整個商稅的徵收方案非常的細,進行了詳細的區分,又採用了不同的稅率和徵收標準。

這和以前的徵稅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前徵稅,那都是坐在衙門裡面喝着茶,等着商人自己主動過來交稅,稅率統一,徵收標準也是一樣。

對於衙門這些官老爺來說,自然是非常簡單、輕鬆,反正徵多徵少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影響。

所以明朝的稅一般只有少數特種的幾種稅能夠徵收到。

其中的大頭就是鹽稅,因爲納銀開中的緣故,所以想要獲得鹽引,那必須要去繳納一定的銀子,當然了,一般來說都是交一萬兩銀子,可以開出一百萬兩銀子的鹽引出來。

有時候,甚至於只需要象徵性交點銀子,鹽引就隨便開。

至於其它的稅,基本上都徵收不到,即便是徵收了,這金額也是少的可憐。

劉晉自然是要改變這種局面,制定詳細的稅種,詳細的徵收標準和比例,針對不同的經營徵收不同的稅,基本上也都是和後世去學。

進行區分,這樣纔可以發揮出稅收的作用。

“劉晉,如果按照你的這個方案,我們戶部的人手即便是再多十倍也不夠啊~”

佀鍾看的很認真,也是看了很久。

看完之後,沉思一番說道。

“是的,所以我們戶部需要更多的人手。”

“單單是市舶司,天津、南京、淞滬、廣州、琉球、月牙城、銀山港、兵庫之津等等這些地方都要設置市舶司,都要徵收關稅,這每一個地方的市舶司至少也是需要三四十人,單單是這就需要增加兩百多人。”

“另外商稅方面,因爲我們是和地方稅務脫離,成立專門的稅務衙門,所以剛剛開始,我們需要在大明管轄的主要城市設置稅務衙門,算下來,至少也是需要上千人。”

“而且這還僅僅只是官員,另外我們還需要大量的官吏,所以人員方面肯是要大規模的增加的。”

劉晉點點頭說道。

大明很大,遠不是西方那些小國家可以相比的。

涉及到整個大明稅務改革的問題,不想再和以前一樣當鹹魚,首先要做的時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沒有足夠的人,怎麼可能徵收到足夠的稅收?

難道還指望和以前一樣,鹹魚的在衙門裡面喝茶等着人來送銀子。

沒那麼容易的事情,至少眼前來說,肯定是不行的。

除非是能夠做到後世白頭鷹的程度來。

一旦偷稅、漏稅的話,會有着極其嚴重的後果,以至於沒有人敢偷稅漏稅,到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在衙門裡面喝茶,等着收銀子了。

不然的話,劉晉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還只是開始,要是收不到稅,劉晉也是準備學一學白頭鷹,搞出專門的稅務捕快出來,不交稅就等着吃牢飯。

到時候需要的官員和官吏就更多了。

“一下子需要怎麼多人,朝廷的負擔可是會加重很多的。”

“到時候,陛下和內閣這邊肯定不會同意的。”

“另外,你這裡還對徵稅官員和官吏設置了考覈和獎勵機制,這會不會導致下面的這些官員和官吏唯利是圖,到時候爲了升官發財而不顧下面百姓的死亡,胡亂徵稅呢?”

佀鍾看了看劉晉,終究還是太年輕了一些。

徵稅這東西好處是朝廷的,是皇帝的,並不是你劉晉的,得罪人的卻是你劉晉,何必如此賣力和較真呢。

更何況,一朝天子一朝臣,弘治皇帝信賴你,下一個皇帝就未必了,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制度,到時候說不定一句話就變了呢?

說到底,並不是朝廷之中的大臣沒有能人,也並不是大家不想去改變現在的這些。

只是大家都很清楚這些東西。

這天下是老朱家的,終究還是老朱家的人說了算。

大家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得罪衆人便宜了老朱家。

一旦惹的民怨沸騰或者是出了什麼事情的話,到時候你劉晉就是被推出來的替罪羊,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商鞅變法,秦國是強大了,商鞅呢,落了一個車裂的下場。

王安石變法,宋朝國庫是充盈了,最後王安石還不是沒有什麼好下場。

現在你劉晉非常要這樣去搞,將來也肯定沒有什麼好下場。

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事情,自古以來這些皇帝都做的太多、太多了。

我們這些當臣子的,皇帝的交代的事情雖然重要,但也要爲自己以後考慮。

“到時候有外敵入侵,我們又要被人欺負,有了災荒,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糧食和銀子來賑災。”

劉晉想了想回道,稅還是要徵收的,更何況這是弘治皇帝交給自己的任務,儘管劉晉知道自己會得罪很多人,可也還是要去做的。

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251章,選房第1740章,王守仁的思索第50章,明朝特有的御史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950章,五等級政策第434章,軍制改革第612章,有官做了第217章,頂不住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24章,甩手掌櫃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665章,重賞之下出良方第1285章,電與磁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241章,攻打德里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1905章,神奇的電燈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5章,煮鹽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766章,李東陽的願望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1703章,唐伯虎總督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343章,大登科後小登科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933章,殘酷的科舉1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498章,殺雞駭猴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398章,都是些什麼稿子啊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452章,琉球糖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75章,張氏兄弟第1223章,足利家的請求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1394章,奔馳自行車工廠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國第1414章,硬槓第7章,精煉鹽第1113章,高人一等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478章,南洋航線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1545章,取消戶籍限制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014章,奧斯曼帝國震動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2007章,丁憂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823章,弘治皇帝要學乾隆?第2152章,電話第609章,稅改方案第1543章,對外擴張的另外一面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429章,朝野震盪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654章,我們朝鮮大有可爲第363章,價格戰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1014章,奧斯曼帝國震動第1016章,都在等消息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的第733章,西洋聯合商行的速度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888章,腸癰
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251章,選房第1740章,王守仁的思索第50章,明朝特有的御史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950章,五等級政策第434章,軍制改革第612章,有官做了第217章,頂不住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24章,甩手掌櫃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665章,重賞之下出良方第1285章,電與磁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241章,攻打德里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1905章,神奇的電燈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5章,煮鹽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766章,李東陽的願望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1703章,唐伯虎總督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343章,大登科後小登科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933章,殘酷的科舉1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498章,殺雞駭猴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398章,都是些什麼稿子啊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452章,琉球糖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75章,張氏兄弟第1223章,足利家的請求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1394章,奔馳自行車工廠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國第1414章,硬槓第7章,精煉鹽第1113章,高人一等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478章,南洋航線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2107章,忙着選美的藩屬國第1545章,取消戶籍限制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014章,奧斯曼帝國震動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2007章,丁憂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823章,弘治皇帝要學乾隆?第2152章,電話第609章,稅改方案第1543章,對外擴張的另外一面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429章,朝野震盪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654章,我們朝鮮大有可爲第363章,價格戰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1014章,奧斯曼帝國震動第1016章,都在等消息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的第733章,西洋聯合商行的速度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888章,腸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