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

京城戶部,一身緋紅衣袍的劉晉極其不情願的來到戶部這邊報道。

“佀公~”

第一個要見的自然是佀鍾了。

“劉大人,這可不敢當。”

看到劉晉,佀鐘沒有什麼好臉色,他這個一把手當的鬱悶,甚至於要吐血。

弘治皇帝對他的不滿整個朝野都知道了,同時大家也都知道了弘治皇帝將劉晉安排進戶部的意圖了。

這是擺明了要用劉晉換掉自己,要不是因爲劉晉實在是太年輕了,估計現在佀鍾都要去南京養老了。

人比人,氣死人啊。

眼前這個劉晉,弘治皇帝身邊的紅人,這升官就跟坐火箭一般,如此年輕就已經是戶部侍郎的級別了。

而且再幹幾年,估計着很快就能夠做到戶部尚書的位置了。

想一想自己,二十七歲中進士,從督察院御史幹起,辛辛苦苦一輩子,到了六十一歲才做了這戶部尚書的。

簡直沒得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弘治皇帝搞出了這樣的一出,讓自己這個戶部尚書的顏面無存,讓劉晉有事直接向弘治皇帝彙報。

自己這個一把手還怎麼去管劉晉這個二把手?

更何況,這徵稅乃是戶部的工作,怎麼安排,那也是應該自己這個戶部尚書來說了算,弘治皇帝倒好,直接給劉晉安排的妥妥的。

早上早朝的時候,消息一出,整個朝野看自己的臉色都變了,甚至於此時此刻,戶部的這些官員看自己都像看夕陽一樣,都要當着自己的面貼到劉晉這邊去了。

“佀公,您是國之重臣,爲朝廷掌管戶部,勞苦功高,我這初來乍到,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以後怕是要多向您請教了。”

劉晉看了看佀鍾,笑着說道。

老同志,有點情緒也是正常的,自己作爲新人,該給的尊重還是要的。

劉晉可是清楚的知道,做人不能太張狂,低調、謙虛、謹慎,這官越做越大,劉晉就越是如此告訴自己。

“劉大人,指教可談不上,陛下的吩咐的事情,我也知道,有什麼需要配合的,您儘管開口。”

佀鍾見劉晉的態度還不錯,對自己也很尊重,語氣也是變好了很多。

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和劉晉在弘治皇帝身邊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弘治皇帝對自己不滿,自己遲早也是要下去的。

更何況自己也是已經六十一歲了,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也打頭了,即便是沒有這處,估計着也幹不了幾年了。

劉晉就不一樣了,他是弘治皇帝身邊的紅人,又和太子的關係非常好,現在就已經戶部侍郎了,未來當尚書,入內閣也都是看的見的事情。

所以這樣的人不能得罪的,縱然自己不爽,可也要認清形勢。

剛剛耍點脾氣,無非就是表面一個態度,這戶部的尚書還是他佀鍾。

現在劉晉識相,對自己很尊重,沒有持寵而驕,狂妄無人,給自己坡下,自己也沒有必要非得要和劉晉過不去。

“佀公,在您的面前我可不敢稱大人,您叫我小劉或者劉晉都可以。”

“我來戶部呢,也是過拉向您學習、聽您調遣的。”

劉晉笑了笑說道,該給的面子自然是要給足的,相信這個佀鍾也是聰明人,不要倚老賣老,仗着自己是戶部尚書來妨礙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人嘛,都是這樣,給足對方面子,如果對方還不識相,那就另外再說了。

“呵呵~”

“劉大人說笑了。”

佀鍾笑了笑回道。

劉晉和佀鍾互相聊一聊,加深下彼此的瞭解,同時也是稍微熟悉一下戶部這邊的人員。

戶部作爲六部之一,掌管全國的土地、賦稅、戶籍、人口、俸祿、糧餉、財政收支,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當然權力和主管的事情比後者要大多了。

戶部設置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兩人,一般是正四品或者從三品,另外下面根據土地、人口、錢穀之政、貢賦之差,設置有四司,戶司、度支司、金司、倉司。

同時下面也是設置有郎中、員外郎、巡官、主事、書令、掌固等等,整個戶部算下來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系統,大大小小的官員有上百人,下面還有不算是官的吏,那就更多了。

花了幾天的時間,劉晉也算是熟悉了戶部整個系統,和戶部大大小小的官員也算是認識了一番。

佀鍾對劉晉沒有太多的好臉色,下面這些官員就不一樣,即便是戶部右侍郎石玠對劉晉那也是非常熱情的。

大家都是明眼人,這戶部遲早都是劉晉說了算。

“難怪明朝會滅亡~”

“這田竟然越來越少,可以用來徵稅的田竟然一年比一年少。”

“還有這人口,從洪武朝到現在的弘治朝,大明的人口竟然不僅僅沒有增長,反而還減少了。”

“這徵稅的稅銀也是一年比一年少,明朝不滅亡纔怪。”

劉晉拿着自己的統計出來的統計表,頓時就忍不住吐槽起來。

原先的時候就知道明朝的財政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想着這弘治朝應該不至於太嚴重,可是仔細的查一查以往的錢糧徵稅記錄,劉晉就知道這明朝的財政問題有多嚴重了。

洪武二十六年的時候,朝廷對全國人口進行了統計,當時統計的數字是6054萬,到了現在弘治十三年了,明朝戶部賬面上的人口竟然僅僅只有五千多萬人了,不增反減。

要知道明初可是經歷了元末大動盪的時期,人口減少非常的厲害,在洪武二十六年就有六千多萬人口。

這弘治十三年,明朝經過了一百多年的休養生息,這人口反而減少了,豈不是怪事。

還有可以用來徵稅的田地,在洪武朝的時候,這個數字大概是在八百萬頃左右,可是到了現在,這個數字僅僅只剩下四百萬頃,僅僅只有洪武朝的一半。

這其中的四百萬傾田去哪裡來?

單單是從這兩個數字就可以知道明朝的財政問題有多嚴重,這無論是錢還是糧,它收上來的越來越少。

“能夠從弘治朝再堅持一百多年,也真是出了奇蹟。”

劉晉忍不住直搖頭,不斷的感嘆。

WWW _ttкan _c○

“還好,弘治皇帝總算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要是還是和以前一樣被這些文官們忽悠着輕徭薄賦,估計內褲都要被忽悠着當掉。”

“朝廷沒有錢糧,怎麼可能有力量去辦大事。”

“這明朝還能夠堅持一百多年,估計和張居正這個牛人是分不開的,沒有他的一條鞭法來改革財政的話,皇帝都要餓死。”

腦海中仔細思索,這一刻纔算是明白了明朝財政的問題有多嚴重。

弘治皇帝要不是自己幫他搞錢,估計着弘治皇帝什麼事情都辦不成,老老實實的垂拱而治,被文官們忽悠着所謂的弘治中興。

“偷稅、漏稅非常的嚴重~”

“土地兼併極其的嚴重,不僅僅是士紳,還有分封各地的朱姓王爺,他們就如同是吸附在大明身上的吸血蟲,一個個越來越大,大明卻是越來越瘦弱。”

“未來要想辦法將這些朱姓王爺都弄出去才行,不能讓他們一直吸血大明,要將這個稱重的負擔轉移到其它地方去。”

劉晉很快又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大明朝的王爺們,老朱同志開頭弄了個分封制度,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了大明各地,經過一百年多年下來。

這朱姓的王爺遍佈大明,大大小的王爺有上百個。

這些王爺手中沒權,又不能離開自己的封地,天生又吃穿不愁,所以剩下的事情就天天造人,爲老朱家開枝散葉了。

老朱家的人口是越來越龐大,相應的這些王府吞併的田地也是越來越多,很多時候甚至於不滿足於吞併田產,還會向皇帝索要地方的稅賦。

供養老朱家的這些王爺也是成爲了大明財政的一個沉重負擔,並且越來越重,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

單單是這些朱姓王爺的所需要的錢糧就已經站到了大明國庫開支的三分之一。

可這並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兼併的土地可是非常的可怕,單單是河南,一半的土地都落到了河南的幾個王爺手中,像什麼周王、福王、唐王、趙王、鄭王等等。

“可真是一個爛攤子~”

劉晉長長的感嘆一聲。

明朝到了弘治朝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問題太多了,而且每一樣問題如果不解決,按照原先歷史發展軌跡的話,都足以讓明朝滅亡。

這其中,土地兼併是尤其嚴重的一件事情。

劉晉敲着桌子,仔細的思索起來,弘治皇帝讓自己來戶部可不是來喝茶的,儘管要得罪人,但該辦的事情還是要辦的。

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741章,執政之道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465章,老劉,佩服~第2208章,場場爆滿第1382章,這個兩腳車我投了第203章,美味海鮮第428章,天子震怒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191章,水泥馬路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856章,一路往西第31章,比數第1543章,對外擴張的另外一面第744章,南洋行省秋闈主考官第1863章,新舊學之爭第328章,抵達黃金洲第1291章,農夫與蛇第415章,定邊大捷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494章,第一個開刀對象第1511章,你們種橡膠,我挖石油第542章,方法很多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471章,徵兵進行時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66章,萬木匠第1414章,硬槓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206章,海魚進京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1465章,萬族歡呼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337章,狂人唐寅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1386章,新舊之間的衝突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2176章,新學也是博大精深第1202章,這也是個買賣第1532章,涼涼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619章,美食火鍋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1695章,上位者要學會偷懶第989章,賠款一千萬兩白銀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423章,你敢拿嗎?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2236章,大明皇家園林2第1339章,草原商人陸萬西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166章,傻眼的弘治皇帝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1631章,血腥復仇的波斯人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793章,草原部落首領的無奈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340章,放風箏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1567章,劉晉入閣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2060章,實幹纔有前途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185章,火車熱第516章,馬尼拉第878章,長見識了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741章,執政之道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465章,老劉,佩服~第2208章,場場爆滿第1382章,這個兩腳車我投了第203章,美味海鮮第428章,天子震怒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191章,水泥馬路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856章,一路往西第31章,比數第1543章,對外擴張的另外一面第744章,南洋行省秋闈主考官第1863章,新舊學之爭第328章,抵達黃金洲第1291章,農夫與蛇第415章,定邊大捷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494章,第一個開刀對象第1511章,你們種橡膠,我挖石油第542章,方法很多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471章,徵兵進行時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66章,萬木匠第1414章,硬槓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206章,海魚進京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1465章,萬族歡呼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337章,狂人唐寅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1386章,新舊之間的衝突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2176章,新學也是博大精深第1202章,這也是個買賣第1532章,涼涼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619章,美食火鍋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1695章,上位者要學會偷懶第989章,賠款一千萬兩白銀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423章,你敢拿嗎?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2236章,大明皇家園林2第1339章,草原商人陸萬西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166章,傻眼的弘治皇帝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1631章,血腥復仇的波斯人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793章,草原部落首領的無奈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340章,放風箏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1567章,劉晉入閣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2060章,實幹纔有前途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185章,火車熱第516章,馬尼拉第878章,長見識了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