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

“既然如此,內閣這邊先擬出一個方案,任何設置行省,又該如何委派流官,派駐駐軍等,和這個稅改方案一樣,做出一個詳細的具體執行的方案出來。”

弘治皇帝見大家的意見都非常一致,也是點點頭說道。

“是~”

內閣首輔劉健一聽,連忙點頭。

“好了,繼續說這個稅改的事情,大家對於這個方案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弘治皇帝又將話題轉移到了劉晉所提的稅改方案上面。

衆人一聽,頓時就明白了,弘治皇帝的意思很明確了,這稅改方案他很滿意,大家不能反對,只能夠就具體的細節去提一些意見。

弘治皇帝的用詞是補充,這就足以說明了。

“劉晉,我有一點不明白,這特種營業稅爲何只針對賭坊和青樓呢?”

謝遷想了想站出來說道。

“因爲賭博和青樓這兩個行業,它會嚴重的影響社會的安定,特別是賭博。”

“自古以來因爲賭博,不知道有多少人傾家蕩產,家破人離、妻離子散,而且賭博極容易滋生懶惰、好吃懶做的心裡和習慣,所以對於賭博這樣的行業,必須要盡力的打壓,儘可能的減少賭坊的數量。”

“至於青樓楚館,它的危害同樣很大,特別是針對女性,因爲鉅額的利潤,往往會促使這些青樓楚館不擇手段的獲取更多的女人來變成自己的賺錢工具。”

“自古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女人被青樓楚館這個吃人的魔窟給吞噬的乾乾淨淨,年輕之時還好,一旦年老色衰,命運就無比的悲慘。”

“所以對於賭坊和青樓,必須要徵收高額的稅收,以此來打壓它們的發展,更好的維護整個社會和國家的風氣與安定。”

劉晉想了想回道。

這東西在後世那是嚴厲禁止的,特別是前者,賭博的危害太大了,有太多、太多的人因爲賭博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也有太多、太多的人因爲賭博走上了犯罪的不歸之路。

這個時代是不禁賭也不禁青樓楚館的,特別是後者,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往往都很喜歡青樓楚館裡面廝混,留下一些騷名。

既然禁不了,那就要學一學後世一些允許這些行業存在的國家,對這樣的行業徵收重稅。

“嗯,不錯,確實是該對賭坊和青樓徵收重稅。”

“我以前就親眼看到有人因爲賭博傾家蕩產,被賭坊的人弄的家破人亡。”

這時,兵部尚書劉大夏鄭重的點點頭說道,表示支持。

“賭坊和青樓的危害確實是不小,是該好好的管一管了。”

劉健也是點點頭說道。

“陛下,諸公~”

“對賭坊和青樓徵收重稅,這正式我所說的稅收的三大之一,可以用來引導一些對朝廷、對國家有利的行業發展,比如現在京津地區非常火爆的工廠和作坊。”

“這些產業不僅僅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同樣也是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就應該要大力的鼓勵其發展。”

“再比如海洋捕撈業,從我大明解開海禁,允許民間下海捕撈之後,我大明萬里海疆沿海的漁民每年就可以從海洋之中捕撈上億斤的海魚,這意味着同樣龐大的糧食,單單是捕獲的這些海魚就可以養活百萬的人口。”

“而且海魚是優質的肉食,可以大大的增強我大明子民的身體。”

“對於這樣的行業,我們就應該要大力的支持它的發展,對它少徵稅,甚至於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對他們進行一些稅收補貼,鼓勵他們的發展。”

“因爲這些行業的發展,可以爲社會創造財富、促進就業,讓我大明百姓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劉晉又非常鄭重的說道。

“說得好~”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忍不住讚道。

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稅收這東西還能夠有這樣的作用,現在看來,這徵稅也不僅僅只是從老百姓這裡收取財富,它同樣也是可以促進社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不錯,不錯,就該如此~”

劉健、李東陽、張懋等人也是紛紛點頭。

海洋捕撈業就具有很好的說服力,因爲可以下海捕撈,再加上先進的拖網捕魚技術,大明沿海地區的海洋捕撈業也是迅猛的發展起來。

單單是天津港這裡,每年捕撈的海魚就超過上億斤,如此龐大的收穫,它可以養活的人口就非常的龐大。

所以這兩年來,無論是大明的北方,還是大明的南方,糧食價格都非常的穩定,甚至於還在不斷的下降。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海洋捕撈業的興起和發展極大的豐富了老百姓的餐桌,海魚很便宜,三四文一斤的價格,還是肉食,老百姓自然知道該如何去選擇。

糧食的價格也是一跌再跌,而且因爲吃海魚的人越來越多,這節省下來的糧食也是越來越多,價格就更低了。

“劉晉的稅改方案,其它方面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只是如果按照這個方案來施行的話,必然會需要增加的大量的官員。”

這時吏部尚書王鏊想了想說道。

劉晉的稅改方案需要大量的官員和官吏,因爲需要成立市舶司、成爲專門的直屬朝廷戶部的徵稅衙門,這一整套的班子建立下來,需要的人手就太多了。

“確實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因爲以後徵稅,都是我們主動去徵稅,而不是坐在衙門裡面喝着茶等着別人主動來交稅。”

“沒有大量的人手,這自然是不行的。”

“增加人手也是爲了徵稅的需要。”

劉晉點點頭,沒有否認。

“可是這增加人手,也必然會增加朝廷的開支,本來國庫就空虛。”

王鏊想了想又說道。

“王公,正因爲朝廷國庫空虛,所以首先要進行稅制改革,增加國庫財政收入,只有國庫有錢了,朝廷才能夠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剛剛提到的在海外設置行省、建立府衙、委派流官,比如建立專門水師用來清剿海盜和倭寇,保護我大明海外領土和子民,再比如乘着現在風調雨順,朝廷有錢的話可以去興修水利、修建連接我大明各地的水泥公路等等。”

“這些都是有利於我大明的事情,朝廷因爲沒有錢都沒有辦法開展,如果國庫充盈,那都是可以一一去施展開來。”

“黃河兩岸用水泥來修建大壩,那遇到洪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洪水氾濫。”

“到處修建水庫,平時蓄水,遇到乾旱季節的時候就可以放水灌溉,遇到洪水的時候也能夠蓄水放洪。”

“大量修建水泥公路,方便南北、東西物資和人員的流轉,北方發生災荒就可以迅速從南方調糧賑災,西邊有戰事,也可以迅速的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

“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是有利於我大明江山的事情,也都是朝廷要去做的事情。”

“但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雄厚財政的基礎上來做的,沒有錢這些都是空談。”

劉晉想了想也是回道。

這一點在後世就非常的普遍,國家有錢了到處修橋鋪路,大搞基建,不僅僅方便了交通,也是極大的促進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這種大工程那都是需要以國家的力量去辦的,古代一般都是用徭役的形式來辦,像開京杭大運河、修築城牆之類的,也都屬於這一類工程。

“嗯~”

衆人聽完也是紛紛點頭。

別的不說,單單是水泥馬路的好處,大家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以前從京城去天津至少也是需要一兩天的時間,現在修通了水泥馬路,僅僅不到兩個時辰就足夠了。

天津這邊的海魚、糧食等等都可以源源不斷的運過來,極大的方便了天津和京城的往來。

朝堂之上也是有官員提出了要修建連接大明兩京十三省的水泥馬路,只是這需要的財力物力實在是太大了,朝堂哪裡有錢去做這些事情。

劉晉所說的黃河河提,那更是大家的心頭之患。

每年雨季的時候,朝廷上下都要擔心,這雨如果下少了,怕北方各省乾旱,到時候糧食欠收,北方各地又要鬧饑荒。

這雨如果下多了,又害怕黃河河水氾濫,到時候要是決堤的話,這黃河兩岸又會鬧水災,同樣又會出現災荒。

自從水泥出現了,黃河沿海地區的官員也是屢次上奏疏要求朝廷下撥資金用來修築河提,只是朝廷哪裡有錢來撥款修築河提?

“人多就多吧,連着在海外設行省、府衙、委派流官,需要多少人手就招多少人手,我們大明不是有很多巨人都沒有官做嘛,這一次就當是開恩科了。”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拍板定下來,只要有錢,多養一些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2033章,窮啊第142章,開業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024章,千金市骨(加餐)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325章,被發現了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524章,同化政策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屬國第358章,取銀子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311章,水泥真乃神器也第1114章,歐洲新局勢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549章,索圖的野心第860章,殺戮驅逐土著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潛力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1709章,大明人憑什麼過上現在的生活?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2201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2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33章,挖坑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223章,足利家的請求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343章,大登科後小登科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672章,轟然倒下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355章,大明第一銀行第166章,萬木匠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652章,解放軍戶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223章,天降祥瑞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355章,大明第一銀行第1801章,大明人的新年1第606章,稅收的作用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2213章,迅猛發展的電影產業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462章,一天售罄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2196章,罵孃的寧王第1221章,那叫一個後悔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682章,震驚的西班牙人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483章,真來了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19章,練字第842章,都有用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260章,朱厚照捕鯨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1684章,公審大會第143章,日進萬金第1337章,森林、魚、鹿、熊第1140章,七裡商行第1512章,內燃機和分解石油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294章,金子第1752章,這簡直就是欺負人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第1992章,朱厚熜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
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2033章,窮啊第142章,開業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024章,千金市骨(加餐)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325章,被發現了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524章,同化政策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屬國第358章,取銀子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311章,水泥真乃神器也第1114章,歐洲新局勢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549章,索圖的野心第860章,殺戮驅逐土著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潛力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1709章,大明人憑什麼過上現在的生活?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2201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2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33章,挖坑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223章,足利家的請求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343章,大登科後小登科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672章,轟然倒下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355章,大明第一銀行第166章,萬木匠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652章,解放軍戶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223章,天降祥瑞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355章,大明第一銀行第1801章,大明人的新年1第606章,稅收的作用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2213章,迅猛發展的電影產業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462章,一天售罄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2196章,罵孃的寧王第1221章,那叫一個後悔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682章,震驚的西班牙人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483章,真來了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19章,練字第842章,都有用第1364章,真倒黴,又是你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260章,朱厚照捕鯨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1684章,公審大會第143章,日進萬金第1337章,森林、魚、鹿、熊第1140章,七裡商行第1512章,內燃機和分解石油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294章,金子第1752章,這簡直就是欺負人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第1992章,朱厚熜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