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執政之道

內閣,劉晉正閉着研究,仔細的思索着一些事情,爲官十多年了,也是終於坐到了內閣首輔的位置,劉晉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喜悅,反倒是覺得壓力山大。

每一個內閣首輔上來, 只要是能夠坐得穩的,基本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做事風格。

像劉健,當了十多年的內閣首輔,他做事的風格一向都是老成持重,注重節儉、反對冗官什麼的。

這隻能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色,也沒有太大的作用,當然了, 本身來說, 劉健在大明諸多的內閣首輔當中,也只能算是平庸之輩,但也勝在老成持重,在他的主持下,弘治朝一改成化朝的妖孽和詭異波瀾。

讓大明朝局恢復安寧,同時也是讓廠衛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限制,朝野上下的文官們算是過上了不錯的好日子。

但也僅限於此,對於治國的各個方面來說,他所遵循的那一套,依然還是儒家的那套治國之道,什麼仁義道德,孝順之類的治國,口號是喊的很不錯,但實際上在治國之道上並沒有卵用。

那個朝代不是說要以仁義治國, 那個皇帝不是以孝治天下,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又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這東西也就是用來忽悠下不明事理的天子,很多時候說的天子好像就不孝,不仁德一般。

實際上,大明帝國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劉健是一個都沒有解決。

對內來說,國庫空虛、邊防空虛、軍備廢弛,百姓窮苦,劉健是什麼都沒有做,沒錢就天天喊着要節儉,喊着什麼冗官的,要皇帝勤儉節約之類的。

這都不是廢話嘛,根本就毫無新意,這東西你就是放到任何朝代來說,都是可以說的過去的。

弘治皇帝就一個老婆一個兒子,一直都很節儉,皇宮都不捨得休憩,就這,還天天被人說要節儉,可是那些大臣呢,哪一個不是奢華無比,哪一個不是鋪張浪費。

他根本就沒有, 或者是是不敢直面問題的根本。

大明國庫空虛的根本是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大量的土地被士紳地主給兼併掉,原本要繳納給國庫的糧食,轉而變成了免稅的田地。

另外就是商稅的問題,商稅一直無法開徵,因爲朝野上下反對的人很多、很多,他劉健沒有這個魄力和能力去做這個事情,當然也有可能是不願意去坐,因爲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能夠根本解決國庫空虛的兩個主要問題,他都無法去做,也只能夠喊喊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說什麼冗官之類的廢話了。

邊防空虛、軍備廢弛關係到大明國防的事情,其根本還是在於軍戶制度糜爛,軍戶的軍田被百戶、千戶、守備等等給大肆的侵佔,軍戶吃不飽飯,還怎麼當兵?

如果要整治就要得罪勳貴集團、得罪大大小小的百戶、千戶、守備等等,他根本就不敢。

至於軍備廢弛,歸根結底來說又回到了國庫空虛這個事情上了,沒錢自然也就沒有軍備了,更何況,還是文官來管軍隊,貪污腐敗成風,軍備能好纔怪。

對內來說,劉健可以說並沒有什麼作爲,平庸首輔一個。

對外來說,北方草原的韃子、東邊遼東的女真、東南沿海的倭寇、西南的土司,那是輪番上演,一個也沒有解決。

既沒有解決的財力,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故而也只能夠拖着,年年冬天看着韃子南下劫掠,只要不來進攻北京城就可以了,其它好說,隨便劫掠,劫掠夠了,自然而然也就會回去了。

至於東南地區的倭寇,那也是聽之任之,沒有海船和戰船,又沒有強大的軍隊,根本就奈何不了那些倭寇。

讓他們劫掠就是了,反正對於大明來說,損失也不大。

也正是這樣聽之任之的態度,這纔會導致倭寇越來越猖獗,越來越肆虐,到了正德、嘉靖朝的時候,倭患就已經相當的嚴重了,不得不大力去清剿了。

如果能夠在弘治朝的時候就對倭寇進行嚴厲的清剿和打擊,根本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有些東西就是慢慢就這樣養大的。

西南的土司也是如此,明知道他們反覆無常,剿滅了之後又繼續讓他們當土司,當土皇帝,自然而然也就鬧個不停,沒完沒了了。

總結下劉健當內閣首輔的這些年,可以說是非常的平庸,並且毫無作爲。

谷筘

也就是後面隨着劉晉在弘治皇帝大力支持下,不斷的出臺諸多的新政策出來,進行諸多方面的改革,這纔有了現在的大明帝國。

要是按照劉健以前的套路去做事的話,大明現在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

土地兼併越演越烈,鹽商、徽商、糧商勢力持續坐大,江南士林持續強大,黨爭逐漸形成,並且慢慢走向激烈的對抗。

最終等待大明王朝的,也會是和其它的朝代一樣,最終走向滅亡。

其實弘治朝算是大明最關鍵的時刻,處於中期,諸多的問題都已經開始暴露、凸顯出來,如果能夠有效的進行改變,則可以變的興盛強大起來。

如果沒有任何的改變,那麼大明王朝的滅亡就無可避免,它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持續不斷的暴露出來,最終的結果就是改朝換代。

現在劉晉當了內閣首輔了,作爲羣臣之首,劉晉也是在思索着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夠將大明帝國帶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大明帝國現在雖然國富民強、國庫充足,百姓富足,軍隊強盛,國土遼闊,但並不是說大明帝國就沒有存在什麼問題。

恰恰相反,矛盾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只會轉變。

任何時候都會有問題,有時候月盈則虧、盛極而衰的事情是常有的,當年大唐帝國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強盛無比,開元盛世可不是開玩笑的。

然而沒有注意到大唐帝國存在的嚴重問題,地方節度使權力過大,尾大不掉,安祿山一造反,整個大唐帝國就風雲飄搖,由盛轉衰也僅僅只是幾年的時間而已。

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帝國就徹底的打廢了,而且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更大了,還有宦官的權力空前強大,明朝的宦官和唐朝的宦官相比,那真是小兒科了。

唐朝的宦官殺皇帝就跟殺小雞一般,一個不爽就殺皇帝,明朝的太監始終都是皇帝的狗,根本就翻不出皇帝的手掌心,再牛皇帝一道聖旨就跪了。

所以很多時候,看似強大,也有其空虛的一面。

現在的大明帝國來說,問題就很多。

國土面積太大了,海外土地的控制和發展上就比較難,存在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像黃金洲這邊,離大明太遠,黃金洲又土地廣袤、肥沃,資源豐富,只要人口上去了,你要是沒有加強統治的話,黃金洲肯定會有人裂土封王。

還有新學和舊學之間存在的天然矛盾,舊學讀儒家,始終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的在其中走不出來,這些讀書人很多都是隻會之乎者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才能和對社會進步有什麼貢獻。

事實上,儒家發展到了現在,八股文的那一套東西之下,已經嚴重的限制和阻礙了大明帝國的發展了。

看看歷史上就知道,從明朝開始逐漸落後於世界,到了蟎清,持續使用這樣的策略,不管是思想界還是科技界,都是萬馬齊喑,滿朝一朝兩百多年的歷史當中硬是沒有誕生任何的思想家、科學家之類的出來。

當然,這雖然也跟蟎清作爲異族統治者不斷打壓、壓榨漢人思想和文化發展的因素,但儒家的那一套已經完全腐朽也是不爭的事實。

儒家發展到了明清,它已經對於國家、對於民族、對於社會都已經沒有什麼用了,反倒是在不斷的阻礙了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進步,讓我們開始落後於世界。

新學就不一樣了,從基礎教育開始,倡導實用、倡導集百家之長,新式教育出來的學生開始大明的方方面面綻放光芒。

大明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將汽車、電報等等之類的搞出來,這和新學的教育是離不開的。

新學的人數越來越多,發展的越來越快,現在也是開始在思想界涌現出一些新的思想家出來,他們所倡導的東西,和儒家的那一套是完全不一樣了。

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必然的,也是無法調和的。

另外最關鍵的是在權力上面,傳統的儒家讀書人霸佔官場,新學讀書人無法做官,起初還好一些,但是隨着新學的人才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大,必然會向着朝堂進發的,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力,同時出臺更符合新學思想的政策。

這個矛盾在未來必然是會爆發的,而且一個不小心的話,大明帝國內部可能就爆發大規模的內戰,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新學戰勝傳統的儒學。

大明不是沒有問題,相反問題還有很多,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封建制度同資本主義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第1649章,留下達芬奇當老師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165章,肉管夠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1600章,西蒙的擔憂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957章,鼓勵生育和堅持移民第1723章,汽車學院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73章,招工第2148章,大明歌星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185章,火車熱第768章,蒸汽機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878章,長見識了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864章,由哭轉笑第1359章,火器的時代第106章,傻熊一直想說的話第25章,孫夫子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251章,選房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364章,考察鹽市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634章,牛耕田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646章,必須爭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176章,將計就計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1083章,重要的會議人不多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340章,殿試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72章,手都震麻了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905章,神奇的電燈第1384章,萬有引力第1793章,小型三輪運輸車輛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599章,與民同樂第1956章,滅佛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956章,滅佛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1539章,審判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351章,全西伯利亞之天子第1419章,密謀第191章,水泥馬路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284章,鄉試第1178章,大明人會魔法?第376章,商定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134章,低地戰爭
第1649章,留下達芬奇當老師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165章,肉管夠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1600章,西蒙的擔憂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957章,鼓勵生育和堅持移民第1723章,汽車學院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73章,招工第2148章,大明歌星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185章,火車熱第768章,蒸汽機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878章,長見識了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864章,由哭轉笑第1359章,火器的時代第106章,傻熊一直想說的話第25章,孫夫子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251章,選房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364章,考察鹽市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634章,牛耕田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646章,必須爭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176章,將計就計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1083章,重要的會議人不多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340章,殿試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72章,手都震麻了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905章,神奇的電燈第1384章,萬有引力第1793章,小型三輪運輸車輛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599章,與民同樂第1956章,滅佛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956章,滅佛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1539章,審判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351章,全西伯利亞之天子第1419章,密謀第191章,水泥馬路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284章,鄉試第1178章,大明人會魔法?第376章,商定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134章,低地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