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南洋行省秋闈主考官

想到奴隸問題,劉晉就微微有些頭痛,這個問題不解決好的話,對後世的影響可是非常巨大的。

奴隸問題,歸根結底來說其實就是人口的問題。

要是大明有個幾億、十幾億的人口,那一切自然都不是問題了,根本就不需要用什麼奴隸,單單是大明的人口就足夠了。

當然,相比起歷史上的歐洲國家來說,大明在進行全球化殖民的時代肯定是要更好的。

因爲大明雖然沒有幾億人,但是一萬萬還是有的,擁有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這也就決定了大明在全球化殖民的時代可以迅猛的發展起來,即便是會使用奴隸,這奴隸的數量也不會太多,自身就已經有足夠的人口了。

不過大明這邊佔了南洋,又佔了澳洲,再加上要獨佔黃金洲的話,這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或許可以向陛下這邊建議,大明人除了娶大明女人爲妻子之外,還必須要納妾,納外族的女人爲妾,如此一來的話,這人口肯定可以爆炸性的增長。”

“還有就是醫學院的建立,後世人口的爆增和先進的醫療技術是分不開的,這個時代,即便是皇帝的孩子夭折率都很高,更別說普通人的孩子了。”

想到這裡,劉晉頓時就覺得建立醫學院的緊迫性了。

提供人口的手段無非就是增加出生率,減少死亡率,至於後世一些所謂專家的什麼開發移民,那都是狗屁專家,禍害千年的垃圾。

移民,移民,移民所帶來的問題足以毀掉一個國家。

沒有共同的文化、價值觀,沒有共同的信仰和膚色,所謂的移民都是給自己找麻煩。

“醫學院,確實是有必要建立了。”

“嗯,算下來,這前前後後建立的學校都已經有很多了,或許我留給後世之人最大的財富就是這些各種各樣的學校吧。”

想到這裡,劉晉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大人,有京城這邊來的旨意。”

這時又有人急匆匆的走了過來說道。

“…肯定是又有什麼事情了。”

劉晉無語了,想都不用想,短時間內肯定是沒有辦法回京城了。

“陛下任命擔任南洋行省這一次的秋闈主考官,以顯示朝廷對南洋行省的重視。”

來人笑了笑說道。

“秋闈主考官?”

劉晉一聽,頓時微微一愣,這一轉眼,自己竟然也能夠成爲一聲的秋闈主考官了?

時間過的可真快,一下子,自己竟然也能夠代表朝廷成爲一省的主考官了。

三年一次的倫才大典,朝廷是非常重視的。

一般都是先各省進行秋闈考試,這個叫鄉試,是省級單位舉辦的,然後秋闈考試錄取的舉人再前往京城這邊參加會試,會試是朝廷舉辦的,會試之後是殿試,能夠參加殿試的人都算是天子門生。

朝廷對科舉考試是非常重視的,一般來說都會選擇當朝的朝中大臣來支持科舉考試,各個省舉辦的鄉試考試上,朝廷也會派遣大臣前往各省當主考官,以顯示朝廷對科舉考試的重視,顯示朝廷對各省的厚愛和關照。

劉晉剛剛好在南洋這邊,弘治皇帝就抓了活壯丁,乾脆就讓劉晉當南洋行省的主考官,張懋當交趾行省的主考官、王守仁當象林行省的主考官。

劉晉、張懋、王守仁那都是朝中重要的大臣,他們都是有資格當一省的主考官,而且也足以彰顯朝廷對新設立的三省的重視和恩典。

“南洋行省、象林行省、交趾行省、遼東行省、草原行省單獨設立一榜,爲東榜?”

看着從京城這邊傳來的消息,劉晉都忍不住微微傻眼了。

這大明的科舉本身就分南北兩榜了,現在又多設立了一個東榜,這以後要打下了西域各地,是不是還要單獨設立一個西榜?

不過仔細的想一想,這樣去設立似乎好像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些新納入大明版圖的地方,因爲缺乏教化,很多人別說參加科舉考試了,即便是識字都難。

無論是放到南榜,還是放到北榜,那肯定都是考不過的,單獨設立東榜,要求降低一些,先顯示朝廷的恩典,籠絡人心,穩定住這些地方來。

微微一想,劉晉頓時就明白上面的意思了。

這些新納入大明的地方,一切都還不穩。

交趾、象林、南洋這些地方的大明人數量少,異族人很多,儘管大明有着強大的武力,但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想要長久的統治這些地方,這些地方人心就需要收攏起來,讓他們不僅僅知道大明天子的威嚴,也要感受到大明天子的雨露。

恩威並施,再加上大量遷移人口過來,同時輔之以教化,長年累月下來,自然而然就會徹底的融入到大明之中。

“嗯,噹噹主考官似乎好像也是挺不錯的。”

想了想,劉晉頓時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時間比較緊,劉晉這邊獲得任命之後也是開始馬不停蹄的忙碌起來。

月牙城是南洋行省的首府,南洋行省的布政使就在月牙城這裡。

“劉公~”

見劉晉來拜訪自己,南洋行省布政使吳楊就滿臉笑容的出來迎接。

按理說他吳楊是從二品的地方大員,劉晉也不過是從三品的官員,和自己相差了兩級,他完全沒有必要如此熱情。

但是眼前的劉晉現在才二十多歲,自己都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劉晉還是京官,又是弘治皇帝身邊的紅人,以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入閣那是鐵定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官職目前比自己小,吳楊也同時非常的熱情。

“吳…公….”

劉晉笑了笑回道,這姓吳的,要是叫吳公,是不是和蜈蚣差不多了,算了,反正明朝時候也不會喜歡去弄這些諧音之類的。

兩人分主客坐下,很快就有僕人送上香茶,果點。

“吳公,想必你也知道了朝廷讓我來主持南洋此次科舉考試的事情。”

劉晉喝口茶,笑了笑和吳楊說道。

“我也已經收到朝廷的旨意了,劉公你位高權重,又博學多才,朝廷讓劉公你來主持這個科舉考試,這是朝廷對我們南洋的恩典,也足以說明朝廷對我們南洋的重視。”

吳楊鄭重的點點頭,接着對着北方的方向非常恭敬的說道。

“吳公過獎了,我乃是晚輩,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這纔過來請教吳公。”

劉晉笑了笑回道,要主持好這一次南洋鄉試,肯定是少不了吳楊這個父母官的支持,更何況,他都是老江湖了,有他來幫忙的話,自己也能夠輕鬆自如。

“哈哈,劉公謙虛了。”

“劉公是狀元郎,區區鄉試又算什麼。”

吳楊一聽,整個人都很開心,這個劉晉人還是很好相處的,並沒有因爲自己年紀輕輕就位居高位,深受皇帝信賴就囂張跋扈之類的。

做人很謙虛,也很懂得做人。

他在自己的面前都稱晚輩,這讓他大有面子。

“吳公,過獎了,過獎了。”

劉晉笑了笑直搖頭,自己的狀元怎麼來的,自己還會不知道?

沒有金手指的話,自己連鄉試都考不上,更別說考狀元了。

互相恭維、客套了一番,也是很快就開始談論起正事了。

“說實話,這一次的鄉試還是有些太匆忙了。”

“南洋這邊的情況,你也知道,去年才納入我們大明,今年年初的時候才正式設立南洋行省,直到現在,我也就是勉強在各地設立了完整的州府縣,認命了各級官員,做到了朝令暢通。”

“要說進行科舉考試的話,其實還相差很遠。”

“在南洋這裡,各州府都還沒有舉行過院試,也都不清楚各州府的情況。”

“很多州府,別看地方很大,但是人煙稀少,而且很多州府都是蠻夷衆多,我大明人比較少,即便是有些地方大明人比較多,但是來南洋的,基本上都是不識字的,很少有讀書人。”

說到科技考試,吳楊就忍不住吐槽起來。

南洋這邊根本就不具備科舉考試的條件,各個方面都還不成熟,讀書人很少,連學校都很少,這怎麼科舉考試?

“但是這科舉考試是朝廷的大事,又是陛下對南洋的恩典,所以即便是沒有辦法,也還是要想辦法辦好這一次的鄉試來。”

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會全力的支持這一次的鄉試考試。

他來南洋這邊差不多將近一年了,很清楚南洋的情況。

南洋行省管轄的地方很大,島嶼衆多,各個地區之間的往來都是考船,這裡主要是以種植園經濟和採礦經濟爲主。

大大小小的種植園、採礦場遍佈南洋行省各州府,大明人和歸附的呂宋人混在一起,彼此之間連語言都還沒有做到統一。

本地的矮黑人現在被剿滅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呂宋人雖然老老實實,但是會說大明話的人都很少,更別說會寫漢字了。

這科舉考試,主要還是針對在南洋行省這裡的大明人來的,但同樣也是必須要有一些呂宋人蔘與。

第159章,暈船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61章,觀星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1482章,大明的冬天草原篇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962章,各有不同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74章,和我有緣第364章,考察鹽市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1394章,奔馳自行車工廠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1948章,難怪要禁止宗教傳播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944章,核心就是要多生孩子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1041章,黑海第45章,三閣老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98章,發工錢第1504章,偷襲聖多美島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569章,修長江大橋?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588章,求救的猶太人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751章,喚醒狼性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1194章,魯班獎第368章,憤怒的人羣第274章,海貨行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1229章,成王敗寇?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618章,一切都非常的新奇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962章,各有不同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1378章,還差九十七個第532章,淞滬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705章,激動的西班牙人第420章,論功行賞第420章,論功行賞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1945章,寧王的執念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19章,練字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248章,翻身達利特把歌唱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743章,殖民所帶來的問題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715章,煤油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51章,選房第753章,治權分離第2042章,受歡迎的劉清第875章,朱厚照的動物園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605章,放飛自我的朱厚照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581章,前往遼東
第159章,暈船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61章,觀星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1482章,大明的冬天草原篇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962章,各有不同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74章,和我有緣第364章,考察鹽市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1394章,奔馳自行車工廠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1948章,難怪要禁止宗教傳播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944章,核心就是要多生孩子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1041章,黑海第45章,三閣老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98章,發工錢第1504章,偷襲聖多美島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569章,修長江大橋?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588章,求救的猶太人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751章,喚醒狼性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1194章,魯班獎第368章,憤怒的人羣第274章,海貨行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1229章,成王敗寇?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618章,一切都非常的新奇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962章,各有不同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1378章,還差九十七個第532章,淞滬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705章,激動的西班牙人第420章,論功行賞第420章,論功行賞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1945章,寧王的執念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19章,練字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248章,翻身達利特把歌唱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743章,殖民所帶來的問題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715章,煤油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51章,選房第753章,治權分離第2042章,受歡迎的劉清第875章,朱厚照的動物園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605章,放飛自我的朱厚照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581章,前往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