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戶部侍郎

“調解國家經濟和產業的發展?”

弘治皇帝和衆大臣一聽,也是微微一楞,不過很快也是適應過來。

每次和劉晉談話,總是能夠從劉晉這裡聽到一些新鮮的詞彙,雖然新鮮,不過意思也是很好理解,比較直白。

“對,通過稅收我們可以鼓勵和限制某些產業的發展。”

“比如現在北方這邊大量的紡織工廠需要棉花,我們就可以降低種植棉花的稅,鼓勵大家去種棉花。”

“再比如朝廷要開發東北,鼓勵東北開墾田地,那麼在東北這邊,朝廷的稅收就可以降低很多,甚至於在幾年的時間內實行免稅的政策。”

“還有如果某些產業發展過熱,已經影響到朝廷和國家的穩定與安全,我們就可以提高這方面的稅收,從而來限制它的發展。”

劉晉點點頭解釋道。

這些都算是稅收方面的常識了,但這個時代,卻是很少有人去思考這稅收的作用。

對於稅收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苦,因爲徵稅老百姓很苦,因爲稅收,商人也很苦。

卻是沒有去思索稅收的作用,只是覺得朝廷徵收了這稅,最終也是給皇帝、給朝廷百官給用掉了,並沒有用到老百姓的身上來。

“原來如此~”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微微點頭,其他大臣們也是紛紛的陷入了沉思。

劉晉所說的幾個作用,都是以前他們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對於劉健、謝遷、李東陽他們這些人來說,他們讀的四書五經,信奉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追求的是儒家所倡導的盛世。

對於儒家之外的思想和學說,他們本能的排斥,更是沒有人去深入的研究,即便是有人去研究了,往往也會被人說是奇巧yin技,旁門左道,認爲是沒有什麼用的東西。

稅收這種東西在儒家當中一直以來都是有着不好的含義在其中。

像改朝換代往往都會被歸咎於苛捐雜稅、橫徵暴斂、民不聊生之類的,而一個新朝代恢復發展之後往往又會認爲這是皇帝勤儉節約、輕徭薄賦所至。

簡單的來說,那就是徵稅會民不聊生,會導致社稷動盪,甚至改朝換代,朝廷或者皇帝最好是不要徵稅,這樣老百姓的日子纔會好過。

儘管稅賦確實是有一些影響,但只看到稅賦的負面影響,沒有看到稅賦的正面積極作用,這就很不應該了。

沒有錢朝廷就沒有辦法運轉下去,沒有錢朝廷就沒有辦法養活精銳的部隊,就會受到外族的侵略和欺負,沒有錢朝廷就沒有辦法去賑災,去修築河提、修繕城牆等等。

這還僅僅只是稅賦最表面的作用,而劉晉所說的幾個作用這是稅收的最本職的東西。

說到底稅收這東西還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不愧是高人子弟~”

劉健忍不住長長的感嘆一聲。

僅僅只是稅收這個東西,劉晉就能夠有如此深入的看法,讓人耳目一新。

“嗯~”

弘治皇帝鄭重的點點頭,接着想了想又問道:“如果讓你來主管稅賦工作,你會如何去做?”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劉晉頓時就知道了。

感情弘治皇帝是覺得國庫可以餓死老鼠,這是要將自己弄到戶部去做事啊。

仔細的沉思一番,劉晉想了想也是說道。

“如果是臣來主持稅收工作,臣以爲應當有區別的進行徵稅。”

“首先要稅種,和徵稅對象。”

“田稅和人丁稅維持現有制度不變,交由地方官府來徵收。”

“商稅和市舶司(海關)則是統一由朝廷戶部成立專門的直轄稅收部門來進行徵收。”

“也就說採用朝廷和地方兩套稅務徵收系統,地方稅務主要還是由地方官府負責,主要負責增收田稅和人丁稅,朝廷稅務主要徵收商稅和市舶司關稅。”

“同時對商稅進行區分,比如分爲商鋪稅、工廠稅、作坊稅、海關稅、出口稅、進口稅、礦產稅等等。”

“根據不同的稅種,然後再來制定徵稅的比例,有專門的稅務衙門去徵收。”

劉晉所說的徵稅方式和後世的比較像,也就是後世通常所說的國稅和地稅。

田稅、人丁稅這一塊依然讓地方官府去徵收,這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可以保證朝廷能夠徵收足夠的糧食,因現在大部分的稅收都還是以實物上繳爲主。

商稅和海關這一塊就需要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去徵收,收歸朝廷戶部直接徵收。

這個東西纔是真正大頭,而且基本上都是已經直接徵收稅銀爲主,很少有實物交稅的。

歷史上的明朝,田稅和人丁稅伴隨着土地兼併,最終轉移到老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商稅這一關,反而卻變的越來越少,偷稅漏稅極其的嚴重,地方官員對徵稅又是沒有任何的動力。

這也是明中後期財政崩潰的重要原因。

該徵稅的沒有徵稅,不該徵稅的卻是越收越多,再加上小冰河期天災人禍不斷,明朝滅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對於田稅、人丁稅,劉晉根本就看不上眼,普通的老百姓能夠有多少稅可收的?

要收稅也還是收商稅和有錢人的稅才能夠收到更多,而且也不會激化社會矛盾。

老百姓就2個銅板,你收了1個銅板,他可能就活不下去了,不造反、不生事纔怪。

商稅和有錢人,他們有100個銅板,你即便是收50個銅板,他依然還剩下50個銅板,依然可以過的瀟瀟灑灑。

道理就是如此簡單。

“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這豈不是畫蛇添足,現在戶部不正是專門徵稅、收稅的?”

這時,謝遷想了想說道。

“既然是專門徵稅、收稅的,爲何總是徵不上稅,以至國庫空虛?”

劉晉笑了笑說道。

“稅收不需要多少,朝廷夠用就可以了,多徵稅,最終依然還是會落到百姓的頭上,導致民不聊生。”

“況且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必然會需要大量的官員,這又會加劇朝廷的開支。”

謝天淡淡的回道。

他是堅決反對徵稅的,而且聽這劉晉的意思,真要是按照劉晉這一套來做,以後想要偷稅漏稅就很難了,因爲不是跟地方衙門打交道了,而是跟直屬的戶部稅收衙門打交道了。

更何況,讓劉晉來做這事情的話,誰知道他還不會有其它的鬼點子出來。

“增加官員肯定是要的,但是朝廷如果沒有銀子,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況且一直以來商人偷稅漏稅極其的嚴重。”

“據我所知,去年最富庶的江南地區,一個縣徵收上來的稅銀竟然連三百兩銀子都沒有,說出去都沒有人相信。”

劉晉也是直接點出商人偷稅、漏稅的事情出來,點出地方府衙在徵稅方面沒有任何積極性,導致朝廷財政困難。

聽到劉晉的話,謝遷頓時就無話可說了。

這偷稅漏稅,幾乎都是已經擺到明面上的事情了。

除了皇帝一直被他們忽悠着輕徭薄賦之外,誰不知道這偷稅漏稅有多嚴重。

朝廷三十稅一,本來就已經非常輕的稅了,但是商人連這一點稅也不願意交,再加上地方衙門的官員對徵稅沒有什麼動力,又怕得罪地方的地頭蛇,這商稅自然就越收越少。

到了明中後期,朝廷根本就收不上任何的商稅了。

“佀鍾,你怎麼看啊?”

弘治皇帝沉默不語,思索許久之後看向戶部尚書佀鍾。

“臣~臣以爲朝廷當輕徭薄賦,少徵稅爲好。”

佀鍾想了想也是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

他是戶部尚書,他都認爲朝廷少徵稅好,可想而知下面的這些官員了,他們對徵稅那更是沒有任何的積極性。

稅徵收的少還可以博取一個好名聲,又可以討好地方的地頭蛇和商人,這就是明朝上下對於稅收的一個態度。

對於他們這些當官的來說,反正他們也不靠朝廷給的俸祿來過日子,各自背後都有大量的產業和田產,足夠他們過上好日子。

如果要是真的靠俸祿來過日子,這朝廷要是沒有錢糧來發俸祿,他們就知道稅收的重要性了。

“是嘛~”

弘治皇帝淡淡的看了一眼佀鍾,再看看其他的大臣。

他想到了以前自己被這些文官用錢來懟的事情,自己想要辦點事情都說沒錢,這朝廷沒錢,他們又不願意去徵收,說到底也是有限制皇權的目的在其中。

朝廷沒錢、皇帝內帑又沒多少錢,皇帝想要折騰也折騰不起來,道理就是如此簡單。

“你們不想徵稅,朕偏偏就要讓劉晉來徵稅。”

弘治皇帝心裡面如此想道。

於是說道:“傳旨,認命劉晉爲戶部左侍郎,負責朝廷稅務徵收工作,所有稅務相關事宜可直接向朕稟報。”

劉晉一聽,頓時就微微傻眼了,弘治皇帝給的權力也太大了吧。

戶部侍郎說到底還不是戶部尚書,是戶部的二把手,這讓自己直接越過戶部尚書佀鍾向弘治皇帝彙報相關的工作,自己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而且這徵稅的工作真心不是一件好差事。

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國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532章,淞滬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176章,將計就計第922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田種多了的煩惱第458章,沙盤和樣板房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276章,曬鹽法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138章,天竺大陸的形勢第166章,萬木匠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559章,淘金第2140章,滾滾的財富流入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1089章,向大明人學習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1788章,機械與傳統的力量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519章,發財了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2127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計劃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29章,逛京城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660章,上天有點不公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807章,騎兵的對碰第802章,發兵西域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1738章,第一輛大貨車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2238章,見弘治皇帝第1915章,這小門小戶的只能當妾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272章,夫人路線第1969章,大招工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920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1(加餐)第801章,再次進言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1568章,六十歲我都準備退休第490章,石見銀礦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1944章,各大殖民地的問題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072章,看大明報紙第1512章,內燃機和分解石油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1814章,一夜暴富第1904章,燈光秀第405章,變了第1156章,張懋的請求第507章,激動的倭王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298章,大渣男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2236章,大明皇家園林2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330章,殷商後裔?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1892章,海陸聯合打擊第2198章,梁贊府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60章,拖網捕魚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01章,萌芽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720章,躁動起來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968章,打擊路霸、路匪
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國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532章,淞滬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176章,將計就計第922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田種多了的煩惱第458章,沙盤和樣板房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276章,曬鹽法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138章,天竺大陸的形勢第166章,萬木匠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559章,淘金第2140章,滾滾的財富流入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1089章,向大明人學習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1788章,機械與傳統的力量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519章,發財了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2127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計劃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29章,逛京城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1854章,資源好到爆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660章,上天有點不公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807章,騎兵的對碰第802章,發兵西域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1738章,第一輛大貨車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2238章,見弘治皇帝第1915章,這小門小戶的只能當妾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272章,夫人路線第1969章,大招工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920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1(加餐)第801章,再次進言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1568章,六十歲我都準備退休第490章,石見銀礦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1944章,各大殖民地的問題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072章,看大明報紙第1512章,內燃機和分解石油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1814章,一夜暴富第1904章,燈光秀第405章,變了第1156章,張懋的請求第507章,激動的倭王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298章,大渣男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2236章,大明皇家園林2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330章,殷商後裔?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1892章,海陸聯合打擊第2198章,梁贊府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60章,拖網捕魚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01章,萌芽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720章,躁動起來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968章,打擊路霸、路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