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

“增加新學的內容?”

朱厚照和王守仁一聽,也是微微一愣。

沒想到劉晉對科舉考試的改變竟然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對貢院的一些改變,竟然還要增加新學的內容。

“是的,陛下!”

“科舉考試出來的才子確實是才華橫溢,也有很多的治國的能臣。”

“但是現在我大明在飛速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各樣的新科技,新事物不斷的涌現出來,這對於朝廷和官員的要求也是在不斷的提高。”

“朝廷也好,還是朝廷的官員也好,也應該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增長自己的見識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代,治理好日新月異的大明帝國。”

“在以往的科舉考試當中,我們錄取的大量官員往往在四書五經方面非常的擅長,可是在其它方面往往知道的很少,很多常識性的東西都不知道。”

“但是爲官替天子守牧一方,如果連常識性的一些東西都不知道的話,如何能夠治理好?”

“比如,以徵稅來說,如果官員連基本的算術都不會,不會計算面積,不知道計量單位的換算等等,他如何能夠知道下面的小吏是否有湖弄自己?”

“再比如現在電力發展迅勐,如果當官的都對於電都一問三不知的話,這出了問題的時候,他又如何能夠正確的進行處理?”

“所以臣以爲,即便是科舉考試也應該增加相應的一些內容和知識,以提高對官員的要求,選出又才能同時又有着廣泛知識面和認知的優秀人才出來。”

“唯有這樣的人才才能夠適應這個發展迅勐的時代,治理好繁榮的大明帝國,將大明帝國推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劉晉鄭重的說道,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說了出來。

“嗯!”

朱厚照和王守仁一聽,仔細的想了想也是微微點頭。

一直以來傳統的這些官員或許確實是很有才華,四五書記都能夠倒背如流,詩詞歌賦玩的都非常的厲害。

然而在真正治理國家方面,這些官員往往表現出來的都是碌碌無爲,對於很多的新事物都無法適應。

比如現在大明的城市發展極其的迅勐,如果再和以前一般的喝喝茶看看報紙就想要治理好一個大城市的話,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可是這些傳統科舉考試出來的官員,他們在很多方面知道的又比較少,根本就無法對於城市的發展做出什麼好的規劃來。

很多時候都需要依靠以爲得力的師爺和助手才能夠有效的治理一方。

“只是這增加新學的考試內容的話,恐怕天下的讀書人會反對的。”

王守仁想了想說道。

“反對是必然的,只是任何的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我們並不是要取消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只是對讀書人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因爲時代在對朝廷,對朝廷的官員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必須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節奏。”

劉晉點點頭接着說道。

“說得好啊!”

“時代在快速的發展,對朕也好,對朝廷,對朝廷的大臣也好都有新的要求,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確實是要不斷的進行改變,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才行。”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非常贊同。

他自己當過縣令、府尹和布政使,管的又是北直隸這樣的京畿之地,繁華之地,在這個過程當中,朱厚照也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

很多的問題都是以往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想要做好來,絕對不是說在衙門裡面喝茶就可以的。

需要對方方面面都有所瞭解,有所知曉,才能夠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需求。

“劉晉說的不錯,是該要讓這考生們學習,學習一些基本性的常識了,不能只是一味的讀死書,死讀書,要有更寬廣的知識面才行。”

“此事就這樣定下來,找各大高校的校長教授聯合出新學相關的一些題目。”

朱厚照點點頭,直接就拍板決定下來。

至於朝中有大臣反對,這貌似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現在朝野上下幾乎都是實幹派的官員了,守舊派的官員基本上都已經回家養老去了,誰還來反對此事。

再說了這又不是要徹底的改變科舉考試的根基,只是增加新的考試內容而已。

“如果是增加新學的考試內容的話,那這個評分就不太好評分了,必須要和新學一樣引入分數制才行。”

王守仁想了想說道。

“我也正有這樣的意思,科舉考試引入分數制,所有的考試試卷全部改成打分,根據分數的高低來決定名次。”

“同時新學的考試分數佔比,臣覺得佔四成左右是比較合適的,傳統的四書五經考試佔比爲六成,各自單獨打分,最終乘以比例相加得出最終的分數來。”

劉晉點點頭表示了贊同。

“佔四成嗎?”

“這個比例是不是會太高了一些?”

王守仁想了想說道。

“剛剛開始的話,確實是佔比高了一些,要循序漸進,這第一次的話,朕也覺得佔三成左右比較合適。”

朱厚照想了想也是說道。

“陛下所言有理,臣考慮不周。”

劉晉也是連忙說道。

“那就按照三成的比例來,分數方面傳統的四書五經按照總分100分來打分,最終分數乘以0.7爲傳統四書五經的分數,新學的內容也是按照100分來打分,根據知識點出題,答對的得分,答錯的不得分,最終分數乘以0,3爲新學的最終分數,兩個分數相加爲最終的分數。”

“根據分數的排名來決定名次,最終先出最前面的700多人,最後的殿試由天子來出題,最終決定他們的名次。”

“這個辦法是很不錯!”

“不過根據新學的考試情況來看,分數相同的情況恐怕會非常的嚴重,尤其是在傳統四書五經的考試評分上面,可能考官評分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評出整數,這也會導致很多同分數的情況出現。”

王守仁仔細的想了想補充道。

“如果出現同分數的情況,則由考官重新對考卷進行詳細的評分,最終決定名次。”

劉晉想了想說道。

這種現象也是很常見的,在以往的科舉考試中也是每次都會出現,大家都覺得幾份試卷不錯,可是名額只有1個,所以就需要重新去評,讓主考官來評,來決定。

“哈哈,朕都有些期待這一次的科舉考試了。”

“估計着到時候這些讀書人都會傻眼吧,又是引入新學的內容,又是分數制的。”

朱厚照想到接下來的場面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當消息公佈之後,估計着前來京城參加考試的這些學子都要傻眼吧,這次的改變還是很大的,但這也是時代的需求。

大明的發展需要能夠適應新時代的官員,官員的素質和質量要求更高了,不能再和以前一樣了,靠着四書五經,靠着之乎者也就能夠治理好這大明來。

現在可不是以前了,以前的時候,當官的天天喝茶睡懶覺也都可以算是好官員了,因爲沒有魚肉鄉里,那就是好官員。

可是現在呢,時代的要求更高了,對各個方面的內容和知識都要懂一些,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治理好一方。

第二天早朝上,劉晉就正式的提出了進行科舉考試改革的內容,其中包括了對貢院的一些改造,更多人性化、時代化的改變。

這部分的提議得到了衆多官員的支持,大家都覺得這個是好事,都是從哪裡考出來的,都知道考棚的條件實在是艱苦,現在進行一些整改,那也都是爲了天下的讀書人。

可是當劉晉提議要增加新學的考試內容,同事實行分數制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的官員站出來反對此事。

但最終在劉晉和王守仁以及衆多大臣的支持下,此事還是通過了。

到了尚書房開小會的時候,朱厚照也是召集了衆大臣再仔細的對此事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和商議,進行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

科舉考試是大事,不能出什麼差錯,因爲這關係的是朝廷的顏面,是國家的選才大事,詳細的進行討論和補充,這樣才能夠做到更好。

經過了詳細的討論和完善之後,很快關於科舉考試改革的內容也是正式的通過低報和報紙昭告天下,一時之間,天下震動,也是紛紛的討論起來。

第407章,大明必勝第1128章,往來太慢了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792章,摩托車第1581章,當過俘虜的艾哈邁德王子第1480章,下場第2208章,場場爆滿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60章,拖網捕魚第1559章,老王家的午飯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8章,夜課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010章,割麥子一般第786章,簡直神了第1937章,高考1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1309章,大家的支持第555章,銀山港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1954章,佛帝第333章,金湖第561章,辣椒熟了第358章,取銀子第1045章,哈布斯堡家族的友誼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826章,偉大的帝國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419章,舉國歡慶第517章,炮轟馬尼拉第835章,第一批藩國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835章,奴隸自由的一天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658章,崑崙奴第1846章 ,大金礦主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29章,逛京城第1513章,波斯灣是個好地方啊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454章,楊大郎回家第657章,木骨都束第985章,口徑即是正義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2154章,大明科學院的構想第1997章,搶佔非洲內陸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377章,先遣隊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120章,平衡與制度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206章,海魚進京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31章,比數第111章,趙二虎飄了?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458章,沙盤和樣板房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62章,蜂窩煤的使用方法第161章,觀星第1498章,教科書式的偷襲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2149章,年紀大了都還吃香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943章,西洋聯合商行的瓶頸第1089章,向大明人學習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2000章,大糧倉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
第407章,大明必勝第1128章,往來太慢了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792章,摩托車第1581章,當過俘虜的艾哈邁德王子第1480章,下場第2208章,場場爆滿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60章,拖網捕魚第1559章,老王家的午飯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8章,夜課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010章,割麥子一般第786章,簡直神了第1937章,高考1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1309章,大家的支持第555章,銀山港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1954章,佛帝第333章,金湖第561章,辣椒熟了第358章,取銀子第1045章,哈布斯堡家族的友誼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826章,偉大的帝國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419章,舉國歡慶第517章,炮轟馬尼拉第835章,第一批藩國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835章,奴隸自由的一天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658章,崑崙奴第1846章 ,大金礦主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29章,逛京城第1513章,波斯灣是個好地方啊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454章,楊大郎回家第657章,木骨都束第985章,口徑即是正義第591章,商議開發遼東第2154章,大明科學院的構想第1997章,搶佔非洲內陸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377章,先遣隊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120章,平衡與制度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206章,海魚進京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31章,比數第111章,趙二虎飄了?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458章,沙盤和樣板房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62章,蜂窩煤的使用方法第161章,觀星第1498章,教科書式的偷襲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2149章,年紀大了都還吃香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943章,西洋聯合商行的瓶頸第1089章,向大明人學習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2000章,大糧倉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