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

有了馮時庸這個典型當雞被殺給了在場的衆多封疆大吏看,接下來的述職大會就完全變了。

一個個封疆大吏都有模有樣的開始講起自己在任上所做的事情,什麼增長了多少人口,每年收了多少稅,對未來又有什麼規劃等等。

這其中確實是有很多實幹型的官員,做了很多事情。

這其中讓劉晉印象是黃金洲這邊的一個官員,他在任期間竟然已經開始着手在黃金洲這邊修建黃金洲的第一條鐵路。

這是一條連接蓬萊城和太平洋東海岸一個港口城市的鐵路,貫通黃金洲東西,有了這條鐵路之後,以後從黃金洲東海岸到西海岸就會變的更加便捷。

這修鐵路雖然在大明本土這邊已經進行的轟轟烈烈,可是在大明海外,至今連規劃都還沒有。

沒想到在黃金洲這邊竟然已經開始修起鐵路來。

要知道修鐵路可不是修水泥公路,修鐵路的投資非常巨大,修一里路都要五萬兩銀子,這還是在平原地帶,造價高昂。

如果沒有大明朝廷這邊撥款或者是通過天津證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的話,是很難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修建鐵路的。

但是在黃金洲這邊,這個官員竟然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着手修建黃金洲的第一條鐵路,他能說會道,忽悠阿茲特克王國和印加帝國的國王投資修建這條鐵路。

此外這個官員能夠結合黃金洲這般的情況,大力的鼓勵漢人納黃金洲土著女人爲妾,極大的緩解了漢人同當地土著的關係,促進彼此的融合,鞏固了大明對黃金洲各地的統治,越來越多的黃金洲土著部落接受大明帝國對這裡統治。

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爲這項政策,黃金洲這裡的人口暴漲,一個漢人過去,往往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會有幾十個孩子,只要等到這些孩子一長大,大明對黃金洲的掌控就會更強,開發也會更深。

而不是像現在,儘管黃金洲是屬於大明帝國,但是因爲在黃金洲的人太少了,以至於大部分的地區都得不到開發,依然還是處於殷商後裔部落的手中。

此外還有來自廣東的布政使鍾藩,他也給劉晉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過去的幾年時間內,竟然大力的引進投資,集中人力、物力去修建港口,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去廣東這邊建廠、建商行、進行港口貿易等等。

要知道此時的廣東和後世的廣東可是完全是兩個概念。

後世的廣東是第一大省,無論是人口、經濟還是其它方方面面都遠超其它的省份。

但現在這個時代的廣東,那絕對妥妥的是默默無聞的小老弟,不僅僅比不上身邊的福建,而且比起北面的湖廣、江西來,那更是相差老遠了。

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又或者是其它的方方面面,在大明本土的這些省份當中,廣東都算是很落後的地方,畢竟自古以來都說嶺南瘴氣橫生,蠻荒之地,至於瓊州,那更是自古以來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你說這樣的地方,它能夠有什麼吸引人的,自然而然是比不過內陸的這些省份。

也就是在後世,因爲沿海又再加上政策的支持,這纔有了廣東的騰飛,一躍而起,成爲了老大哥。

可現在的大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來說,大明最早的下南洋的航線是走琉球、呂宋這條路線,完美的避開了廣東,琉球經過這些年的開發,它都已經比廣東要強多了。

不僅僅有大量的種植園,蔗糖工業非常發達,而且現在琉球這邊的造船業也是開始興起,天津造船廠在琉球設置分廠,在它的帶動下,琉球本地其它的產業也是發展迅猛。

港口越建越多,依託地理優勢,貿易往來極其的繁榮。

廣東就慘了,沒有這個航線上的優勢,往來廣東的船隻就少多了,再加上原本就沒有什麼基礎,連琉球都比不上。

在往南的南洋地區,南洋幾省那就耕牛了,現在成了大明的糧倉、糖倉,種植園經濟無比發達,同時因爲是通往西洋的畢竟路線,故而海貿又極其的發達。

至於港口,南洋地區天然的優良港口不知道有多少,月牙城(原先馬尼拉)現在的人口都已經突破百萬了,是南洋最大的港口城市。

因爲這些因素,廣東完全沒有了後世沿海地區的優勢。

沒辦法,大明的沿海地區實在是太多了,從北到南一路下來都是大明的疆土,到了南洋,又還有幾個南洋大省,甚至於到了澳洲,都是大明的疆土。

這廣東嚴格意義來說,它都不是沿海了,算是沿內海了,自然而然就沒有了地理上的優勢,政策也沒有什麼優勢。

大明現在的政策是支持移民到海外去,支持南洋幾省的發展,至於廣東這個小老弟,原本的兩京十三省,它還要組織一部分的移民出去。

在這些因素之下,廣東想要和後世一樣迅猛的發展起來,成爲老大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甚至於連發展起來都需要很長的事情。

不過,這個廣東布政使鍾藩就很有想法,也很有作爲。

首先就是依靠瓊州(此時瓊州歸屬廣東管轄)這邊的鐵礦,吸引了密雲鐵廠在瓊州建立了大型的鋼鐵廠,冶煉鋼鐵,進而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

同時在瓊州和廣州這邊發展造船業,接着大明興起的海貿,迅猛發展的造船業,也是成爲了大明在南方極爲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天津造船廠就在廣東這邊有分廠。

此外,廣東也有廣東的優勢,廣東有着諸多天然的優良港灣,珠江出海口又土地平坦、開闊、肥沃,再加上廣東一年四季都不冷。

所以他就重點籌集資金修建港口和碼頭,引進各大商行和工廠在廣東這邊建廠、投資,再加上廣東這邊也是往西前往廣西、交趾、象林幾省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一條航線。

同時廣東北接湖廣和江西這兩個內陸省份,修通公路之後,很多重要商貿往來就更加便捷,比起饒道走長江來說要更便捷多了。

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抓住機會,大力的引進工廠和商行,竟然讓廣東這邊也是發展的極其迅猛。

造船業、鋼鐵業、紡織業發展迅猛,做的有聲有色,竟然大有後來居上的感覺。

這不得不讓劉晉感嘆一聲,果然最重要的東西還是人,只要肯去做,肯去想,一切皆有可能,化不利爲有利。

原本自己覺得廣東這地方要發展起來,起碼要再過個一兩百年,畢竟大明現在手中的好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北邊有迅猛發展的北直隸、遼東、山東,中間有原本就富裕的南直隸江南之地,連內陸這邊,靠着長江河運的便捷,有了蒸汽船之後,河運和海運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了。

湖廣、江西也是在迅猛的跟上發展的潮流和步伐,不比沿海地區差多少。

這往南,浙江、琉球、福建自然是不用多說了,南洋四省靠着種植園經濟,發展迅猛,連澳洲這邊,靠着地廣人稀、養殖業迅速起飛,出產的羊毛、羊肉估計着再過些年都要超過北方草原省了。

在往西嘛,西域、河中、南雲一個比一個發展的快,靠着安全的陸上交通,東西貿易玩的飛起,帶動了沿途諸多產業的發展。

可以說整個大明,這一個個省都在起飛,一個比一個牛,廣東是真心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想要和後世一樣當老大哥是真心沒有可能了,都已經放到和雲貴川差不多的地方了。

沒想到在鍾藩的治理下,竟然還開始慢慢的跟上發展的步伐了,這是難得。

述職大會就像是一場考試,對過去三年工作的一個總結,看看自己交出了什麼樣的成績單。

有人積極向上,帶領自己治理的地方不斷取得一個個突破,有大搞基建的,水泥馬路、港口、橋樑、水庫、堤壩等等修個沒完,也算是交出了不錯的成績。

也有人和馮時庸差不多,翹着二郎腿繼續當自己的傳統官老爺作風的,守着好地方,卻是什麼政績也沒有做出來。

還有人想要欺上瞞下,用謊言來矇蔽上面,卻是當場就被戳穿,直接就被當場罷免的;還有一些貪官污吏,則是當場就被弘治皇帝命人給關進了大牢裡面。

述職大會的目的就是如此,講一講過去的事情,再規劃下未來,同時也有利於天子和朝廷掌控各地的這些封疆大吏,適當的殺雞給猴看,也是給了警告這些封疆大吏,不要覺得天高皇帝遠就拿你們沒有辦法,幹不好一樣隨時撤掉你,以此來鞏固大明對整個龐大疆土的統治。

一個個官員不斷的上前述職,很多人下來之後都是一身冷汗,不作爲的官員當場就罷免了十幾個,做到好的官員,也當場就獲得了提拔升遷和獎勵。

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055章,朝鮮國太醫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667章,封殺晉商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2044章,我還想嫁女兒給他呢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93章,魚溪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42章,開業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74章,我明白了第855章,這是好事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609章,稅改方案第992章,炮轟倫敦第2104章,正德朝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498章,殺雞駭猴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169章,董小山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183章,全球第一條鐵路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第2032章,大破產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457章,太陽城一期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020章,伊斯瑪依一世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910章,可以跟劉晉學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687章,讀報先生第586章,開戰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57章,人與自然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1792章,摩托車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524章,同化政策第536章,西域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256章,捕鯨第1128章,往來太慢了第731章,教化他們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1146章,第二次西英戰爭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293章,東籲侯思家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534章,火爆的紡織業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599章,與民同樂第2162章,人如豬仔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296章,傻眼了第1500章,又被宰一刀第229章,萬萬不可啊第110章,大齡未婚青年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875章,海參崴的流放犯人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504章,無情屠戮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1495章,他們流氓我們就要更流氓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1397章,又是一年回家時
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055章,朝鮮國太醫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667章,封殺晉商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2044章,我還想嫁女兒給他呢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93章,魚溪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42章,開業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74章,我明白了第855章,這是好事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609章,稅改方案第992章,炮轟倫敦第2104章,正德朝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498章,殺雞駭猴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169章,董小山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183章,全球第一條鐵路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第2032章,大破產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457章,太陽城一期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020章,伊斯瑪依一世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910章,可以跟劉晉學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687章,讀報先生第586章,開戰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57章,人與自然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1792章,摩托車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524章,同化政策第536章,西域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256章,捕鯨第1128章,往來太慢了第731章,教化他們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1146章,第二次西英戰爭第1208章,日進萬金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293章,東籲侯思家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534章,火爆的紡織業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599章,與民同樂第2162章,人如豬仔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296章,傻眼了第1500章,又被宰一刀第229章,萬萬不可啊第110章,大齡未婚青年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875章,海參崴的流放犯人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504章,無情屠戮第1297章,新一輪出海潮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1495章,他們流氓我們就要更流氓第1098章,一家人其樂融融第1397章,又是一年回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