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人與自然

“這森林和植被的作用非常大,森林和植被可以鎖住水,當有洪澇的時候,它可以存儲水,大大的減低洪澇的影響,當有旱災的時候,它也可以釋放出水來,降低旱災的影響。”

“簡單的來說,它就是一個調解器,讓旱澇的影響變小。”

“這森林和植被一旦遭到了破壞,意味着喪失了這種調解的功能,洪澇的時候,大水肆虐的更加厲害,很容易就決堤,淹沒農田。”

“旱災的時候,因爲沒有植被和森林,它就會變的更加的嚴重。”

劉晉繼續說起來,說的有點亂。

不過弘治皇帝、劉健幾人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似乎再結合自己腦海之中的知識去思考這個問題。

“陝西我去過,而且也確實是見過陝西這邊下暴雨的情景,正如公子所言,暴雨之下,黃土千溝萬壑,泥土全部被沖刷的乾乾淨淨。”

劉健是北方河南人,他以前去過陝西,也親眼目睹過,所以也是開口說道。

“同樣的暴雨,在南方地區,它很難造成什麼影響,因爲南方地區的森林衆多,植被廣袤,再大的雨也不會形成什麼洪災,縱然是有洪災,它的影響也是可以降到最低,自然不會出什麼問題。”

劉晉聽完,點點頭,接着繼續說道:“這北方歷史久,人口多,無論是日常的生活,還是建造房屋、建城,歷朝歷代的戰火等等,都對森林和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當然最大的還是歷朝歷代都鼓勵墾荒,開山爲田。”

“秦漢時期,關中地區還是中心,一直到唐朝,這裡依然還是中心,可是到了現在,關中地區的環境已經完全不行了,它也漸漸的失去了中心地帶的優勢。”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爲環境遭到了破壞,人口在不斷的往南遷移,遷移向環境更好的地方。”

聽到這裡,弘治皇帝想了想問道:“這樹木不是自然會生長嘛,它應該砍不完的纔對。”

“這個問題該如何來說呢,這百年樹人、十年樹木,這樹木和人一樣,它都是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和時間。”

“一棵合抱之木它成長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可是砍掉它僅僅只需要半個時辰的功夫。”

劉晉想了想說道:“可能你們還沒有辦法理解,我想想。”

“有了,我們就已經京城所在的地區來說吧,在我朝建立的時候,這京城周圍的山林都非常的茂盛,各種各樣的參天大樹非常的多,在遷都之前,京城四周的羣山都是萬木茂盛。”

“但是自從遷都到這裡之後,京城人口繁多,現在更是有百萬人口,這上百萬的人口,單單是每天需要用掉的薪柴就非常的龐大,需要燒掉一座座山。”

“到了現在,經過了100多年的時間,京城周圍的這些羣山之中,高大的樹木早就已經被砍伐乾淨,剩下的這些小樹也在以可怕的速度不斷銳減,我估計並不需要太久,再過100多年的時間,京城周圍將無木可伐。”

劉晉想到了自己來京城時所到看到的一切,這個時代的環境還是很不錯的,後世的北京地區雖然努力的種植樹木,搞三北防護林之類的,可是依然還當不到現在的環境,所以也拿京城地區周圍的事情來說。

“這個確實是這樣,我做木炭生意的,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一直沒有說話的錢有財一聽,頓時也是開口說道,衆人也是看了過去。

“我做這個木炭生意也已經有20多年了,這生意也是從我父親哪裡接過來的,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父親經營這家木炭店的時候,進貨都可以在燕京附近一代進貨,各種上好的木炭都有。”

“但是到了我手上的時候,這燕京地區的優質的木材早就已經砍伐一空,現在好的木炭都需要去山西進貨,燕京地區只有雜碎炭可以進貨了。”

“這木炭的燒製極爲消耗木材,我去進貨的時候可是看見,一座座青山被砍伐乾淨用來燒製木炭。”

“正如劉公子所說,這燕京地區如果再這樣持續下去的,根本就不用百年,我估計再過幾十年左右的時間,燕京地區山川內的樹木就會全部被砍光。”

錢有財略微有些緊張,想了想說道。

“竟有這樣的事情?”

弘治皇帝、謝遷、李東陽、劉健等人一聽,一個個也是立刻皺起了眉頭,他們天天生活在這裡,卻是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原先還不太相信劉晉的話,現在錢有財出來作證,這話看來是不會有假了,自己回去再查一查資料,讓人去調查一番,也能夠知道他們的話到底有沒有假了。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這燕京地區尚且如此,整個北方經過了漫長曆史的發展,自然也不會倖免。”

“再加上北方地區多平原,這地勢開闊,沒有森林、植被的覆蓋,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農田,洪澇的時候,洪水肆虐更加的嚴重,旱災的時候連綿廣袤的區域。”

“北方地區的人口又衆多,一旦出現災害,立刻就會出現巨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賑災或者賑災不力,立刻就會流民四起,烽火滿天。”

“南方地區相比之下就好很多、很多了,南方地區開發晚,森林植被等等破壞並不嚴重,再加上多山川、湖泊,人口相對也更少,密度更小很多,對於自然災害的抵抗力要強,縱然是有什麼水澇、旱災之類的,影響也是有限,自古都很少出問題。”

劉晉看了看其他人,繼續說道。

“其實歸根結底來說,這都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向自然索取了森林、變成了田地,養活了更多的人,自然也會將這一切回饋於我們,最終承受這一切的還是我們人自己。”

弘治皇帝、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人聽完,一個個都沉默不語,仔細的思索劉晉剛剛所說的話,今天劉晉所說的這些話,也是他們第一次聽到,關於朝代興亡竟然還有這樣的解釋。

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259章,偷偷摸摸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727章,天津的夜第1501章,神奇的大明醫術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2092章,又是艱難的一年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1321章,封城抓人第569章,買下淞滬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1476章,要你命第519章,發財了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2198章,梁贊府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520章,一個都別想跑第1436章,好地方都讓你們佔光了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1217章,頑固不化的猶太人第396章,敗家子第1592章,這樣的日子真好第2085章,來自大明的廉價糧食第796章,五萬騎兵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1378章,還差九十七個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471章,徵兵進行時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527章,一本萬利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550章,勸說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943章,財政就是對國家經濟的掌控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998章,巨大的變化第778章,錫蘭島的規劃第1936章,新學的學制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903章,買女人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401章,轟動第995章,倫敦條約第2023章,煩躁的弘治皇帝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2010章,榮歸故里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382章,近戰炸藥包第831章,達伽馬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1044章,西班牙人的危機第1436章,好地方都讓你們佔光了第469章,新軍制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322章,張氏百貨第2203章,大明影業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11章,趙二虎飄了?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450章,雪糖
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259章,偷偷摸摸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727章,天津的夜第1501章,神奇的大明醫術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2092章,又是艱難的一年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1321章,封城抓人第569章,買下淞滬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1476章,要你命第519章,發財了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2198章,梁贊府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520章,一個都別想跑第1436章,好地方都讓你們佔光了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1217章,頑固不化的猶太人第396章,敗家子第1592章,這樣的日子真好第2085章,來自大明的廉價糧食第796章,五萬騎兵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1378章,還差九十七個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471章,徵兵進行時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2158章,大明第一批院士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527章,一本萬利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550章,勸說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943章,財政就是對國家經濟的掌控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998章,巨大的變化第778章,錫蘭島的規劃第1936章,新學的學制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903章,買女人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401章,轟動第995章,倫敦條約第2023章,煩躁的弘治皇帝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2010章,榮歸故里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382章,近戰炸藥包第831章,達伽馬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1044章,西班牙人的危機第1436章,好地方都讓你們佔光了第469章,新軍制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322章,張氏百貨第2203章,大明影業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11章,趙二虎飄了?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450章,雪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