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

馮雲山從內閣副總理李鴻章和工業部部長沈桂芬兩人的稟報中得知,中華帝國的工業是真的開始走上了正軌,雖然沒有英國本土那麼稠密,但因爲中華帝國的人口衆多,市場和資金雄厚,組成工業的各類工廠,無論是朝廷直轄的還是地方政府官辦的還是民間資本的,都開始蓬勃發展,絕對數量竟然超過了老牌工業強國英國,這不得不說,十分出乎馮雲山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工業部部長沈桂芬,更是直接將英國作爲中華帝國的競爭對手,直接蒐集了英國的一些數據和中華帝國開始對比,這使得馮雲山能瞭解到很多實實在在的數據。

早在八年前,英國本土的棉麻毛絲綢類等紡織廠便有5100多家,用於紡織的蒸汽機和水力機等機器動力就達到16萬馬力,從業人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近70萬人,每年出口的單單棉紗便達到1.8億磅,棉布28億碼,棉紗和棉布的出口總產值達到六七千萬英鎊,至於總產值達到多少,卻不清楚。

而美國的數據,沈桂芬也搞來了,在五年前也就是內戰還沒開始還沒分裂的時候,美國棉紡織業的生產總值達到了1.15億美元,從業人員達到了28萬人。

中華帝國的數據,卻始終難以完全統計完整,只能初步統計,沈桂芬的解釋是中華帝國的領土也不斷拓展,工業發展更是日益發展,每天都有不同行業的工廠出現,當然,也有不少倒閉的,但新建並且不斷從小變大的工廠層出不窮,根本難以統計清楚。工業部通過財稅部和警務部聯合起來普查,勉強得出一個結論:

到去年爲止,中華帝國的紡織業類工廠,一共超過8000家,用於紡織的蒸汽機和水力機等機器動力就達到25萬馬力,從業人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近380萬人,其中棉紡織廠290萬人,毛紡織廠12萬人,亞麻紡織廠38萬人,絲織廠40萬人。而每年的棉紗棉布總產值已經達到了9億聖元,其中出口也達到將近3億聖元。

對於中華帝國的棉紡織業產值已經超過英國,馮雲山很是欣喜,他對自己任命沈桂芬爲工業部部長很是得意。而沈桂芬卻不居功,說這是內閣副總理李鴻章和財稅部部長閻敬銘的功勞。

李鴻章上任內閣副總理以來,對紡織工業非常重視,其實也不單單是紡織工業,而是對絕大部分的除了礦產之外的工業都高度重視,進行降低稅收、放寬銀行貸款抵押條件、幫助聯絡產品和原料市場等手段,讓紡織業迎來急劇發展。並且,內閣不但單單從工業部入手,還發動中華帝國人口衆多的優勢,結合先前的移民工程,大範圍進行推廣種植棉花、桑麻等紡織基礎原料,讓紡織業有了良好的基礎。

李鴻章也投桃報李,說工業部部長沈桂芬爲了紡織工業,親自主抓幾個朝廷官辦的紡織廠,將幾個主要紡織廠內的技術工人組織起來,在各地地方官府主辦的紡織廠進行巡迴培訓技術,指點新紡織廠開工調試,並且讓帝國四大機器製造總局專門設立紡織機器的研製和改良。

不過,沈桂芬卻對馮雲山說,中華帝國的紡織業發展得還不夠,雖然在總量上超過英國,但論平均產出,或者發展的均衡程度來說,自己的差距還是很遠。畢竟,5倍的工人數量,產出卻還沒有1.5倍之多。這說明,一個英國紡織工人,差不多至少是3到4箇中華帝國紡織工人的產出。

馮雲山卻並不在乎這些,只是勉勵李鴻章和沈桂芬他們繼續努力。他知道,英國再怎麼說,也是老牌工業強國,紡織工業已經發展了近百年,而自己的中華帝國,從建國起不過十來年,起步低,能在總量上超過英國,已經是不得了的成就。就算是平均產達不到,也不要緊,反正中華帝國的人口衆多,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更是雄厚,只要繼續鼓勵下去,肯定會更加的發展起來。

而且,根據沈桂芬的說法,英國的紡織產業最近兩年遭受巨大打擊,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持續衰退。而這罪魁禍首,就是中華帝國的紡織工業的發展。

馮雲山一聽,立刻來了興趣。

沈桂芬解釋,英國的棉紡織行業,主要分棉紗和棉布兩種產品,其中棉布爲主要的,佔80%,棉紗佔20%。而其中的棉紗,有一半都是出口歐洲,以提供歐洲國家自行織布用,另外分別是英屬殖民地印度和美洲以及東印度羣島及遠東等地。但前幾年,因爲美國內戰的影響,主要原料棉花不但減產,還因爲中華帝國的介入,英國損失了超過百分之六七十的棉花進口份額,這樣一來,英國本土的各大棉紡織廠原料便大爲不足,經過這打擊,英國諸多紡織廠歇業或停業,而這個時候,正好中華帝國的工業持續發展,還是叫工務部的執事們,通過駐歐特使郭嵩燾的關係,用高薪聘招募了衆多破產的紡織技師,轉移了大批技術工人到中華帝國。

並且,因爲英國對華戰爭的失敗,中華帝國的不斷擴張,英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地的殖民地全部喪失,特別是印度的失去,徹底將英國擊垮。不但失去印度這個棉花的絕佳提供地,還失去了這片巨大的市場,英國的紡織業更是陷入困境。恰好這個時候,沈桂芬爲了進入歐洲市場,直接以低於中華帝國本土價格的超低便宜價,將棉布投入歐洲市場,特別是英國傳統的紡織品傾銷地奧斯曼帝國、意大利等。

歐洲國家本就因爲棉紗價格高漲,自行紡織變成棉布反倒不太划算了,於是,棉布的需求大漲。偏偏這個時候中華帝國的棉布價格低廉,這些國家便直接拋棄英國棉布,轉而選用低廉的東方棉布。

不過,能搶佔歐洲市場,將英國的紡織業打壓到這種程度,已經是極限了。沈桂芬準備提高棉布的價格,不再強行貼補,畢竟這樣損失太大,而英國是老牌工業國,更是工業化紡織業的發源地,想要完全擊敗,還是不大可能。能狙擊它的發展,爲中華帝國的紡織工業發展爭取到了時間和機會,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除了紡織工業之外,帝國其他的各類輕工業,也跟棉布等一樣,也在工業部部長沈桂芬的大膽鼓動下,逐步壯大起來。中華帝國更是創造性地發明了諸多的食品工業,比如,用於戰爭的行軍乾糧的工業化製作,方便麪、炒貨、餅乾、罐頭等也開始大力生產起來。

第189章 忽悠賴二國舅第199章 分配洋槍,準備出兵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401 章 互挖牆角(感謝諸神)第1048章 成爲廢墟的加爾各答威廉城堡第八十四章 正和鋼鐵廠(下)第1267章 理論家羅澤南的反對第165章 出山辦團練第369章 人心惶惶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765章 出兵朝鮮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1026章 下議院竟似要與愛爾蘭妥協第1025章 英國財政惡化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第十六章 雲山道州第1287章 組建自己的財團(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1221章 馮李對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1195章 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057章 坎貝爾自盡第400 章 他們有何資格封賞本王956章 說服馬沙利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384章 佔據荊州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674章 黃河要決口?開什麼玩笑!869章 普埃布拉攻城開始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爾布隆第304章 陷入絕境的石富貴第1304章 興業銀行的股東大會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948章 俄軍大敗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928章 南山防線第420章 必須無條件投降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1187章 全殲俄軍第645章 馮洪會面(感謝書友20170312101635904打賞)792章 炮臺羣第1272章 曾玉珩帶回的好消息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第703 章 陝西形勢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第1336章 法蘭西人民公社共和國第299章 江忠源的毒煙緣分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第451章 楊秀清遇刺(謝諸神打賞)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842章 上海的發展(上)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957章 印度再次叛亂第315章 尤浪漓娶親(下)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394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上)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742章 緬甸出事了第1208章 天文數字般投入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566章 炮擊大沽口第七十五章 一戰下陽山(求點擊收藏)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第464章 芸南有變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945章 抱大腿第433章 夜襲第490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下)-曾水源歸順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第1112章 世界上最大戰艦勇士號的悲劇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423章 進軍江南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782章 國庫收支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930章 取地圖來第541章 醫護兵第1127章 朕賜你斬立決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1302章 進軍南美銅礦業第684章 佔領巴蜀第1247章 兩個沙俄政府爭相談判
第189章 忽悠賴二國舅第199章 分配洋槍,準備出兵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401 章 互挖牆角(感謝諸神)第1048章 成爲廢墟的加爾各答威廉城堡第八十四章 正和鋼鐵廠(下)第1267章 理論家羅澤南的反對第165章 出山辦團練第369章 人心惶惶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765章 出兵朝鮮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1026章 下議院竟似要與愛爾蘭妥協第1025章 英國財政惡化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第十六章 雲山道州第1287章 組建自己的財團(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1221章 馮李對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1195章 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057章 坎貝爾自盡第400 章 他們有何資格封賞本王956章 說服馬沙利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384章 佔據荊州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674章 黃河要決口?開什麼玩笑!869章 普埃布拉攻城開始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爾布隆第304章 陷入絕境的石富貴第1304章 興業銀行的股東大會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948章 俄軍大敗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928章 南山防線第420章 必須無條件投降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1187章 全殲俄軍第645章 馮洪會面(感謝書友20170312101635904打賞)792章 炮臺羣第1272章 曾玉珩帶回的好消息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第703 章 陝西形勢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第1336章 法蘭西人民公社共和國第299章 江忠源的毒煙緣分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第451章 楊秀清遇刺(謝諸神打賞)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842章 上海的發展(上)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957章 印度再次叛亂第315章 尤浪漓娶親(下)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394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上)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742章 緬甸出事了第1208章 天文數字般投入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566章 炮擊大沽口第七十五章 一戰下陽山(求點擊收藏)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第464章 芸南有變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945章 抱大腿第433章 夜襲第490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下)-曾水源歸順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第1112章 世界上最大戰艦勇士號的悲劇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423章 進軍江南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782章 國庫收支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930章 取地圖來第541章 醫護兵第1127章 朕賜你斬立決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1302章 進軍南美銅礦業第684章 佔領巴蜀第1247章 兩個沙俄政府爭相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