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

聽到皇帝如此安排,衆位大臣都沒再說什麼。

只要不給中華帝國增加財政壓力,佔領安南,多了兩個省,增加了帝國的領土,這時好事情,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這個事情,會被載入史冊。能爲華夏拓疆闢壤,這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看着宮廷衛士準備將朝堂前的地圖收起,馮雲山阻止了他們,他看向地圖上距離湄公河三角洲不遠處的馬來半島,腦中一個大膽的念頭不由自主地冒了出來:既然海上暫時無法與英國艦隊抗衡,那麼陸地上如何?

若是自己趁着佔領安南的機會,順道將馬來半島也給佔領,這樣一來,整個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必定都是中華帝國的天下,不說中國南海,就連整個南洋地區,甚至連太平洋都將成爲華夏一族的後花園!

尤其是那馬六甲海峽,其戰略地位和交通地位實在太過重要,是溝通着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主要航道。其重要性如今還不夠明顯,但等到百餘年後,這裡便成爲中東的石油運往東亞國家的命脈,可謂生命線。

關鍵的是,如今的英國,在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三地都建立了殖民地,並且將三者合起來組成海峽殖民地,設立海峽總督,並駐紮有不少兵力。而現在因爲那歐洲的克里米亞戰爭的關係,英國人大量的海外軍隊都調往那裡,海峽殖民地的兵力不多,若是搶佔,是最爲合適的時候。

關鍵是當今這個世界,幾乎沒人敢得罪英國,承受不住隨之而來的強烈怒火。不過,自己本就已經與英國人開戰了二次了,等英國人在克里米亞戰爭勝利之後,必定不會甘心在華夏的失敗,肯定會席捲大規模的艦隊而來,這時毫無疑問的事情,因此,馮雲山倒不在乎是否再多得罪英國一次了。

不過,爲了慎重起見,馮雲山還是不主動去挑戰英國的底線。畢竟,能拖延下與英國之間的開戰,還是拖延一下的好,新成立的中華帝國,太需要時間來發展壯大了。而且,前兩次開戰,不是在廣州虎門就是在上海,都是在華夏的土地上,都還能說得過去是反抗英國人的侵略而已,若是現在派軍隊打到馬六甲和新加坡等地,怎麼說都不能用反侵略來解釋了,並且,馮雲山想到路途遙遠,又不能從海上派遣艦隊前往,從陸地的話後勤成了大問題,因此,暫時還無法迅速行動,只能先佔領安南這處橋頭堡,以南端的嘉定爲中心,先派兵將高棉和暹羅打通進軍線路。

以便一旦發生英國人的艦隊前來遠東,攻打華夏時,能從日南省迅速派兵出征,經過高棉和暹羅沿海一帶,或是跨越暹羅海灣直接從海上抵達檳城的東岸,或是繞道抵達馬來半島,再從陸路抵達檳城。只要有二三萬兵力佔領馬來半島,襲擊海峽殖民地的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三地,便可挫敗英國人出兵華夏的行動。也只有這樣,將戰場放在陸地之上,纔有可能與英國人一戰。

想到這裡,馮雲山命令帝國的內閣以中華帝國的名義,派人與暹羅交涉,趁着攻打安南的餘威,不但逼其讓出沿海靠暹羅海灣一帶的領地出來,還要負責討虜軍的後勤供應,並派兵與討虜軍一起前往攻佔馬來半島。當然,條件便是帝國不佔領暹羅,否則,將其變成下一個安南。

至於高棉,根本不需理會,當初安南隨便都可以佔領對方,何況帝國?而且,讓其變爲帝國的子民,想必是那些高棉貴族和仕紳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馮雲山想的是讓以後日南省的駐軍直接攻佔了事,直接組建一處高棉省。

如此一來,便還需增兵日南省。帝國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因此,馮雲山今天將衆大臣和總參謀部的將領都召集過來,便是想效仿普魯士的總參謀制和戰爭動員制度有效結合起來,而這個,自然就要用到毛奇,畢竟在歷史上,不久的將來,他便是大力發揚這種戰爭動員制度的推進者。

以目前中華帝國佔領的地區和人口總量來說,討虜軍的數量遠遠不夠。若是按照十幾年後的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徵兵能力和數量,二千五百萬左右的人口在一個月的時間,便能徵集超過五十萬的兵力,相當於一百個人中,便有2個人可隨時抽調爲士兵並迅速投放到戰場!按照這個比例,哪怕再少上一倍,一百個人抽一個士兵,以中華帝國目前佔領的地盤共計3億人口計算,各級兵員人數要達到3百萬才勉強達標。

馮雲山意識到,自己的徵兵實在是太少,就算按照一半的普魯士的徵兵比例來算,也沒達到。如今整個討虜軍,算上地方駐防警備兵力,也就五十萬不到的樣子,兵力缺口太大了。而且,以目前的兵力分散駐防,一旦開戰,就如同以前的滿清一樣,調動兵力實在是太過艱難。這個方面,與普魯士等西歐國家比起來,更加差距巨大,對方的鐵路逐漸完備起來,國家疆土不大,一旦開戰,可以迅速召集地方駐防的警備兵力,趕赴戰場。而中華帝國,疆土遼闊,兵力分散,且完全沒有鐵路等,一旦開戰,無法有效及時地集結兵力,這也是滿清被自己逐個擊破的原因所在。

因此,馮雲山要吸取教訓,不能再赴滿清後塵。

待其他大臣們走後,馮雲山將總參謀部的一干人等留下,又將伍崇曜留下當成翻譯,珍重宣佈道:“朕準備對討虜軍加以改革,完善總參謀制以及帝國的義務兵役制。毛奇將軍,便由你來給大家介紹下普魯士現有的兵役制度。”

毛奇早就得到交代,此刻壓抑住自己的興奮,站了出來,用純正的英語道:“尊敬的陛下,各位將軍們,我的故國普魯士,原本最早實行的是僱傭軍隊制,以殘酷的刑罰爲手段逼迫士兵作戰,後來在拿破崙時期遭遇慘敗後,便進行了改革,以普魯士容克貴族爲中堅力量,以自由、平等、博愛爲激烈,喚起普魯士國民的愛國熱情和獻身精神,打破殘酷刑罰制度,重新振興普魯士。以沙恩霍斯特的軍事思想爲中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並在此基礎上建立適合普魯士國情的武裝力量體制,這便是常備軍、後備軍和國民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伍崇曜留將毛奇的話翻譯過來,並主動問道:“毛將軍,何爲普遍義務兵役制?”

毛奇解釋道:“普遍義務兵役制,便是規定所有公民均須先在常備軍中服兵役三年,後在後備役繼續服役兩年!不得通過納稅或是捐錢免服兵役;其他行業有特殊貢獻或是捐錢較多者,可以只服現役一年,但須在後備軍中完成五年的總服役期限。在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的基礎上,普魯士立法確立了常備軍、後備軍和國民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常備軍由尚在訓練的士兵組成,士兵服現役三年後轉入後備軍繼續服兵役兩年。常備軍擔任野戰任務,編成獨立的團、營。後備軍,由第一類後備軍和第二類後備軍組成。第一類後備軍與常備軍共同執行野戰任務。第二類後備軍在戰時執行警備任務,以便常備軍和第一類後備軍全力以赴進行野戰。國民軍在敵入侵時保護交通線。實行堅壁清野、配合常備軍作戰。參加者爲17——50歲所有未加入前兩個軍事組織的男子。”

馮雲山知道,這種武裝力量體制,將普魯士貫徹寓兵於民、平戰結合的原則、便於三者相互配合,既利於常備軍和第一類後備軍排除後顧之憂,實施機動作戰,又增強了軍事潛力。這對小國寡民的普魯士保持較強的軍事實力和潛力是十分有利的。對於國大民多的中華帝國,雖不至於全部要效仿這樣做,但至少邊疆的省份要借鑑才行,否則便會像滿清一樣。

ps:感謝緣分xx大大的打賞!

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282章 慚愧的李鴻章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179章 圍困與反圍困(週五中午上架,泣血求支持!)第537章 既生國藩,何生雲山(感謝諸神和小法師賞)第600章 一邊在戰,一邊要逃(感謝諸神打賞)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817章 西馬的擔憂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582章 八里橋血戰(下)第411 章 義軍形勢急轉而下第343章 大沽口炮臺的陷落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191章 給英軍俘虜做點手腳(上)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304章 陷入絕境的石富貴第七十九章 攻略韶州府(四)(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清軍來襲(下)789章 浦東自貿特區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383章 湘勇成軍,聲勢大振944章 內閣垮臺第118章 攻奪廣州城(一)第1042章 佔領錫蘭島全境第136章 成立南洋公司(上)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1269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第1104章 印度洋的形勢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570章 步騎激戰917章 分頭出擊的英國遠征軍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79章 天王的怒火第1208章 天文數字般投入第1164章 英國人也要插一槓子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803章 繳獲與追擊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第127章 城內善後事宜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513章 胡雪巖的發家史(謝諸神打賞)第407 章 上嗨小刀會起義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114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二)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第525章 好聖國的好聖肥讓我有個好收成767章 征討朝鮮(二)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415章 聖國來救兵了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1074章 慘烈的勒蘇爾小鎮第183章 不是賠償,只是“貸款”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第308章 被蝗蟲打臉的咸豐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1083章 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第1098章 三國和平943章 轟動英國950章 瓦勒夫斯基的來意第299章 江忠源的毒煙緣分第577章 清妖京畿兵力竟達十萬之巨第339章 “借”濟州島745章 傑索爾村遭遇戰(上)970章 林肯的情敵道格拉斯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148章 羅大綱的苦心(求收藏、推薦)第四十八章 鎮壓奸商(下)771章 南北朝鮮省第509章 攻佔寧波(聖王的原點)第459章 被五馬分屍的滿清間諜第129章 見洋人(下)第278章 破長沙城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第597章 僧格林沁的末路992章 戰雲密佈第702 章 攻伐西北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106章 首個目標——仰光港第485章 一心做得利漁翁的洪秀全970章 林肯的情敵道格拉斯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529章 聖國的軍艦也不少了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第652章 定都天京928章 南山防線第195章 聖軍改制(上)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923章 遠離這些東方魔鬼
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282章 慚愧的李鴻章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179章 圍困與反圍困(週五中午上架,泣血求支持!)第537章 既生國藩,何生雲山(感謝諸神和小法師賞)第600章 一邊在戰,一邊要逃(感謝諸神打賞)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817章 西馬的擔憂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582章 八里橋血戰(下)第411 章 義軍形勢急轉而下第343章 大沽口炮臺的陷落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191章 給英軍俘虜做點手腳(上)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304章 陷入絕境的石富貴第七十九章 攻略韶州府(四)(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清軍來襲(下)789章 浦東自貿特區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383章 湘勇成軍,聲勢大振944章 內閣垮臺第118章 攻奪廣州城(一)第1042章 佔領錫蘭島全境第136章 成立南洋公司(上)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1269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第1104章 印度洋的形勢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570章 步騎激戰917章 分頭出擊的英國遠征軍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79章 天王的怒火第1208章 天文數字般投入第1164章 英國人也要插一槓子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803章 繳獲與追擊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第127章 城內善後事宜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513章 胡雪巖的發家史(謝諸神打賞)第407 章 上嗨小刀會起義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114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二)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第525章 好聖國的好聖肥讓我有個好收成767章 征討朝鮮(二)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415章 聖國來救兵了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1074章 慘烈的勒蘇爾小鎮第183章 不是賠償,只是“貸款”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第308章 被蝗蟲打臉的咸豐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1083章 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第1098章 三國和平943章 轟動英國950章 瓦勒夫斯基的來意第299章 江忠源的毒煙緣分第577章 清妖京畿兵力竟達十萬之巨第339章 “借”濟州島745章 傑索爾村遭遇戰(上)970章 林肯的情敵道格拉斯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148章 羅大綱的苦心(求收藏、推薦)第四十八章 鎮壓奸商(下)771章 南北朝鮮省第509章 攻佔寧波(聖王的原點)第459章 被五馬分屍的滿清間諜第129章 見洋人(下)第278章 破長沙城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第597章 僧格林沁的末路992章 戰雲密佈第702 章 攻伐西北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106章 首個目標——仰光港第485章 一心做得利漁翁的洪秀全970章 林肯的情敵道格拉斯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529章 聖國的軍艦也不少了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第652章 定都天京928章 南山防線第195章 聖軍改制(上)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923章 遠離這些東方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