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紡織業超過英國

而官道的發展,帶動了各地經濟的飛速發展。特別是那些不在沿海、不通河港的地方,更是讓整個當地經濟的佈局完全變革,煥發出嶄然的生機。

當然,帝國因爲海運、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水運,以及鐵路運輸的便捷,長途運輸方面,大部分都採用水運和鐵路運輸的方式。但水運和鐵路運輸都是大宗貨物,並且都有港口碼頭以及鐵路車站的限制,而官道運輸卻完全沒有這種限制,並且因爲官道系統的四通八達,惠及面十分的廣泛,從內地的農副特產的運出,到礦產的開採流動,到輸入的布匹、機器的流入,這一切都改變了。

整個官道的建立和發展,將帝國的四輪馬車的發展推向了高潮。爲此,全國各地都成立了馬車運輸公司,利用騾馬牽引四輪馬車,設立途中驛站,進行物流和商客的運輸。在日益繁忙的各類官道上,川流不息的不斷行走的四輪馬車,在裝載四方商客、搬運貨物的同時,也運來了一座座新興的城鎮。

縣城因爲官道的緣故,成爲本縣甚至半個州府的商品和客商集散地,城市化水平也開始提高。甚至,因爲官道和四輪馬車運輸的願意,沿途的驛站也慢慢變成村寨、村落,最終變成了較大的集市甚至發展爲上千數千人口的城鎮。

就比如從安徽的徽州府城到太平府蕪湖縣城,原本是需要走崎嶇的山間泥土鄉道,靠騾馬駝貨物,運量很少,並且所花費的時間需要半個來月之久,而連接徽州府城與太平府城的省級官道大路修通之後,因爲經過蕪湖縣城,路面全部用水泥硬化,平坦堅固,四輪馬車跑起來速度比原本的泥土鄉道順暢許多,加上像後世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一樣,每隔一二十公里便有一處較大的提供打尖休憩的驛站城鎮,提前在驛站處寄放兩匹騾馬進行更換腳力,速度大大加快,四百多裡的路程,只需要四五日時光便能抵達目的地,比原本的半個月時間大大縮短。

徽州府的屯溪綠茶,原本依靠新安江水運先到杭州,再通過杭州轉運河轉運到上海進行包裝出口,路途上所需的時間要五六天時間,並且,因爲新安江上游的落差不小,茶商常常提心吊膽害怕茶葉落水損失,或是遭遇天氣不佳延期抵達也是常有的事。

而自從國道徽浙官道修通之後,因爲從安慶出發到杭州的官道途徑徽州府城,茶商通過大批四輪馬車裝運茶葉,經官道直達杭州火車站,在經鐵路直接到上海港口,所需時間僅僅三日左右便能抵達。這樣的話,因爲不再是靠天氣,到達的時間可以直接預定下來,對於茶葉的銷售十分有利,使得徽州府的茶葉一下銷量大增。

對於百姓來說,則也收到了很多實惠。原本內地的一些地方,因爲運費關係,購買各類商品價格比較昂貴,而在官道四通八達地發展投用之後,價格一下便降了下來,使得他們的生活提高了許多。並且,因爲貨物的價格低廉,這些百姓也願意購買了,加上官道的延伸,貨物被運送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市場更加的廣闊。甚至連內地一些少地的百姓,原本最遠都到不了縣城,圍着本鄉本鎮轉悠,沒見什麼世面,如今交通發達,乘坐四輪馬車走官道也好、乘坐內河客船走水路也好、甚至去縣城坐上火車去府城省城也好,方便快捷,見識一下便寬廣很多了。

交通和經濟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中華帝國的形勢一片大好。

馮雲山從李鴻章比較簡單粗略的稟報之中,又瞭解到紡織日用品等輕工業方面發展的諸多情況。

首先是中華帝國的紡織工業,從馮雲山攻佔廣州之後,便通過伍崇耀大力從海外引進紡織機械和紡織技術工人,開始着手發展帝國自己的紡織工廠。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從零開始,到如今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大國。雖然平均紡織產量還沒有英國多,但架不住帝國的紡織工廠衆多,從業人口一多,總產量自然就上來了。

如今整個帝國境內,原本老式的手工紡織的土布麻布,已經慢慢被從兩廣和江南一帶廣泛興起的紡織廠生產出來的棉布給取代了。

民間的百姓們,對於這種新出來的棉布,認爲其輕質實用,暖和舒適,最重要的是價格低廉,遠比笨重而厚實的手工紡的土布便宜得多。而馮雲山早就知道棉布紡織業的歷史,是必定會繁榮數十年,一直到下個世紀位置。因此,在他這位皇帝的主導下,整個帝國朝廷的政策都是大力鼓勵和發展棉布紡織業。加上中華帝國地盤的越來越擴大,人口也增加,可謂世界上最龐大的棉布需求市場,支撐着其猛烈而茁壯地發展。

加上棉紡織行業在各個工業體系中來說,投資小、回報快、收益明顯、生產週期迅速的特點,加上馮雲山從後世來的靈魂早就知道流水線作業這種習以爲常的事情,於是,各種棉紡紗廠和織布廠便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起來,沒幾年功夫,整個帝國的棉布產量大增。

特別是因爲帝國的人口衆多,勞力便宜,即便是生產技術和效率沒有英國同行高,但仗着勞力優勢,大批的棉布被製造出來,除了滿足國內市場之外,還開始衝擊印度洋和歐洲市場。

根據工業部的統計,去年,全國能紡紗又能織布的大小聯合棉布紡織廠,一共有五千家之多,若是再加上毛紡織廠、麻紡織廠以及繅絲廠、絲織廠等等,怕是超過八千家以上。而每年消耗的單是棉花便超過38萬噸以上,相當於8.5億磅,已經超過英國紡織行業所需棉花總量。

而這還是因爲中華帝國的棉花種植面積不足,而美利堅的棉花因爲戰亂有很多的減產的緣故,導致國內的棉紡織廠在最近兩年沒有大規模繼續擴建了,否則的話,只怕棉紡織廠遠不止五千家。

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754章 絕緣電纜和古塔樹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424章 叛徒邱昌道之死第五十一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下)第419章 這是租界?抱歉我沒收到租金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289章 訂單到貨(下)第133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感謝書友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第1145章 兄弟相煎第1340章 歐洲的後續消息第583章 咸豐吐血821章 星加坡天福宮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823章 《星加坡條約》(上)第1072章 林啓榮危險了第277章 左宗棠的選擇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328章 正式修建鐵路第九十二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第七十一章 出兵兩廣(求支持!)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第177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中)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1079章 繳獲喜人第398 章 夫妻同房也是婬亂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986章 林肯的應對第691 章 問策(二)第104章 勢如破竹(下)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三章 天帝傳音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489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上)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944章 內閣垮臺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411 章 義軍形勢急轉而下981章 被黑出翔的林肯總統(各位書友娶妻要慎重啊)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574章 咸豐要談和?第1093章 四處肆虐掃蕩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528章 北伐的條件成熟第535章 被圍困的武昌第536章 崩潰的曾國藩第413章 洋人介入第1230章 富國強兵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080章 難以攻克的維克斯堡861章 阿里瑪圖堡第1158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190章 縱兵三日992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章 攻陷郴州(上)第二十六章 連克兩縣(下)第311章 咸豐感覺被下面欺騙了962章 大英帝國借錢平叛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1019章 陷入愛爾蘭危機的英國第623 章 捻軍攻城失敗第194章 乍畏少將的下場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757章 茶葉事件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第290章 建立標準度量衡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九章 商議出征第1082章 維克斯堡大捷880章 年盈利1億3000萬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1159章 總算是知道貴國爲何能大敗英軍了第1269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837章 福州船政局919章 大勝的何伯艦隊976章 休斯頓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779章 尊王攘夷第1053章 決戰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第九十七章 發戰爭的橫財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756章 貪官第1211章 馮雲山退讓
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754章 絕緣電纜和古塔樹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424章 叛徒邱昌道之死第五十一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下)第419章 這是租界?抱歉我沒收到租金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289章 訂單到貨(下)第133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感謝書友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第1145章 兄弟相煎第1340章 歐洲的後續消息第583章 咸豐吐血821章 星加坡天福宮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823章 《星加坡條約》(上)第1072章 林啓榮危險了第277章 左宗棠的選擇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328章 正式修建鐵路第九十二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第七十一章 出兵兩廣(求支持!)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第177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中)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1079章 繳獲喜人第398 章 夫妻同房也是婬亂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986章 林肯的應對第691 章 問策(二)第104章 勢如破竹(下)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三章 天帝傳音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489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上)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944章 內閣垮臺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411 章 義軍形勢急轉而下981章 被黑出翔的林肯總統(各位書友娶妻要慎重啊)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574章 咸豐要談和?第1093章 四處肆虐掃蕩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528章 北伐的條件成熟第535章 被圍困的武昌第536章 崩潰的曾國藩第413章 洋人介入第1230章 富國強兵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080章 難以攻克的維克斯堡861章 阿里瑪圖堡第1158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190章 縱兵三日992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章 攻陷郴州(上)第二十六章 連克兩縣(下)第311章 咸豐感覺被下面欺騙了962章 大英帝國借錢平叛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1019章 陷入愛爾蘭危機的英國第623 章 捻軍攻城失敗第194章 乍畏少將的下場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757章 茶葉事件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第290章 建立標準度量衡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九章 商議出征第1082章 維克斯堡大捷880章 年盈利1億3000萬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1159章 總算是知道貴國爲何能大敗英軍了第1269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837章 福州船政局919章 大勝的何伯艦隊976章 休斯頓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779章 尊王攘夷第1053章 決戰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第九十七章 發戰爭的橫財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756章 貪官第1211章 馮雲山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