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鄴都隱憂

中原大戰結束後,豫州和徐州各郡的地方官聞風而動,紛紛表態效忠漢國,一時間,各郡各縣皆降下魏旗,換成了漢旗。

而漢軍在取得中原大戰勝利後,又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趙雲率領,率十萬大軍圍攻洛陽,另一路則由文聘統帥,共八萬‘精’銳大軍,部署在東郡的黃河一線,對黃河以北虎視眈眈。

而黃忠則作爲後援,率五萬軍駐紮許昌,同時他也負責收編十萬曹軍降兵,取其青壯,去其老弱,將十萬降軍整編爲六萬‘精’銳漢軍。

在隨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劉璟都在中原各郡視察民情,接見官員,任命駐軍都尉,鞏固漢軍對中原的佔領,同時也穩定住了中原局勢。

時間漸漸到了九月初,夏日暑氣消退,早晚有了一絲涼意,劉璟已經巡視了大半個中原,最後一站是視察東郡,之所以將東郡安排爲最後一戰,是因爲東郡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東郡緊靠黃河,黃河對岸便是鄴都所在的魏郡,它同時也是北方軍隊南下攻打中原的北大‘門’,當年袁紹討伐曹‘操’,大軍便是從白馬津渡過黃河南下,目前,文聘和劉虎率八萬大軍就屯兵在東郡,將漢曹戰場推進到了黃河一線。

這天上午,漢王劉璟在十幾名漢軍大將的陪同下,在白馬津視察黃河防禦,白馬津是黃河古渡口,這一帶是太行山餘脈,兩岸山勢起伏,但並不險峻,寬闊浩‘蕩’的黃河水便從大片丘陵山地之間向東奔流而去。

陪同劉璟視察渡口的高官還有相國司馬懿和東郡太守程銳,衆人站在一處山腰的平臺上,遠遠眺望渡口上的船隻和‘波’濤滾滾的黃河,劉璟的目光更加遙遠,投向了黃河的另一端。

旁邊文聘說道:“殿下,曹軍在黃河對岸只部署了一萬軍隊,分佈在白馬津和延津,防禦薄弱,卑職覺得這是個機會。”

劉璟笑了笑,對文聘道:“飯不能吃得太快,否則容易噎住,不用着急,我們慢慢來,穩住中原,再給士兵們足夠的休息和訓練,我們再出兵北上。”

文聘臉上‘露’出一絲失望之‘色’,他原本以爲在東郡屯兵八萬,就是準備渡河北上了,沒想到漢王並沒有北上的計劃。

這時,司馬懿又笑道:“文將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洛陽還沒有拿下,青州尚在對峙之中,應該先拿下青州和洛陽,再考慮渡黃河北上,再等幾個月吧!”

文聘也覺得自己‘性’急了,歉然道:“卑職只是從軍事上考慮,有些淺慮了,請殿下勿怪。”

劉璟點點頭,他並沒有責怪文聘之意,他又問太守程銳道:“曹丕兩次從白馬津渡過黃河,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渡的黃河?”

程銳連忙道:“啓稟殿下,曹丕渡黃河之時,正好水勢比較平緩,他用的是大型皮筏,一隻皮筏可渡一百騎兵,聲勢頗爲壯觀。”

“果然是皮筏!”

劉璟倒有了幾分警惕,看來曹軍在皮筏渡江技術上做了一番苦功,當年曹‘操’用皮筏渡漢水時,都是小打小鬧,現在居然能用皮筏渡騎兵,自己倒小瞧了他們。

劉璟想了想,對文聘道:“要穩重起見,渡口一帶每隔五十步修建一座哨塔,防止曹軍用皮筏渡河偷襲。”

“卑職遵令!”

劉璟又囑咐文聘幾句,這才結束了視察渡口,返回軍營,剛回到自己大帳,一名‘侍’衛快步走來,將一份情報呈給劉璟,“啓稟殿下,鄴都有緊急情報送來!”

連續兩個月的視察使劉璟着實有些疲憊了,以至於他今天視察白馬津也是走馬觀‘花’,打不起‘精’神來,但鄴都的緊急情報卻使他‘精’神一振,他這幾天就在等李孚送來的情報。

劉璟急忙打了情報,匆匆看了一遍,不由笑了起來,立刻吩咐‘侍’衛,“速請司馬相國過來。”

不多時,司馬懿在‘侍’衛的帶領下走進了大帳,笑道:“殿下是爲鄴都之事找微臣吧!”

司馬懿主管情報,李孚的情況是先送給他,他再譽寫後‘交’給劉璟,他當然知道鄴都發生了大事,漢王一定會找自己商議。

劉璟請司馬懿坐下,又命‘侍’衛上了茶,這才笑道:“確實出人意料啊!夏侯惇居然率兩萬軍抵達鄴都,這是在‘逼’宮嗎?”

司馬懿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其實這也是在意料之中,曹‘操’控制軍權太久,把軍權給曹丕時已經有點晚了,而曹彰手握五萬幽州軍,曹植又得到夏侯氏的支持,曹丕只能依靠曹仁,這次中原大戰,曹仁勢力被殲滅殆盡,使曹丕軍隊勢力大爲減弱,彰植兩人豈能不趁機聯手?除非曹‘操’親自出馬收拾殘局,但據我得到的消息,曹‘操’已經神智不清,很難再替曹丕出頭,我想夏侯惇就是很清楚這一點,纔敢從幷州領兵回鄴都。”

停一下司馬懿又道:“更重要是這次中原慘敗,使曹丕的威望跌到谷地,也給彰植二人以及夏侯惇以發難的機會,總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曹仁被俘,那麼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了曹丕,畢竟他是這場中原大戰的策劃人,他逃不過這一劫。”

“仲達說得不錯,赤壁大戰後,曹‘操’遭到了各方暗責,使他沉寂了很多年,曹‘操’尚且如此,更何況地位不穩的曹丕,這次中原慘敗,他若把責任推給曹仁,必會遭到曹氏家族的唾棄,而他若承擔責任,恐怕他就得下臺,無論如果,他難過這一關了。”

劉璟負手走了幾步,又緩緩道:“現在曹魏大約還有十八萬軍隊,夏侯惇手中有五萬幷州軍,曹彰手中有兩萬幽州軍,剩下十一萬軍隊,三萬被圍困在洛陽,三萬在曹休手中,還有三萬其實是幽州軍,暫時被張遼掌控,再有一萬部署在黃河北岸,而曹丕在鄴都的直轄軍隊,只有一萬虎賁衛,而彰植卻有四萬軍,看來曹丕的形勢不妙啊!

“殿下說得不錯,微臣覺得現在的關鍵就在於青州的六萬曹軍,張遼是效忠曹丕,但他手下的三萬軍卻是曹彰的幽州軍,曹丕絕不敢把他調回鄴都,唯一的可能就是曹休的三萬軍,這是曹丕平衡彰植的唯一力量,曹丕命令曹休放棄徐州北歸,就是想保住這三萬軍隊,微臣大膽推測,曹丕很可能會把曹休調回鄴都。”

劉璟考慮更多是如何從曹氏內‘亂’中獲得最大的利益,首先就是青州,他意味深長地笑道:“如果曹丕真把曹休的軍隊調回鄴都,那麼曹彰又會如何應對?仲達覺得張遼還控制得三萬幽州軍嗎?”

司馬懿頓時明白了劉璟的意思,他興奮道:“青州不是幽州,曹彰不會在意它的得失,他一定會從張遼手中奪回自己的軍權,如果我們再從旁邊添一把火,微臣可以保證,青州唾手可得。”

劉璟點了點頭,“青州只是第一步,我們若不好好利用這三兄弟的內訌,那才真是傻了。”

兩人正在商議時,一名親兵在帳‘門’口低聲稟報道:“殿下,曹丕派使者求見。”

“什麼?”

劉璟沒有聽清楚,又問道:“是誰派使者來見?”

“是魏國世子曹丕派特使華歆求見。”

劉璟和司馬懿對望一眼,兩人都會意地笑了起來,居然派華歆爲使者,可見曹丕現在面臨的危機是多麼嚴重。

“帶他來見我!”

........

華歆心情忐忑地被‘侍’衛領進了王帳,這是他第二次來見劉璟,上一次還是在長安爲曹丕上位尋求漢國的支持,而這一次,曹丕面臨嚴重信任危機,他不得不再一次代表曹丕來向劉璟求援。

連華歆也沒想到中原之敗會引來這麼嚴重的後果,曹彰和曹植聯合鍾繇、司馬朗等重臣要求曹丕解釋中原之敗的原因,並承擔責任,最輕是曹丕‘交’出軍權,辭去副丞相之位,而最嚴重則是曹丕宣佈放棄世子之位。

隨着夏侯惇率兩萬幷州軍返回鄴都,曹丕面臨軍事政變的危險,在萬般無奈之下,曹丕只得密令華歆前來求見劉璟,尋求劉璟的幫助,儘管兩國目前是敵對狀態,但劉璟畢竟娶了曹憲,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依然有和談的餘地。

華歆見劉璟和司馬懿坐在位子上,在這種情況下,他就不能站着施禮,他上前跪下,行拜禮道:“魏國華歆拜見漢王殿下!”

“華‘侍’中免禮,請坐!”

劉璟的態度很客氣,沒有擺出冷淡的姿態,談當然可以談,關鍵是曹丕需要拿出什麼誠意。

華歆心中稍定,坐了下來,不等他開口,劉璟又笑問道:“我還想知道,華‘侍’中怎麼知道我在東郡?”

“這個.。。”

華歆遲疑半晌道:“事實上我們一直在關注東郡的漢軍動向,正好知道殿下在東郡。”

言外之意,就是說他們在東郡部署了探子,其實劉璟也猜到曹軍是在東郡安排了探子,看來這個探子頗爲得力。必須要拔掉才行。

這時,華歆又心急如焚道:“這次我奉世子之令來見殿下,是想和殿下做一個‘交’換。”

劉璟卻淡淡一笑說:“我只是接見一下華‘侍’中,至於具體事務,華‘侍’中不妨和司馬相國細談。”

.........

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610章 血戰西城(下)第32章 興師問罪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54章 兩個方案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3章 張允蔡瑁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156章 魏延的理想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99章 黃忠授藝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248章 清船第411章 火燒編城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1128章 漢魏決戰(中)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051章 難容政敵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1066章 視察河西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696章 合縱連橫(中)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1118章 計中之計第582章 木牛問世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614章 襄陽消息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285章 順水人情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28章 初臨武昌第89章 同進共退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761章 江東風雲(五)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775章 江東風雲(十九)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84章 迎頭重擊
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610章 血戰西城(下)第32章 興師問罪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54章 兩個方案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3章 張允蔡瑁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156章 魏延的理想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99章 黃忠授藝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248章 清船第411章 火燒編城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1128章 漢魏決戰(中)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051章 難容政敵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1066章 視察河西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696章 合縱連橫(中)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1118章 計中之計第582章 木牛問世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614章 襄陽消息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285章 順水人情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28章 初臨武昌第89章 同進共退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761章 江東風雲(五)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775章 江東風雲(十九)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84章 迎頭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