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兵進西海

劉璟在剿滅宋建部後,並沒有立刻率軍西進關中,而在繼續留在河湟,鞏固對河湟地區的控制,漢朝在河湟地區設立了破羌縣和臨羌縣,王莽時期設立西海郡,但有效管理也只在西海以東的河湟谷地一帶,直到數百年後的隋文帝時期,纔將整個高原北部納入中原王朝版圖,稱爲西海郡。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央朝廷對西平郡的管理已處於名存實亡狀態,名義上西平郡官府是由中央朝廷任命,但實際上他們卻是聽命於平漢王宋健。

宋建和中央王朝之間也保持了這種默契,給了中央王朝面子,他卻得到了裡子,西平郡是他的勢力範圍,自從劉璟一鼓作氣蕩平了宋建後,西平郡也就順利地迴歸了漢國,但劉璟的志向並不在於此,他要繼續向西擴張,將整個西海地區納入漢國版圖,成立西海郡。

西海也就是後世的青海湖,在兩漢時期,西海波光浩淼,方圓數千裡,湖水湛藍純淨,是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湖畔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高原牧場,此時的西海湖周圍還是萬里人煙稀少之地,生活着少量的羌人。

這裡生活的是先零羌一支,但又和張掖、河湟地區的羌人略有不同,被稱爲生羌,也就是沒有經過漢化,保持着原始生活形態的羌人,他們原本也生活在河湟地區,由於屢屢造反,遭到漢王朝一次又一次鎮壓,這支羌人便逃到西海以西的高原,在高原上,他們以放牧捕魚爲生,數百年來過着貧困而寧靜的生活。

但也有商人不辭勞苦、不遠千里來到高原,用日常用品和他們交換馬匹和寶石,尤其這裡出產的馬匹是當年漢武帝從大宛征服得來的汗血寶馬,在這裡放養,加上高原缺氧寒冷的氣候,使這裡出產的戰馬不僅高大雄健,而且耐力極好,堪稱馬中珍品,一直是中原將領夢寐以求的寶馬。

但漢王劉璟率領軍隊的到來,打破了高原的平靜,雖然羌人酋長中也有野心勃勃的梟雄之輩,但羌人的本性卻比較溫順良善,遠不象北方遊牧民族那樣侵略殘暴,他們雖然被漢朝軍隊驅趕,卻也忍氣吞聲,不敢反抗,默默地在高原生活了兩百年,繁衍子孫。

在西海高原生活的羌人約有兩萬餘人,分爲三個部落,分佈在西海四周,實行原始的部落長老制,此時劉璟率一萬五千漢軍騎兵便駐紮在西海南岸,他這次進入高原,一方面是想利用高原條件訓練騎兵,另一方面是打算建立西海郡。

當然,高原地區不適合農耕,他也不可能將漢人遷來這裡居住,這一帶還是以牧業爲主,他是考慮將西羌人納爲漢國臣民,擴大牧業,使這裡成爲漢軍的戰馬來源。

大帳內笑聲不斷,幾名軍中勇士帳中表演相撲,四周桌上肉山酒海,並擺放着各種中原鮮果,劉璟坐在中間,兩邊是十幾名羌人部落的長老,他們被劉璟邀請來做客,受到了漢王的盛情款待。

不過這些長老中並非所有人都很開心,有幾人顯得心事重重,他們是明白人,中原軍隊上了高原,絕不是來做客那麼簡單,恐怕他們是看中了這片土地肥美的高原牧場。

爲首的羌人長老叫做阿保,略通漢語,他用不太熟練的漢語對劉璟道:“殿下說想恢復從前漢朝的西海郡,可從前西海郡只在河湟地區,就連最西的三角城也在西海東岸,中原王朝一向不涉及高原地區,這次殿下怎麼會考慮整個高原地區也納入西海郡呢?”

劉璟一笑道:“王莽設置的西海郡其實也包括了高原地區,只是郡治在西海東岸而已,我也只是恢復從前的大漢疆域,有什麼不妥呢?”

阿保臉色一變,他用羌語厲聲對其餘長老說了幾句,笑語聲消失,大帳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阿保又冷冷道:“殿下要恢復大漢疆域,也沒有什麼不妥,但我們在這一帶生活了近兩百里,早把這裡視爲自己的家園,安居樂業,也從不侵犯河湟,殿下現在要把土地收回去,是不是還要將我們向西驅趕?”

劉璟笑了起來,“長老多慮了,這裡氣候苦寒,不適合農耕,我把土地收回去給誰居住?大家可率族人依舊在這裡生活,沒有人會趕你們走,只是你們也要成爲漢國臣民,接受官府的管理。”

“官府要管理我們什麼?要向我們徵稅賦,還是徵勞役,還要讓我們象先祖一樣受官府的盤剝嗎?”

阿保又對衆人翻譯幾句,十幾名長老都沉默了,看他們看來,受官府的管理就是要盤剝他們,他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劉璟沒有惱火,依然笑眯眯道:“爲什麼有官府管理就一定是要徵稅徵役,爲什麼就一定是我派人來管理,難道我不可以任命你們的人爲太守嗎?比如阿保長老,我覺得讓你來當太守就是最合適不過了,不需要你們繳稅納賦,也不需要你們服勞役,你們的戰馬和牛羊,我用糧食和布匹來交換,如果我需要勞力,我也會讓你們得到應有的報酬,你們看怎麼樣?”

阿保的臉色稍稍緩和一點,將劉璟的話給衆人翻譯了,大帳內頓時嗡嗡聲一片,衆人在低聲議論,這時,阿保對劉璟道:“殿下,能否讓我們在別帳商議一下。”

“可以!”

劉璟立刻吩咐手下帶他們去隔壁大帳商議,待衆長老都走盡,法正對劉璟笑道:“其實我覺得龐軍師的建議也不錯,索性把西平郡擴大,將西海以西全部包括在內,也就不用單獨設西海郡,他們也就不會那麼牴觸了。”

劉璟搖了搖頭,“如果是那樣,又和從前有什麼區別?還是一個名義上的疆域,關鍵不是土地,而是人,必須要讓這裡的羌人成爲漢國的臣民,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也是漢國之人,經過幾十年的同化後,再逐漸和河湟地區的羌氐人一樣繳納稅賦。”

“如果他們不答應怎麼辦?”

劉璟冷冷一笑,“我的軍隊已經開到了高原,對他們先用懷柔手段,若不知趣,那就休怪我不客氣了。”

法正苦笑一聲說:“這個阿保很精明,既然提出商議,就應該明白其中的利害,我想他們是想謀取最大的利益。”

“只要不觸犯我的底線,給他們利益也無妨,我想只要他們子孫嚐到當大漢臣民的好處後,再給他們自由,恢復從前的貧苦生活,恐怕他們自己也不幹了。”

這時,十幾名長老又走回了大帳,衆人心裡很清楚,劉璟率領一萬五千騎兵來高原,如果他們膽敢不答應,今天他們就回不去了,他們的部族就有滅族之憂,漢軍會把更加溫順的吐谷渾人遷來取代他們,這一點,他們心知肚明,經過一番商議,衆人終於做出決定,與其被滅亡,不如學會妥協。

阿保抱拳道:“啓稟漢王殿下,我們商議過了,我們有三個條件,如果殿下能答應,我們願意歸順爲漢國臣民。”

“請說,我洗耳恭聽。”

“第一個條件便是漢王殿下剛纔的承諾,不需要我們繳稅納賦,也不需要我們服勞役,請問這是短期還是長期?”

劉璟伸出五個指頭,“五十年的期限,五十年後,按照河湟氐人稅賦的一半繳納,永遠不變,我可以書面承諾。”

衆人面面相覷,阿保心中暗忖,‘這個條件其實不錯,至少不虛。’他便點了點頭,又道:“第二個條件是太守必須由我們族人推選,不一定是我們族人,是漢人也可以,但需要我們一致擁戴才行。”

劉璟一笑,“這個條件也沒有問題,另外,我需要派幾名文官來出任郡丞從事,我想各位應該能接受吧!”

“可以派文官,我們能接受。”

阿保深深吸一口氣,說到了至關重要的第三條,“我們第三個條件是關於駐軍”

“等一等!”

劉璟臉色一變,打斷了他的話,“我醜話先說到前面,既然爲漢國疆域,我就一定要在西海郡駐軍,這是我的底線,能商量的只能是駐軍多少的問題。”

衆人臉上都露出了失望之色,他們原本就是不希望漢軍駐兵,現在劉璟堅決不答應,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阿保道:“其實殿下已經在西海北面的大斗拔谷駐軍一千人,這就是西海郡的駐軍了,難道還要再增加駐軍嗎?”

劉璟肅然道:“在大斗拔谷駐軍是爲了掌控這條重要的通道,和西海郡的駐兵關係不大,我打算在海西和海東各修建一座軍城,每座軍城駐兵一千人,另外在河曲地區也修建一座軍城,也駐軍一千,這樣在整個西海郡就有四千駐軍,軍費和糧草不需要你們負擔,平時不會騷擾你們,如果你們子弟願意從軍,我也很歡迎,這是我早已定下的計劃。”

阿保見劉璟態度堅決,又和衆人商議片刻,終於答應了,“那我們就一言爲定!”

第1064章 兔死狗烹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6章 一路追殺第99章 黃忠授藝第681章 引發不發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932章 將計就計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74章 意外來信第608章 劉璟的困惑第23章 一戰成名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317章 叔侄夜話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180章 周瑜之謀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1039章 鄴都大案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91章 積極救援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21章 一簡戰書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469章 再到江東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520章 倉促迎戰第134章 夜襲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207章 風雲聚襄陽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
第1064章 兔死狗烹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6章 一路追殺第99章 黃忠授藝第681章 引發不發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932章 將計就計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74章 意外來信第608章 劉璟的困惑第23章 一戰成名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317章 叔侄夜話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180章 周瑜之謀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1039章 鄴都大案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91章 積極救援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21章 一簡戰書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469章 再到江東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520章 倉促迎戰第134章 夜襲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207章 風雲聚襄陽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