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

、、、、、、、、、、

大堂上的南征方案討論足足進行了一天,一直到夜幕降臨,衆人才筋疲力盡散去,後勤保障、南征範圍等等重大問題都已敲定,但出兵人數和策略卻衆說紛紜,各有見解,難以統一。

書房裡,曹操負手來回踱步,思着幾個方案。心中着實有點拿不定主意,旁邊站着他的次曹植,曹植今年只有十七歲,才華橫溢,聰敏異常,曹操十分喜愛他,他命長曹丕鎮守鄴都,而次曹植就帶在身邊。

這時,有侍衛在門口稟報,“程先生和荀令君來了。”

這是程昱和荀彧,曹操暗中叫人把他們留下了,這也是曹操商討軍國政務的一個習慣,先擴大化討論,然後再和核心謀士具體商議。

“請他們進來!”

片刻,程昱和荀彧一前一後走了進來,兩人躬身施一禮,曹操笑着一擺手,“不必多禮了,快坐下吧!”

程昱和荀彧笑着坐下,程昱先道:“在門口看見了司馬仲達,他遲遲不肯離去,似乎有什麼見解要稟報丞相。”

曹操一怔,隨即笑了起來,立刻吩咐曹植,“去把司馬仲達也一併請來!”

曹植轉身去了,荀彧不解地問道:“今天我見他也參加了軍政議事,莫非丞相不再用他爲掾?”

曹操點點頭,“此人有軍事大才,用他爲掾有點大才小用了,他自己願意從軍,這次南征,我準備任命他爲主薄。”

程昱也笑道:“司馬八達個個都是才俊之士,所以俗語有言,南有馬五常,白眉最賢能,北有馬八達,仲達最才高之說。”

正說着,司馬懿被曹植帶了進來,司馬懿上前跪下,行一拜禮,“拜見丞相,拜見兩位前輩!”

曹操淡淡一笑,“我正和兩位謀士討論荊州戰事,仲達不妨也坐下吧!”

“是!”

司馬懿不敢和程昱、荀彧並肩而坐,而是坐在他們身後,曹植也在父親身後坐下,細心聆聽他們討論荊州戰事。

房間裡安靜下來,曹操這才先對荀彧道:“白天先生建議我少用兵力,與民休養,我也能理解先生的拳拳愛民之心,不過我們與劉璟交兵幾次皆敗北,我深有體會,劉璟有水軍優勢、有地利優勢,有民心優勢,小打小鬧,甚至同樣的兵力我戰勝不了對方。

這次江東軍也將參戰,兩方兵力足有十萬之衆,我必須數倍於彼,方有取勝的可能,所以我決定出兵十萬,決戰長江。”

荀彧吃了一驚,連忙道:“丞相不可,出兵十萬,如果再加上兩倍民夫,那就是萬之衆了,以現在的國力,恐怕支撐不起這場戰爭。”

旁邊程昱笑道:“若多慮了,其實無須兩倍民夫,戰備已經完成,最多徵十萬民夫和萬船伕,民夫主要用於宛城和樊城間的運輸,而且十萬兵力我認爲確實需要,否則難以贏得這次南北之戰的勝利。”

程昱在樊城呆了大半年,以他的才智和身份,他的話無形中就有了很大的說服力,荀彧沉默片刻道:“十萬軍幾乎是傾國之軍,若悉數南下,仲德可考慮到馬騰的西涼軍會不會趁虛而入?”

荀彧提到西涼軍,房間裡頓時沉默了,西涼馬騰確實是一大威脅,儘管在官渡之戰中馬騰也出兵助曹軍攻打併州,但並不代表馬騰就從此親善於曹軍,一旦中原空虛,馬騰可能率軍東進,這也是曹操的一個心腹之患。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司馬懿道:“我倒有一計,可解除西涼後患。”

曹操大喜,“仲達請講!”

司馬懿沉思片刻道:“我聽說羌人作亂,佔領了酒泉郡,阻斷了張掖郡和敦煌郡的聯繫,丞相可用天之詔給馬騰和韓遂,他們二人誰收復酒泉郡,就封誰爲涼州牧”

不等司馬懿說完,曹操便鼓掌大笑,“妙,此乃二桃殺士之計也!”

這時,曹植見荀彧黯然若失,知道他是反對對荊州的戰役,曹植便道:“計策雖好,但過於明顯,馬騰和韓遂未必會上當。”

司馬懿微微一笑,“他們知道又如何?兩人既非侄,也非兄弟,在利益面前,豈能做到一心,馬騰此人勇烈而少智,心性多疑,如果丞相再送口信給韓遂,馬騰信不得,必會懷疑韓遂對自己有隱瞞,兩人有了隔閡,就算許昌是空城,他們也不會來進攻,我敢斷定,馬騰最終還是會去征討酒泉羌人。”

司馬懿之策滴水不漏,令曹操大爲讚賞,他又笑問道:“不知仲達對南征荊州有何見解?”

司馬懿心中早有良策,怎奈沒有他說話的機會,他晚上徘徊在丞相府外,也是想尋找機會獻策,現在曹操終於給了他一個機會,他立刻道:“微臣以爲,可以先從內部削弱孫劉同盟,再集中兵力攻打江夏。”

“繼續說下去!”曹操頓時有了興趣,連程、荀二人也凝神傾聽。

司馬懿又笑着繼續道:“我聽說去年劉璟去東吳險些遇刺,而且江東內部官集團反對和劉璟同盟,在這種情況下,丞相不如造勢,派一支軍隊屯兵合肥,兵進蕪湖,必然會引發東吳震動,這時再派華侍中入東吳周旋,只要東吳肯撤軍,可許孫權爲吳公,加上東吳內部的反對之聲得勢,在他們施壓之下,孫權必定會意志動搖,削弱孫劉聯盟。”

司馬懿目光透徹,策略犀利,總是能切到核心上,他提出的華侍中正是華歆,是孫權信賴之人,使曹操有一種如夢方醒之感,他不由嘆息道:“我今天方得仲達之才,憾也!”

司馬懿和荀彧都告辭而去,曹植也去了,房間裡只剩下曹操和程昱兩人,曹操笑問道:“仲德以爲司馬懿可補奉孝之缺嗎?”

程昱沉思片刻道:“司馬家族是河內之世家名門,也是儒的堅決推行者,他們未必會支持丞相的法家庶族的抱負,若讓其家族坐大,恐怕將來會影響丞相孫,我建議丞相用其才而不用其人。”

曹操大笑,“仲德言重了,一個小小的司馬家族,我不信他們還能奈何我孫。”

程昱心中暗暗苦笑,他發現司馬懿功利之心重,這種人用得好,是其幸;用不好,是其禍,但曹操現在爲看重他,程昱也不好掃曹操之興,只得委婉地勸道:“司馬懿今天雖然提出良策,但不能因此就判斷他可以替代奉孝之缺,微臣勸丞相不妨多多觀察,等他多立功績再用他不遲,也可以讓其他人心服口服。”

曹操點點頭,這個方案他可以接受,就讓司馬懿繼續做主簿吧!

曹操忽然又想起一事,連忙問程昱道:“這次我大舉南征,可有什麼藉口?”

程昱捋須笑道:“很容易,天封劉璟爲荊州牧,他未進京謝恩,實屬藐視天,丞相可以欺君之罪征討劉璟。”

曹操大笑,“好罪名,恐怕劉延慶也始料不及!”

這時,一名侍衛在門外稟報:“啓稟丞相,張遼將軍求見,說有破敵之策!”

“速命他進來!”

曹操不由笑着對程昱道:“張遠也有破敵之策麼?”

程昱也微微一笑,“遠乃名將也,他的將策,丞相可聽之。”

不多時,張遼被帶了進來,單膝跪下行禮,“卑職參見丞相!”

“遠不必多禮,請坐!”

張遼坐下便道:“卑職有一策,可得襄陽,不知丞相願聽否?”

“你說吧!”

張遼便沉聲道:“劉璟雖得襄陽,卻不肯將襄陽逃民回遷,由此可見他也有隨時放棄襄陽的準備,所以我建議丞相分兵兩,一屯兵樊城,一討伐安陸郡,兵臨江夏,劉璟兵力不足,必然會撤襄陽而保江夏。

若得襄陽,丞相便可長驅南下直取江陵,奪取江陵之戰船錢糧,徵募當地船伕,程先生所言,船伕不足的也迎刃而解。”

曹操看了一眼程昱,問他此計是否可行?

程昱非常贊成從南方獲取船伕之策,他捋須笑道:“要想奪回襄陽,恐怕光靠進攻安陸郡還不夠,還得走上庸入房陵,從陸威脅襄陽,迫使劉璟從襄陽撤兵。”

曹操沉思片刻,欣然答應了,“那我就任命遠爲主將,于禁和臧霸爲副將,毛玠、司馬懿爲謀士,汝南守李通爲接應,出兵六萬進攻安陸郡,安陸守將乃名將聘,希望遠不要讓我失望。”

“卑職不會讓丞相失望!”

建安十年月,曹操以劉璟拜州牧而不進京謝恩爲由,指責劉璟有欺君之罪,並由天下詔,加封曹操爲徵南大將軍,持節征討荊州牧劉璟。

曹操遂點十萬大軍,命滿寵率一萬軍趕赴合肥,兵進蕪湖,又命曹仁率萬軍從上庸渡江,進軍房陵,再派張遼爲主將,率五萬大軍進兵汝南,準備從汝南進攻安陸郡。

曹操則親率十餘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南陽進發,建安十年的曹軍大舉南征由此拉開了序幕。

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615章 新野路戰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4章 再陷困境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360章 蘄春風雲(七)第791章 監督之權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435章 決戰序幕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9章 初見劉備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873章 勇猛激戰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775章 江東風雲(十九)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14章 初入劉府第45章 矛盾激化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290章 攔路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868章 困獸之鬥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1064章 兔死狗烹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308章 激戰隆中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209章 江夏書院
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615章 新野路戰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4章 再陷困境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360章 蘄春風雲(七)第791章 監督之權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435章 決戰序幕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9章 初見劉備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873章 勇猛激戰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775章 江東風雲(十九)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14章 初入劉府第45章 矛盾激化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290章 攔路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868章 困獸之鬥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1064章 兔死狗烹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308章 激戰隆中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209章 江夏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