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匈奴來使

九月的長安無疑是和三月一樣,令人陶醉的季節,秋高氣爽,糧食豐收在望,人們心情也格外的愉快舒適,隨着戰爭漸漸遠離關中,隨着貿易的迅猛發展,長安也重新出現了昔日漢帝國的盛景。

首先是人口迅速增長,天下各地遷往長安的富戶連綿不絕,一年內就有近八千大戶人家從各地遷來長安,按一戶二十人來算,這就是十六七萬人口的增加,還有從成都遷來的官員及其軍隊將領的家眷。

短短一年時間,長安人口就由十萬人猛增到三十萬人,儘管帶來不少治安問題,但也大大促進了長安的發展和城池面貌的鉅變。

事實上,連同各地來長安的尋找活計的匠人和來自天下各地的商人,以及駐紮長安的軍隊,長安的實際人口已突破了四十萬。

整個長安城內到處是在建中的府宅和店鋪,使長安城變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這天上午,一支從漠南過來的匈奴使臣隊伍緩緩進了長安城,隊伍由百人組成,卻帶着上千頭駱駝,駱駝上馱滿了沉重的物品,這些物品都是上好的毛皮和藥材,還有不少陰山出產的白金和寶石,是匈奴單于達曼送給漢王劉璟的禮物。

達曼的特使名叫呼蘭屍逐留朵,是達曼的族兄,也是匈奴的右谷蠡王,在匈奴地位崇高,屍逐留朵曾在太原生活過幾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並給自己起漢名爲劉鐸,也是他匈奴名的音譯,在匈奴,衆人一般都稱呼他爲留朵大王。

留朵年約四十餘歲,長得十分顯老,頭髮花白,滿臉皺紋,看起來就彷彿年逾花甲,這是留朵第二次來長安,在數月前,他曾受單于達曼的委託來和漢國談判,要求贖回一部分被俘的士兵和匈奴婦孺。

漢國也同意了他們的要求,開價五十隻羊贖一人,這個價格在匈奴人的承受範圍之內,留朵答應了,不過雙方都要向各自的主公稟報,留朵返回了草原,而平章臺的加急快信也送去了合肥。

而這次留朵到來,就是要敲定最後的協議,並協商一些細節問題,匈奴對要回被俘的族人十分迫切,確切說,他們是渴望要回被俘的匈奴士兵,至於其餘匈奴婦孺只是一種掩飾。

wωw ▪тt kǎn ▪℃ O

就在兩個月前,他們和漠北的鮮卑人爲爭奪牧場爆發了一場激戰,從前都是他們去挑釁鮮卑人,而這一次卻是鮮卑人來搶佔他們的牧場,儘管這次戰鬥他們擊敗了鮮卑人,但他們自己也死傷慘重。

更重要是,這是一種示警,遊牧民族對於警告十分敏感,匈奴上層已感覺到了鮮卑人對他們的威脅,所以贖回被俘的匈奴士兵對匈奴人而言就顯得十分迫切了。

長安大街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路人大多衣裳光鮮,容光煥發,道路兩邊各種店鋪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到處可見西域過來胡人,有穿着短衣長靴的河西羌人;有穿着窄袖白袍、頭戴脫渾帽烏孫人;還有深目高鼻、皮膚白皙的貴霜人以及剪髮齊項、頭帶尖頂虛帽的粟特人。

這些西域胡人幾乎都是商人,牽着大隊駱駝,眼中充滿了發財的期盼,看起來和匈奴使臣隊沒有什麼區別,也正是這個緣故,長安行人也把匈奴使臣隊當做了一支遠道而來的胡人商隊,對他們點頭致敬,頗有禮數。

留朵長嘆了一口氣,對身邊的副使阿利道:“二十年前我來到長安,那時好像是李催之亂後的第二年,也是在這個位置,我看到的是大片殘垣斷壁,鼠狐成窩,到處是成羣的乞丐,女人衣不遮體,賣兒賣女隨處可見,令人感到十分淒涼,但今天再看長安,我竟有一種大漢帝國重現的感懷,我才理解單于爲什麼打算臣服漢國,劉璟真是一代雄主啊!”

阿利也點點頭,“大王說得不錯,今天的感覺和兩個月前確實又不一樣了,變化實在太快。”

正說着,對面騎馬奔來十幾官員,爲首官員年約三十餘歲,身材中等,一雙明亮的眼睛裡充滿了精明之色,留朵一眼認出了此人,正是上次接待他們的漢國鴻臚卿劉敏,留朵大喜,揮手大喊:“劉使君!”

劉敏也看見了他,催馬上前施一禮笑道:“我正要出城迎接你們,沒想到你們已經進城了。”

留朵呵呵一笑,“匈奴人做事講究雷厲風行,我們沒有在城外休息,就直接進城了。”

劉敏打量一下他們的行李,笑道:“王爺怎麼帶了這麼多東西?”

留朵指着後面的一千多匹滿載物品的駱駝笑道:“我帶了不少草原特產,是我家單于特意送給漢王殿下的禮物。”

劉敏欣然笑道:“王爺真是辛苦了,請隨我先去驛館歇息。”

留朵心中着急,連忙拉着劉敏低聲道:“現在時辰還早,我的手下可以去驛館休息,但我想先見一見衆位尚書,不知是否方便?”

“王爺也太性急了。”

劉敏看了看天色,離中午還早,便笑道:“好吧!我就帶王爺去見見司馬尚書,現在正好輪到他執政事筆。”

留朵大喜,“那就煩勞使君了。”

儘管漢王劉璟並不在長安,但他建立起來的多相平衡制度,依然使漢國的政務能夠流暢而平穩的運作,只要重大軍國政務,才必須由劉璟拍板決策。

而是否屬於重大軍國政務,則是由侍中尹黙來決定,侍中就是對尚書的監督,這就避免了尚書們擅自擴大權力。

平章臺內,尚書們正聚在司馬懿的官房內商議出兵幷州之事,今天是司馬懿擔任執政事筆的第五天,所謂執政事筆也就是主相國,除了需要協商的重大事件外,其餘瑣碎小事務就是由主相國來決定。

執政事筆原本是十天一輪換,但從去年開始,劉璟考慮到十天不利於一件事情完滿解決,所以又將執政事筆改爲一月一輪換,這樣在出月報時,就容易評判優劣,對執政事筆的尚書也是一種壓力。

司馬懿出任兵部尚書,主管兵部日常事務,這也是今年年初的改革,建立了五部九卿制,設立吏、戶、兵、刑、工五部,分佈由徐庶出任吏部尚書、蔣琬出任戶部尚書,司馬懿出任兵部尚書,董和出任刑部尚書,費觀出任工部尚書,下面又各設兩名侍郎爲副手,輪到指政事筆時,則執政事筆尚書統管全局,最後由侍中來進行全權監督。

所以這個月就是由執政事筆的司馬懿統管全局,司馬懿將劉璟派人送來的快信遞給了衆人,笑道:“這是殿下的親筆信,大家都看一看吧!殿下似乎要擴大戰局了,不僅要打合肥,還要打葉縣,進逼許昌,現在又準備出兵洛陽和幷州,很熱鬧啊!”

衆人接過信件看了一遍,徐庶笑道:“這些都應是殿下的虛張聲勢,向曹操施壓,逼他們加強軍備,藉以削弱曹操的實力,我聽說幷州今年糧食減產,曹操的壓力會很大,恐怕真會支持不住。”

旁邊董和不解地問道:“關中秋糧尚且豐收,幷州糧食怎麼會減產?”

徐庶一指蔣琬笑道:“你問我們的財神爺吧!他比誰都清楚。”

蔣琬主管戶部,掌控着漢國的財稅民政,因此漢國上下都叫他蔣財神,蔣琬見徐庶當面叫自己財神爺,只得苦笑一聲說:“幷州糧食減產是因爲河東郡大量屯田佃戶都西遷關中,使河東郡近七成的良田無人種糧,我盤算了一下,今年河東郡的秋糧產量至少要減產六成,上黨郡要減少三成,太原郡也差不多三成,就算曹操下令遷流民的彌補,也來不及了,還會繼續影響明年的夏糧收成。”

衆人面面相覷,都不由動容,要知道幷州南部三郡從來都是曹操的糧倉,尤其是河東郡,曹軍近一半的軍糧來自河東郡的屯田,竟然減產七成,這當然會對魏國造成巨大財政壓力。

蔣琬又繼續道:“其實經過多年戰爭,各地人口銳減,就那麼多種地的農民,我們用分田減賦的手段將大量幷州農民吸引來關中,幷州的農民自然就少了,除非曹操能同樣實施‘分田減賦’,否則幷州和中原的農民遲早都會流失殆盡。”

司馬懿點點頭,“我聽說曹丕派人在幷州和河北丈量土地,估計就是準備效仿我們分田了,只是遠水不解近渴,合肥大戰的軍糧怎麼辦?殿下又在中原和幷州挑起戰火,魏國哪裡還有錢糧備戰?殿下這是以國力來決戰合肥,確實是大手筆啊!”

徐庶沉思片刻,又問蔣琬,“那我們的稅賦錢糧能承受得起嗎?”

蔣琬沉吟一下道:”其實我們的壓力也很大,荊州的糧庫已空,益州的存糧也去了七成,我們甚至連祁山道上的軍城存糧也全部調動了,幸虧還有不少去年的牛羊,可以支撐一下,坦率地說,就算今年秋糧豐收,我們也最多隻能堅持半年,我比誰都希望合肥之戰儘快結束。”

話音剛落,司馬懿便呵呵笑道:“蔣尚書不必煩惱,我們有筆大買賣已經上門了。”

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91章 積極救援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646章 鄴都風起(上)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696章 合縱連橫(中)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995章 激戰會縣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3章 好消息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192章 彭澤夜話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175章 血戰突圍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919章 調兵遣將第1117章 攻打井陘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353章 蘄春風雲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136章 奪權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180章 周瑜之謀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37章 少女人質第828章 左丹的野望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90章 血戰突圍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36章 赤壁酒館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864章 刺殺敵酋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108章 鹿門書院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311章 迎頭痛擊
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91章 積極救援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646章 鄴都風起(上)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696章 合縱連橫(中)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995章 激戰會縣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3章 好消息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192章 彭澤夜話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175章 血戰突圍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919章 調兵遣將第1117章 攻打井陘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353章 蘄春風雲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136章 奪權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180章 周瑜之謀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37章 少女人質第828章 左丹的野望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90章 血戰突圍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36章 赤壁酒館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864章 刺殺敵酋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108章 鹿門書院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311章 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