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戰前喜報

卷八 蜀中劫 299 戰前喜報

青羊宮換了侍衛,後苑內圍仍在蜀王侍衛保護之中,但是外圍完全是楊凌的親兵,外不準入、內不準出,否則格殺勿論。

他的親兵共帶了五百人,此次又撥來三百,但是如果欲對楊凌不利的人真是蜀王,就算五百親兵全派來,楊凌也毫不猶豫,因爲只要蜀王在他的掌握之中,對於自己的人身安全就是最大的保障。

這些京軍精銳,彷彿一個模子裡鑄出來的,高矮胖瘦都差不多,隨着楊凌參與過多次戰場廝殺,那種凜冽的殺氣更不是別人模仿的,同那些看着一樣威武,但是氣質上截然不同的王府侍衛一比,高下立判。

這些人馬雖少,卻給人一種感覺,這是軍隊,真正的精銳之師,可以以一當十的血腥戰士,儘管他們臉上帶着溫和的笑意,但是無論外圍的青羊宮道士,還是內圍的王府侍衛,都有意無意的和他們拉開了距離,不敢輕易靠近。

劉大棒槌嘴裡嚼着根青草,踮着腳尖站在說法臺上遙望着遠處,喃喃地道:“快出發了吧?奶奶的,這回不能跟着大帥出征,站在這兒當侍衛,可真夠憋氣的了。”

旁邊一個侍衛笑道:“百戶大人,侯爺不是說了麼,您守好了這兒,就是大功一件,回來一準兒記您頭功的。”

劉大棒槌綠豆眼一瞪,笑罵道:“你懂個屁!你是知不道跟着大帥打仗,過癮吶,解氣呀、好玩啊、痛快哩!你個不開竅的大棒槌。”

那人嘻嘻一笑,不再作聲了。

這時後邊傳出一個刁蠻嬌脆的聲音:“你們好大的膽子,都瞎了眼啦?連我都不認識,要不然砍了你們的腦袋!”

劉大棒槌回頭一看,只見兩個侍衛手中寒芒四射,兩柄雪亮的朴刀架在一起,正攔住一個翠衣少女,少女後邊還跟着兩個小丫頭,嚇的臉都白了。

劉大棒槌叼着草根兒,慢悠悠地走過去,問道:“怎麼回事兒?”

兩個侍衛仍然警惕地持刀攔住少女,頭也不回地道:“稟百戶,這位姑娘想離開青羊宮。”

那少女杏眼圓睜,瞪着他道:“你就是他們的頭兒?叫你的人給我滾開,本姑娘要出去走走。”

劉大棒槌上下一打量,見是個十三四歲的女娃兒,皮膚粉嫩粉嫩的,彷彿掐一把就出水兒,眼睛圓圓的、眉毛彎彎的,那張紅嘟嘟的小嘴兒,貝齒微露,脣角下抿,雖然正在惱火當中,看着仍是十分的可愛。

劉大棒槌綠豆眼一眯,嘿嘿地笑了:“出去幹嘛?俺們大帥說了,這地方現在歸俺說了算,就是一隻耗子,也不準蹓進去、跑出來,你這小妮子雖說小巧的跟朵花兒似的,可怎麼也比耗子大呀,不行!沒有大帥令諭,給俺老實回去蹲着。”

小姑娘一聽臉都氣白了,雙手一叉楊柳細腰,遠山似的黛眉一挑,尖聲喝道:“你好大的膽子,你知不知道本姑娘是誰?”

“喲嗬。”劉大棒槌把草梗一吐,雙手也叉住了渾圓的肚子,他實在是找不到腰了:“那你知不知道本軍爺是誰?”

小姑娘氣得快爆炸了,指着自己小巧尖挺的鼻尖喝道:“我是蜀王的女兒,四川的郡主,你這個不開眼的大混蛋!”

劉大棒槌把綠豆眼一翻,伸出胡羅卜粗細的手指頭,點着自己的蒜頭鼻子道:“俺是大帥的親兵,山東大棒槌,你這個不開眼的小妮子!”

“你……你……你這個渾人,就是楊凌見到我,也不得如此無禮,蜀王犯了什麼法,居然全家做了你們的犯人?”朱湘兒怒吼道。

劉大棒槌趕緊一整面容,肅然道:“大帥說了,王爺病重,世子被擒,事態十分嚴重,稍有風吹草動,蜀境便是狼煙四起,事關重大,爲王爺安全計,敘州叛亂平定前,王爺居住之處按照軍事管制。郡主還就說對了,俺就是個渾人,只知道認死理兒,您可千萬別和俺這渾人一般見識。”

朱湘兒被他氣的沒法,頓了頓蠻足,自找臺階道:“好!你等着,混帳東西,攀上欽差了不起啦?敢如此冒犯我,等楊凌回來了,本郡主要他跪下來舔我的腳趾頭!”

朱賓瀚治下平靜,雖爲王爺卻時常輕衣簡從,與民同樂。他管教兒子甚嚴,對這個小女兒就不免放縱寵溺了許多,所以朱湘兒也時常偷偷溜到民間玩樂,聽到市井間一些粗言粗語,覺得甚是威風,這時順嘴便說了出來,只是話一出口,自己就覺得不妥,嫩頰一下子脹的通紅。

劉大棒槌瞧瞧這花骨朵兒般俏麗的小姑娘,“璞哧”一聲樂了:“俺只負責王爺安全,大帥要是喜歡舔腳丫子,俺可管不着。”

朱湘兒和個渾人有理說不清,想罵人反被人佔了便宜,氣得她頓頓腳,轉身便走。

劉大棒槌瞧她逃也似的走遠了,嘿嘿一笑,把臉一板,對左右吩咐道:“幹得好,給俺看緊了,尤其是這種調皮搗蛋的小耗子!”

兩邊的侍衛忍着笑齊聲吼道:“遵命!”

蜀王府巍峨壯觀,由於蜀地富裕,蜀王府在諸藩王府中規模也最大,幾乎佔了成都城內五分一的地方,整幢建築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臺、金碧輝煌。園林精緻優美,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譽爲成都八大景觀之一,只是有緣一見的少之又少。

這座宏大的宮殿園囿之處,有一道宮城,一條通往金河的御河圍繞在四周。御河之外,還有一道磚城,叫重城。宮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亭子,東亭名爲龍吟,西亭稱作虎嘯。

這樣一座龐大的建築,明末張獻忠入蜀後曾將它做爲大西國的皇城,兵敗離開時張獻忠不願這座豪華的王宮落入清人之手,一把火把皇城燒燬殆盡。

此時,朱讓槿和拓拔嫣然就緩緩行走在宮苑之中。身旁景緻優美,鳥聲悅耳,秋風送爽,帶來陣陣菊花的清香。拓拔嫣然低聲道:“去了敘州,萬事自己小心,現在世子落在都掌蠻手中,你的處境最是尷尬,若是一味求和罷兵,損了朝廷的體面,不但欽差不喜,巴蜀官員必然也不滿意。可你若是主張出兵,不免又被人懷疑你趁機陷殺世子,謀求榮華富貴。唉,沉默是金,能不開口少開口吧。”

朱讓槿今天穿了一身箭袖徵袍,更加顯得脣紅齒白,風流倜儻,聽了拓拔嫣然的話,他朗聲笑道:“嫣然過慮了,我朱讓槿心懷坦蕩,什麼富貴榮華,不過是過眼雲煙,這蜀王之位,父親就是送給我,我還嫌它拘束的人難受呢。可是王兄現在陷落在那些蠻人手中,那是我的同胞手足,我怎麼也得想法子救他出來,旁人說些什麼,我又何必在意。”

拓拔嫣然嬌俏地白了他一眼,嗔道:“你呀,就是這個我行我素的脾氣不好,要不然憑你的才學,王爺怎麼會不喜歡你?要知道收斂。”

朱讓槿搖搖頭,輕笑道:“王兄的才學、人品我都佩服的很,你爲什麼欣賞我,卻不喜歡王兄?還不是因爲我個性張揚,我行我素,不似王兄那般爲人嚴肅拘謹?”

拓拔嫣然爲之莞爾,搖頭嘆道:“你呀,你呀……”可是她的神色間卻滿是歡喜,顯然朱讓槿正說中了她的心事。

她想了一想,又道:“你既去敘州,我在成都也沒什麼意思,這兩日便返回小金川,王府的事務都安排妥當了麼?”

朱讓槿笑道:“王府的事不需要我操心,後天大管家就從陝西回來了,父王正在靜修,王兄不在時都是由他來處理王府事務的。”

拓拔嫣然不悅地道:“這些規矩真是莫名其妙,同樣都是蜀王的兒子,長子可以代王爺掌管整個王府,可是任何事務你連一點邊都不能碰,還得處處避嫌。銀安殿你連門都不準進,可我父親的座位我可是想坐就坐,想起來真是叫人生氣。”

拓拔嫣然替他抱不平,朱讓槿卻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呵呵笑道:“這樣不好麼?錦衣玉食,我又不差在哪裡。真的讓我去做那些事,操持王府的日常事務,去管鹽井桑田,鐵礦銀山,你喜歡麼?”

“不要。”拓拔嫣然不屑地撇撇嘴,搖頭道:“纔不要呢,朱讓槿是人中龍鳳,豈能沾染那些俗物?”

朱讓槿被她誇的心花怒放,忍不住親暱地颳了一下她的鼻子,微笑道:“你呀,父王不交辦我那些事呢,你嫌父王冷落我。交辦給我呢,你又嫌那些俗事羈絆了我,呵呵,女人就是這麼矛盾。”

拓拔嫣然板起俏臉道:“你什麼意思呀?是不是想說: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古人誠不欺我?”

朱讓槿失笑道:“你呀,又來疑心,我哪裡是這個意思?”

“一定是!”拓拔嫣然的刁蠻性兒又上來了:“怪不得你對那江南黛小樓一副念念不忘的模樣,還讚不絕口。她那樣的女人乖巧伶俐,最會哄男人開心,你想向東她不敢說西,如果有幸攀上您這高枝兒,更是隻會嘴上糊了蜜,哪會說這說那呀……”

朱讓槿一張俊臉頓時垮了下來:“我的媽呀,又開始了,嫣然的臉就象雲南的天,說變就變,誰知道哪句話她聽着就不順耳呀,沉默是金,嗯!沉默是金。”

拓拔嫣然說了半天,見他一聲不吭,不禁氣道:“你心虛了是不是?要不然怎麼一言不發?”

朱讓槿無奈地道:“心虛什麼呀,我的意思是,我的乖乖嫣然,長了一副七巧玲瓏心,叫人摸不透、猜不着……”

“你還狡辯!”

朱讓槿連忙又閉口不語了。

就在這時,一個笑聲道:“哈哈,拓拔姑娘又在欺負二王子了?這世上,也只有你能整治得他啞口無言了。”

只見一個身穿黑色窄袖且鑲有花邊的右開襟上衣,下着多褶寬腳長褲的壯年男子大笑着走來,後邊跟着一個服飾相似、但是顏色鮮豔、頭戴雞冠帽的女子。

這男子頭頂留有約三寸長的一綹頭髮,稱爲“天菩薩”,又以青藍色棉布纏頭,在左前額留出一個高高的尖角,稱爲英雄結,左耳穿針,戴了一隻碩大的金耳環。雖說此時天氣仍很炎熱,可是這人肩上竟還斜披了一塊披風似的粗毛氈,竟是一身彝人裝飾。

他的年紀要比朱讓槿大的多,大約三旬上下,不過彝人以無須爲美,從長鬚起就一根根拔去,所以下頜光潔溜溜,看起來也年輕了許多。

朱讓槿如見救星,連忙喜滋滋地迎上前道:“吉潘瓦西,我的好兄弟,你總算及時趕到了。”說着與他擁抱了一下,然後又向後邊的彝族女人微笑着打了聲招呼,那是瓦西的妻子吉古阿加。

吉古阿加斜披毛氈,下着百褶長裙,由於她的丈夫吉潘瓦西是土司之子,身份尊貴,所以按照身份越尊貴,裙折越密的規矩,她的長裙佈滿層層皺摺,同時緊拖地面,行走時塵土飛楊,這才顯的身份貴重。

“我接到你的消息,就日夜不停地趕來了,好兄弟,有什麼事要我幫忙嗎?”吉潘瓦西笑吟吟地對朱讓槿道。

吉潘瓦西和拓拔嫣然彼此也認識,所以笑着打了聲招呼。他前幾年曾經生過一場大病,部族裡的巫醫沒有治好,眼看就要命喪黃泉了,是恰巧遊逛至此的朱讓槿讓隨身的郎中給他醫好了病,彝人性情豪邁,有恩報恩,從此視朱讓槿爲異姓兄弟。

朱讓槿把事情簡要說了一遍,然後說道:“我知道你去過凌宵城和九絲寨和他們做生意,對入山的路徑一定了解,王兄現在陷在他們手中,靠朝廷大軍硬攻的話,王兄一定性命不保,所以我才希望你能和我同行,見機行事,或許有機會救我王兄出來。”

吉潘瓦西一聽面有難色,猶豫半晌才低聲道:“好兄弟,你王兄被抓的消息我還不知道,不過都掌蠻人又同朝廷作對的事在各山各寨都傳開了,土司老爺們大多存着……咳咳,那種心思,我若出面助你,我們的部落會被人孤立……”

朱讓槿垂下眉來,輕輕嘆了口氣,拍拍他肩膀道:“我明白,讓槿不會讓兄弟爲難的,我另想辦法,你不要太爲難。”

吉潘瓦西猶豫片刻,咬了咬牙道:“好吧,我陪你去,不過……我不能公開露面,你給我一套漢人的衣服,不要叫人知道吉潘瓦西跟在你身邊就行了。”

朱讓槿大喜,擁抱了他一下道:“這個好辦,嫂夫人就先住在王府吧,我一定叫人把大嫂照顧的無微不至。”

吉潘瓦西看了眼拓拔嫣然,朱讓槿會意地笑道:“嫣然是我的紅顏知己,唯一的紅顏知己,她那裡你應該放心纔是。”

拓拔嫣然雖愛和朱讓槿使小性兒,不過公開場合倒還知道保持他的面子,忙也巧笑嫣然地道:“是呀,你放心好了,我今天壓根兒就沒見過你們夫妻來王府,呵呵呵,這樣總該放心了吧,阿黑哥。”

蜀地百官內部對於議和還是作戰,招撫還是討剿始終爭論不下,有的官員以蜀地難行,敘州多兇險,昔年二十萬大軍不能進山半步爲由,建議可暫時答應都掌蠻的條件,一切以釋回世子爲前提,再徐圖後計。

反對者則認爲一旦答應,都掌蠻在敘州一帶就等於畫地爲牢,儼然便是國中之國,朝廷再想出兵,道義上就造成被動,出師無名了,而且其他土司部落如果有樣學樣,從此蜀境再無一天安寧,所以應剿撫並用,可以許以重金、土地和官職,以贖回世子,同時以強大的武力壓近,使都掌蠻放棄太過份的條件。

雙方爭執不下,不過一個基本共識卻都是一致的,漢人退出敘州,讓都掌蠻如同自成一國,這是決對不可能的,就算蜀王答應,朝廷聞訊也絕不會同意,都掌蠻提出這麼過份的條件,十有八九就是留着給朝廷討價還價,以便獅子大開口,要個高價。

楊凌早料到這麼坐在這兒單方面討論根本不可能有個結果,這麼故意公開議政只是因爲初掌大權,免得給人一種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感覺罷了。

他坐在上首,左右捧着黃綾包裹的尚方劍和欽差印信,靜待雙方爭的不可開交時,這位欽差大人才砰地一拍桌子,決斷道:“打不打,先出馬。我們在這兒商量出一百個主意來,也得都掌蠻人肯答應才行。一味的在這裡談,那不是紙上談兵嗎?都掌蠻人在哪兒?在敘州的深山老林裡!你們雙方的意見,本欽差已經記下了,待到了敘州,摸清都掌蠻人的底限纔能有所選擇。本欽差現在宣佈,由都指揮使李森帶大軍七萬,立即開拔敘州。那地方險峻狹窄,派去一百萬軍隊,能直接和都掌蠻人交戰的也不過兩萬人,七萬大軍綽綽有餘了。同時本欽差和二王子、布政使參政封大人、成都同知伍大人赴敘州,布政使安大人、按察使陸大人留在成都主持大局。”

隨行的人有布政使衙門、有成都知府衙門的人,最重要的是蜀王次子也隨軍同行,大家還能有什麼意見?於是爭執的雙方唯唯退下,楊凌一看,拂袖喝道:“即刻啓程開拔敘州,文武官員各司其職,有延誤本侯軍令者,殺無赦。退堂!”

七萬大軍要從各處調集,軍令下達,軍隊自行前住敘州待命,由成都府出發的軍隊不過才一萬五千人。不過這一萬五千人,也是浩浩蕩蕩,尤其後隊還拉着一門門大炮,看着嚇人,可當地有見識的官員士子們卻看的大搖其頭:這位欽差還當是在北方打韃子吶?都掌蠻人的住處險要無比,士兵們行路都困難,這些重達千斤的大炮他要是能運進山去一門,那也是奇蹟了,至於對那些天地生成的堡壘,懸崖峭壁構成的險關有沒有作用,更是隻有老天爺才知道了。楊凌卻滿不在乎,根本不管旁人怎麼看他。大明自打立了國,和都掌蠻就跟一對冤家似的,打了一百多年的仗了,名將不知派出過多少,軍隊最多出動過二十五萬,也沒奈何得了人家。

沒別的原因,既不是都掌蠻人有犀利的武器,也不是他們有了不起的智者,這夥蠻人雖然曉勇,以一當百還是誇張了點,真要是打仗,三五萬兵也就夠了。

問題是那裡窮山惡水,任你名將用兵如神、手下雄獅百萬,真打起來只有在後邊搖旗吶喊的份兒,就說九絲城前那條長達三十餘里的羊腸小徑,派上幾百人在草叢灌木中不斷偷襲掩殺,你的大軍就無法通過。

名將的謀略,無敵的大軍,在這天地之威面前,在這鬼斧神工般的傑作面前,只能鎩羽而歸。任由那些衣着破爛得象叫花子,文明還處在愚昧無知狀態的蠻人在山中逍遙。

楊凌要的就是給人一種假象,一種他的戰略和其他曾經圍剿都掌蠻人並無不同的假象,以輕慢其軍心。至於楊凌的神機妙算、出其致勝的方法,仍在醞釀之中,他需要柳彪儘可能多的情報,才能對症下藥,想出應付的辦法。

宋朝時大軍尚未出徵,皇帝先畫出一張陣法圖來,交給統兵將領按方抓藥,在當時無論是軍中將領還是朝中百官,沒有人覺的有什麼不對,可是看在楊凌眼中,不免荒謬異常。

到了前方戰場,敵我兵力不能預測,交戰地點不能預測,敵人的戰法不能預測,士氣軍心乃至天氣等等統統不能預測,非要按照事先畫好的陣圖作戰,如此拘泥不化,焉能不敗?在當時情報系統極其不發達的情況下,將帥出征之前先制訂具體的戰策戰法,楊凌認爲同樣是不負責任,所以絲毫不爲自己身爲主帥,大軍開拔尚無具體戰略而不安,反而覺得理所當然。

大軍離開兩日,三騎快馬從京師風塵僕僕趕到成都,在欽差行轅只停了片刻,又打馬如飛,直奔敘州而去。

楊凌到了敘州先安頓下來,伍同知負責軍需輜重,前期他是最忙碌的人,和欽差打聲招呼,也自去安排糧草了。

李森則排布先後趕到的諸軍,安扎營寨,架設沙盤,瞭解附近諸縣都掌蠻人的情形,與軍中將領議事,忙的不可開交。

柳彪聽說楊凌到了,便立即趕來相見,待楊凌的親兵將他引入楊凌的大帳,柳彪見楊凌一身輕柔白袍,絲巾束髮,風度翩翩,直如文人雅士一般,絲毫不見一點將軍氣質,但他背後卻站着一個全身戎裝的小校。

柳彪拱手向楊凌道:“參見大人。”

“坐,坐,不要客氣,看你的模樣,這幾天奔波勞累,辛苦你了。嚐嚐這峨眉竹葉青,形似西湖龍井,味道卻別有不同,先潤潤喉,提提神再說。”

“是,謝過大人。”柳彪笑嘻嘻地應了,接過杯茶來喝了一口,忽地感覺楊凌背後那小校有些眼熟,看着他的眼神也不同尋常。

柳彪仔細回看了兩眼:好俊俏的小校尉,脣紅齒白,柳眉杏眼,就象個年方二八的大姑娘。柳彪眼前一亮:大人這是從哪兒尋摸來的,達官貴人多好男風,大人莫不是女色品夠了,也想試試孌童的滋味兒?那時好男風是種時尚,並不受時人鄙視,所以柳彪只是壞笑着想想,不料那個俊俏的大小夥子見他瞅着自己,忽地抿嘴一笑,對他眨了眨眼睛。

這一笑可就女人味兒十足了,柳彪忽地瞪大了眼,“噗”地一口茶噴了出去:“這……這不是宋總兵嗎?”

柳彪愕然道:“宋大人不是留在成都了麼?沒聽說狼兵也來敘州呀。”

楊凌回頭看看宋小愛,呵呵笑道:“連你也瞞過了?那就好,先不要說出去。狼軍在十萬大山中行走如履平地,在這地方想必也能派上用場,至少總比咱們的官軍更擅於山地戰、叢林戰,這是我的一支奇兵,怎麼用還沒想好,就等你的消息了。”

柳彪定下神來,這才苦笑道:“卑職的人,當然不會特別注意探聽大人您的消息,不過您的行蹤我們一直在意,能瞞過他們的耳目,大人這手保密功夫也夠厲害的了。”

他呷了口茶,放下杯子,將手下蒐集來的情報綜合了一下,對楊凌一一敘說起來,楊凌一邊聽,一邊在紙上隨意地記下要點:舉凡都掌蠻集中居住的地點、部落的分佈、村寨的構成,男女老幼的大致比例,喜歡食用的食物,風土人情,民族習慣,甚至過些什麼節日,以及宗教信仰,這些以前剿撫都掌蠻時,將軍們不甚注意的問題,楊凌都事無鉅細,絕不露過一點。

“他們原本居住在附近的戎縣、介高、琪、筠連、長寧、江安、納溪六縣之間,與漢人衝突後,便大掠四方,殺死數百良民,搶劫了許多糧草,更有人趁機姦淫婦女,隨後向都都寨、凌宵城、九絲城等險要處聚攏,不過世子被扣押後,他們似有所恃,認爲官兵不敢傷害他們,而地裡的莊稼已幾近成熟,需要收割,所以許多人已返回村寨。”

“除去都都寨、九絲城、凌宵城等幾處險要,大人已知其詳外,屯集有都掌蠻重兵的還有僰王山,唐宋時,在該山主峰黑帽頂的半山腰建有石頭大寨一座,此寨圍山而建,巨石爲牆,高約丈餘,城內面積百畝之多,設大寨門,小寨門,故此又叫石頭大寨。此山四面陡絕,山下無路,惟西關口與插旗山之間有一條隘道可上,上山小路兩側巨石城牆伸延數百米,可謂易守難攻……”

楊凌逐一記着,現在只是聽柳彪口述,他心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大軍駐紮下來後,必得先與蠻人聯繫,看看如何救出世子,如果談和不成才能動兵,所以他也不甚着急,只管方方面面全都瞭解下來,以備不時之用。

“你說都掌蠻以銅鼓爲財富?他們不使用金銀麼?”楊凌停下筆,好奇地問道。

“不,金銀恐怕在所有部族中都是一樣珍貴的財物,不過就象烏斯藏人以牛羊多少來表示他們的財富一樣,都掌蠻以銅鼓來表示,一面上等大銅鼓價值白銀二百兩,可以換耕牛千頭。都掌蠻人飲酒作樂要擊鼓,拜神祭祀要擊鼓,領兵作戰還是要擊鼓,所以銅鼓在他們眼中不但是財富的象徵,而且代表權力、代表幸運,代表勇武,家中若藏有三四面大銅鼓,在部落中便地位崇高,人人敬畏。

都掌蠻人瞧不起漢人,不過卻唯獨對諸葛亮敬畏異常,認爲他是不可戰勝的天神,於是便把代表他們勇武和戰力的銅鼓稱爲諸葛鼓。”

楊凌沉吟着記了下來,柳彪又道:“都掌蠻信奉的神明是蛙神,就是青蛙,他們拜神的儀式就是穿上特製的衣服,模仿青蛙的動作躍動,向蛙神祈福。很多懸崖峭壁上都留在他們繪製的巨幅蛙神像,卑職見過一幅,陡壁千仞,就算以繩索系下,要繪下這麼大一幅畫,也不知要費上多久的功夫,他們對蛙神的崇拜可見一斑。”

這些雜雜碎碎的東西,楊凌也不知道哪些用得上,哪些用不上,不過他先一一記載下來,對於都掌蠻人的性情脾氣了解越多,對對手瞭解越多,總是能夠多操幾分勝算的。

楊凌道:“都掌蠻有數千座村寨,散落在周圍諸縣,最大的村寨才百餘人,然而每逢戰事,卻能迅速聚集,而且上下一心,衆志成城,這個部族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聽說他們的族長姓阿(讀音爲哈)?”

柳彪道:“是,其實蜀地各部族,比如羌、彝、苗、烏斯藏等族,百餘年來和漢人雜居,接受漢人學問,許多已經漢化了,被稱爲熟番,居住在偏遠山區的,野性難馴,還是常出山劫掠漢人村寨,被稱爲生番。而都掌蠻卻是其中的異類,始終獨處寡居,不與漢人來住。不過這個不相往來,是指他們不同漢人混住交住,極爲排斥漢人,但是對於漢人的許多東西,他們卻非常喜歡。據卑職調查,他們的大酋長阿大,曾派人購買了大批的瓷器和絲綢,而且見到朝廷官員出巡的儀仗也十分羨慕。有投靠他們的漢人流民拍馬奉迎,教唆阿大酋長學習漢人稱皇稱帝的,每每出巡,現在乘坐四駕的馬車,身穿繡龍的衣服,頭頂也撐着黃羅傘蓋,沿途敲鑼打鼓。”

柳彪忍住笑道:“不過阿大覺得皇帝聽起來不如大王威風,所以便令族人稱他爲大王,而不願稱皇帝。他傳下命令時,也不叫聖旨,叫大王旨。”

宋小愛“噗哧”一聲笑出聲來,楊凌聽到這裡,也忍不住失笑,就在這時,門外有人高呼道:“聖旨到,楊凌接旨!”

楊凌吃了一驚,不及細想,連忙整衣出帳,只見三匹駿馬上風塵僕僕的三名騎士,肩上插着軍驛特製的十萬火急肩旗,朱讓槿、布政使參政封大人等莫名其妙地隨在後邊。

楊凌心中一沉,京裡出了什麼大事了?他急匆匆走上前,撩衣跪倒,揚聲道:“楊凌接旨。”

中間那名騎士解下肩上黃綾包裹,取出聖旨,徐徐展開,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威武侯、柱國上將軍、內廠提督楊凌,奉旨巡幸天下。時有倭寇夷盜襲擾南疆海域,卿以六省之軍,當虎狼之師,被甲執銳,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彈指克定。揚我威風,功名赫赫,朕甚嘉之。放眼朝野,朕欲擢智勇付之內外事者,莫如卿也。愛卿輸誠效力,有勞於國。卿妻韓氏,舉止大家,溫婉恬靜,賢良淑德,持家有度……”

楊凌悄悄挪了挪發麻的膝蓋,心中暗道:“他媽的,這肯定不是皇上寫的,不知皇上怎麼想的,這大概是要賞我了,前邊這麼多廢話!”

馬上騎士換了口氣,繼續道:“今卿妻韓氏喜誕麟兒,聰穎可愛,人品俊秀,聯甚喜之,收爲義子……”

楊凌腦袋轟地一聲,身子好象忽然飄了起來:“幼娘生了,幼娘給我生了個兒子!”楊凌歡喜的只想高呼雀躍,下邊說些甚麼,全然聽不到了,只覺耳鼓嗡嗡的,好似喝了二斤烈酒。

馬上騎士猶自道:“卿之功勞,莫以復加,今改封一等侯,使彼列土分茅,世享國恩。卿妻韓氏,加封一品誥命夫人。卿之愛子,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將軍。爾之子孫即朕之子孫,朕之子孫享萬年之禍事,爾之子孫享萬年之樂,與國同休,煌煌天語,載在敕書,共同遵守。欽此!”

楊凌原來雖是侯爵,但是卻不能世襲,如今升爲一等侯爵,這侯爵之位就能世襲罔替了,莫看只是有等無等的區別,那可是登天也難以逾越的一步,周圍官員聞聽都驚羨不已。

至於韓幼娘,楊凌被封爲柱國上將軍時,就是一品了,但是這個一品夫人卻不是誥命,誥命可是有敕書、有官袍、有俸祿的,待遇地位自然不同。

最不得了的就是他那個還沒看見啥模樣的寶貝兒子,雖說是世襲的小侯爺,可是老爸還健在,他是沒有任何爵位官職的,如今被皇上收爲義子不說,媽還不會叫呢,就成了五品武節將軍,雖是散職,卻是吃朝廷俸祿的。

щшш¤ Tтkā n¤ CΟ 前些日子還傳說楊凌有失聖寵呢,這恩寵之隆明明是無以復加呀。楊凌根本沒看到衆人複雜的眼神,聽完了聖旨茫茫然半晌跪在那兒不動,一顆心早飛回北京城,飛回侯爺府,想着自己的愛妻和嬌兒了。

對這位天子第一寵臣,傳旨的京差可不敢得罪,見他不接旨,那錦衣衛跳下馬來,笑吟吟地上前攙扶,笑道:“恭喜侯爺,請侯爺接旨吧。”

“啊!”楊凌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雙手接過聖旨,說道:“謝皇上宏恩!”楊凌接旨站起,那錦衣衛又道:“皇上給幹殿下起了個名字,皇上說,他這名字起的好,大人要給兒子起名兒可以,可這落籍時可得寫皇上起的名兒。”

楊凌剛剛回過神來,一聽這話可壞了,上回皇上想要江山一統,朱壽萬年,就順手給自己弄了個叫萬年的表字。這位皇上辦事可有點不靠譜兒,不知道這回給兒子又起什麼名了?楊凌提心吊膽地道:“是,臣遵旨。只是不知,皇上給臣的兒子起了個什麼名兒?”

那個錦衣校尉吸了吸鼻子,神情怪異地道:“皇上盼着千殿下早日長大成人,能夠爲國盡忠,所以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楊大人!”

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378章 帷幄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2章 偷渡時空第231章 明爭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34章 風雨欲來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84章 四月廿八第459 混戰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86章 弘治大行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36章 奪路而逃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440章 秘密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463 訓妻VS虐夫第17章 青蛙理論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171章 暗起殺機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158章 各取所需第58章 糊塗應對第48章 糊塗升官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440章 秘密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31章 兩隻老虎第337章 跳大神第69章 智鬥權侯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457 捕蟬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24章 瘋魔棍法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385章 脣槍暗箭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80章 佛也發火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65章 又生枝節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225章 妒後第33章 馬昂從軍第34章 風雨欲來第132章 觀魚之樂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88章 四面樹敵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329章 風雲漸起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60章 鄭和海第8章 惹上官司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59章 兵馬未動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366章 五星上將0195 兩難境地第95章 舉人的信第378章 帷幄第52章 懵懂進京第112章 熱身運動第94章 如此容易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20章 智鬥第27章 監軍奸軍
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378章 帷幄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2章 偷渡時空第231章 明爭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34章 風雨欲來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84章 四月廿八第459 混戰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86章 弘治大行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36章 奪路而逃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48章 龍江再興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440章 秘密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463 訓妻VS虐夫第17章 青蛙理論第128章 太湖泛舟第171章 暗起殺機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158章 各取所需第58章 糊塗應對第48章 糊塗升官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440章 秘密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45章 火炮有望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31章 兩隻老虎第337章 跳大神第69章 智鬥權侯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457 捕蟬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24章 瘋魔棍法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385章 脣槍暗箭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80章 佛也發火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65章 又生枝節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210章 有軍來援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225章 妒後第33章 馬昂從軍第34章 風雨欲來第132章 觀魚之樂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88章 四面樹敵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329章 風雲漸起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60章 鄭和海第8章 惹上官司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159章 兵馬未動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366章 五星上將0195 兩難境地第95章 舉人的信第378章 帷幄第52章 懵懂進京第112章 熱身運動第94章 如此容易第183章 君欲遠行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20章 智鬥第27章 監軍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