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焦芳用計

餘額不足

焦芳陪笑道:“是,只是......王鏊、劉芳兩位大人剛剛吃了閉門羹回來,老夫怕是也要鎩羽而歸,楊大人是皇上面前得力的臣子,有件事老夫想請大人幫忙進言”。

楊凌心中一閃,恍然道:“大人也是爲了信陽之事來的麼?不瞞大人,下官方纔也勸過皇上......”,楊凌把事情源源本本對他說了一遍,輕嘆道:“皇上年幼,尚不識民間之事,有些事未必能和皇上說的清楚,下官現在也沒什麼辦法呀”。

焦芳這人不象王鏊、楊芳等人講什麼書生節氣,雖然年逾七旬白髮蒼蒼,他熱衷名利的心思可是一點沒減。如今楊凌是正德帝跟前紅的發紫的人物,他早有心結交,所以他官位雖比楊凌高,對楊凌態度卻極爲謙卑。

聽了楊凌的話,焦芳蹙着白眉想了陣兒,小心翼翼地道:“皇上從小住在宮中,不知民間疾苦也在情理當中。不瞞楊大人,老夫是河南泌陽人,家鄉也在遭災之列,河南全境如今災民嗷嗷待哺,受災者豈只一地。泌陽、信陽等地的親友上京相托,老夫怎麼也得在皇上面前進一言吶。既然直諫不得,老夫想委婉相求,不過這事兒還得楊大人伸以援手,還望楊大人相助”。

“哦?若能對百姓有所助益,楊凌自無不允,不知老大人有何高見?”楊凌忙道。

焦芳聽他答應,忙欣然湊上來對他低語一番,楊凌聽了詫然望了他一眼,心道:“雖說皇帝少不更事,可也是十五六歲的少年了,他頑心雖重,但是會欣賞這種小孩子把戲麼?”

不過這位老大人既然說了,不妨助他一臂之力,如果真能成功,那也功德無量了。楊凌點頭道:“這個好辦,卑職這就去,明日大人備好東西等着皇上召見便是了”。

下了早朝,正德皇帝擺駕中和殿,一進了殿門,他就打了個哈欠,對候在這裡的楊凌發牢騷道:“天天起這麼大早,困死了。最可恨還是那種龍椅,要我說,製作龍椅的人一定和皇帝有仇,那椅子板兒太硬,坐着難受。椅背太深,腰借不上力。兩邊的扶手又太遠,想扶一下都沒法扶,坐在上邊真是要多累人有多累人”。

楊凌聽了有些想笑,記得大明曾有位木匠皇帝,可是印象中好象並不是他,聽他說的這般頭頭是道,莫非朱家子孫對木匠活都有天賦麼?

谷大用見皇帝說這些事情,忙把宮女太監們都打發了出去。劉瑾現在雖是正德皇帝跟前的紅人,可現在職務還沒有什麼變化,仍是鐘鼓司的掌印太監。這邊下朝,他在那邊指揮敲鐘打鼓,忙的不亦樂乎,這時是沒時間趕來侍候皇上的,其餘馬永成、張永等人各有所司,皇帝身邊只有谷大用一人侍侯。

正德在龍書案後坐了,從桌上錦盒中拿起塊酥脆的點心一邊吃,一邊含糊地道:“對了,你說河南多產寶,今日要着人進獻幾件希罕物兒,快拿來我瞧瞧”。

楊凌微笑着對谷大用使個眼色,谷大用早得了他囑咐,連忙走到殿前,高聲喝道:“宣吏部侍郎焦芳進見!”

不一會兒,白髮蒼蒼的焦芳攏着袖子一溜小跑地從前殿跑過來,走到殿門前先呼呼地喘了一陣兒,才邁進門檻噗地跪倒,高呼道:“臣焦芳見過皇上”。

正德喝了口茶,笑容可掬地道:“焦愛卿請起,朕聽說河南多寶物,你可曾帶了來,快拿來給我瞧瞧”。

焦芳磕了個頭道:“啓稟皇上,河南這地方不產金、不產銀、不產珠寶玉器,所謂的寶物只是些別的地方希罕少見的活物兒,臣恐驚了聖駕”。

正德一聽大樂,什麼金銀珠寶,那種東西有什麼好玩的,一聽他說是別的地方少見的活物兒,更是心癢難搔,少年心性兒一起來,也不顧皇上的威儀了,他拍着桌子急不可耐地笑道:“快快,快拿出來給朕瞧瞧,朕就喜歡這些東西”。

“是,微臣遵旨!”焦芳擡頭看了楊凌一眼,楊凌笑了笑,微不可察地對他點了點頭,焦芳這才放心。

他今兒進諫,實也冒着極大的風險,若是皇上見了他呈獻的東西不喜反怒,那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弄不好他就得去天牢和王瓊王大人作伴,現在有楊凌點頭答應,一會兒皇上萬一發火,有他保着應該也不會有事了。

焦芳硬着頭皮從袖中摸出三個小盒子,恭恭敬敬地捧在手上,說道:“臣的家鄉別的寶物不產,所產者盡是這種希罕物兒,請皇上御覽”。

正德着急地道:“起來,起來,快拿過來給朕瞧瞧”。焦芳起身上前,將三個盒子放在正德面前的龍書案上,焦芳小心翼翼地打開一個盒子,輕輕向正德面前一推。

正德睜大眼睛,只見那盒子中一隻須爪顏色金黃,逞半透明的小東西,背上披着墨厚的殼子,長尾巴上團着一個勾子,好象威武的大將軍一般,不禁驚奇地笑道:“這是甚麼?好生有趣!”

他說着就要伸手進去撫摸,楊凌連忙一把拉住他道:“皇上小心,這東西叫蠍子,身有毒性,若被它尾上的勾子蟄了疼痛難容,且莫碰它“。

正德喜道:“原來這個可愛的小東西就是蠍子,長得很是威武漂亮,五毒之名朕是聽過的,可惜卻沒見過,改日把這些毒物都湊在一塊兒,叫它們咬咬看,朕看它們誰更毒些,那盒中還有什麼,也拿出來瞧瞧”。

谷大用拿起盒蓋將那盒子蓋好,又打開一個,裡邊盒中一個軟軟趴趴的東西,黑乎乎的,在盒子裡飛快地打着轉轉兒,正德看了不喜,皺了皺眉道:“這是什麼?”

焦芳道:“回皇上,這東西叫錢串子,河南百姓生活窮苦,身無餘財,瞧這活物兒一節節的如同串錢的串子,便以它來打趣,盼着有朝一日家境也能富裕些”。

正德‘喔’了一聲,不感興趣地道:“這個錢串子不好玩,第三件是什麼?”

焦芳又打開一個盒子,盒蓋一掀,只聽嗡地一聲,一件小東西從裡邊呼地一下飛了出來,在殿裡胡亂轉了兩圈了,一聲鳴叫飛出殿門去了。

正德皇帝瞧的目瞪口呆,他大驚小怪地笑道:“這是何物,是鳥兒麼?怎地飛走了?”

楊凌見這麼尋常的東西正德皇帝都沒見過,瞧着還真是可憐。不過想想曾經有都市的孩子到了鄉下,居然不認的玉米苗,還奇怪這種雜草爲什麼長得那麼整齊,那麼這位皇子不認得這些東西也就不足爲怪了。

楊凌笑道:“皇上,這東西叫蟬,又叫知了,因爲它的叫聲象是‘知了’二字,這東西餐風飲露,以樹汁爲食”。

焦芳雖是一身的學問,可是自古人都以爲蟬是喝露水長大的,還有人專門賦詩讚美蟬的高潔,吸取樹汁他也是頭一次聽說,不禁看了楊凌一眼,隨即對皇上附和道:“楊大人說的對,河南一地這些年不是旱就是澇,地裡都不長糧食,連鳥兒都快餓死了,只有這種不需要吃東西的活物兒才能活得下去”。

正德聽了不敢置信地道:“河南地方如此貧瘠麼,那兒所產的寶物,就是......。就是這蠍子、知了、錢串子麼?可憐!好生可憐”。

焦芳趁機跪倒道:“皇上慈悲,先帝和皇上治下,本來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的,奈何河南連着幾年天災不斷,所以百姓日子過得甚是貧苦,雖然還沒有易子而食的慘聞,但許多百姓已三餐難斷。臣前兩日遇到幾個逃難出來的鄉親,才知故鄉災情之重。

臣雖是河南人,同樣也是皇上的臣子,所以不敢誇張此事驚聳聖聽,同時也不敢知情不報欺瞞皇上,所以冒昧上奏天聽,請皇上爲河南的百姓作主”。

正德這才明白他的意思,他又瞧了瞧那桌上的盒子,失笑道:“焦侍郎好手段,罷了,朕就準了你們這些河南藉臣子的摺子,免了河南的錢糧。既然給了恩德,要免就多免些,朕就免......河南五年的賦稅,我看如何?”

焦芳一聽大喜若狂,他噗嗵一聲跪倒在地,把頭磕的咚咚直響,連呼皇上聖明,那讚美的詞語滔滔不絕如同洪水氾濫,連正德聽了都覺得吃不消,他捂着嘴兒哈哈笑道:“罷了罷了,你且下去吧,一會兒午朝時朕下旨就是了”。

正德轉眼瞧見楊凌笑吟吟地站在一旁,不禁含笑裝怒地瞪了他一眼,說道:“你莫得意,今日朕本來以爲有希罕物兒玩呢,卻是大失所望,這件事着落在你身上,三日之內,你要尋件好玩的事兒給朕做做”。

楊凌笑嘻嘻地應了聲是,陪着吏部侍郎焦芳磕頭謝恩,一同退出了大殿。焦芳拉着楊凌的手連連道謝,興奮的語無倫次。

楊凌聽他說河南人氏必對他此番義舉感恩戴德,不禁笑道:“這也未必呢,朝中大臣多對下官有所誤解,恐怕......就連同爲河南藉的楊芳、王鏊兩位大人對我也視如敵寇呢”。

焦芳一擺手不屑地道:“莫理他們,百姓只認得誰給他們飯吃,誰讓他們活命,至於那班知禮不知行的書蠹,莫去理會”。

焦芳是天順八年進士。弘治初年移霍州知府,擢四川提學副使,調湖廣。不久,又遷南京右通政,後又遷禮部右侍郎,直至坐到吏部侍郎的位置。

他爲了顯示自己的才華,常常上書奏事,針對朝廷和地方的事情提出自已的見解,希望能引起弘治帝的重視,能夠重用他。

可惜那時官員多少都有些地域情節,他先後任職的禮部、吏部,尚書王瓊、馬文生二人雖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是私德上也不能做到盡善盡美,焦芳的奏摺常被他們壓下不報,這些官員大多是南方人,所以焦芳對南方官員極爲仇視。

如今朝中除了大學士劉健,柄權的人大多是浙江、湖南、江西一帶的才子,所以這朝中他能看得上眼的官兒也就沒有幾個了。

楊凌來自雞鳴,是北方同鄉,又是天子近臣,而且剛剛慨然幫了他的大忙,使他能對家鄉父老有所交待,焦芳心中自然感激涕零。

聽楊凌說他受朝臣岐視,焦芳想起自已所受的排擠,不免起了同仇敵愾之心,當下拱手道:“楊大人今日善舉,救活河南百姓數十萬,今後大人若有所遣,只須知會一聲,老夫但能力所能及,無有不允”。

楊凌笑了笑,向他謝了一聲,拱手恭送這位大人離開了。他現在只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儘可能活的開心一些,能做好事時就順道做一些,雖然機緣別人一輩子求也求不到,他卻沒有什麼大志,所以這位中組部副部長的話全沒往心裡去。

午朝散後,正德鬆了口氣,他回到乾清宮散了儀仗,一邊吃着零食,一邊叫小太監去把馬永成幾個人喚來,再尋些新鮮花樣解悶兒,這時外邊有人揚聲道:“武英殿大學士劉健、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華蓋殿大學士謝遷求見皇上。”

正德皇帝啊了一聲,慌慌張張的趕緊一掀簾子,把蜜餞盒子塞了進去。上一次他沒有在意,接見劉健時桌上擺了一盒乾果,被劉健看見了頓時慷慨陳詞一番,責備皇上不注重龍體,胡亂進食、不按時辰進食,弄的正德道了歉發誓以後不再亂吃東西,劉健這才罷休,今兒若被他們看到,三個大學士一齊開口,那還能活麼?

正德藏好了蜜餞盒子,才端然坐好,說道:“請三位大學士進殿”。

殿門外三個老頭兒應聲走進殿來。這三位大學士今日聯袂趕來,爲的是一件大事。新君繼位,六宮無主,雖說皇帝年紀不大,可是這事兒也得儘快安排了。

當然,納後的事正德自已是做不了主的,他們前來,也只是禮節上徵求皇帝的同意,只要他一點頭,自然有人全程操辦,皇帝只要等着進洞房就行了。

選立皇后,作範中官,敬稽典禮,那是何等大事,重要性雖不及皇帝選拔繼承人,但是透明度卻高的多,母儀天下的正宮之主,必須由內務府敬慎選擇,挑選出候選人後再由內官、內閣陪同太皇太后、太后來進行商榷決定,選擇的人模樣還在其次,必須是官宦家的女兒,身世清白、賢良淑德,堪爲天下之母。

此時的正德帝,除了對唐一仙有些朦朧情愫,對於男女之情還懵懵懂懂的,牀第間的事更是擀麪杖吹火,一竅不通,所以令三位大學士喜出望外的是,這幾天商量點什麼事兒都讓他們頭痛不已的正德皇上,居然出奇的配合,沒有提出任何意見。

三位大學士本來端着肩膀,一副戰鬥臉,只要正德反對,立即便展開口水大戰,一見正德皇帝如此配合,三個老臣喜孜孜的告辭,直奔內務府談鱗選皇后的事去了。

正德皇帝還不太明白給自已選老婆意味着什麼,他從桌子底下掏出蜜餞,拈起一塊兒咬了幾口,趴在桌子上邊想了會兒,還是沒覺得這事兒和自已有什麼關係。

等他擡起頭來,看到楊凌站在面前,正德皇帝忽然一拍腦門道:“朕纔想起來,你好象也很久沒回家了吧?今天就不必守在宮中了,回家去吧,反正你不用早朝,明兒也不用來得那麼早。

呵呵,我記的父皇散了朝都是和母后在一起的,去的次數少了母后就不開心,你離開這麼久,幼娘姐姐一定也不開心了,叫她不許怪我呀。喏,這盒子蜜餞你拿回去吧,當我送給幼娘姐姐陪禮的”。

楊凌一聽正德放他回家,喜得周身三千六百個毛孔都張了開來,他也顧不得再和正德皇帝客套,急忙興沖沖地謝了恩,挾了那盒蜜餞,先跑去見了柳彪,囑咐他好生約束官兵,不日就要移兵駐紮皇莊。

然後他要了一匹快馬,一出皇宮就翻身上馬,歸心似箭地直奔護國寺而去。這時滿城百姓生活如常,只是衣着都穿成了素色,頭上纏着白巾,一路上隱隱聽得寺院中悠揚的鐘聲飄蕩過來。

王瓊這個大小寺院鳴鐘三萬響,晝夜不準息的規定,到今天恰是第三天,估計敲的次數也快並不多了。雖然沒有人替他們數着,那些和尚敲的倒用心敬業,一下也不敢馬虎,據說有些寺廟已經敲壞了好幾口鐘了。

楊凌飛馬奔到護國寺街,一進了自已宅子的衚衕兒,就看見一頂小轎迎面而來,兩個青衣家僕隨在轎旁擦着他身子過去了。

楊凌翻身下馬,牽着馬兒興沖沖地走到自家門口,伸手一推,那院門兒沒關,楊凌立即推開院門牽了馬進去。

他一進院子,就瞧見雪裡梅彎着腰站在院角兒,她秀項纖細、肌膚凝玉,僅是側面望去那道倩影就說不出的高雅迷人。

只是這位氣質不俗的美人兒此刻穿的是布衣、繫着藍圍裙,頭上纏着一道白綾,纖腰上頂着一個小簸箕,正在向院角柴枝紮成的小角落裡撒着雞食。

聽見聲音,雪裡梅攸地一扭頭,瞧見是他,頓時又驚又喜,她雀躍地擱下簸箕,興沖沖迎上來,張嘴喚道:“大......”,楊凌馬上噤了她聲,悄聲笑道:“不要叫,幼娘在裡邊麼?我偷偷進去”。

雪裡梅臉上喜悅中帶着一絲羨慕,她忙不迭點了點頭,嬌聲道:“嗯,姐姐在呢,方纔有人來拜會大人,見你不在家,他還說這兩日新帝登基大禮已成,大人很快就會回來呢,幼娘姐姐和我們聽了都開心死了。嘻嘻,想不到他前腳剛走,大人就真的回來了。”

“哦?”楊凌一邊將馬繮系在大槐樹上,一邊隨口問道:“是什麼人找我?找我何事?”

雪裡梅溫順地跟到樹旁,掠着額邊散落下來的秀髮抿嘴笑道:“那位公子似乎滿懷心事,卻沒跟我們說,只說他是禮部尚書的三公子,叫王景隆,還說明日還來拜會”。

“王景隆?”這名字好熟悉,楊凌忽地想起王景隆不就是歷史上玉堂春的真命天子麼。王景隆上門,不用說,是因爲老王瓊被關了十多日,三位大學士求情皇帝還是不允,王家沉不住氣求到他門上了。

想不到王景隆和玉堂春她們倒底還是見了面,如果說這就是命,不知道這本來夙命中註定的情人,是否仍有緣在一起。楊凌可記得那個故事中的蘇三和雪裡梅最後都嫁給了王景隆,成了他的寵妾。

楊凌心裡想着,用怪異的眼神打量了雪裡梅幾眼,雪裡梅不解其意,見楊相公目光灼灼地盯着她瞧,這一仔細打量,多日未見的楊相公瞧上去又多了幾分成熟、威武的男人味兒,她的芳心不由一跳,眸中沒來由地泛起一絲羞意,白玉似的俏臉騰地浮起一抹嫣紅。

楊凌醒悟過來,這些事想也沒用,反正明日王景隆還會來,如果蘇三和雪裡梅命中註定和他有緣,那也不妨玉成其事,王家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也不會委曲了雪裡梅她們。

楊凌想透澈了,便拋開心事,將馬鞭遞與雪裡梅,向她笑了笑,躡手躡腳地走向自已房門。房門半掩,,迎面撲來一股肉香味兒,楊凌的心裡充溢着見到心愛的人的幸福感覺。

他悄悄探頭兒向裡邊看了一眼,只見韓幼娘背對着她坐在竈前,她穿着月白色裙子,內襯想必已拆了,所以單薄的衣衫襯得嬌小的身子比往昔又瘦了些,纖腰婉約一束,小翹臀卻仍是那般豐盈。

楊凌心頭熱乎乎的,他攸地跨進門去一把將幼娘攔腰抱了起來,大手在她屁股上一拍,在她的驚呼聲中哈哈大笑道:“相公回家,不來迎接,爲夫執行家法,先打三十巴掌!”

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2章 偷渡時空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221章 心若有靈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432章 玉碎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75章 恩威並施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56章 今夜銷魂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33章 馬昂從軍第48章 糊塗升官第149章 斬首奪營0195 兩難境地第354章 借勢呼風0105章 正德斷案第412章 終得結髮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6章 走出山坳第2章 偷渡時空第457 捕蟬第401章 埋恨第11章 折騰不起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402章 回程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5章 相濡以沫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157章 開門見山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76章 糊塗差使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166章 兵出正奇0195 兩難境地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51章 五箭連珠第95章 舉人的信第208章 談笑用兵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30章 伏招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125章 明查暗訪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465章 釣魚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第62章 三公一老第15章 珍珠之誤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75章 恩威並施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231章 明爭第227章 請開海禁第259章 合圍第106章 紅袖侍酒第433章 王見王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163章 劉瑾變法第416章 唯一選擇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260章 內鬥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68章 大索京師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80章 佛也發火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410章 應變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91章 定計除奸第26章 天降奇兵第182章 請君相送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345章 小人正當道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第60章 鄭和海
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2章 偷渡時空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221章 心若有靈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432章 玉碎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75章 恩威並施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56章 今夜銷魂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431章 千古一帝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20章 咆哮縣丞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33章 馬昂從軍第48章 糊塗升官第149章 斬首奪營0195 兩難境地第354章 借勢呼風0105章 正德斷案第412章 終得結髮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6章 走出山坳第2章 偷渡時空第457 捕蟬第401章 埋恨第11章 折騰不起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402章 回程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5章 相濡以沫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157章 開門見山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76章 糊塗差使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166章 兵出正奇0195 兩難境地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51章 五箭連珠第95章 舉人的信第208章 談笑用兵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30章 伏招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125章 明查暗訪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465章 釣魚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第62章 三公一老第15章 珍珠之誤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75章 恩威並施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231章 明爭第227章 請開海禁第259章 合圍第106章 紅袖侍酒第433章 王見王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163章 劉瑾變法第416章 唯一選擇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260章 內鬥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68章 大索京師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235章 灌腸大使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80章 佛也發火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410章 應變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91章 定計除奸第26章 天降奇兵第182章 請君相送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345章 小人正當道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第60章 鄭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