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各取所需

0158 各取所需

李東陽頓時被楊凌的話驚呆了,此時此刻,就算是他,就算是在同僚好友面前,也不敢這麼肆無忌憚地評價八虎和焦芳,楊凌做爲八虎和焦芳一黨,竟敢在自己面前如此直言不諱,他瘋了不成?

李東陽臉色陰晴不定,半晌方輕笑一聲道:“楊大人如此說話,不怕內廷中人和焦大學士和你翻臉成仇麼?”

楊凌嘿嘿一笑,說道:“李大學士不怕被人當成造謠中傷、挑撥離間的小人,儘管說與他們知道便是。”

李東陽怔了怔,忽地仰天大笑。楊凌含笑相視:既然二人是暗室以交談,無論如何推心置腹,這番話都不可能作爲證據傳出去影響他們的聲名和官威,楊凌可以開誠佈公,李東陽自然也不必再有顧忌。

果然,李東陽暢然笑罷,撫掌道:“時至今日,還能聽到如此暢快淋漓的話,尤其出自楊大人之口,實令老夫驚訝,楊大人今日造訪,到底有何目的,請直言相告吧。”

楊凌笑笑,說道:“大道公義,說到底不過是利在其中,這種有江山之利、百姓之利、個人這利之分,下官今日來拜見大人,就是想爲朝廷謀利、爲百姓麻謀利。”

李東陽目光一凝,注視着他道:“楊大人此話怎講?”

楊凌長長吸了口氣,說道:“下官從江南迴來,深覺江南自古富庶之地,僅靠田地已不能再有進展,江南商賈雖多,精美之物卻只有各地士紳富豪消受得起,受此制約,百姓得惠有限。再者,倭寇在沿海肆虐。雖未成心腹之患,但大明百姓多受其擾,朝廷駐重兵於沿海,處處被動防禦,卻防不勝防,大軍耗資靡巨,卻不能救沿海百姓於水火,種種弊病,皆因海禁而起。下官以爲,若開禁通商,則倭寇產生之根源可除,不法私販再無容身之處。朝廷可增加大筆稅賦,黎民百姓也可從中獲利,何樂而不爲呢?”

李東陽大爲驚愕,他只道楊凌如今大權在握,想創些政績樹立威信,卻沒想到他選了這麼一條艱難的道路。

解禁通商未必是毫無缺陷的良藥,可是相對於禁海禁商,卻好久多多,他主持朝政多年,站在最高處,這其中關節自然看得明白,可是要推行這項政策,卻是朝野阻力重重。

即便他和劉謝三人主持朝政時,又深得弘治帝信任,也知道如果費力不討好地去勸說皇帝解禁通商,弄不好反而引火燒身。

李東陽與劉謝私下議論朝政,想及海禁中錯綜複雜的關節,也不禁大搖其頭,認爲解除海禁遙遙無期。

他們雖是實幹、能幹的賢臣,也想不到五十多年後,全面解除海禁就已成了當務之急。而且在朝野各方的一致支持下,在大明朝廷順利實施了,只是國家施政,先行一步、後行一步效果實是天壤之別,那時已經有些晚了。

李東陽垂下眼眸,輕輕舉起杯來湊到了脣邊,沉吟不語。

楊凌知道他還要消化一下自己的話,更要揣測自己的真實來意。是以靜靜等待,並不催促。過了半晌,李東陽才輕輕呷了口茶,放下杯子展顏一笑道:“楊大人以爲平倭靖海、強國富民,解除海禁乃是必治的一劑良藥麼?”

楊凌誠懇地道:“大人,強國富民的方法自然不只一條,不過解禁通商不失爲一個好辦法,大海橫在那兒,海線綿延萬里,中外貿易始終難以禁絕。造雙桅船者斬,只能斬我大明百姓,海林亦只能禁我大明百姓。常言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洋就象一個聚寶盆,因爲倭寇作亂而棄了這棵搖錢樹,結果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於是轉而爲盜。

現今倭寇橫行的苗頭比起海禁之初如何?愈發勢大了。各業利益所在,因而爲盜,良民利益所在,亦下海爲盜。大人入內閣多年,故舊遍及天下,耳目靈通得很,應該知道所謂倭寇,大多皆是我大明百姓。逼良爲盜是一罪,斬倭禦敵是一功,是以沿海官吏指鹿爲馬,掩蓋事實者皆有之。寇與商同是人,皆爲利而來,市通則寇爲商,市禁則商轉爲寇,海禁一日不解除,禍患始終存在。

如今朝貢貿易僅限於朝廷,是故私商貿易盛行。沿海的海商大賈、士紳世家走私甚是猖獗,如果取消海禁,再剿撫並用,清除頑固的海盜,允許百姓下海前往西洋、東洋貿易,不但倭患可以煙消雲散,以此爲契機,還可繁榮百姓,強盛國家,何樂而不爲?”

李東陽望着楊凌,聽他侃侃而談,隱隱表現出痛惜和焦急的神情,心中不覺有些觸動。眼前這個人或許擅於權謀,或許諂媚君上,可是未必就沒有報效朝廷、造福百姓的雄心。

如果他真的貪圖權利,目前他就該把心放在朝廷上,利用朝中的動盪,不斷安插親信、收服人心,鞏固自己的勢力,何必苦心竭慮去搞什麼解禁通商?

他如今權勢熏天,又掌着司稅監,控制着在明的財源,可沒胡必要冒這個險吶。劉公、謝公,莫非你們都看錯了他的爲人?結好權貴功卿、縱容皇上玩樂只是他爲一展胸中抱負不得已而爲之?

李東陽輕輕嘆息一聲,沉吟道:“禁海,自然有諸多弊病,強漢、盛唐、富宋……自古以來未見有禁海之舉,唯有我朝呀……”

楊凌聽他語氣鬆動,心中狂喜,他站起身來,慨然道:“大學士,下官知道大人和朝中百官因在下一介秀才,迅速攀升,而又與內宦權奸交從過密而頗多誤解。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日久人心自現,在下現在也不多做表白。但解禁通商,下官實無私心,此事若成實是利國利發,而且海關和有司衙門,下官也願進諫皇上,交付地方官員管理。

大人,自古外族難自海上來,如今異國造船能力增強,已有佛郎機人自萬里之遙來訪,公知再過百年如何?這知這海洋天塹那時不能成爲坦途?

大明在北方築了一道長城,難道那時在海邊再築一道長城,堂堂中華、炎黃子孫要處處築牆,將大好的海洋丟給夷人不成?要窩在家裡處處捱打麼?海域亦是我大明疆土,單是守土有責便不該將它放棄!”

李東陽霍然動容。沉思半晌後,他徐徐說道:“解除海禁……難!”

楊凌道:“大人是謙謙君子,所以說難,下官結交內宦,詬名滿身,所爲何來?大人若是允了,其他的事自有下官去做。”

李東陽瞧他一眼,忽地也站起身來。在室中徐徐踱步,楊凌見他沉思半晌,停下身形道:“天下以農爲本,自由通商,若米糧外流,奈何?官府縱然禁止,也難以處處設防。”

楊凌鬆了口氣,笑道:“如今天下,富庶華美之物誰能及得我大明?絲綢、茶葉、瓷器等物漂洋過海,一船獲利數十倍。縱然朝廷不禁,百姓會舍重利貨物而運輸普通用品麼?大明本來不允民間以銀兩爲貨幣,但寶鈔信用不足,銅錢不敷使用,民間早已廣泛使用白銀交易。如今生產的貨物超越建國之初,白銀早已不夠使用,乃致物價上漲,百姓生活貧苦。

若是貿易流入大量白銀,既可交付國內流通,還可就近購買周圍蠻族馬匹、牛羊,百姓除了稻米,還有肉食可吃,而現在有幾家百姓吃得起肉?再者海禁時漁民只有不禁風流的小船兒在近海捕魚,開了海禁巨船入海,那纔是取之不盡的魚米糧倉啊。

相當初大宋四海通商,百姓富裕,朝廷稅賦充足,而宋朝時田地不及我大膽遼闊,畝產不及我大明之出,百姓食用之物還是遠超我大明呀。”

李東陽笑了笑,說道:“大宋田地不及我大明,可人口也遠不及我大明呀。你說的也有些道理,百姓輸出米糧的可能確實不大,但購買牛羊要受制於外族,捕魚難以應付百姓生存之用,一旦與外族交惡時豈不危險?

江南是天下糧倉,蘇湖熟,天下足,通商之後絲綢之利數十倍於農田,百姓貪近利,有地者必棄糧而植桑,種地者必棄地而養蠶織布,其餘諸省皆非善耕作之地。若是糧儲不足,天災人禍時必激民變,百年後如何本官不知,可是眼前就可能出現的大亂卻不可不防啊。”

楊凌一腔熱血,想的是關係國家歷史轉折的重要機遇,對當前大明的情形卻思慮不足,李東陽雖聽他描繪的前景頗爲心動,可身爲首輔大學士,他卻不能不想‘食爲天’這件頭等大事。

不過楊凌一聽‘蘇湖熟,天下足’,心中有些奇怪,後世的俗語不是常說‘湖廣熟,天下足’麼,莫非這天下糧倉從近海向內地逐漸遷移過?

楊凌忽地想起正德親政時曾批過一個試種安南高產水稻的摺子,還有自己在雞鳴驛時當成水果吃過的蕃薯,他抑制住心中的激動,向李東陽拱手道:“李大人,若是下官能解決這糧食問題,將貧瘠的內陸變成充足的糧倉,大人可肯支持下官麼?”

李東陽瞧着他,目光一閃,微笑道:“安南水稻試種的奏摺已送回京來了,這稻種耐旱祛蟲,能增產一成,老夫已奏請聖上,明年便在適種之地廣泛種植,不過適種水稻的土地有限,增收一成可不足彌補江南米糧之失。”

楊凌心中喜悅,那玉米地瓜可是好種的很,什麼沙地溫地,山坡草窠都能生長,農民若是再好好侍弄一番,各地糧食增收可不是一成,而是一倍都不止,這件大事自己怎麼竟一直忘記了。

他現在只想趕快去吩咐部下搜尋這種植有蕃薯苞米的地方。既然朝廷還沒廣泛種植這種作物,顯然民間大多還不識得它的重要價值,自己搶先推廣它,自己說出來的話也便多了幾分底氣。

想到這裡,他輕鬆地笑道:“李大人不必擔心,下官有辦法解決大明糧儲不足的問題,到時大人可肯鼎力支持?下官不才,蒙先帝、當今皇上寵信,卻無寸功於江山社稷,若能辦成這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餘願足矣。”

李東陽驚詫地看了他一眼:“好大的口氣,糧食種植靠地靠天,現有的米黍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在土地貧瘠、氣候不適的環境中大量增產的,這楊凌語氣也太大了吧?”

他按捺住好奇,恬然微笑道:“好,楊大人若能辦成這件大事,便是大明第一功臣,比起開疆拓土、百戰之功有過之而無不及,老夫自然是要全力支持的,只是……”

他嘆了口氣,說道:“老夫老矣,不若年富力強之輩,近來時時感到身體疲憊,尋常的奏摺批閱起來也吃力得很了。焦大學士年紀比老夫還要大上許多,本官也不忍讓焦大學士過於操勞,內閣的日常事務太多,沒有人分憂,便是有心助大人排除阻撓,恐怕也力有不逮呀。”

楊凌一怔,李東陽這話不象推脫,又似推脫,他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楊凌定睛瞧去,見李東陽握着拳堵在嘴上輕咳着,可是一雙老眼中卻隱隱閃過一絲狡獪,不禁恍然大悟。

他暗暗笑罵了一聲“老狐狸”,口上卻呵呵笑道:“焦大人剛入內閣,朝政多賴大人操持,難怪大人不能周詳,聽說大人舉薦詹士府學士楊廷和楊大人入閣,下官也覺得楊大人才幹、政識超卓不凡,是大學士的適當人選,我想皇上一定會同意楊大人入閣之事的。有楊大人爲您分憂,到時沿海開禁,接待使臣,制訂律法、用兵平倭、督造艦船、設立海關等等大事,想必大衆就可以分身顧及了。”

李東陽一撫鬍鬚,說道:“但願能如楊大人所言,那樣老夫就放心了。”

兩人對望一眼,不由得相視一笑。

“甘薯,沒聽過?嗯……也叫紅薯、蕃薯、大地瓜……還是沒聽過?”

楊凌嘆了口氣,轉身欲走,那矮矮胖胖的米糧店老闆搔了搔頭,忽地叫道:“這位公子您說的是不是蕃芋?”

“蕃芋?蕃芋是什麼東西?或許也是一個名字呢。”,楊凌心中想着,又急轉回身,欣然笑道:“有可能有可能,快拿出來給我看看,只要我一瞧就知道是不是了。”

他來拜訪李東陽穿的是一身便裝,不過那一身高檔衣料可瞞不了人,加上身邊跟着八個彪悍矯健的手下,那派頭兒就是在京師也不是隨處可見的。米糧店老闆可不敢小瞧了他。

他訕訕地一笑,哈着腰道:“公子,蕃芋那東西低賤便宜,獲利甚小,而且買的人也少,所以小店交不賣那東西,不過城北一帶的糧油鋪子可能有賣的。”

城北?楊凌知道那一帶居住的大多是貧民,地瓜在後世確實是便宜東西,莫非這時還是稀罕物兒就不值錢了?他立即興沖沖地拱手道:“多謝老闆,我這便去看看。”

楊凌出了店門兒,四個轎伕擡過綠呢小轎,楊凌鑽進轎內吩咐道:“走,去城北,逛逛米糧店。”

轎伕不知老爺從大學士府中出來,滿城地逛糧鋪子是什麼意思,心中暗想:莫非大學士家斷了糧?也沒準兒,聽說李大學士是清官,家裡上百口子人,朝廷的俸祿又低,眼瞅着天冷了,要斷了糧可夠慘的。不過咱家老爺扣門了點吧。咋地也不能給人家送蕃芋吃呀,那玩意兒吃一冬天受得了嗎?

他們想歸想,可不敢說出來,擡起楊凌便大步走向北城區。轎子吱悠悠地到了北城,拐進破破爛爛的貧民區,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米糧店,隨行的一個家丁打扮的番子擺了擺手,小轎停了下來。

他機警地四下瞧瞧,示意兄弟們散開,然後走到轎旁低聲道:“大人,糧油鋪子到了。”

楊凌倚在轎墊上已經睡着了。昨夜他宿在雪裡梅房中,這小妮子在閨房中花樣最多,一向膽氣最大,昨兒不知怎麼大了膽子,自己一直不忍要求的,她居然羞羞答答地要以後庭侍奉。

看來雪裡梅也是做過準備的。早學着蒔花館裡聽來的方子,用豬脂摻了杏仁兒提煉的精油清洗潤滑了一番。嬌盈沃雪水蜜桃兒般的誘人溝壑中,一朵水燦雛菊香噴噴、柔膩膩,金針刺蕊,吐豔含芳。

楊凌如獲至寶,抱着那初桃般的幼嫩臀瓣,只覺柔膩如油、張馳有道,再聽着雪裡梅如泣如訴的婉轉嬌吟,這一夜顛狂得狠了點兒。楊凌心中也知道這小妮子如此討好,是在擔心些什麼。

女人嘛,有時光有一顆心還不夠,對她們說點兒廢話其實蠻有必要的,楊凌自然知道這個至理,暢快淋漓之後,摟着那嬌怯怯的身子又和她溫言絮語到了後半夜,哄得小妮子心花怒放,開心得都哭了起來,這才疊股而眠,不免有些倦了。這一路上小轎悠扇悠扇地,可就起了睏意。

番子喚了幾聲,不見大人答應,急忙掀開轎簾兒,只見楊凌斜倚在轎墊上睡得正香,番子忙躡手躡腳地放下簾兒,示意衆人小心候着,莫要攪醒了大人。

不料他這兒沒了動靜,那家糧油鋪子裡卻吵了開來,只聽一個男人聲音喝道:“走走走,你們這幾個叫化子,若要討口吃的,給了你糙米了,怎麼還在這兒聒噪?再來妖言惑衆,騙我老孃上當受騙,我就把你們送官究辦。”

隨着聲音,一個棉布袍子的小老闆領着兩個夥計把兩個人推出了店來,那兩人穿着破破爛爛的烏黑色長袍,瞧那污垢也不知多久沒有換過了,天氣日漸寒冷,還真的有點兒可憐。

這兩個乞丐都是瘦瘦高高的個兒,從後邊看,紅紅黃黃的頭髮,不象中原人氏,只聽一個乞丐用怪里怪氣的聲調道:“老闆,我們不是乞丐,我們是上帝的使者,是傳播福音的,你的母親信奉天主,就可以得到救贖,得到心靈的平靜……”

他還沒說完,那個小老闆瞪起眼罵道:“他媽的,什麼上帝?有玉皇大帝大麼?你們這些紅番鬼,趕快給我走人,再在這兒影響我做生意,別怪我不客氣了。”

另一個金髮的黑袍人被推下了臺階,一邊說道:“不要辱罵上帝,上帝告訴我們,我們都是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迷途的羔羊啊……哎喲……”

他正要大發感慨,不知那小老闆用什麼東西打了他一下,捂着腦袋叫起疼來。另一個紅黃色頭髮的人不禁扯起嗓門大聲爭執起來。

那番子掌班看兩夥人聲音越吵越大,正要上前趕走他們,免得吵醒楊凌,楊凌已聽到聲音醒來。他掀開轎簾兒皺眉道:“什麼事,誰在爭吵?”

一言未盡,正好那個紅髮人扶着另一個金髮男人轉過身來,楊凌瞧了二人模樣,不禁一呆,這樣怪異長相的男人他自打來到大明也只在護國寺見過,可不正是那幫西洋傳教士麼?

楊凌連忙起身下轎,呵呵笑道:“二位教士,好久不見了。”

走近了瞧見這兩位西洋傳教士的模樣,只見一襲黑袍越發的破舊不堪,兩個人都是滿臉菜色,看來日子混得極慘,楊凌不禁吃驚道:“二位,你們這是……你們不是一直住在護國寺麼?皇……呃……那位善人老爺捐了三千兩銀子香油錢給寺裡,怎麼……把你們趕出來了麼?”

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84章 四月廿八第463 訓妻VS虐夫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02章 回程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91章 定計除奸第263章 放飛成功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第366章 五星上將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80章 佛也發火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355章 一箭雙貂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258章 伏擊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179章 身陷敵手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12章 熱身運動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第56章 今夜銷魂第311章 三探獄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153章 柔情蜜意第39章 無心睡眠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45章 春天到了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59章 培養海盜第325章 有眼無珠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5章 春天到了第403章 誰識女兒心第414章 我欲補天第39章 無心睡眠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93章 覓計救人第413章 志願軍第44章 明月難圓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337章 跳大神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440章 秘密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9章 家有賢妻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433章 王見王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44章 明月難圓0100章 刀下留人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142章 妙不可言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54章 緣在佛門第71章 儆猴熬鷹第260章 內鬥第9章 家有賢妻第31章 兩隻老虎第209章 化學武器第10章 出個損招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410章 應變第232章 兵貴神速第459 混戰第61章 不良學生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439章 不亦樂乎
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84章 四月廿八第463 訓妻VS虐夫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02章 回程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91章 定計除奸第263章 放飛成功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第366章 五星上將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80章 佛也發火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355章 一箭雙貂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258章 伏擊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179章 身陷敵手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284章 聯合會議第112章 熱身運動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第56章 今夜銷魂第311章 三探獄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153章 柔情蜜意第39章 無心睡眠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45章 春天到了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59章 培養海盜第325章 有眼無珠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5章 春天到了第403章 誰識女兒心第414章 我欲補天第39章 無心睡眠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93章 覓計救人第413章 志願軍第44章 明月難圓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337章 跳大神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440章 秘密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9章 家有賢妻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433章 王見王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44章 明月難圓0100章 刀下留人第186章 秀才遇兵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142章 妙不可言第292章 竹林求賢第54章 緣在佛門第71章 儆猴熬鷹第260章 內鬥第9章 家有賢妻第31章 兩隻老虎第209章 化學武器第10章 出個損招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410章 應變第232章 兵貴神速第459 混戰第61章 不良學生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439章 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