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逃功無敵

數萬韃子拼命地向伯顏可汗的方向集結,他們的人數太多,亡命搏殺下戰鬥意志也變得異常頑強,明軍不能阻止韃靼軍隊的集結,就趁着他們的陣型被分割開來尚未合攏的機會拼命劈砍,儘量殺傷人命。

那隊疾馳而來的小隊騎兵也已衝入沸騰的廝殺戰場,“錚”的一聲暴響,韃子手中託天叉被疾馳而過的騎士掌中大刀順勢擊中,一股無可抵禦的沉雄力道將它帶着飛揚出兩丈多遠。

第二個騎士到了,刀鋒斜斜前指,藉着快馬衝力,把失去兵器的韃子頭顱輕而易舉地削了下來,無頭的屍體猶自挺立了片刻,才狂噴出一腔熱血,軟癱在地上。

勒馬作戰的韃子自知是無法和藉着馬力衝躍過來的明軍士兵較力的,情急之下有幾名韃子將手中的槍戟當作投槍擲出,站得遠些的韃子飛快地張弓搭箭,連射數箭將明軍的衝勢稍稍阻截了一下。

只是他們陣腳尚未立定,後續的騎兵又陸續衝了過來,領頭的一名面目清秀的將領,正是荊佛兒,它奉命守在飛狐渡,以防有人尾隨朵顏三衛之後衝關,見長城上烽煙傳遞,他與飛狐渡守軍立即全面戒備,以防外敵侵入,但是後來又見白登山上烽煙燃起才覺的不妙。

白登山上雖備了烽煙,不過本來是沒有機會用到的,純熟多餘的設置。伯顏的兵馬戰力再強,也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衝過長城關隘闖進來,如果是彌勒教聚衆作亂,圍攻白登山。憑山上的五千人馬和大同城內地七千伏兵,足以滅上他們十次。

那麼白登山上烽煙燃起算是怎麼一回事?荊佛兒頭一個反應便是朵顏三衛有詐。他們領兵上山結盟是假,弒君刺駕是真,除了朵顏三衛的五千精兵,誰能這麼快對固守山峰地明軍造成威脅?是以荊佛兒根本不加考慮。立即領了他的一千多個兄弟狂奔回來救駕。

到了山下瞧見這麼大陣仗,荊佛兒也嚇了一跳,這是從哪兒冒出來這麼多韃子兵?不過此時也顧不及問那麼多了,既然雙方正在廝殺,老實不客氣地殺人才是正經。

荊佛兒掌中一柄沉重的厚背大砍刀,以刀作刺,大刀從一名帶了護身鐵鎧的韃子將領胸中擦過,火星暴起,護身鎧甲裂了一個嚇人的大口,頓時肉綻血涌。

這一刀還不致命。但那韃子將領被刺地從馬上跌了下去,在地上連打幾個滾兒,還不等他爬起。隆隆巨響的馬蹄已從他身上踩踏而過。

嚎叫和掙扎只持續了片刻,碗口大的馬蹄再踩在背上時。他已不做絲毫反應。一柄柄大刀瘋狂地揮劈着,無情地撕裂骨肉,便如砍瓜切菜一般,每道寒光落下,便是鮮血飛濺。

大混戰開始了,白登山下的平原上處處是認,弓箭、投槍等遠程攻擊武器全部失去了作用,所有的認只能抄起刀槍劍戟尋找着對手肉搏,人頭滾地,斷肢橫飛。驚心的慘叫,動魄的蹄聲,儼然是人間地獄、修羅殺場。

直至此刻,楊凌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他匆匆搶到正德面前,翻身拜倒,喜悅地道:“恭喜皇上,皇上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伯顏偷雞不成,這回要大大蝕本了”。

正德一張俊俏的白臉也被薰得鬼畫符一般,兩隻眼睛紅通通的,但是臉上地神情卻甚是開心,他連忙上前扶起楊凌,喜悅不禁地道:“楊愛卿塊塊請起,山下是哪兩路援兵?他們來得如此及時,朕必重重有賞!”

張永和苗逵見機不可失,連忙也上前大肆吹捧一番,花當等人方纔見山頭險被攻破,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已知道是中了楊凌的緩兵之計,被他帶哄帶誘的盡出精兵助他守山,等着大軍包圍伯顏,實際上根本是大明皇帝中了人家地奇襲纔對,只不過他吉人天相,如今化險爲夷罷了。

形勢比人強,現在正德是大贏家,誰會說出來自討沒趣?

彼此心照不宣,反正這一注是押對了,花當帶着衆首領也連忙上前向天可汗恭維一番。

銀琦乜斜了楊凌一眼,低聲道:“你的運氣倒好!”

重圍得解,猶如搬去了壓在心頭地重石,楊凌只覺一身輕鬆,聞言不禁笑道:“本官運氣一向很好,只是害的姑娘你做不成大汗的可敦,真是抱歉的很了”。

“銀琦,過來見過天可汗!”花當招呼一聲,然後向正德欠身撫胸道:“尊貴的天可汗,這是臣的小女兒銀琦其其格,她一定要跟着小臣來覲見天可汗,臣怕她君前失儀,故此扮作身邊侍衛”。

銀琦見父親喚她,向楊凌不置可否地冷哼一聲,大步走上前向正德施禮。

楊凌見山下經過一陣混戰,明軍已衝到山下匯聚成一道人牆,對面韃靼兵也漸漸匯攏,雙方一目瞭然壁壘森嚴,便道:“皇上,臣往山下去見見領兵將帥”。

正德頷首允許,楊凌立即領了百餘名侍衛衝下山去,此時韃靼大軍集結完畢,總人數仍比明軍多出一萬有餘,王守仁嚴陣以待,正防伯顏衝擊,韃靼大旗所指,怪異的呼嘯聲浪中,大軍快速脫離戰陣,向大同方向狂奔而去。

楊凌衝到王守仁身邊,二人在京中便熟識,這等時刻也來不及見禮,王守仁只匆匆頷首示意,便立即命中軍揮動軍旗號令,大軍隨後掩殺。

王守仁知道皇帝救在山上

上,不敢盡出騎兵,而且全軍盡出兵力仍遠遜於對方,不可能全殲伯顏,何況大同城外還有韃靼人。兩軍匯合更是勢不可擋,故此只是命兩位遊擊將軍遠遠輟着作驅狼出關之勢。留下三千騎兵在山下護駕,自己在楊凌陪同下上山。

荊佛兒一見韃子逃走,立即領着自己的人大呼小叫地追了上去,攆着韃子的馬屁股砍人,想喊他也來不及了。王守仁在亂軍中和他也沒打個照面,都還沒來得及弄明白這是哪部援兵。

伯顏潰逃,照理來說追殺潰兵是難得的良機,王守仁率軍攻來與韃子肉搏時兇悍無比,怎麼韃子逃了他反而謹慎起來?楊凌疑竇滿腹,對王守仁的安排甚是不解,上山時便向他提出心中疑問。

王守仁對楊凌本就觀感極佳,他和楊一清一個賦閒在家,一個關在大牢裡,能夠被啓用並委以重任。全賴楊凌從中斡旋,這些事王華大學士已經對兒子提過,所以見了他更覺友好。

聽他一問。王守仁苦笑一聲道:“如果卑職所料不錯,拒虜門已在韃靼人手中。以他們地騎兵之速要闖關突圍,沒有人能攔得住他們。我們的優勢在於依仗兵力正面做戰,追擊遠攻不是我軍所長。而且韃子地戰弓可射至百丈外,尤其精擅‘蒙古歹射法’……”

他見楊凌揚眉示疑,便解釋道:“就是說他們的騎術高超,可以邊逃邊向後發箭,大人,我們的弓箭射程不及韃子,而且我們是向前追的,正迎上韃子射來的箭。韃子卻是向前逃地,正避過我軍的箭,逃來逃去便成了逃跑者獲勝,反倒是追殺者折損大半,昔年蒙古鐵騎遠征萬國,用這逃的法子不知打了多少勝仗”。

“而且蒙古馬看着矮小,但忍耐力卻極強,它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我們的騎兵剛剛趕到,已經疲乏,說起來無論是人數,還是戰力都要差了許多,只是我們佔了地利人和,伯顏無心戀戰而已”。

“而且蒙古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最低,無論是高原荒漠,還是在草地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蒙古兵打仗不帶輜重,一則是他們靠掠奪以戰養戰,二就是他們的馬大多是母馬,可以提供馬奶維生。

世人只道蒙古士兵騎射雙絕,卻不知他們的逃跑術更是天下第一,最擅長在逃跑中殺敵、拖垮敵人取得勝利。所以除非有把握迫敵正面決戰,否則無論何時何地,可戰兵力不及他們、不能迫使他們正面決戰時,則萬萬不可窮追不捨”。

楊凌聽的眉心一跳,忽然道:“聽王大人一說,本官心驚肉跳,草原沙漠是他們天然的狩獵場,如果不讓他們自相殘殺大耗實力,我軍就算數倍於敵,想在沙漠上對付數萬甚至數十萬韃靼軍隊,所要復出的代價不知要有多大”。

王守仁欣然道:“正是如此,所以雖是在我大明地地境內,既然不能盡殲伯顏和火篩,那就莫不如讓他們一起逃回草原去,等大人的妙計生效,咱們再把他們請回來不遲”。

兩人相視一笑,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朵顏三衛與韃靼和明軍也時常發生戰鬥,熟知雙方的戰力和機動能力,一見伯顏率軍突圍,兵力遜於韃靼地明軍追在其後,便料到此戰不可能將韃靼盡殲於此。

不過四萬五千名韃靼精銳連死帶傷撂下近萬人,這一萬人對於大明朝來說不算甚麼,對於草原部落意味着什麼他們可是心知肚明,何況前方還有大明軍隊回援,等他們真的衝出關去,不知還要死多少人,此消彼長,又有大明支持,花當彷彿已經看到蒙古大汗地寶座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花當立即喜上眉梢地向正德告辭,伯顏出關勢必馬不停蹄逃回大漠,正擋在他們返回朵顏三衛的道路上,所以他們得趁此機會趕緊離開,同時如果韃靼向朵顏三衛擄奪糧草,也可以早做準備。

正德立即應允,命人自地洞中取出事先放在那兒準備饋贈朵顏三衛的黃金五千兩、綢緞茶磚共五十箱,贈與花當。殘餘的三千朵顏騎兵帶着一統草原、成爲大漠之王的美好幻想,在明軍騎士引領下飛馬馳向飛狐渡。

他們一走,正德便喚過王守仁,問明他的身份。得知是父皇昔年太傅王華王大學士之子,不禁欣然道:“很好。果然虎父無犬子,愛卿救駕及時,重挫韃靼,功在社稷,回京後朕必論功行賞”。

說完他臉色一沉。聲色俱厲地道:“朕與楊卿定下清除韃靼百年之患地妙計,如今分化韃靼兩大首領的目地辦到了,結盟朵顏三衛驅狼鬥虎的目地辦到了,可是三邊總制楊一清在做什麼?

朕有長城天塹可守,朕陳兵十萬與關上,可是在這大同城外,伯顏大軍竟全軍入境,險些取了朕的首級!楊一清罪無可恕!朕一定要重重地辦他!”

小皇帝露出凜凜殺氣,看得王守仁心中一驚,楊一清要糟了。

他略一思忖,才徐徐道:“微臣本來尾隨在火篩之後。看見烽煙起時急來救駕,還不知伯顏入關詳情,本來不便置喙……

但臣追蹤伯顏時。他的大軍毫無戰鬥跡象,便輕易越關直入。臣懷疑守邊將領中有人私通韃靼,楊總制剛剛上任,救率軍作戰,實是無法顧及整肅各處關隘守將,若……若是有人開關揖敵,時非楊總制之罪……”。

指揮作戰不力,造成重大傷害,就足以入獄坐牢,如今皇帝在白登山會見朵顏三衛,事先早已知會楊一清。由京營五千精兵防範彌勒教地內賊,由他防範外虜,可是伯顏大軍卻輕易穿過他的防區,堂而皇之地出現在白登山下,險些陷皇帝與死地,殺頭都是輕的。

王守仁不敢直接替他開脫,卻輕輕點了這麼一記,然後又肯切地看了楊凌一眼,在場能說動皇帝的大概只有張永和楊凌了,張永與他不熟,便只有求楊凌出面說情了。

他言下之意楊一清是三邊總制負責地區防務不假,但此次伯顏叩關並非楊一清指揮失當,而是有內賊策應,這個失誤就是諸葛武侯再生,也無法事先防範做到周全,難道要一個剛剛上任的大將把三關將領全換成他自己的心腹?如果真要追究……似乎該追究把內賊提拔到邊關要隘任職的人才對。

楊凌明白他言下之意,他急忙走上前對正德悄聲道:“皇上甫繼大統,便在白登山會見朵顏三衛,立盟互助,平息遼東,此文治大功也。將計就計,以自己爲餌引寇中伏,以少勝多殲敵萬餘,創永樂大帝北伐以來最大戰績,此武功之偉績也。

楊總制甫到邊陲,重挫伯顏,且分兵奇襲敵後,爲皇上分化韃靼,立下不世之功,實是難得的將才。伯顏入關,非戰之罪,若予嚴責,難免傷了邊將之心,再者朝中百官也難免生疑,而且他們本來就反對皇上親巡,這一來不是更授予其口實了麼?”

文治武功?永樂大帝北伐以來之最大戰績?只聽了這兩句話,正德這頭順毛驢兒眉毛眼睛就一齊飛了起來,他忙道:“愛卿說的是,朕差點兒自毀戰功……呃……自毀長城,楊一清守邊還是難得的將才地,只是此事雖不可大肆張揚,但是對於邊軍仍要徹底清查,凡有可疑的一律撤換,此時朕就交給你了。邊關守將混進這麼多奸細,天知道什麼時候釀成大禍?”

楊凌連忙點頭應是,王守仁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然後才向皇帝請辭下山,指揮士卒清點死傷、打掃戰場、看押戰俘,並派人往大同探察戰局情況,以便決定皇帝行止。

…………………

烽火起時,太原中衛指揮使鄧學英便匆匆跑進張寅的大帳稟報,隨後太原左指揮使、以及軍中高級將領紛紛披掛整齊來到帥帳。

張寅心中暗暗高興,伯顏已經數日沒有大規模攻關作戰了,此時烽火燃起,十有八九是奇襲入關了,苦心經營多年,如今終於有了結果,叫他如何不欣喜若狂?

依張寅本意,是原地駐紮,靜候戰果。楊一清調他地大軍來,本來是防備伯顏在皇帝會盟時攻打關隘,以便就近命令他支援遇襲的城堡,可是他並沒有想到伯顏大軍早有內應,竟然輕易入關直趨白登山。

關上鏊戰地話雙方爭持不下,還來得及派人通知他,伯顏直撲白登山後,楊一清得了稟報驚得魂飛魄散,立即自關隘調集大軍,同時派軍驛飛調張寅來援,至於他的大軍是不來得及救駕也顧不得了。

楊總制的驛馬令箭未到,太原援軍內部卻已爭得不可開交,張寅認爲應按照楊一清的命令原地待命再決定行止,中衛指揮使鄧學英卻認爲應按照慣例,烽火燃起時附近駐軍立即就近馳援關隘,太原左衛指揮使關勇一力堅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既然烽火應立即奔赴大同,以防不測。

張寅有意拖延時間,故意縱容二將爭執,自己卻不堅持己見,只是派出快馬探馬往大同探察軍情。直拖了近一個時辰,顧及現在拔營,已來不及赴援白登山,他才“斷然”決定按關勇之見起兵赴大同。

大軍走到一半路程,堪堪迎上楊一清調兵的驛使,衆將聽說伯顏入關已攻向白登山,不禁驚惶失措,加緊指揮大軍赴援。

過了王守仁入關的抗胡堡,他的探馬也送回了大同、白登山雙雙被困,王守仁率精騎馳援白登山、楊一清的大軍也正在回援的路上的消息,張寅原本料到關上守軍皆是步卒,根本來不及回援白登山,如今聽說在關外尋敵作戰地王守仁居然後發先至,已經奔赴白登山,不由得心中一沉。

王守仁的兵可全都是騎兵啊,一萬六七千人雖遠不敵伯顏兵馬數量,但是用來護山固守綽綽有餘,如果他們及時趕到,這險中求勝的妙計必然功敗垂成。

張寅憂心忡忡,左、中指揮使還道大人忠心耿耿,擔心皇上安危,所以催促兵馬棄了輜重拖滯軍械,輕裝快行疾赴大同。

大軍剛剛來到通往拒虜門的要道上,遠處蹄聲如雷,萬馬奔騰。匆匆逃回大同,匯合攻城無望的火篩部兵馬,全力潰逃的伯顏可汗到了……

第65章 又生枝節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第87章 正德頒詔第78章 參見參將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394章 殺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212章 一戰功成0114章 大奸似忠第139章 長幹行第401章 埋恨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403章 誰識女兒心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315章 博浪一椎0100章 刀下留人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276章 炮從天降第61章 不良學生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5章 相濡以沫第78章 參見參將第209章 化學武器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427章 夫綱何在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149章 斬首奪營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52章 懵懂進京第457 捕蟬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365章 北向第176章 飲宴第391章 圖窮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97章 鎯鐺入獄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383章 剿撫並用第63章 八虎遊街第62章 三公一老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68章 千人斬第27章 監軍奸軍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327章 防守反擊0100章 刀下留人第346章 天下熙熙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139章 長幹行第15章 珍珠之誤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67章 不務正業第76章 糊塗差使第91章 定計除奸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77章 三姝進門第154章 利字當頭0115章 各有隱私第337章 跳大神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367章 備戰、出征
第65章 又生枝節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第87章 正德頒詔第78章 參見參將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394章 殺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212章 一戰功成0114章 大奸似忠第139章 長幹行第401章 埋恨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403章 誰識女兒心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315章 博浪一椎0100章 刀下留人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276章 炮從天降第61章 不良學生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5章 相濡以沫第78章 參見參將第209章 化學武器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427章 夫綱何在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75章 生死未卜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149章 斬首奪營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52章 懵懂進京第457 捕蟬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365章 北向第176章 飲宴第391章 圖窮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97章 鎯鐺入獄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383章 剿撫並用第63章 八虎遊街第62章 三公一老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264章 疑竇暗生第268章 千人斬第27章 監軍奸軍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262章 星星之火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327章 防守反擊0100章 刀下留人第346章 天下熙熙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139章 長幹行第15章 珍珠之誤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67章 不務正業第76章 糊塗差使第91章 定計除奸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77章 三姝進門第154章 利字當頭0115章 各有隱私第337章 跳大神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367章 備戰、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