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正合朕意

楊凌來到宮門,轎伕和四名侍衛自去一旁避風處曬着暖洋洋的太陽休息,楊凌住的太遠,平素都是騎馬進城,如今兩個匪首一個逃遁、一個不知是否還隱在京師,楊凌不敢大意,怕萬一捱上一枝冷箭。

這頂大轎的豪華半臥式軟座已拆了,設成前後兩排,臨着轎窗紗簾的前排坐着與他衣飾相同的伍漢超,楊凌坐在後邊,從外邊絕看不出任何疑處。

楊凌是宮裡的常客,那值守侍衛雖三日一輪換,也都認得這位大人了,午門將軍接了牙牌,虛應其事地瞟了一眼,就滿臉堆笑地雙手奉還楊凌。

楊凌順手把牙牌揣回懷中,問道:“皇上還沒下朝吧?”

午門將軍笑道:“是的大人,下官就守在宮門,各位大人還未出宮呢”。

楊凌點了點頭,未從金水橋過,徑從側方繞過太和殿。此時鐘鼓齊鳴,百官退朝,楊凌站在一處樓閣廊柱下候着文武百官退出,皇帝的依仗向後殿行去,直至那黃羅傘蓋看不見了,他才舉步繼續向中殿行去。

走到華蓋殿前,只見兩位大人怒衝衝地從殿門出來,堪堪與楊凌打了個照面,楊凌見是曾三元及第的大才子王鏊和詹事楊芳,不覺有些意外地停住,向他們拱手施禮。

劉瑾貶黜劉健、謝遷之後,楊芳怒而告病還鄉,有些日子不在京裡了,今日乍見他露面,雖然一向不返崗緣,楊凌仍以禮相待。

楊芳老而彌堅,雖知楊凌如今職位未變,但權力極大,幾有左右朝政的影響,仍是目不斜視。擦肩而過。

王鏊對楊凌觀感大變,尤其上次百官雪夜跪宮,楊凌勸皇帝收回了奸黨榜,又保舉致仕的楊一清和在獄的王守仁領兵掛帥後,對他觀感更佳,見楊凌施禮,忙停下腳步匆匆還了一禮道:“楊大人少禮,楊詹事和李大學士起了爭執負氣離去,王某去勸解一下”。

王鏊、楊芳素與李東陽交好。楊凌不知他們之間有何爭執,忙含笑道:“王大人自便”,王鏊苦笑一聲,提着袍裾急追楊芳去了,楊凌怔想了片刻,返身走入華蓋殿。

小內侍見楊凌來了,正要高聲唱禮,楊凌揮手製止,一掀厚羊氈的蓋簾兒,走進右側暖閣,只見李東陽坐在椅上,正執筆批閱着奏摺。

瞧見楊凌進來,李東陽忙擱筆起身,向他笑道:“楊大人,今日怎地有暇來訪?快快請坐。”

楊凌笑道:“不勞大人動手”,說着自去扯了把椅子在案頭坐了,李東陽喚人奉上一杯熱茶。坐下說道:“老官驚聞昨夜有大羣盜匪明火執仗去你府上爲禍,刑部地呈文語焉不詳,大人那裡可有詳情了?”

楊凌道:“被俘的幾個盜匪悍不畏死,廠衛的酷刑卻非血肉之軀可以抵擋,不由得他們不招,據那些盜賊招供,他們的首領大盜楊虎確實有意謀反,不過這次夜襲我地府邸,似乎是臨時起意,不過他們糾集這麼多人手悄然抵達京城到底所爲何來。那些盜匪也不知詳情”。

李東陽蹙着眉頭微微頷首道:“刑部公文我已仔細閱過,若說他們就爲楊大人而來,情理上說不通,更沒有必要化名楊福結納大人,看來確實是臨時起意,變更謀劃,他們進京的原來目的到底是什麼,倒讓人費盡思量了”。

楊凌一笑道:“此時讓刑部和霸州官府去緝察便是。愚民相信這些虛妄之言,自以爲真命天子的滑稽戲數不勝數,如今朝廷行文通緝,諒他們也玩不出什麼花樣兒了。

河南澠池村不是有人以皇帝自居,一個村子半村人都是宰相、大臣,十歲的娃娃都封了站殿將軍,稱孤道寡的二十多年才被朝廷發現麼?先帝聞訊只是大笑置之,那些愚民一個也未懲治”。

李東陽若有深意地看他一眼,捻鬚道:“楊大人似乎對這些有逆反之意的強盜頗有寬宥諒解之意?”

他搖頭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楊虎比不得那些愚民,他既聯絡三山五嶽的綠林大盜,蓄謀造反,甚至在天子腳下襲殺朝廷重臣,可見其兇悍,一旦起事,爲禍甚烈啊”。

楊凌點頭道:“大人說的是,不過盜患根本卻在朝廷弊政,否則今日去了楊虎,明日又有張虎、李虎,終是殺之不盡。

先帝秉國十餘載,勵精圖治,是千古少見地聖明賢君,奈何這些年天災不斷,常常這裡水患汪洋,那裡赤地千里,再有一些酷吏貪官不體恤民情,百姓缺衣少食,纔不管朝廷是清明還是昏庸,被有心人一蠱惑,難免有人作亂。”

他舉杯喝了口茶,繼續道:“下官引進的南洋作物,可使大明糧食產量增長數倍,可濟無數百姓,下官以爲楊虎突然起意謀害本官,就是爲了暖窖中培育的種苗而來,他起初或是被迫爲盜,如今賊衆日盛,貪慾大增,有心窺測國器,自然不擇手段。”

李東陽呵呵笑道:“本官自聽了你引薦的幾種南洋作物,曾派人往南洋調查過一番,那作物確實產量甚大,我雖不知東北、西北是否適宜種植,不過江南大片土地一定是不妨事的”。

楊凌喜動顏色,急忙道:“大人調查過了?下官並無誑言。乾旱、寒冷之地也是適宜種植的,開春試種之後便知端倪,不過這隻能讓百姓填飽肚子,要想富民強國,解除海禁勢在必行。

沿海百姓至少佔大明百姓四分之一,那些地方三山六水一分田,土窄人稀,五穀不豐。邊海之民皆以船爲家、以海爲田,海禁之下,百姓生計蕭條,嘯聚爲盜者日衆。

解禁通商。不僅僅富實百姓、充盈國庫,而且可以加強與海外萬國交流,夷有所長,吾有所短,取長補短,海納百川,對於開拓大明人的眼界和見識,朝廷拓疆展土、強大軍伍、威加四海都是必由之路。閉門造車尚且出不合轍,何況偌大的國家?”

李東陽點頭道:“沿海情形,我也着人詳細調查過。昔人謂: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處處俱穿破。解禁通商亦有其害,但治政本來就是要棄害取利,因噎廢食殊爲不智。”

他擡起眼睛微笑道:“本官其實已斟酌多日了,我願意支持楊大人解除海禁、與番國通商的政略,不過依我之見,尚有兩點有等商榷。一是朝廷百官不宜說服,二是若現在全面解禁、顧此失彼,海上倭寇之亂尚未……”。

楊凌興奮地道:“這第一個不算難處,只要李大學士首允,其他地儘管交給下官去辦。這第二樁,大人所慮甚是,下官以爲可以先重開寧波、廣州市舶司,增開天津市舶司。加上原有地泉州市舶司,共爲四處。

天津通朝鮮、羅剎、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再由刑部、禮部、戶部開設有司衙門管理中外通商間的律法、訴訟、稅賦、議定交易的商品價格等事宜,大人以爲可行麼?”

李東陽唯一擔心的就是楊凌乾綱獨斷、將通商事宜地大權獨攬手中,聽他這一說不禁驚訝莫名:楊凌苦心竭慮,費盡心思要解禁通商,自然竟然不沾一點好處、不佔一絲權利?

李東陽猶疑片刻,問道:“楊大人首倡此舉,解禁一旦可行,內廠不涉於內麼?”

楊凌心中暗笑,這位李大人官樣文章全不在乎。看來也是隻撈乾的,是個實在人。解禁通商一開,楊凌遍佈全國的車馬行就是控制銀流地最大運輸部門,要說日進斗金那是毫不誇張。

楊凌又掌控着稅司監大權,介時不知多少人要打冷槍、放冷箭,眼紅他的好處,就是眼在堅決和他站在同一陣線的八虎,天長日久也難保沒有異心。楊凌早已有心將這司稅監捨出去。

楊凌笑道:“海上通商因與異國多有交往,可着刑部斷結訟訴、錦衣衛偵緝不法商販,司稅監和戶部稅吏司合署分責,司稅監收稅、稅吏司監稅,亦或反之,令出一門又互相制約,可以避免諸衙門各自爲政、巧立名目,免令百姓苦不堪言”。

李東陽欣然笑道:“看來楊大人深思熟慮,早已成竹胸了,甚好,你看何時向皇上進言爲宜?”

楊凌盤算了一下,調查朝中有沿海士族、豪紳背景官員的探馬還未送回完備的消息,北方戰事吃緊,此時提出新政也不合時宜,便道:“我看還是待北方戰事平靜下來,朝廷纔好全力以赴,辦好這件大事,就定於……明年二月如何?”

李東陽含笑點頭,楊凌心中舒暢,將茶杯往案上一放,這才注意到案上攤着一幅畫,若是李東陽正在處理的公文,他倒不便察看,一幅畫就沒有甚麼了,楊凌順手將畫轉了過來,只見畫上一個面容醜惡地老嫗騎在一頭水牛上,洋洋自行地橫笛吹奏,老嫗額頭上題了一行小字:“此李西涯相業”。

西涯是李東陽的號,什麼人這麼大膽,竟然如此極盡污辱?楊凌吃了一驚,不及細看下去,愕然問道:“這……這是何人如此無禮,竟敢書畫污辱大人?”

李東陽淡淡一笑,說道:“楊芳和老夫開個玩笑罷了,無傷大雅,呵呵”。

楊凌想起楊芳剛纔怒氣衝衝離去的情形,若有所思地低頭再看那畫,畫非新作,但畫旁一首詩卻墨跡未乾,顯然剛剛填上不久,那首絕句龍飛鳳舞,寫道:“楊妃身死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爭似阿婆騎牛背,春風一曲太平歌。”

題款亦是西涯,想來是李東陽剛剛見畫題詩。詩句頗具氣度。對畫中暗諷他尸位素餐、向佞臣俯首的意味毫不理會,反倒別出機杼,另有一番見地,楊凌展卷看罷。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向李東陽作了一揖。

李東陽詫異地道:“楊大人這是何意?”

楊凌道:“大學士高風亮節,心胸氣度,令楊凌感佩不已,這畫是才子楊芳所繪,首輔李公題詩,楊某看罷感觸良多,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呀,還請大學士將這畫賜給下官。下官願效大人,爲大明、爲百姓,何懼閒言碎語?”

李東陽目中異采一閃,上次楊凌登門拜訪,開門見山直斥八虎之非,他就暗暗疑心楊凌地作爲是與八虎虛與委蛇,借八虎之力一展胸中抱負,觀他今日行爲,聽他話中之意。顯然是同道中人,李東陽憂慮之處就在於八虎勢大,皇上貪玩,偌大的帝國,自己獨力難支,如果楊凌真是志同道合的人,那還有什麼擔心地?

李東陽欣然道:“區區一畫而已,楊大人賞識。儘管拿去”。

楊凌將畫卷起小心揣在懷中,坐下說道:“方纔楊大人含怒而去,又留畫暗諷,到底出於何事?”

李東陽無奈地道:“劉公公主持內廷以來,朝中一些大臣深爲不滿,紛紛告病不去衙門辦公,以致許多衙門有其官位,無人主政,公案堆積如山。

再加上北方戰事正緊,徵役、充遠、戰事、憮恤、糧秣、調兵。涉及多個衙門,主事官不在,政令不行,延誤了許多大事。

劉公公勃然大怒,便頒令道:因病不能辦理公務的官員時間達一月者,免當月俸祿;達一年者,降閒職;達三年者,免官爲民。永不錄用。

這些官員無奈只好回衙門辦公,劉公公餘怒未熄,又請聖諭,說文官封誥過濫,以後非戰功彪炳、政績斐然者,不得封誥,楊大人剛剛趕回衙門,聽了這個整飭文官地消息勃然大怒,找上老夫理論,結果……唉!”

楊凌聽了也是勃然大怒:這就是所謂的清官?不顧大局、不識大體,爲了他那點清高地臭架子,政事摞在一邊、關係萬千百姓生死地兵事摞在一邊,告着病假,心安理得的享用着朝廷俸祿,真是一羣混蛋!

楊凌牙根咬一咬,冷笑道:“貪墨不法的官,不可用!清廉平庸無能的官,不可用!既清廉又能幹、卻目光短淺、阻礙朝廷革除弊病、中興大明的因循守舊之官,尤其不可用!劉公公或許有許多遭人詬病地地方,他整飭吏治的目的也可能不正,但是這樣地官兒,大可棄之不用,下官是堅決支持劉公公這一決定的”。

楊凌是真的惱了,起身說道:“大學士不必爲難,這些惡事就交給劉公公去做好了,朝廷施政,總不能一團和氣,皆大歡喜。沉舟側旁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些絆腳的腐朽,一腳踢開便是!”

楊凌告辭退出華蓋殿,心中的怒氣才小了些。宮闈中積雪掃得甚是乾淨,空氣乾爽,楊凌冷風拂面神志一清,才覺得自己無名火起,有些太沉不住氣了。

他暗暗警醒自己,如今自己權威日重,一言一行都爲人所注意,不應意氣用事、喜怒形於色,以後該多注意修身養性、城府之學了。

楊凌暗暗吸了口氣,舌抵上齶,身柱放鬆,按照伍漢超教的法子左手虛抱,如勾一球,右手拇指掐着中指午位,雙肩下沉,緩步徐行,如飄於雲端。

這是武當上乘內功心法,真要練至大成,總要幾十年光景。楊凌已過了最佳的習武年齡,也根本沒想過練成什麼武林高手,只是用來強分健體魄、修身養性而已。

不過這吐納之術確有奇妙之處,不但讓人靈臺空明,不再心浮氣噪,打坐一陣也能消解疲勞。神清氣爽。楊凌纔不理會什麼門派限制,聽了口訣,問個明白,回去便仔細講與幼娘聽。韓幼娘基礎紮實,又練有硬氣功,再學上乘功夫就不難了,楊凌自己成不了大器,娘子學會了,就等於楊家地子孫學會了,這筆賬他還是算的明白地。

楊凌初學乍練,動作有些僵硬,他眼觀鼻、鼻觀心。一路古里古怪地飄到乾清宮西暖閣,一擡頭就瞧見正德一身黑色團龍袍子,頭戴翼龍冠,懷裡捧着個懷爐,正笑吟吟地看着他,周圍一幫太監宮女,一大幫人也都抻着脖子滿臉的好奇神色。

楊凌不禁訕然一笑,連忙放下架勢急搶過去施禮道:“微臣參見皇上,您怎麼站在這兒了?”

正德俊面如玉。拉起楊凌樂不可支地道:“哈哈,朕在院子里正看些雜耍遊戲,聽人說你搖搖擺擺,如同一隻鴨子,所以趕過來看看熱鬧”。

楊凌臉上微微一紅,看見院中搭了臺子,暖閣殿門洞開,裡邊燃着炭爐子。中間一張蟠龍臥椅,上邊還堆着白如沃雪地一張軟絨毯子。

楊凌見正德仍然熱衷於這些雜耍遊戲,不禁對他輕聲說道:“皇上,也難怪外臣們嘮叨,皇上已經承繼大統,納後娶妃,再過幾天就要改元正德,如今朝中並不穩定,邊關又在打仗,皇上實不宜在這些事上過於分神。”

正德苦着臉道:“李學士勸、楊師傅勸、焦大人勸。現在你也來勸朕了,困在這深宮裡,朕每天能去的就是太和殿、乾清宮、仁壽宮,生在這兒長在這兒,擡起頭來就那一片天。整日介除了上朝、聽講、批閱奏摺,再無旁的,總得找點事幹吧?楊侍讀,朕的奏摺可是按時批閱。絕無積壓呀”。

楊凌聽皇上說地苦悶,只好道:“可是……天氣寒冷,皇上在院中搭戲看戲,暖閣門戶洞開,若是着了風寒,那如何得了?”

正德不以爲然地道:“哪兒那麼容易,朕每早兩趟太祖長拳,都是輕衣短靠,若論身體,朕比你還結實着呢。”

他說着興致勃勃地道:“對了,跟朕進殿去,今兒這幾隻猴子也是會打拳的,見你開開眼界。”

只見一個乾瘦地老頭兒,穿一件海青,戴一頂方巾,牽着四個猴兒走了出來,翻跟頭、疊羅漢,花樣百出,最妙的是老頭兒一聲唿哨,那四隻猴兒竟然打起拳來,楊凌看見兩個小猴兒揮舞着毛茸茸的爪子,東倒西歪的憨態可掬,也不禁會心一笑,瞧那模樣,想來打的是醉拳了。

另兩隻猴兒有板有眼地對打着,雖不過寥寥四五招,就跑回老頭身邊討果子吃去了,正德卻看出打的確是太祖長拳,不禁拍手笑道:“來人,賞了賞了”。

兩個小太監提了個小籮筐,笑嘻嘻地走到階前,使勁兒往外一兜,籮筐裡盡是簇新的銅錢,怕不有上千文,“嘩啦啦”地撒了一地。

正德笑道:“呵呵,朕瞧這幾隻猴兒,倒比外廷內宮那些可憎地人覺着可愛,楊侍讀,你覺得它們的拳打地好不好玩?”

楊凌微微一笑,忽聽隔着窗櫺,側間裡一個男人聲音道:“的確有趣,這猴兒機靈着呢,想是清晨見了皇上練習拳腳,一趟太祖長拳虎虎生風,便偷學了去招”。

楊凌一怔,葛地睜大了眼睛,那聲音和他一模一樣,語氣聲調全無二致,簡直連他都要疑心自己置身別室了。隨後傳來幾聲得意的大笑,正德皇帝的聲音道:“雖說有趣,總看也乏了,若是春暖花開,百鳥爭鳴,那美景就勝過看小猴兒了”。

隨後楊凌的聲音道:“這有何難?皇上是天子,要令大地回春,百花盛開,百鳥來儀,想來四時輪序之神也不敢不遵聖諭”。

話聲未落,隱隱約約的雀噪鶯鳴之聲響起,漸漸馬蹄聲起,有嘻鬧嬌笑之聲,讓人腦海中不覺浮現出一副仕女踏春地畫面來,漸漸的,松風、流水。空曠幽遠地景緻如現眼前,又有夫子吟詩,洞蕭委婉之聲。

楊凌眼睛越睜越大,心頭怦怦亂跳。一個名字差點兒衝口而出,他情不自禁地衝過去,一把拉開了閣門,各種聲響頓時嘎然而止,兩個半彎着腰兒的美女詫然直起身來。

兩個美女上身穿紫綾襖兒,玄色緞紅比甲,玉色裙下邊,嬌嬌地兩隻腳兒穿雙羊皮金雲頭鞋兒,肌膚嫩玉生香,瓜子臉兒柳葉眉。正是上次見過的那兩個戲班女子。

羞花仍是俏顏如冰,解語卻笑盈盈地看了他一眼,頰上朱霞,眼中秋波,別具一番動人韻味。正德嘟囔道:“無趣無趣,待會兒還有鄉間惡少欺侮民女,朕出手救人的戲碼要你看呢,被拆穿就沒意思了,真是沉不住氣。”

楊凌失望地回過身來。默默走到正德身邊道:“微臣……方纔聽到這惟妙惟肖的口技,不覺想起一個故人來,還以爲……門外是她……”。

解語羞花也邁步進了殿來,俏生生地立在正德左右,聽了這話兩雙俏目都盈盈地投注在楊凌身上。

正德奇道:“朕剛聽了這口技時真是驚訝莫名,就連絲竹樂器她們也模仿出來呢,你那位故人是誰,也有這般本事麼?”

楊凌想起那個站在陽光明媚裡。神采飛揚地向自己賣着關子的少女來。她柳眉一挑,笑盈盈地道:“楊大人,我這簫呀,是不用簫的……”。

嬌脆的聲音猶在耳畔迴響,他又想起懸崖邊上那塊沾着血跡和一些絲髮的石頭時那種揪心的痛,楊凌喉頭有些發哽,他咳了兩聲,才啞聲說道:“這位故人,皇上也記得的,就是那位唐一仙……唐姑娘”。

“唐……一仙……”。正德慢慢咀嚼了一遍,臉色也黯淡了下來,第一個在他心中留下倩影的女孩兒,哪有那麼容易忘記。

兩個男人默默無語,周圍的太監宮女不知出了什麼事,一個個噤聲不言,解語和羞花對視一眼,輕咬着嘴脣。長長地長長地睫毛不住眨動,滿面的好奇之色。

男人她們見的多了,難得的是面前這兩位一個是擁有天下的皇帝,一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重臣,萬千美女予取予求,卻能提及一個女孩兒時,流露出那種懷念的感情,那女孩兒是誰?一仙……很漂亮的名字呀。

正德摸着鼻子,過了半晌忽然問道:“沒有一點消息?哪怕是……壞消息?”

楊凌搖頭道:“沒有,官府方面早已放棄搜尋了,微臣着令內廠番子注意察訪,始終也沒有線索。”

正德意興索然地揮了揮手道:“都散了吧,楊侍讀進宮,一定有公事和朕談”。他看了解語、羞花一眼,兩個女孩兒甚是乖巧,知道什麼時候能撒嬌弄癡,什麼時候該守本份,立即襝衽施禮,也悄然退了下去。

兩人進到內房,正德在椅上坐了,隨意一指道:“你坐”。

皇上地書房哪有第二把椅子,旁邊就是正德休息的睡榻,楊凌自那次被王瓊指着鼻子一通大罵後,這些小節也不敢不注意了,他微笑着站到御案前,說道:“謝皇上,臣在這裡也方便稟告事情。”

正德點了點頭,側目凝神想了片刻道:“是解除海禁的事有了眉目還是北方邊塞戰事吃緊了?”

楊凌搖頭道:“都不是,皇上還記得出兵之前曾密囑苗逵嚴打小王子,薄懲火篩,分化之餘,秘密聯絡朵顏三衛的事麼?”

正德眸子一亮,興奮地道:“可是有了成效?”

楊凌點頭道:“嗯,小王子疑心火篩與大明有了秘密協議,現在對他防範的很,火篩的一萬五千人馬被安排在側翼,獨力抵抗總兵許泰的大軍,搶掠來的糧草也不願支援他們,火篩部下已多有怨言。

戰場形勢目前看來已不危急,楊一清按兵不動,卻死死拖住小王子不讓他走,其中必有所圖,不過韃靼年年來我邊境劫掠。這個禍患必須要除去,目前分化地火篩只是第一步。

如果取得朵顏三衛地支持,我們就可以憑空得到一枝精兵,同時每年可以從河套地區獲得大量的戰馬。一方面可以加強大明邊軍的機動作戰能力。

另一方面,河北一帶百姓負有養馬之責,但那裡卻養不出良馬,百姓徭役繁重,徒受苦役,於國並無多大增益,如果同朵顏三衛改善了關係,就可以讓百姓擺脫重負,我們在河套地區、遼東地區有了影響力。將來就可以推進一步,開疆拓土,佔有一片豐渥的草原,然後引進阿拉伯馬,用它改良蒙古馬和西南馬,韃靼蒙古地優勢將不復存在”。

開疆拓土,從來都是最令帝王心動的一個詞,歷朝歷代的帝王,沒有一個敢和他們的開國之君相比。就是因爲開疆拓土地功績是再聖明、再賢達的君王政績也不能諧美地。

正德的心怦怦地跳起來,年輕英俊的臉上洋溢起一片興奮的紅潮,他連連點頭道:“楊卿說的對,與韃靼一戰,不過是一時之功,與朵顏三衛結盟,我增一軍、敵損一地,再分化瓦解他們。纔是放眼長遠的政略。此事若成,楊卿的功勞實非攻城掠地、斬將奪旗地大將可比,朵顏三衛那邊可收到了朝廷地秘函了麼?”

楊凌頷首道:“已經和他們取得了聯繫,但是由於我們和朵顏三衛曾經諸多糾紛,花當大首領雖有意投向我大明一方,三大部落中卻有許多貴族存疑,他們對我派出的使臣不甚相信,諸酋長回覆消息,要我大明……”。

他遲疑了一下,花當提出的條件簡直是把自己擺到了和大明天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果說出來恐怕正德天子馬上就要龍顏大怒了,可是茲體事大,他又實在不甘就此放棄,楊凌硬着頭皮道:“花當不過是個草原部落的大酋長,不習聖賢、不知禮儀,竟然要求皇上親赴大同,與他在白登山上歃血爲盟,朵顏三衛才肯投靠大明。”

楊凌說完趕緊又道:“不過這事大可討價還價。微臣的意思,皇上可以派遣一位足以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親赴約,必可打消他的疑慮。”

出乎楊凌的意料,正德並未發火,反而捏着下巴若有所思,他沉吟半晌,輕輕笑了起來,擡起眼睛對楊凌道:“要朕親自去見他們?就是伯顏可汗時而打,時而求和,也是以臣禮待朕,花當地膽子倒是不小。”

楊凌聽了發急,連忙道:“皇上,微臣也知道花當此舉有些狂妄,但小不忍則亂大謀”,他的目光變得狡黠起來,輕聲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朵顏三衛終究還是蒙人,他們投向我們,只是因爲他們沒有伯顏可汗那樣強大的實力用劫掠擄取大量財物,所以現在合作只是各取其利。

我們現在忍一時之氣,將來國力強盛,武力齊備,不但要將韃靼蒙古、瓦刺蒙古劃入大明版圖,臥榻之旁這隻猛虎又豈能例外?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嘿嘿嘿嘿……”正德皇帝站起來,笑得像只下蛋的小母雞,他在楊凌胸上捶了一拳,咯咯笑道:“誰說朕忍不得一時之氣了?”

他兩手一攤,眨了眨眼睛道:“先皇一脈只有朕一個兒子,其餘的宗親皇族全部分封在各地爲王,豈能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親?愛卿若派誰去纔好?是太皇太后?太后?還是朕的兩位御妹?”

楊凌爲之語塞,略一遲疑間,就見正德雀躍而起,仰天大笑道:“運氣來了城牆都擋不住,這個花當着實可愛”。

他得意洋洋地道:“這回朕親自去大同,乃是爲國爲民、爲大明地社稷江山文武百官沒話講了吧?”

楊凌聽的目瞪口呆,只見正德俊臉通紅,雙手插腰道:“不讓朕明着去,朕就偷着去,大同朕是去定了!”,他一指楊凌,威風八面地:“此事就交給楊卿負責,過了大年,咱們就打道宣府,直奔大同去也!”

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72章 廷杖十奸第257章 開拔!第63章 八虎遊街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460章 英雄第16章 愛的謊言第440章 秘密第413章 志願軍第80章 佛也發火第460章 英雄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189章 君行塞上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228章 波瀾不驚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215章 夜審0115章 各有隱私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261章 二當家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378章 帷幄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53章 錦衣提督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225章 妒後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49章 緣訂三年第38章 長夜漫漫第377章 運籌第28章 代理驛丞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38章 長夜漫漫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396章 靜夜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18章 除夕烽火第426章 御駕親征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318章 回家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260章 內鬥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63章 放飛成功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407章 攫取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458 黃雀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20章 智鬥第329章 風雲漸起第337章 跳大神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219章 江山美人0195 兩難境地第336章 四大賊第27章 監軍奸軍第171章 暗起殺機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227章 請開海禁
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72章 廷杖十奸第257章 開拔!第63章 八虎遊街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460章 英雄第16章 愛的謊言第440章 秘密第413章 志願軍第80章 佛也發火第460章 英雄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189章 君行塞上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228章 波瀾不驚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215章 夜審0115章 各有隱私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261章 二當家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378章 帷幄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53章 錦衣提督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225章 妒後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237章 意外之喜第49章 緣訂三年第38章 長夜漫漫第377章 運籌第28章 代理驛丞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110章 大婚副使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38章 長夜漫漫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396章 靜夜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18章 除夕烽火第426章 御駕親征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318章 回家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260章 內鬥第424章 寧王造反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263章 放飛成功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452章 暗流涌動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407章 攫取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458 黃雀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20章 智鬥第329章 風雲漸起第337章 跳大神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437章 虎口餘生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219章 江山美人0195 兩難境地第336章 四大賊第27章 監軍奸軍第171章 暗起殺機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227章 請開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