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弘光以來,明朝幾無~щww~~lā只永曆四年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的朱天麟薦其弟朱天鳳主持貴州鄉試。永曆八年孫可望又在貴陽設科取士,並取中陳士基等54人,此次開科舉士便相當禮部會試。會元陳士基被孫可望委任爲四川慶符知縣,後薦擢兵部武庫司員外郎,頗有能聲,吳三桂部清軍入川后其棄印歸裡,現下落不明。

除這兩次較有影響的鄉試和會試外,便是永曆十年晉王李定國在雲南組織了一次鄉試,取士36人。太平軍佔領廣州,擊敗濟度南下大軍後,周士相考慮到收攬士子人心,遂在宋襄公的建議下開了一科廣東鄉試,取舉子一百餘。只不過廣東這次鄉試和以往科舉不同,中舉之讀書人並非直接授官,而是先至廣東大學堂進學三年,學得術業方可授官。此舉令得不少廣東士子不滿,遂有了去年的衝擊行宮案。在讀書人看來,只要科舉得中,他們就應該得官做,而不是再去學三年雜學,耽擱他們的年華。

衝擊行宮案被鎮壓後,周士相領軍北伐,廣東方面致力於建村設鄉和生產民生恢復,爲前線提供糧草,打擊境內土匪,大小衙門忙得團團轉,哪有精力再開什麼鄉試。南都光復後,周士相忙於平定江南穩固佔領區及渡江之戰,也暫時顧不上科舉之事。但此事卻是已經提上了他的議事案板,因爲他深知所謂人心不是指百姓之心,乃是指士紳之心,而最能拉攏士紳的手段無疑就是開科舉取士,使得這些士紳能有出仕之途,如此他們便會投身新朝,而不是首鼠兩端。

換言之,周士相早就想開恩科,而恩科收納的士子在眼下無疑就是指江南的讀書人。只是此事他一直在猶豫,因爲現在他還沒有足夠的人才幫助建立些類似前世的科學制,形成系統的理論,甚至連教材都沒有幾本,學校也只草創的廣東大學堂一所,故而若開科舉,只能從舊有八股來取,這樣取上來的士子並不符合周士相用人初衷,甚至還會和他將要推行的政策牴觸。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來執行,倘若執行的人就是反對的人,那這政策自然無法推行下去。太平軍的各級軍官文盲率又達到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也不可能指望從軍中調人着手此事。考慮及此,周士相便想將此事先放一放,左右定武朝新立,且並未天下一統,朝廷也好,軍隊也好,重心仍在戰爭及準備戰爭,所以並不着急就要開科舉。另外降官也很多,這些人倒也不是盡是無德無能之輩,有些人無德卻有能,用他們來安撫治理百姓,先頂上一陣是完全可以的,不需大規模任免新官。

周士相計劃等到廣東大學堂培養出來的那批人才,在廣東各地做出了成效,取得了經驗後,真正能成爲推行他政策的有力臂助後,他才能考慮開科舉。這樣即便首開的幾屆科舉仍不合他心意,但至少有人能夠幫助他去慢慢改變,而不是束手無策。最起碼,在南京和一些省會城池開一些新式學堂還是能夠做到的。朝堂上再提倡一些新學,重用一批新學官吏,或明或明,種種手段之下,新學總能在重生的大明立住腳。那時,溫水煮青蛙也好,強制推行也好,就不愁無人可用了。

但現在錢謙益他們突然提出要開定武朝的首屆科舉,且是以“恩科”名義,並獲得了定武帝的首肯,郭之奇這個首輔對此事也很熱衷,就是張煌言他們也紛紛上疏呼應此事,這就讓周士相不能乾坤獨斷,再拖延此事了。

錢謙益的上疏副本週士相看了,理由很充分,說大亂之後,人心思定,此時當療瘡痍蘇民氣安天下,科舉一開,自是士子歸心,天下人亦能安定。錢謙益的上疏還有另一層意思,卻是想通過這屆恩科將江南讀書人吸引進定武朝廷,這樣他們就不會再對吳三桂奉迎的永曆帝抱有期望。

人性爲私,做了定武朝的官,士子們自是會全力維護定武朝。周士相也相信這點,他甚至敢肯定將來若唐桂再相爭,最先跳出來擁護定武帝正統性的肯定是這些考了定武科舉的讀書人。

再三思量之下,周士相同意了開科舉,傳話給南都的丁之相和袁廓宇,讓他們擬個科舉的章程出來。並規定首屆恩科只在江南江西湖南三省開,其他地方暫不開。時間大致定在三月先在各省開鄉試,爾後由各省統一將中舉士子送至南京參加會試,最後再舉行殿試,選出定武朝的狀元榜眼探花郎。至於清佔區若有讀書人願意過來參加科舉,各省也可予以安排。

在時間上,三月開鄉試,四月就開會試和殿試,這肯定匆忙了。這年頭不是周士相的前世,一兩天就能坐車幾百公里下去。士子們從家鄉趕到縣城府城都得幾日,至省城最長的能要二十多天。所以雖允許外地省份前來參加科舉,但真正能參考的實際還是三省士子。

不讓兩廣送士子來參加會試,是周士相現在將兩廣視爲自己的實驗田,不願聽他話的士子多半不是都在牢中,或奪了功名遣回鄉監管,留下的都是識時務的,肯踏踏實實學新學的。這些人就算才能幹限,但其態度卻決定了周士相願意重用他們。只要他們學有所成,在地方上做出成績,周士相不介意他們中的傑出人材將來能夠塞布朝堂之上。

提筆寫了給丁之相和袁廓宇的書信後,周士相想了想,又在信上最後寫了260的人數。這260人便是此次科舉所錄進士人選,三省送往南京參加會試的人數也是這個數字,會試後一個不黜。

安排好科舉的事後,周士相方纔來到軍部的參謀室,和軍部官郭雄他們商討起浙江戰事。(。)

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八百八十章 壘屍及頂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四百一十章 建鄉設村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四十章 公庫第七百章 鎮反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
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八百八十章 壘屍及頂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四百一十章 建鄉設村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四十章 公庫第七百章 鎮反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