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

孫可望大權在握,逼迫永曆“禪讓”毫無問題,但是他的意圖卻遭到了李定國和劉文秀等原人的反對,這讓孫可望處於進退維谷之中,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強行取明自代,李定國、劉文秀等人肯定不會承認他這個天子,因此禪讓一事就一直拖了下來。

然而孫可望沒有黃袍加身,身在貴州安龍府的永曆帝卻感到頭頂上懸掛着一把鋒利的寶劍,隨時都有被廢黜以至喪命的危險。爲了求得自身和永曆小朝廷的安全,永曆在大學士文安之的建議下下密詔召李定國統兵入衛。

文安之對永曆言道:“劉、李之交必合,衆志皆與孫離,但未知事機得失如何也。”

永曆隨後對內監張福祿、全爲國二人說道:“可望待朕無復有人臣禮。奸臣馬吉翔、龐天壽爲之耳目,朕寢食不安。近聞西藩李定國親統大師,直搗楚、粵,俘叛逆陳邦傅父子,報國精忠,久播中外,軍聲丕振。將來出朕於險,必此人也。且定國與可望久有隙,朕欲密撰一敕,差官齎馳行營,召定國來護衛,汝等能爲朕密圖此事否?”

張福祿、全爲國二人雖是內監,但是對永曆極其忠心,當即便提出徐極、林青陽等人曾劾奏馬吉翔、龐天壽依附秦王,忠貞可靠,建議同他們密商此事。

永曆帝同意後,張福祿即聯絡徐極等人共同商議,商議之後即往永曆朝廷內閣首輔吳貞毓處秘密討論具體辦法。

吳貞毓早對孫可望跋扈不滿,當下也同意了召李定國統兵入衛一事,他對徐極等人道:“今日朝廷式微至此,正我輩致命之秋也。奈權奸刻刻窺伺,恐事機不密。諸公中誰能充此使者?”

林青陽自告奮勇願行,吳貞毓即命禮部祠祭司員外郎蔣乾昌擬敕稿,兵部職方司主事朱東旦繕寫,由張福祿等持入宮內鈴蓋皇帝之寶。林青陽按照事先計劃以請假葬親爲名,身藏密敕於永曆六年(僞順治九年)十一月啓程前往定**中。當時。李定國正在湖南、廣西一帶與清軍作戰,不暇內顧。

永曆帝見林青陽出使半年,音耗全無,心急之下便讓吳貞毓再派使臣前往探聽消息。武安伯鄭允元建議應該設法遣開孫可望親信馬吉翔。以免走漏消息。永曆帝即以收復南寧後需派重臣留守爲名,讓馬吉翔前往南寧留守。

馬吉翔離開安龍赴任後,秘使即秘密上道,到達李定國營中後,秘使對李定國讀了詞旨哀愴的敕旨。李定國深受感動,叩頭出血,泣不成聲道:“臣定國一日未死,寧令陛下久蒙幽辱,幸稍忍待之。臣兄事可望有年,寧負友必不負君”。

不料,馬吉翔到達廣西后,遇到來自李定**中的永曆朝臣劉議新,劉以爲馬吉翔長期受永曆帝寵信,貴爲侯爵。必然參與密召定國之事,見面之後竟毫無顧忌地把朝廷兩次敕諭李定國領兵迎駕的情況和盤托出,並說:“西府得敕,感激流涕,不日且至安龍迎駕。”

馬吉翔大吃一驚,立即派人飛報孫可望。孫可望得報後,深知一旦李定國迎駕成功,自己獨攬朝政的局面將完全改觀。因此,他決心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派親信將領鄭國、王愛秀於永曆八年正月初六進入安龍皇宮。逼迫永曆帝說清事件原委,索要首事之人。

永曆被二將逼迫,不由推諉道:“密敕一事,朝中臣子必不敢做。數年以來。外面假敕、假寶亦多,爾等還要密訪,豈皆是朝裡事?”

鄭國、王愛秀即與龐天壽合爲一夥,於三月初六日逮捕吳貞毓等與密敕有關的官員約二十人,經過嚴刑拷打後,吳貞毓等人爲了避免牽涉永曆皇帝。承認是部分朝臣勾結內監張福祿、全爲國瞞着永曆帝私自矯詔密敕李定國。

鄭國追問道:“皇上知否?”

吳等人一口咬定:“未經奏明。”

鄭國與永曆朝廷中依附孫可望之人無法可想,只好以“盜寶矯詔,欺君誤國”的罪名定案,向秦王報告。孫可望命令以永曆朝廷名義組織審判,於三月二十日以張鐫、張福祿、全爲國爲首犯,處以剮刑;蔣乾昌、徐極、楊鍾等人爲從犯,立即處斬;首席大學士吳貞毓爲主謀之人,姑念爲大臣,勒令自盡。此即南明有名的“十八先生案”。

政治上,孫可望對永曆朝廷極盡提防,軍事上卻也是一心進取。早在永曆六年(僞順治九年)十一月,孫可望便親自由貴州來到湖南沅州,他派大將白文選統領馬、步兵五萬餘名進攻辰州。二十一日,明軍分水、陸二路進抵辰州城下,把該城四面包圍。清辰常總兵徐勇命副將張鵬星領兵出戰,被明軍炮火擊斃。徐勇仍然妄圖據城頑抗。

次日,白文選以大象爲前驅,突破東門,大隊兵馬衝入城內,徐勇在混戰中被亂刀砍死,清分守辰常道劉升祚、辰州知府王任杞等文武官員也被俘處斬。隨後,孫可望改沅州爲黔興府,以州治興沅縣附郭,領一州九縣:曰靖州、曰興沅、曰黔陽、曰麻陽、曰通道、曰平溪”,並把該府改隸貴州省。

孫可望攻佔辰州同時,李定國在衡陽擊斃清軍統帥尼堪,此時清軍接連遭受重大挫折,主帥陣亡,士氣沮喪,正是孫可望組織以大西軍爲主力的明軍大舉反攻入湘清軍的大好時機,然而孫可望卻沒有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反而因爲李定國兩蹶名王聲動天下,害怕李定國功高震了他這個“主”。

李定國部署衡陽戰役的時候,原議由馬進忠、馮雙禮移軍白杲市,定國主力駐于衡州,等待尼堪大軍過衡山縣,馬、馮二部抄至敵後,同定國部南北合擊,一舉全殲尼堪所統清軍。孫可望得知這一部署,惟恐定國大功告成,密令馮雙禮退師寶慶,馬進忠也隨之而走。由於孫可望的拆臺,李定國雖擊斃了清軍主帥尼堪,卻因兵單勢孤,在十二月間放棄了衡州。

衡州戰役以後,孫可望又密謀定計以召開軍事會議爲名,只待定國到來即行拘捕,至於定國所統軍隊則轉交馮雙禮指揮。如果說孫可望解除劉文秀的兵權還多少體現了賞功罰敗的原則,謀害戰功卓越的李定國肯定極不得人心。因此,一些知道內幕的人趕往定**中告密,勸他絕勿前來赴會。

李定國本希望孫可望率部由辰州東進,同己部合擊湖南清軍(尼堪被擊斃後,入湘八旗兵由貝勒屯齊統領),若能全殲該軍,勢必使滿洲八旗實力大損,遠近聞風喪膽;然後會合夔東十三家兵力北取湖北,東攻江西,很可能形成勢如破竹的局面。當他得知孫可望置大局於不顧,蓄意謀害自己的時候,不勝憤慨,對部下將領說:“不幸少陷軍中,備嘗險艱,思立尺寸功,匡扶王室,垂名不朽。今甫得斬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且我與撫南弟同起雲南,一旦絓誤,輒遭廢棄。忌我,當必尤甚。我妻子俱在雲南,我豈得已而奔哉!”

永曆七年(僞順治十年)二月下旬,李定國率領所部四五萬兵馬放棄永州,經永明越龍虎關撤入廣西,從此避免同孫可望見面。二十年左右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誼被孫可望一筆勾銷。

孫可望逼走李定國很快就自食惡果。當時孫可望正親統大軍由靖州經武岡進至寶慶,部下有大將白文選、馮雙禮等,總兵力爲十萬。三月初六日,清定遠大將軍屯齊帶領滿漢主力由永州北上寶慶,十五日駐於岔路口,距明軍白文選、馮雙禮、馬進忠營地周家鋪三十里。

次日,清軍進至周家鋪,由於明軍營于山頂,地勢險要,又遇上天雨,雙方列陣相峙。這天晚上孫可望率親軍由寶慶府來增援。十七日,明軍下山向清軍發起全面進攻,清軍分路迎擊,雙方展開激戰。結果孫可望所統明軍戰敗,傷亡頗衆,被清軍繳獲馬七百餘匹,象一頭,清軍趁勝佔領寶慶府。但是,清軍在這次戰役中也付出了很大代價,正黃旗兩名蒙古梅勒章京韋徵、武京都在激戰中陣亡。

屯齊部清軍在寶慶戰役獲勝後因爲損失慘重未能佔領整個湖南,孫可望也無力再與屯齊部會戰,於是明清兩軍長期相持于靖州、武岡一線。

.......

局面上下兩節可能有注水之嫌,原意想通過人物和故事情節交待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的問題,及南明軍隊主力和清軍在湖南戰場相持的原因,但因這些事情是永曆五年以後陸續發生,而太平軍困守新會已是永曆九年(順治十二年)的事,這幾年的事情難以通過一兩個章節通過故事情節向讀者展示,迫不得已只好簡明描述一下,望諸君見諒(未完待續。)

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女官 洞房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提督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九百四十三章 世子禍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四章 投奔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四百三十四章 濫殺放血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八十一章 回去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親軍
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女官 洞房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提督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九百四十三章 世子禍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四章 投奔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四百三十四章 濫殺放血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八十一章 回去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一百四十章 傷亡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