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

北京城是前明成祖皇帝在位時於元大都城基礎上改建和擴充而成,明初爲了便於防禦,將城北比較空曠地區劃出城外,永樂十七年又向南移了一里左右,這才形成了今日北京內城的規模。而內城又被皇城佔去了大半,故而商民交易、店市大多集中在外城的正陽門一帶,而正陽門又是外地人入京的必經之地,也是南方來的商賈貨物在京師的集散地,故而此地便是北京城最熱鬧的所在,燈市、花市、菜市、書場、幾條衚衕,吃的喝的耍的找樂子的那是應有盡有,酒樓茶館、戲園子更是一家挨着一家,衚衕裡那些姐兒更是隔着幾裡地都能聽到她們的**聲,把個人迷得是七暈八轉。?

二條衚衕緊挨着前明的教坊司,這地原先就是京師有名的皮肉衚衕,滿清入關後,順天府雖把教坊司給拆了,卻仍留了這二條衚衕,使得這條衚衕比明朝時還要興盛,一到晚上,那是車水馬龍,生意好得嚇死人。

商家逐利,見二條衚衕這皮肉買賣做得好,引得客人多,便陸續有人在二條衚衕周圍建起了茶樓、酒樓,白天也不怎麼做生意,但天色一黑,這掌櫃和夥計的就都忙得團團轉了,生意最多的自然屬那些衚衕裡的青樓了,姐兒們忙着伺候客人沒得閒出來吃,樓裡的酒菜又一般,那客人們哪個不是有錢的主,花錢在樓裡可不是就爲了弄上那麼一兩次,而是玩上一宵。

泄得多了,精神累,身子累,那肚子更是餓,看不上妓院裡的飯菜,就只能吃外面的了,可客人們忙着玩姐兒,哪個願意在興頭上跑出來,於是乎。二條衚衕周圍的茶樓、酒樓進出的龜公比客人還要多。

酒樓裡管這些往衚衕送的酒菜叫外賣,久而久之,送外賣的便成了龜公的代名詞,京城裡若是有被人罵是送外賣的。那鐵定是要打上一架的——你罵人是龜公,人能不跟你急?

春風樓的字是請禮部一個侍郎給題的,大家的字法看着就是不一樣,氣派。

和往常一樣,天色一黑。春風樓裡就是笑語喧譁,客人們點上幾碟可口小菜,有的還要了幾碟酒茶,輕斟慢吟,呼朋喚友,三三倆倆十分盡興。等到盡興了,再聽那隔壁衚衕青樓的動靜,十成客人至少有六成會鬼迷心竅的往那跑,最後又有三成肯定要叫酒樓送外賣。

這晚二樓的雅間裡卻有幾位文人模樣的儒生正圍桌而坐,侃侃而談。桌上擺着燕窩雞絲湯、海蔘燴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等春風樓的招牌菜,另外還有幾碟醬牛肉之類的滷菜,香氣誘人。?

“各位吃呀,來了這裡就不要再斯文了,沒有外人在,大夥何必放不開呢,真要不吃可是對不住自個肚皮,也對不住老夫花的銀子啊,幾位吃完之後,可還得隨老夫到衚衕裡去盡興。這要是肚皮沒填飽,怎的去填那些小娘的肚啊,呵呵。”?

請客的是一個鬚髮斑白,飄飄若仙的老者。此人名叫龔鼎孳,說起來這人來頭不小,他乃是前明崇禎七年的進士,在兵科給事中任職,前後彈劾過周延儒、陳演、王應熊、陳新甲、呂大器等崇禎朝權臣,甚至還封駁過崇禎帝的聖旨。被當時的黨人稱之爲文人表率。不過正是這位不畏權臣的文人表率在明亡時氣節卻淪喪達到極點,當真是闖來則降闖,滿來則降滿。

龔鼎孳的厚顏無恥不僅爲明人所不齒,甚至也爲清人所蔑視,南明弘光朝時曾制定過查辦“從賊者”的制度,龔鼎孳就被弘光朝廷列入了治罪名單,而滿清也對這個當過流賊的御史、南明的罪人很是不屑。多爾袞在時,更是認爲龔鼎孳這等人只宜縮頸靜坐,何得侈口論人,諷刺他自比魏徵,而以李賊比唐太宗,可謂無恥。

有多爾袞這攝政王評語在,龔鼎孳即便降了清也得不到清廷重用,只做了個掛名的太常寺少卿,平日也沒的多少公事讓他做,只得****夜夜流連青樓妓院,甚至在其父親去世奔喪之時他也是放浪形骸,夜夜在妓院裡狂歡,叫人十分的不恥,然而就是這種人,卻被京師一些降了清的文人稱爲“江左三大家”,與他同列三大家的是才子吳偉業和文壇大佬錢謙益。

“這一路上辛苦了吧?老夫說要爲你們幾位同鄉故舊設宴洗塵,你們偏偏不肯,今日總算是叫老夫請來了,來來來,別客氣,趕緊吃。”龔鼎孳笑着勸客人們動筷子。

“哎,龔前輩何出此言?他鄉遇故舊,正是我等的榮幸與欣慰呢。前輩,晚生以茶代酒,先乾爲敬!”

說話的是幾人中最爲年少,也是長相最爲英俊的崑山才子徐元文。

徐元文站起敬酒,龔鼎孳老臉開花,忙道:“罷,罷,徐公子是老夫早有耳聞的風華人物,今日一見果然不俗,細眉長目、隆鼻朱脣,玉樹臨風的身材,嘖嘖,真叫老夫好生羨慕喲。”?

龔鼎孳這般誇讚讓徐元文有些發窘,低頭向龔鼎孳深深一揖,道:“無論如何,在下先謝過先輩。龔大人爲人熱情誠懇,今晚生好生感動!”?

龔鼎孳笑着一擺手:“哎,哪裡話,你是牧齋兄特地向我引薦的人才,老夫豈能怠慢?聽說公子年方髫齡時便具公輔之量,可有此事?”?

徐元文再一次漲紅了臉:“都是他們添油加醋瞎編的。”?

“不然,老伯,此事晚生很清楚。那時元文才只有五歲…”?

“敬修兄,你就不要在前輩面前出小弟的洋相了。”?

“這事誰人不知?江南世家崑山舊族徐府公子徐元文就是與衆不同!說真的我熊賜履自嘆弗如,望塵莫及!早知你此番來京趕考,我就老老實實呆在孝感不來了。明擺着,你肯定在我的前面!”

說話的熊賜履面白無鬚,清瘦儒雅,也是風度翩翩的美少年,他是湖北的舉子,想參加明年的會試,故而今年早早來了京師,好結識些同年順便跟京城裡的大家們學習。也好明年能夠金榜題名。靜修是他的表字。?

四十多歲的老儒生程漢斌聽了熊賜履的話大是好奇,在一旁催促道:“敬修老弟,你快將公肅賢弟的事說來聽聽呀。”

熊賜履輕笑一聲,便道:“話說五歲的徐元文一日自書館回家。頭腦裡只想着老師教的詩文了,過自家門檻時被絆倒在地。他的父親扶起他,笑着說:‘跌倒小書生’。你們猜猜,小元文他對了什麼…他應聲而對曰:‘扶起大學士!’你們說,元文他有沒有志氣?當然。有誰能有像無文那樣的一代弘學巨儒顧亭林先生呢?元文日後肯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他說話時臉上帶着頗爲羨慕的神情,也是,讀書人哪個不想有這種神童事蹟留傳世間的。

熊賜履往日性格其實比較嚴肅,不喜這般說話,可今天是“江左三大家”之一,又是太常寺少卿的的龔鼎孳請客,又有徐元文這種江南少年才子在,因此便興致勃勃了。

?徐元文是江南崑山世代富豪徐家子弟,時人都稱徐家是前明嘉靖朝首輔徐階的後代,崑山之地又文風盛重。當世大儒顧炎武更是徐元文的舅父,所以徐元文少年之時就得名師指點,十二歲時就以秀才身份考舉人。他詩文雙妙,人又生得風流倜儻,江南的騷客文人無不爲之傾倒,若徐元文早生二三十年,誰敢說他不是稱雄於江南文壇的錢謙益或龔鼎孳呢??

“老夫曾聽牧齋兄說起過元文的趣事,說他小小年紀便立志要考舉人,鄉人便問道:“小小年紀就要做官,到底想做多大的官?”元文不假思索:“做閣老。”衆人便嘲笑起來。以爲元文這小孩太過狂妄,於是一人便挖苦說:“未老思閣老”,不想元文脫口對道:“無才做秀才。”逗得衆人大窘,原想譏笑他。反被他將了一軍。此事當真是絕妙,老夫聽後也笑得捧了肚子。”?

請來的幾人中,龔鼎孳對徐元文最爲欣賞,一來他是錢謙益向自己推薦的,二來其舅父又是顧炎武,僅憑這兩點就不能不讓龔鼎孳對徐元文格外賞識。況這徐元文又確是有狀元之才,只怕明年會試必中,殿試也能獨佔鰲頭。他本就是沒臉皮之人,當下也不管什麼輩份了,笑着問徐元文道:“元文小弟,你此番赴京趕考,你舅父亭林先生同意嗎?”?

聞言,徐元文一臉的認真道:“大亂之後,人心思定。眼見得大清已坐擁大半江山,即將天下一統,療瘡痍。蘇民氣、安天下,我輩正是大有用武之處!至於我舅父,他一生身涉萬里,名滿天下,對世俗官場名利已看得很淡了。舅父說要拔足西行,篤志經史,並不堅決反對我們兄弟出仕,足見人心思定已是不可逆轉了。再者說,我等恰逢青春年少、風華正茂之時,且不說博取功名、封妻廕子,就是那句老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今也正用得着呀。我輩懷腹經綸,偌能爲國爲民做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好事,也不枉此生了。”說完,看向熊賜履,“敬修兄想必也有同感吧?”?

.ttKan .℃o

熊賜履正色道:“正是!大清坐天下已成定局,但大清若要治國平天下,非孔孟程朱聖道不可,我輩願爲此出力流汗,至於功名利祿則是身外之物,我輩出仕不是爲了孔方兄,而是爲了胸中抱負!”

龔鼎孳聽得高興,合掌道:“好,好,不愧都是少年才俊,均是心有大抱負之人。你們說得不錯,大清一統天下已是定局,南明*不過苟延殘喘,斷然成不了氣候的。老夫不妨再告訴你們,朝廷即將對西南大舉用兵,快載一年半載,慢則三五年,這天下必將一統,到時,你等少年才俊正好放手施展胸中抱負,爲大清江山社稷,爲天下黎民謀福...若老夫沒有看錯,你等他日必爲朝廷棟樑,成就絕不下於老夫!來,爲幾位他日的朝廷棟樑乾一杯!”

徐元文和熊賜履等人忙端起酒杯起身與龔鼎孳一飲而淨,坐下後,徐元文和熊賜履臉色都有些泛紅,顯是爲龔鼎孳所說興奮。

老儒生程漢斌落坐後卻是有些擔心的問道:“龔大人,西南真的不能成事了?”

程漢斌所問讓龔鼎孳心下有些不快,他方纔說得明白,大清一統天下已成定局,這老儒生怎的還要多此一問。心下不快,嘴中卻道:“若無孫李內訌,或還能劃江而治,爾今卻是想成事也難了。”

程漢斌點了點頭,沒有注意到龔鼎孳神情有些不耐,仍道:“不過李定國雖是流賊賊出身,但其還是有雄才的,當年兩蹶名王,聲勢極盛,恐孫可望難勝於他...”

話還沒說完,就被龔鼎孳打斷了,不屑道:“李定國勝又如何,敗又如何?難不成還能以一己之力阻我大清一統天下?你們且放心的讀書,放心的爲我大清效力,勿需擔心大勢會有反覆。我大清好比當年的魏國,他南明好比蜀漢,蜀漢吞不了魏國,逆不了天下大勢,我問你們,史上可有小國能吞大國的?”

徐元文笑着道:“聞所未聞。”

熊賜履笑而不語。

“晚生也未曾聽聞。”程漢斌搖了搖頭,心下卻是想說這大清不正是小國吞大國嗎,但他可不敢將這話說出來,要不然不知龔鼎孳會如何發作呢。

“就是嘛,那諸葛亮乃千年不出的奇人,可他再是厲害,不也是未能助蜀漢北伐中原嗎?如今這南明比之當年的蜀漢還要不堪,那李定國又不是諸葛亮出世,他縱是再有本事又能如何?大勢所趨,這天下肯定是由我大清一統的!李定國螳螂擋車,不自量力,哼,照老夫看,用不了多久,他便得陪着南明*一塊自取滅亡!”

龔鼎孳可是堅信大清會一統天下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投降得那麼快,況且,爲了身家性命計,他也不能和這幾個士子說南明的好,南明真好了,能有他好?

見程漢斌在那發呆,徐元文笑着道:“程兄,且放寬心吧,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的。來,諸位,小弟再敬你們一杯!”說完端起酒杯要再敬衆人,衆人忙端起酒杯。

一杯酒下肚後,程漢斌卻是暗歎一聲:徐元文說得不錯,自己還是安心的讀書,然後去考大清的科舉做大清的官吧,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的。自己已經四十好幾,也等了十多年,如若再等下去,只怕今生也無出仕指望了。罷了,罷了,便去做他大清的官好了。(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 和約 白旗家眷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還顧得了你們!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逆我者亡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進三江口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滿兵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九百四十二章 庫恩布 于成龍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六十二章 許諾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一百八十章 圍城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駕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 和約 白旗家眷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還顧得了你們!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逆我者亡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進三江口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滿兵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五百五十六章 線國安大軍突進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九百四十二章 庫恩布 于成龍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六十二章 許諾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一百八十章 圍城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駕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