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蔗糖

“琉球?”

衆人看向劉晉所指的地方,齊聲的說道。

這個時候的寶島還不叫寶島,歷史上在春秋戰國時期稱寶島爲‘島夷’,在當時天下劃分九州,這寶島就被划進了揚州範圍,不過在當時看來,這裡還是蠻夷之地,有一個‘夷’字就足以說明。

到了先秦時期,這裡又被稱爲瀛洲,秦滅漢興,這裡又被稱爲東瀛,到了三國又被稱爲‘夷洲’,唐至宋朝時,這裡又改爲了流求,元朝到明中期這裡又改爲琉球。

所以此時張懋、朱厚照、朱輔、徐光祚等人才會說琉球。

事實上寶島這裡的名字有很多,‘東番’、‘雞籠’、‘大灣’、‘大員’、‘臺員’等等,只有到了萬曆年間,因爲寶島的地形如彎弓,浮海如平臺,所以纔有‘臺~~灣’這個名字。

“對,就是琉球。”

劉晉笑了笑點點頭,接着指了指地圖說道:“大家請看,琉球的位置非常關鍵,它上個進朝鮮和倭國,下可至南洋呂宋,還可以到澳洲這邊,同時又是東南沿海的咽喉之地,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

寶島的位置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現在這個時代因爲還是陸地爲主,所以並不突出,但是一旦進入航海時代,寶島的位置就一下子凸顯出來。

衆人聽着劉晉的話,仔細的一看,然後再一分析,頓時就紛紛點頭。

“以前還真沒有發現這個琉球如此的重要,現在看來,這琉球確實是至關重要。”

張懋摸着自己的鬍子說道。

這個時代的大明朝廷對於琉球根本就不重視,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這個時代的琉球還沒有開發出來,寶島真正的開發者是鄭成功和他的後代,他們遷移到寶島的時候,帶去了幾萬人口,正是這幾萬人口開始了寶島的開發。

因爲沒有開發出來,所以這個時代的寶島其實是蠻夷之地,在書中的描述是瘴氣橫生,蠻夷不通教化。

寶島上面的漢人非常、非常少,甚至於在明初的時候,朝廷還組織人手將琉球上面的漢人遷移到漳州、莆田一帶去,算是放棄了這個地方。

另外一個就是寶島和神州隔海相望,往來本來就極爲不便,再加上元末就開始倭寇和海盜,大明朝廷也是覺得去開發這裡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再者就是這裡天氣炎熱,瘴氣、蚊蟲很多,很容易滋生各種各樣的疾病,遷移過去的漢民難以適應這裡的環境,而且這裡條件艱苦,也根本就沒有什麼人願意遷移過去。

其中最讓人害怕的就是蚊蟲,蚊蟲這東西不僅僅叮咬人如此簡單,它還會帶來瘧疾,瘧疾這個東西,在金雞納樹沒有被發現之前,它根本就無藥可治。

只有等到歐洲人從南美洲這裡發現金雞納樹,用金雞納樹的樹皮磨成粉治療瘧疾之後,瘧疾纔是被人類所攻克。

“未來我們要南下南洋、澳洲就絕對避不開琉球這個地方,另外清剿東南沿海的倭寇、海盜,也是少不了要以琉球爲基地。”

“開發琉球勢在必行!”

劉晉斬釘截鐵的說道。

“劉晉,據我所知,琉球這個地方,上面的漢民很少,這裡瘴氣橫生,蠻夷又非常的野蠻,想要開發這裡可不容易啊。”

“而且我們是爲了賺錢,可不是爲了賠錢的,真要有基地的話,這浙江、福建、廣東都有很多基地,而且本身就有基礎,特別是泉州這裡,以前都是鄭和下西洋的一個關鍵點,根本就沒有必要費力去開發琉球。”

成國公朱輔想了想說道。

在他看來,開發琉球,那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必要,因爲福建離琉球就很近,僅僅只是一水之隔而已,而福建這邊本身就有非常不錯的基礎。

“開發琉球當然是有錢可賺的,我劉晉怎麼可能做賠錢的買賣。”

劉晉笑了笑說道。

聽到劉晉的話,衆人眼睛微微的一亮,仔細的想一想,似乎好像還真是這樣,劉晉做的買賣從來就沒有虧本過。

“琉球這裡雖然是蠻荒之地,這裡瘴氣橫生,蠻夷兇狠,但琉球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是我們將來南下南洋、澳洲的必經之地,開發這裡,建設港口,建造船隻等等,都可以爲將來打基礎。”

“另外江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一向我們都插不進手,但是琉球不一樣,如果是我們自己開發的話,等於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有了立足之地,以後就可以插手進去就容易多了。”

“另外琉球這個地方,雖然諸多條件非常的惡劣,但是琉球也有琉球的諸多好處。”

“這裡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在這裡種植水稻,可以一年兩熟,甚至於在琉球南部地區這裡還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如果將整個琉球開發出來,等於是我們大明以後多了一個大糧倉,北方出現災荒的話,直接就可以從這裡將糧食調運到北方來賑災。”

劉晉開始緩緩的講述起開發琉球的好處來。

“劉晉這裡靠近熱帶,即便是在冬天,這裡也很少會下結霜、下雪,所以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大明北方各地都沒有辦法種植的時候,這裡卻是可以種植蔬菜、水果,到時候用船一運到京城來,隨隨便便也是可以大賺特賺的。”

“當然這些都是琉球開發以後纔可以慢慢來做的,短期內,我們開發琉球想要賺錢的話,可以做兩樣事情,一樣是種植水稻,另外一個就是蔗糖。”

“蔗糖?”

衆人仔細的聽着,在劉晉的描述當中,這琉球不僅僅不是蠻夷之地,而是一塊寶地,只要稍加耕種,這裡就可以收穫真金白銀,更是爲未來打下基礎。

聽到種植水稻,大家並不意外,但是這蔗糖,衆人就再次疑惑起來。

“對,蔗糖~”

劉晉點點頭,接着從一旁的一個罐子裡面倒出了一碗糖。

“大家請看,這個就是蔗糖,想必大家平時也經常吃,並不陌生。”

衆人拿着劉晉遞過來的碗,仔細的看了看,也紛紛點頭,朱厚照這個貪吃鬼,甚至於還直接抓起一些糖直接美滋滋的吃起來。

“老劉,爲什麼你家的糖比宮裡的還要更好吃?”

很快,朱厚照就發現了一點,剛剛吃的糖比起宮裡面的糖味道還要更純正,沒有一絲的雜味,甜的讓他忍不住又吃了幾口,接着拿出一把糖仔細的看起來。

其他人一聽,頓時也抓起一把糖放到桌子上仔細的一看,然後在細細的品嚐一下,頓時一個個眼睛都微微亮起來。

劉晉拿出來的糖,顏色雪白,顆粒非常的細膩,味道非常的純正,吃起來沒有一絲的雜味,這絕對是最上等的好糖。

“這糖是我自己用黑糖加工而成的,我將它成爲白糖。”

劉晉笑了笑解釋道。

這個時代的糖,還沒有白糖,只有等到嘉靖的時候熬糖的人無意間才熬出了白糖,所以現在的糖基本上都是黑糖。

黑糖顆粒大,顏色難看,味道也不算純正,但即便是這樣的黑糖,在這個時代也是屬於奢侈品的行列,並不是人人都能夠吃得起的東西。

當然不僅僅大明如此,這個時代整個地球上都是如此,糖這種東西都是奢侈品。

想要吃甜食,一個是蜂蜜,但蜂蜜的產量非常有限,根本就滿不足了大家的胃口,另外一個就是靠糖。

但是糖這個東西,它的產量同樣非常低,糖一直就屬於奢侈品的行列。

從先秦時期用麥芽熬製的飴糖,它是精貴的調味品,一般用在祭祀、國宴上面,甚至於還是一種補氣養血的昂貴藥材。

到了唐朝的時候,通過絲綢之路,古印度的蔗糖技術傳入華夏,這個時候糖相對就更容易獲取,但因爲地域氣候的緣故,只能夠南方產出,產量依然很少,依然還是屬於昂貴的奢侈品。

到了宋朝開始有糖霜,因爲技術的提高,產量和質量也得到了提升,糖從以前專屬於宮廷和顯貴的東西,慢慢發展成爲了一種昂貴的商品,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依然還是吃不起的東西。

只有到了十八世紀,歐洲人開始使用甜菜製糖,糖的產量纔開始大幅度提升,才慢慢的算是進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嘴裡面,但價格依然非常的貴。

明朝這邊還算好,因爲很早就有馴養蜜蜂產蜂蜜,再加上蔗糖,這糖雖然貴,但也不算太過分,但是在這個時代的歐洲,糖絕對是隻有真正頂尖的王公貴族才能夠吃起,吃的到的東西,價比黃金,絕對不是開玩笑。

大明這邊,即便是產糖量還可以,但是這一斤糖的價格即便是最差的糖也是要上千文,質量上等的好糖,甚至於一斤糖都要賣幾兩銀子,價格可謂是昂貴至極。

對於三兩銀子就可以娶老婆的時代來說,如此昂貴的糖,一般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捨得去吃,它是屬於有錢了才能夠吃得起的奢侈品。

第335章,才子雲集第1867章,黃金灣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950章,五等級政策第1887章,大明電氣商行第564章,超級火爆的銷售第1691章,就往權貴的地修路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564章,超級火爆的銷售第347章,經濟治國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2144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2第848章,兩條路線第657章,木骨都束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876章,玩物喪志第1556章,民以食爲天第116章,回京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768章,蒸汽機第257章,幾百人拖上岸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515章,抵達呂宋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863章,新舊學之爭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2001章,荒蕪的山村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822章,大遷徙和西域布政使司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565章,淞滬買地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2177章,對讀書人不能太好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1619章,這還是災荒之年?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198章,慚愧、慚愧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557章,中轉點第1442章,爲什麼受傷的總是葡萄牙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695章,瓊州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656章,朝鮮商行第2072章,直接封侯1第1891章,還沒打就已經慫了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676章,試點改制第1634章,軍火武器中心第581章,前往遼東第1912章,新時代的青年戀愛第367章,繼續降價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748章,南下的朝鮮人和倭人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1072章,看大明報紙第2042章,受歡迎的劉清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527章,一本萬利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17章,商議第922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田種多了的煩惱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47章,五萬兩白銀
第335章,才子雲集第1867章,黃金灣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950章,五等級政策第1887章,大明電氣商行第564章,超級火爆的銷售第1691章,就往權貴的地修路第179章,發呆的張懋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564章,超級火爆的銷售第347章,經濟治國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2144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2第848章,兩條路線第657章,木骨都束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876章,玩物喪志第1556章,民以食爲天第116章,回京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2017章,鬧吧,死命鬧吧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768章,蒸汽機第257章,幾百人拖上岸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515章,抵達呂宋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863章,新舊學之爭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2001章,荒蕪的山村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822章,大遷徙和西域布政使司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565章,淞滬買地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2177章,對讀書人不能太好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1619章,這還是災荒之年?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198章,慚愧、慚愧第150章,持續火爆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557章,中轉點第1442章,爲什麼受傷的總是葡萄牙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695章,瓊州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656章,朝鮮商行第2072章,直接封侯1第1891章,還沒打就已經慫了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第1676章,試點改制第1634章,軍火武器中心第581章,前往遼東第1912章,新時代的青年戀愛第367章,繼續降價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748章,南下的朝鮮人和倭人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1072章,看大明報紙第2042章,受歡迎的劉清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527章,一本萬利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17章,商議第922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田種多了的煩惱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47章,五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