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章,福禍相依

不敢反對,不過大家也不站出來表示支持。

因爲朝野上下,江南出身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家大多數都和他們沾親帶故的,這反對,也不能站出來支持,否則消息被大家知道之後,這絕對少不了得罪死南直隸的士林。

並不是人人都像劉晉這樣頭鐵,什麼都不怕,他敢提出來,大家卻是不敢站出來表示支持。

“陛下,江南之地,自古以來都才子能人輩出,這削減他們的科考名額,勢必會引起江南士子的極大不滿,也會顯得有失公允,讓人難以心服。”

謝遷看了看其他大臣,心裡面默默無奈的感嘆一聲,最終還是站出來替江南人說話了。

他是浙江人,也可以算是江南人,而且和江南士林關心匪淺,以前他就反對開徵商稅,現在其實也是反對徵商稅的,只是在朝中的話語權不大。

上面有劉健、李東陽兩個排前的閣老,後面還有劉晉、張懋、佀鍾這些大臣,他縱然是想要反對,也有心無力,更何況,弘治皇帝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了。

商稅肯定是要徵的,朝廷沒錢,什麼事情都辦不了,必須要徵商稅,最終也是全力支持劉晉進行稅務改革。

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削減江南的科考名額僅僅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還是爲了打擊江南士林,釜底抽薪,徹底讓江南士林逐漸的失去在朝堂之上的話語權。

這對於江南士林來說,無疑又是沉重的打擊。

弘治皇帝都已經幾次打擊江南士林了,現在又要釜底抽薪,這江南士林以後怕是難了。

“他們不滿就讓他們不滿去好了~”

“朕不滿意的時候,誰來替朕考慮過?”

弘治皇帝看了看謝遷,也不給謝遷面子,直接就說道。

以前對謝遷還是很器重的,當然那個時候,弘治皇帝對文官都很信任,只是後來發生的諸多事情,讓弘治皇帝看清楚了這些文官們的嘴臉之後,對於文官集團就不再如以前一般信任了。

至於謝遷,他多次反對開徵商稅,反對稅務改革一事也是讓弘治皇帝心裡面很不滿,朝廷的局勢大家再清楚不過了,稅務改革很顯然是勢在必行的,他還是反對。

還有收歸兵權一事,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都非常大,謝遷也是如此,這些都讓弘治皇帝對他不滿。

只不過弘治皇帝待人一向仁厚,謝遷又是內閣閣老,故而弘治皇帝一直也是給謝遷面子,沒有直接表達出來。

現在南京鬧出大事情,查到背後,竟然是爲了反對朝廷的稅收政策,反對商稅,聯合起來鬧出這樣的大事情。

足見江南的這些士紳、大家族、大商人們爲了自己的利益那是完全不擇手段,也不顧大明的社稷。

對於這些人,弘治皇帝是必須要給以嚴厲的打擊。

劉晉的計策是釜底抽薪之計,爲的是打擊江南士林的力量,同時再結合後續的計策,徹底打擊以江南士林爲代表的守舊派勢力。

弘治皇帝如此突然的生氣,衆人頓時就忍不住紛紛一驚。

弘治皇帝的涵養一向很好,很少有大發雷霆的時候,卻是不想,謝遷的一句話就讓弘治皇帝如此不滿。

不過大家聯想到這次事情的嚴重性,如果當時在江南的不是王守仁,隨便換一個官員。

面對幾十萬暴亂起來的工人,說不定就聽信了那些人的話,派遣大軍進行鎮壓。

儘管肯定是能夠將這幾十萬人的叛亂給鎮壓下來,可是幾十萬工人一旦覺得自己認定爲是叛亂,難逃一死的話,戰火連綿起來,恐怕足以將整個江南給燒乾淨。

一旦到了那個地步,大明面臨的損失將會非常的慘重,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現有的繁榮鼎盛局面也有可能一去難回。

“陛下息怒~”

羣臣連忙說道。

“哼~”

“對於那些不顧國家大局,只顧自身利益的人,要將我大明大好局面葬送之人,朕絕對不會放過。”

弘治皇帝極其不滿的冷哼一聲。

謝遷整個人呆滯,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夠緩緩的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去。

“看來,我也是時候歸鄉養老了。”

謝遷的內心之中忍不住一陣悲嘆。

他其實還年輕,僅僅六十歲,這個年紀對於朝中的大佬來說,真的是非常年輕,只要身體足夠好,還可以再幹個十幾年都不是問題。

他是狀元出身,升遷的速度極快,早早的就已經入閣當了內閣閣老,未來當上首輔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可是現在,弘治皇帝對自己的不滿都已經表達出來了,他覺得自己已無臉面繼續在這朝堂之上站着了。

但六十歲就回家養老,連內閣首輔都沒有當過,他又豈能這樣的甘心?

“此事就這樣定了~”

“從下一次鄉試開始,南直隸科考名額進行削減,先縮減三分之一~”

弘治皇帝纔不理會謝遷心裡面是怎麼想的,直接就下旨意了。

“陛下聖明~”

劉健、李東陽、劉晉等人一聽,也是紛紛齊聲的喊道。

大家其實還是支持打擊江南士林的,江南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守舊派,強烈反對朝廷的諸多政策和改革,又妄圖將權力和財富都掌控於自己的手中,全然不顧大明的江山社稷,不顧全大局。

從當年的災荒,糧商屯糧哄擡糧價大發國難財,以前的鹽商,朝廷收不到多少鹽稅,百姓吃着高價鹽,兩頭都不得好處,唯獨撐死了中間的鹽商,一直到現在,爲了反對商稅,不顧大局的弄出南京一事來。

足見在他們的心中,哪裡有什麼國家天下,只有他們的利益,誰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死命的整死你,也不管會不會讓大明局勢動盪。

偏偏江南自古以來又是附屬之地,才子文人輩出,考霸之鄉,出的能人和官員實在是太多了,不釜底抽薪的話,說不定在幾十年之後,他們還會重演現在的一幕。

“一下子就削減了三分之一,這江南的讀書人以後怕是更難出頭了。”

謝遷心中忍不住悲嘆一聲。

科考當中最爲關鍵的就是鄉試,鄉試高中了就是舉人,舉人擁有諸多的特權,同時還可以直接去當官,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去參加會試,會試一旦能夠金榜題名的話,那就真的是鯉魚躍龍門了。

大幅度減少鄉試的名額,這意味着以後江南這邊出舉人的數量要大大減少,這舉人少了,以後參加會試的人就少了。

不僅僅做官的人會變少,這以後出大官的概率也會大大減少,怕是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都很難再翻身了。

從大明開國之時,江南籍考生霸佔榜單,到了以後,恐怕是很難出現江南籍考生的名字了。

本身來說,江南這邊的考生就很難,考試內卷極爲嚴重。

可能江南這邊的秀才放到其它省份去,輕輕鬆鬆就能夠中舉,其它省份的舉人到了江南連秀才都可能未必能夠考得上。

現在弘治皇帝一下子就削減了三分之一的名額,這以後怕是要卷死了。

“以後要在江南這邊多辦幾所高等院校了~”

對於這一點,劉晉也是很清楚,不過這也是劉晉所想要的局面。

傳統的科舉考試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一個個青年才俊被八股文死死的束縛在其中,白白的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才華。

江南多才子和能人,這一點在後世也是如此,出的科學家、院士之類的最多了,由此可見江南人的聰明。

他們的聰明大腦就應該放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搞搞科學研究之類的不是很好嗎?

儘可能的斷了他們的科舉之路,再另外多半幾所大學,爲他們打開另外一條新的道路,想必以後江南這邊出身的科學家必然會有很多。

江南人是非常重視教育的!

縱然是吃糠咽菜也要讓孩子讀書,這也是江南爲什麼一直以來都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說到底就是重視教育。

既然科舉之路變難了,那也還是可以走走新的道路,新式教育那也是教育,雖然當不了官,但是做其它的事情依然也是可以的。

沒必要在八股文的死水裡面一直起不來,對江南人來說,這或許還是一件好事,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將來科舉考試徹底沒落,取消科舉考試取士的時候,江南這邊的優勢同樣還是會顯現出來。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重視教育的地方必然會不斷的涌現出大量的人才,也一定會發展起來,過上好日子。

第1328章,反思第869章,標準化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1051章,建立完善的醫學制度第338章,誰會贏?第1567章,劉晉入閣第1520章,一個都別想跑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2138章,你們可以抵押國土、女人和徵稅權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184章,大明上國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1136章,開始修建鐵路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1921章,黑土省的變化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1124章,或許該把股票搞出來了第2238章,見弘治皇帝第364章,考察鹽市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321章,封城抓人第1614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第1767章,賺錢就夠了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518章,殺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1648章,大明讀書人的鄙視鏈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358章,取銀子第880章,日進斗金第1525章,打破壟斷氏買賣第1861章,蓬萊城的元宵節第1533章,是你們害了金陵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1222章,當家難第1903章,穿越者的翅膀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63章,推銷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1223章,足利家的請求第1904章,燈光秀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900章,又添五十年房貸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568章,暴跌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867章,大發明家朱厚照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1875章,海參崴的流放犯人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1072章,看大明報紙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28章,爭論第66章,真是好用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141章,琳琅滿目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99章,喜滋滋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2042章,受歡迎的劉清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573章,真心便宜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869章,標準化第263章,這個就是鯨魚第543章,出使乃蠻部第1820章,電氣時代似乎很快了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185章,火車熱第318章,長蘆鹽場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336章,都是牛人啊
第1328章,反思第869章,標準化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1051章,建立完善的醫學制度第338章,誰會贏?第1567章,劉晉入閣第1520章,一個都別想跑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2138章,你們可以抵押國土、女人和徵稅權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184章,大明上國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1136章,開始修建鐵路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1921章,黑土省的變化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1124章,或許該把股票搞出來了第2238章,見弘治皇帝第364章,考察鹽市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321章,封城抓人第1614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第1767章,賺錢就夠了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518章,殺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1648章,大明讀書人的鄙視鏈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358章,取銀子第880章,日進斗金第1525章,打破壟斷氏買賣第1861章,蓬萊城的元宵節第1533章,是你們害了金陵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1222章,當家難第1903章,穿越者的翅膀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63章,推銷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1223章,足利家的請求第1904章,燈光秀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900章,又添五十年房貸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568章,暴跌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867章,大發明家朱厚照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1875章,海參崴的流放犯人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1072章,看大明報紙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28章,爭論第66章,真是好用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141章,琳琅滿目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99章,喜滋滋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2042章,受歡迎的劉清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573章,真心便宜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869章,標準化第263章,這個就是鯨魚第543章,出使乃蠻部第1820章,電氣時代似乎很快了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185章,火車熱第318章,長蘆鹽場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336章,都是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