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大豐收

“嗚嗚~”

南山村的麥田上,蒸汽收割機一邊前進一邊發出嗚嗚的汽笛聲。

伴隨着機器在田野之中行走,後面跟着大量的南山村村民,大家看着整整齊齊鋪在地上的麥稈,再看看一袋袋已經裝好的麥子,都非常的震撼。

機器不僅僅能夠收割麥子,而且這收割的速度實在是快,還能夠將麥子從麥穗上面弄下來,都免了以後摔麥子的過程。

隨着機器在田野之中一遍又一遍的走來走去,一畝地的麥田很快就收割完畢,一袋袋麥子放在田野之中,只需要將這些麥子給扛回去就可以了。

“這也太快了吧?”

丁大柱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感嘆道。

“這以後種田就是開着機器在田裡面走來走去就可以了?”

旁邊有人跟着感嘆說道。

“可不,這鞋都可以不用沾泥了,這耕地有耕地機,這收麥子有收麥子的機器,以後搞不好什麼機器都可以弄出來呢。”

“我聽大毛哥說了,聽說京城機械廠還研究出了什麼舂米機,南方種水稻的地方,他們以後都可以不用舂米了,用機器舂米就可以了。”

丁大柱想起了李大毛的話,連忙說道:“聽說還有磨粉的機器,我們的麥子放到機器裡面,出來就直接是麪粉了。”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了,大毛哥還會騙人?”

“也是,這收割麥子的機器都有了,磨麪粉的機器又有什麼稀奇的。”

南山村的村民們討論不停,看着田野之中的收割機,一個個雙眼放光。

仔細的算一算,眼前這臺收割機,這收割一畝地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只是在田地裡面來來回回的走上一遍,一畝地的麥子就收好了。

有這樣的機器,再多的麥田也不怕啊。

蒸汽收割機上面,李大毛一遍控制機器,一遍同樣也是默默的計算着。

“按照這個速度來算,一個時辰差不多能夠收割十畝地,一天算五個時辰的話,差不多能夠收五十畝地,我自己家將近兩千畝田地,有個二十天就能夠收好了。”

“每天從早忙到晚的話,十幾天就可以了,這效率還是可以的,等收完了自家的麥子,到時候還可以去幫人收麥子,又能夠賺不少錢。”

“兩千畝麥子,如果沒有這個收割機的話,我自己一家老小,就是一天到晚不休息,累死在田地裡面也是收不完的。”

細細的算了一筆賬,李大毛頓時就忍不住高興的笑了起來。

“還是機器好啊!”

伴隨着機器的轟鳴聲,麥田在慢慢的減少,一包包麥子隔着一段距離放在田裡面,非常的好看。

忙碌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很快就到了傍晚的時候。

李大毛將機器停在田邊,看了看今天的成果,一大片的麥田已經收割完畢,整個人都非常有成就感。

“和我計算的差不多,一天能夠收五十畝地左右的麥子。”

李大毛再次確認了一遍,沒有算錯。

然而李大毛並沒有高興太久,很快,他又開始愁眉苦臉起來。

不爲別的事情,因爲家裡面的糧食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根本就沒有地方放了。

不僅僅自己家裡裡外外都堆滿了糧食,甚至於連李大毛今年建起來的糧倉很快就堆滿,都找不到地方來堆放糧食了。

李大毛家的糧食大豐收。

經過李大毛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稱重,李大毛家的麥田,一畝地收麥子差不多有將近兩石的產量,這兩千畝麥子算下來差不多有四千石的產量。

(注:根據《河間志》卷三記載,‘一夫耕田三四五十畝,畝收麥一石以上’,這裡記載的河間府的麥田產量,遼東地區這邊的情況有所特殊,首先是遼東地區的土地更加的肥沃,這裡是黑土地,其次遼東地區麥子的時間更久,產量更好,所以算下來差不多有兩石一畝,嗯差不多就這樣吧,一石爲120斤,明朝的一斤爲十六兩,算下來,差不多有將近200斤,但這是帶殼的。)

如此多的糧食,讓種了一輩子地的李大毛第一次有一種暴發富的感覺,糧食多到都沒有地方來放了。

以前沒有移民來遼東的時候,一年忙到尾,面朝黃土背朝天,可是一家老小一年到尾也吃不到幾頓飽飯。

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一大半都要上交給地主,剩下的那點糧食,哪裡夠一家人吃的。

現在好了,自己不僅僅有大量的土地,現在糧食大豐收,再加上遼東地區又被皇帝免了幾年的稅,也就是說所有的糧食都是自己的。

一下子四千多石的糧食,李大毛敞開了肚皮去吃,都足夠李大毛一家吃上很多、很多年了。

“都沒地方放了!”

李大毛看着田野之中的一袋袋麥子,臉上洋溢着笑容,又愁眉苦臉的,第一次感覺到了糧食太多的苦處了。

“愁什麼,先在田裡面堆放着,下面用麥稈墊着,上面用麥稈擋着,等忙完之後再將這些糧食給賣了。”

“幾千石的糧食,我們家哪裡吃的完啊。”

李大毛的媳婦倒是乾脆利落的說道。

“行,按你說的去辦。”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李大毛點點頭,迅速的忙碌起來。

整個遼東地區,家家戶戶都和李大毛的情況差不多。

弘治十五年,遼東糧食大豐收。

整個遼東地區都沉浸在忙碌之中,同時也是沉浸在糧食的豐收喜悅之中。

家家戶戶少的也種了上百畝的田地,平均算下來都是種了幾百畝地,如此多的田地,又迎來了大豐收之年。

到處都飄着麥香,家家戶戶裡裡外外都堆滿了糧食,一個個糧倉都已經裝不下了,很多人都不得不和李大毛一樣,將一部分的糧食堆放在麥田之中,實在是沒有地方去放這些糧食了。

…….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農耕,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情,大明朝廷同樣如此。

遼東布政使陳信此時穿着便衣行走在一處麥田之中,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麥田,再看看火熱的收割場面,整個人都露出了笑容。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

“今年我遼東大豐收啊,想必大人很快就可以高升了。”

陳信的身邊,有官員見陳信滿臉笑容,頓時就趕緊拍馬屁的說道。

“哈哈,高升未必,但上面一番口頭上的嘉獎肯定是少不了的。”

陳信高興的笑了笑搖搖頭。

“大人,今時不同往日啊~”

“當今吏部尚書是劉晉劉公,我聽聞劉公做事一向非常的公正,他這一上任就制定了詳細的考成制度,考成制度當中,對於大人這樣的地方布政使最重要的幾個指標,人丁、稅收、糧食產量、基礎建設這幾項,大人無論是那一項都做的非常好,高升肯定有望。”

胡本惠想了想又繼續說道。

“今年我遼東的人口增長了兩百多萬,稅收超過五百萬兩,現在糧食又大豐收,大人這業績可是非常亮眼的。”

“大人即便是今年沒有高升,這政績上面肯定也是有亮眼的一筆,再積累一下,高升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哈哈,希望如你所言吧。”

陳信笑了笑回道。

劉晉當上了吏部尚書,吏部尚書這個位置,權力非常大,掌管天下官員的考覈和升遷,號稱天官。

這一上任,劉晉就立即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完善的考成制度,經過了內閣的審議和弘治皇帝的肯定之後,迅速的頒佈下去。

對於新的考成制度,尸位素餐的官員自然是叫苦連天,彈劾劉晉的奏疏猶如雪花一般飛到了弘治皇帝的書桌上面。

但是對於有作爲,認認真真做事的官員來說,這考成制度也是意味着他們升遷有望,因爲制度上面明確的寫清楚了將考成結果與升遷制度相結合。

想要升官就必須要拿出亮眼的政績出來,如果沒有任何政績,絕對沒有升遷的可能。

陳信作爲遼東布政使,是地方大員,算是重點考覈對象,根據劉晉這邊制定的新政策,到了年底的時候,他還要去京城這邊述職,向天子、內閣、六部這邊彙報今年的工作情況,然後結合政績,來決定是獎勵還懲罰。

遼東這邊,人口增長快,稅收增長也快,今年糧食又大豐收,再加上今年也修建了不少的道路和水庫,他陳信年底去京城述職的時候就更有底氣了。

陳信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爲的官員,所以他還是比較喜歡劉晉這樣的做事風格,制定詳細的考成制度,做的好升官,做的不好不僅僅沒有官做,還要追究責任。

如果是以前,他陳信纔不會穿着便服來這鄉間田野,在自己的府衙裡面看看報紙、喝喝茶,混混日子就可以了。

想要升官發財啊,還是要靠銀子去走動、去疏通才行,而他陳信還比較清廉,並沒有太多的銀子去送禮、疏通,做到現在的位置,他也已經很滿意了。

“走吧,找幾個農人問問今年的情況,看看大家有沒有什麼困難,我們官府能夠解決的就儘量幫着解決。”

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801章,大明人的新年1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339章,會試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45章,三閣老第330章,殷商後裔?第1291章,農夫與蛇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103章,大明的糖庫第93章,朱厚照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315章,賺錢的買賣第878章,長見識了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885章,考成制度第1648章,大明讀書人的鄙視鏈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第2057章,死的說成活的第150章,持續火爆第2048章,大旱2第377章,先遣隊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殺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917章,完美成功(加餐)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1861章,蓬萊城的元宵節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1106章,魁北克第1339章,草原商人陸萬西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122章,機會來了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1044章,西班牙人的危機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636章,新年徵稅三千萬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624章,這還是種地嗎?第2094章,種糧的都是傻子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999章,忙碌的田二牛第1459章,鄙視鏈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73章,招工第1983章,房價高漲第1444章,海盜聯盟第251章,選房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406章,舉國之戰第1011章,強中更有強中手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542章,方法很多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355章,維也納大戰(一)第747章,奴隸市場第294章,金子第2133章,大明需要競爭對手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739章,大明等於大象?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80章,割肉的滋味第367章,繼續降價第1763章,黑土省的移民問題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1951章,日子難過的西班牙人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2214章,武俠電影的開端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383章,一個不留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420章,論功行賞第1663章,流年不順
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801章,大明人的新年1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339章,會試第1584章,趁火打劫的強盜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45章,三閣老第330章,殷商後裔?第1291章,農夫與蛇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103章,大明的糖庫第93章,朱厚照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315章,賺錢的買賣第878章,長見識了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885章,考成制度第1648章,大明讀書人的鄙視鏈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第2057章,死的說成活的第150章,持續火爆第2048章,大旱2第377章,先遣隊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殺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917章,完美成功(加餐)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1861章,蓬萊城的元宵節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1106章,魁北克第1339章,草原商人陸萬西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122章,機會來了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1044章,西班牙人的危機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636章,新年徵稅三千萬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624章,這還是種地嗎?第2094章,種糧的都是傻子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999章,忙碌的田二牛第1459章,鄙視鏈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73章,招工第1983章,房價高漲第1444章,海盜聯盟第251章,選房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406章,舉國之戰第1011章,強中更有強中手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542章,方法很多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355章,維也納大戰(一)第747章,奴隸市場第294章,金子第2133章,大明需要競爭對手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739章,大明等於大象?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80章,割肉的滋味第367章,繼續降價第1763章,黑土省的移民問題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1951章,日子難過的西班牙人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2214章,武俠電影的開端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383章,一個不留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420章,論功行賞第1663章,流年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