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

“水娃,水娃~”

“你知道李家村的李二娃、李三娃兩兄弟嗎?”

“知道,知道,我們離的也不遠,他們兄弟兩個現在也是很不錯呢,有幾千畝地,而且還會進山狩獵採參呢。”

“是吧, 他們是我兒子,我孫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李亮、李明、李光、李正他們啊,現在都很不錯呢,李正在京城讀書呢,李明、李亮都已經娶媳婦了,還生兒子了,李光好像去黑龍江出海口那邊的造船廠做事了呢。”

“哈哈, 是吧,來, 來,嚐嚐我家的棗子,可甜呢。”

李老頭一聽,也是趕緊從自己老婆子哪裡抓來大把、大把的新鮮棗子塞到邱開文的手裡面去。

“遼東那邊怎麼樣啊?”

“書信上面啊,大家說的都不清楚呢,你跟我們大傢伙說說唄。”

衆多的老太太老爺爺將邱開文給圍住,問東問西問個不停。

“遼東啊,是個好地方。”

“哪裡的土地非常的平,看過去的時候, 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不像我們這裡千溝萬壑的, 路都不好走。”

“而且哪裡的土地非常的肥沃,都是黑土地呢,種什麼都長的很好, 種麥子播種下去都可以不用管了,收穫的時候用收割機收就可以了。”

“還有啊,哪裡到處都是水, 不用爲喝水而煩惱。”

“大家移民過去了,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差不多,日子好過的很,家家戶戶都有上千畝的地呢,這種出來的糧食啊,敞開肚皮來吃都吃不完,每年賣糧都要賣不少的銀子的呢。”

“不過哪裡的冬天確實是很冷,大家冬天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貓在家裡面呢。”

邱開文也是詳細的和大家講一講遼東這邊的情況,這讓很多有子女移民去了遼東的那是聽的津津有味。

儘管啊書信上面早就已經講過了,但是聽邱開文講一講,依然還是很有味道。

“過得好就行,過得好就好。”

周圍的老太太老爺爺們聽完,也是紛紛點頭。

“我們這裡啊,就是太窮、太苦了,連喝水都成問題。”

“以前啊,種點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年忙到尾都吃不上幾頓飽飯, 日子那是真的難啊。”

“可不是嘛,以前的時候啊,家家戶戶一到冬天的時候都是餓的亮眼發昏呢,苦的很。”

“這移民出去了好啊,移民出去了好啊。”

“吃得飽、穿得暖,小孩子還有書讀,這纔是人過的日子。”

大家一邊聽,也是一邊紛紛點頭。

以前要是說移民出去,那是故土難離啊,縱然是苦都要苦在這黃土高原的土地裡面。

但是後來,隨着移民的人越來越多,移民出去的人迅速的過上了好日子,帶動出去的人越來越多,整個黃土高原上只要能夠走的,基本上都走光了,也就留下了這些上年紀的老人,實在是走不動,也不想走的留在了這裡。

“老人家,大家在老家過的怎麼樣啊?”

邱開文看着桌子上面一桌子的棗子、糕點、番薯幹、花生、豆子什麼的,能夠感受到大家的熱情,也是問起家鄉的情況來。

“現在日子好過啊~”

張老漢一聽,也是連忙說道:“年輕人能夠走的基本上都走了,這裡的土地也是沒人種了,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日子也是好過多了。”

“隨便種點好地,玉米、番薯、麥子什麼的,吃的是不用愁了。”

“可不是嘛,哪裡能夠吃的完嘛,我家裡面一屋子的玉米和番薯都沒人吃呢。”

“是啊,是啊,現在的日子是好過了。”

“以前的地大家爭着搶着種,地主老財就拼命的提高佃租,現在給我們種,我們也不種了,大家都種不動了,重點玉米、番薯什麼的,夠吃就行了,都快入土的人了。”

“前幾天我回了趟王家莊,唉,整個王家莊都荒廢了,房子裡面都長滿草了。”

“我們李家村也是一樣,就剩下我跟幾個老人在,聊天都沒人了。”

“生活是不愁了,就是有點想孩子們,想我的孫子。”

“想有什麼用,太遠了,看不到,知道他們過的好就可以了,我們這一把老骨頭了,還是埋在這黃土地上算了。”

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講述起家鄉的事情來。

邱開文仔細的聽着,也是從老人們的話中聽出了很多落寞。

這些老人都是不願意離開家鄉的,而是選擇留在了家鄉這裡。

這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了,只有很少的年輕人留在這裡,老人們吃喝之類的不愁,就是很想念自己的兒子、孫子什麼的。

沒辦法,這也是移民必然會帶來的一個問題,老人和子女的分離,帶來的問題很多,老人無人照顧,只能互相照應,想念子女、孫女又見不到,故而看到邱開文這個後生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也是很熱情,就好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孫子回來了一般。

這就跟後世農村的留守老人一樣,吃喝什麼的基本上都不愁,唯獨就是很想念自己的子女和孫女什麼的,可是偏偏一年到尾又見不到幾次。

平時有年輕人回來的時候,村裡面的老人都會趕緊過來看看,聊聊天什麼差不多。

後世的留守老人好歹過年過節的時候可以見一見自己的孩子和孫子輩,平時還可以打打電話什麼的。

而對於黃土高原什麼的這些老人來說,他們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和孫子輩了,平時也就只有書信的往來,天各一方,可能到死都無法再相見了。

這也是爲什麼古人非常不願意離開故土的原因了,一方面是故土難離,去了新的地方一切從新開始生活會很艱難。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因爲自古以來都重孝,父母在不遠行,更別說移民出去了,父母和子女分開,天各一方,連養老送終都走不到的話,那是非常不孝的。

但黃土高原這邊確實是太窮了,移民出去的人也確實是過上了好日子,帶動了更多的人移民出去,很多老人也是跟着出去了,留下來的老人都是不願意出去的。

“我家鄉的變化也是很大啊,以前都是黃土地,看不到多少樹木,現在就不一樣了,到處都是草木了。”

邱開文見大家聊着、聊着的時候顯得很落寞、難過,也是連忙岔開話題。

“可不是嘛,以前有點樹木都要砍的精光,燒菜、建房子什麼的,有點草也是要被養的羊給啃光。”

“現在就不一樣了,人都走光了,連村莊基本上都荒蕪了,就這蟠龍鎮,也就是這鎮上還有我們這些老頭子、老婆子在這裡。”

“在村裡面啊,早就已經沒人了,什麼都荒蕪了,土地荒蕪了。”

“這樹木啊,也沒有人去砍了,羊也沒有什麼人去養了,這也才十幾年的功夫,到處都是荒山野嶺了。”

“可不是嘛,現在啊村裡面可危險了,前段時間我回村裡面去,都聽到狼叫聲了,我們這裡都已經多少年沒有狼了,沒想到現在竟然又有狼了。”

“豈止是狼啊,那野黃羊只在我小時候看到過,那個時候也是人少,太祖皇帝纔剛將蒙古韃子趕回草原去沒幾十年的時間。”

“當時和現在就很像,到處都沒有人,到處都是荒山野嶺,草木茂盛的,黃羊什麼的很多。”

“只是後來,人越來越多了,黃羊也是越來越少了,沒想到這才十幾年的時間,又回到那個時候了,黃羊都成羣結隊,還引來了狼羣呢。”

有個年紀非常大的老人回憶着自己小時候的事情來,竟然還是太祖皇帝時期出生的人。

“現在的人啊比那個時候還要更少,這人少了,山變青了,下雨的時候,水都更清了。”

“田地都沒人種了,這山能不青嘛,草木長起來都沒人去砍伐了。”

“要我說啊,還是以前人多的時候好,熱鬧啊。”

“那個時候好個屁啊,大家都窮的叮噹響,飯都吃不飽,年年啃樹皮的,有什麼好的。”

“是啊,是啊,要我說啊,還是現在好。”

“出去好啊,出去了好啊,大家都吃得飽飯,穿得暖,手裡面又有錢,日子過的好。”

“就是,就是,以前窮的要死,吃都吃不飽,有什麼好的,看看現在,大家都能夠坐着聊天,這小日子過的纔好。”

邱開文靜靜的聽着身邊老人們在哪裡爭論,腦海中也是思索起來,這到底好不好呢?

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2235章,大明皇家園林第1411章,吏治問題第1953章,楚國要出大事了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2176章,新學也是博大精深第1836章,種植園經濟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585章,女真三部聯合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604章,世界大戰好啊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2045章,此事當慎重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347章,經濟治國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842章,都有用第575章,葡萄牙人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583章,應對方法第446章,船的問題(加餐)第1464章,統一和團結高於一切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622章,對外當行王道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601章,千河城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784章,大明醫學報第89章,授課第831章,達伽馬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12章,有話要說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2066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1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第329章,劉晉是個大忽悠第1200章,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842章,都有用第1367章,就是這樣硬氣第536章,西域第1447章,金島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218章,成了香饃饃的錢有財第2190章,華夏曆1751年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資本第279章,刷題大法第362章,鹽商聚會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958章,進京述職第692章,朝廷是最強大的後盾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737章,榆林石油第1106章,魁北克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1137章,旗幟第601章,千河城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1085章,都是爲了大家好第12章,賣鹽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1477章,慌了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1217章,頑固不化的猶太人
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2235章,大明皇家園林第1411章,吏治問題第1953章,楚國要出大事了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2176章,新學也是博大精深第1836章,種植園經濟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585章,女真三部聯合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604章,世界大戰好啊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2045章,此事當慎重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347章,經濟治國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842章,都有用第575章,葡萄牙人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583章,應對方法第446章,船的問題(加餐)第1464章,統一和團結高於一切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622章,對外當行王道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601章,千河城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784章,大明醫學報第89章,授課第831章,達伽馬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12章,有話要說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1932章,豪門聯姻第2066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1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第329章,劉晉是個大忽悠第1200章,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842章,都有用第1367章,就是這樣硬氣第536章,西域第1447章,金島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218章,成了香饃饃的錢有財第2190章,華夏曆1751年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資本第279章,刷題大法第362章,鹽商聚會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958章,進京述職第692章,朝廷是最強大的後盾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1615章,如何當個舒服的天子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737章,榆林石油第1106章,魁北克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1137章,旗幟第601章,千河城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1085章,都是爲了大家好第12章,賣鹽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1477章,慌了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1217章,頑固不化的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