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可怕的速度

水娃和火娃下了船,看了看眼前陌生的世界,這裡的碼頭和港口看起來沒有天津這裡的港口和碼頭大,水泥鋪成的操場,他在天津這邊也是已經看過了,並不算多新鮮。

遠處的羣山,樹木茂盛,不遠處的琉球城這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巨大的城牆都已經修好很長的一段,估計着再過上一段時間,這琉球城的城牆就可以修好了。

琉球城內,一些高大的建築都已經能夠看到,和天津這裡的一樣,都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玻璃的窗戶,非常的漂亮。

他做夢都想着自己有一條是不是也可以擁有一棟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子,那樣的話,再也不用擔會漏水,再也不用擔心冬天下大雪的時候會被壓垮房子。

“這裡就是琉球?”

水娃和火娃用自己好奇的眼睛看着這裡的一切。

也幸虧是經過了天津,見識過天津這邊的繁華,不然就會和楊大郎他們一樣,連水泥路都不知道。

“鐺~鐺~”

很快,隨着新人的到來,整個琉球城這裡也是變的忙碌起來。

和從泉州這邊招募人手一樣,水娃他們也被分成了一個個小隊,跟着各自小隊的隊長來建設琉球城。

“我是你們的小隊隊長楊大郎~”

楊大郎用有些蹩腳的官話對着自己小隊的九名隊員說道。

他知道這一批人是從北方招募過來的,北方地區和南方不一樣,大部分人都能夠聽得懂官話,也都能夠說官話,不像南方這邊,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差異很大。

作爲小隊隊長,他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說官話,讓小隊的隊員們能夠聽得懂。

水娃、火娃等人看着眼前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人,對方的官話雖然有些蹩腳,但還是能夠聽得懂。

“大家先跟我來,想必你們肯定餓了,我先帶你們去吃飯,在吃飯之前,有些規矩要和你們說明~”

楊大郎顯得有些緊張,額頭上都有汗水涌出來,他第一次當小隊長,如此正式的場合之下,他覺得腦子一片混亂,所以想了想也是隻能夠學一學自己的老隊長柳明奇了,一邊帶他們去吃飯,一邊慢慢的和他們將這裡的一些規矩之類的。

緊張的小隊隊長,剛剛來顯得有些陌生、膽怯的小隊隊員,都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學習能力都非常的強大,可塑性也很強。

僅僅只是幾天的時間,這一批從北方過來的五千人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一切,和先來到這裡的人也是慢慢的熟悉起來。

等到大家熟悉之後,李遠山這邊又是按照劉晉當初的吩咐,開始將南北兩個地方的人打亂來,一個個小隊當中有來自南方的,也有來自北方的,大家說着不同的口音,彼此朝夕相處,消除地域之間的隔閡。

更重要都是,劉晉在爲以後做伏筆,自古以來,在華夏這片大地上,地域之間的隔閡下,血緣、宗親、同鄉、同學等等都很容易形成小的團體。

而這種小團體的存在對於未來的琉球城是非常不利的,因爲小團體它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小團體的利益,對於其他人都是先排斥的。

就像明朝中後期慢慢形成的黨爭,都是以地域性爲代表,什麼楚黨、浙黨、東林黨等等,這些以地域性爲代表的小團體彼此之間進行無休無止的爭鬥,甚至於到了不顧朝廷危亡的程度。

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大明的地方的宗族勢力非常的強大,權不下鄉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在最基層的鄉村地區,法律說了不算,宗族的族老說了纔算,法律在族規面前屁都不是,這種宗族勢力把持地方的現象即便是到了後世依然還存在。

琉球城是劉晉給自己留下的後路,自然是不會允許宗族勢力的存在,也不會允許同鄉勢力之類的存在。

因爲是移民性的城市和地方,所以劉晉一開始就可以從根源上去解決這個問題。

招募過來的移民都是很有講究的,在同一個地方不會招募太多,也都儘量招募年輕人,同時到了這裡之後,更是要將這些混亂起來,打破地域之間的隔閡,未來琉球這邊大規模的招募移民,同樣還會採用這樣的策略。

有人、有錢,更有高效率的組織和規劃,更是有水泥這樣的基建神器,琉球城的建設速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迅速的不斷完善。

琉球城的城牆,琉球城內的一棟棟建築,甚至於整個琉球城都彷彿以後春筍一般,從這片蠻荒大地上面不斷的涌出來。

第二個月,也就是弘治十二年七月的時候,琉球城的最外面的城牆就已經建好了,高大三丈的城牆,全部都是用水泥和開採的石頭建造起來,速度快,比起大明任何一座城的城牆來說都絲毫不差。

要不是考慮到琉球這裡的蠻荒,劉晉一開始甚至於都不想設置城牆,因爲城牆這個東西,它會限制一個城市的發展。

但後面又考慮到琉球城的重要性,最終又還是決定建城牆,以這個琉球城爲基礎,慢慢的向整個琉球島擴張,既然是基礎,自然還是要建一建城牆的。

高大城牆的合攏,也是讓李遠山這邊重重的鬆口氣,有了城牆,整個琉球城就安全多了,再配上火炮,李遠山覺得,琉球島本地的這些蠻夷即便是來十萬人也休想拿下琉球城。

除了城牆已經建好之外,琉球城內諸多重要的建築也是開始一棟又一棟的建起來,一批又一批的人不斷從北方、福建、浙江這邊招募過來。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琉球城這裡就已經有三萬多人,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也是讓整個琉球城變的無比熱鬧。

三萬多人,除了有人繼續建設琉球城之外,李遠山這邊也開始組織人手進開墾,以琉球城爲中心,周圍的大片、大片原先蠻荒的土地,開始慢慢的出現一塊塊田地。

因爲是全新的移民之地,這裡所有的土地和財富都屬於劉晉、朱厚照、張懋他們成立的琉球城,又沒有經歷過歲月的變遷。

所以所有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是統一規劃,統一開墾,一塊塊田都很大,方便統一的管理,更方便儘可能的利用一些簡單的機械去耕種,節省人力。

琉球城這邊所有的開墾出來的田地,也是在第一時間內就種植上了甘蔗,甘蔗的種植可以分兩季,春季是在2-4月份進行,等到5-7月就可以收穫,秋季則是在8-9月種植,等到12月就可以收穫,一個種植期就是3個月的時間。

現在是弘治十二年的七月,算下來時間有些偏晚了一點,但是這裡是琉球,光照充足,熱量充足,是最適合種植甘蔗的地方,晚一點也是沒有關係的。

要不是因爲太晚了,李遠山這邊甚至於都想要種植水稻,這裡的氣候同樣非常適合水稻的種植。

除了種植甘蔗之外,李遠山這邊也是沒有忘記劉晉的話,在琉球城的周圍大面積的種植蔬菜和水果。

水果不需要佔用良田,周圍剛剛砍伐的山林地區就可以用來種植水果,當然水果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夠結果、一時半會是看不到收益。

但蔬菜就不一樣了,現在是七月,再過幾個月的時候,北方地區就開始變冷,天氣一冷,蔬菜就沒有辦法種植,到時候即便是京城這裡的權貴們也是很難吃到一頓新鮮的蔬菜。

而琉球這裡就不存在這種問題,即便是冬天很少說有結冰打霜的,溫度依然很高,很適合蔬菜的種植。

現在播種,到了寒冬臘月的時候,這些蔬菜差不多就可以收穫了,到時候再將這些蔬菜往天津、京城這邊一運,保管能夠讓吃膩了肉食的有錢人掏腰包買回去。

甘蔗、蔬菜,這是劉晉規劃好的,今年能夠帶來一定收益的東西,必須要讓琉球城的股東們看到投資的收益,這樣才能夠刺激他們繼續往琉球城這裡投資,繼續招募更多的人到琉球這裡來,開墾更多的土地,種植更多的甘蔗和蔬菜。

畢竟利益纔是最強大的源動力,沒有利益的事情,自古以來都沒有多少人去做,即便是有人去做了,也絕對不可能長遠。

唯有有利可圖的事情,纔會有人一直去做,並且還能夠越做越大。

第716章,大城條約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1133章,有點涼涼第1262章,讓我想起了一個叫李鴻章的人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第2152章,電話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475章,新舊裝備的思考(還債~)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資本第1475章,屎~~尿~進士第1734章,汽車熱第67章,超級火爆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1339章,草原商人陸萬西第597章,足球的魅力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780章,聖人之心第1185章,火車熱第1423章,根本就回不去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1378章,還差九十七個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288章,少女懷春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665章,有國纔有家第1375章,太子選妃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578章,富足的生活第367章,繼續降價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15章,唐老虎的靠山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768章,蒸汽機第1488章,波斯帝國的復仇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942章,加強集權第568章,暴跌第724章,自信的大明人第1734章,汽車熱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273章,張懋要賣地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338章,誰會贏?第1445章,上帝之手海盜團第70章,皇帝也窮啊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2084章,黑死病再次爆發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2114章,回大明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684章,航海日記第385章,忙碌建城第1186章,強大的運載能力第777章,王府都賣了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864章,由哭轉笑第1108章,真的是人蔘第498章,殺雞駭猴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491章,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71章,流民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714章,攻打暹羅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73章,招工第836章,新的科舉考試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2008章,有人搞鬼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1578章,大馬士革之戰第1690章,誰會去當小吏啊
第716章,大城條約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572章,好日子要結束了第1133章,有點涼涼第1262章,讓我想起了一個叫李鴻章的人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第2152章,電話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475章,新舊裝備的思考(還債~)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資本第1475章,屎~~尿~進士第1734章,汽車熱第67章,超級火爆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1339章,草原商人陸萬西第597章,足球的魅力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780章,聖人之心第1185章,火車熱第1423章,根本就回不去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1378章,還差九十七個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288章,少女懷春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665章,有國纔有家第1375章,太子選妃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578章,富足的生活第367章,繼續降價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1551章,沒完沒了的鬧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15章,唐老虎的靠山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768章,蒸汽機第1488章,波斯帝國的復仇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942章,加強集權第568章,暴跌第724章,自信的大明人第1734章,汽車熱第1700章,老張,我們一起發財吧第273章,張懋要賣地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338章,誰會贏?第1445章,上帝之手海盜團第70章,皇帝也窮啊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2084章,黑死病再次爆發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2114章,回大明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684章,航海日記第385章,忙碌建城第1186章,強大的運載能力第777章,王府都賣了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864章,由哭轉笑第1108章,真的是人蔘第498章,殺雞駭猴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491章,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71章,流民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714章,攻打暹羅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73章,招工第836章,新的科舉考試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2008章,有人搞鬼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448章,你打發要飯的?第1578章,大馬士革之戰第1690章,誰會去當小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