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

興國從金島這邊退兵了,留下了滿目瘡痍,將金島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但好的結果是金島算是保住了,黃衝、李蒙他們這些人保住了自己的家園和成果。

“興國!”

“他們不會有好下場的。”

黃衝雙目血紅,看着一具具被擡放在一起的屍體,看着殘垣斷壁的家園,恨不得現在就去殺了興王。

然而他知道,自己現在要冷靜,最重要的事情救治傷者、重建家園,同時搞清楚到底出什麼事情了,這興國好好的爲什麼一下子就退兵了。

不過很快他就知道了,真的是大明天子勒令興國必須馬上立刻退兵,同時也派遣西非艦隊在金島附近海域巡邏、保護金島殖民地,更是嚴厲禁止各個藩國、殖民地之間的戰爭和爭鬥。

“大明聖天子!”

收到消息的黃衝、李蒙等人忍不住對着大明京師的方向跪拜下來。

如果不是大明天子下令的話,這金島可能就要被興國給佔領了,在這件事情上,大明天子並沒有偏袒自己的弟弟,而是給金島這邊主持了公正。

這對於黃衝、李蒙他們這些人來說就已經足夠了,他們要的就是公正。

有了大明天子發話,金島的安全是不需要擔心什麼了,金島殖民地這邊也是很快就迅速的投入了家園的重建之中。

另外一邊,朱厚熜極其不甘心的率領大軍回到了興國大興城。

“父王,我們很快就要打下金島了,這個時候退兵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朱厚熜是覺得很不甘心的,這一次興師動衆、耗資巨大,又損失頗爲慘重,結果什麼都沒有撈到,這絕對的是賠本的買賣了。

“父王也是沒有辦法,大明天子的聖旨我不得不聽啊!”

興王朱佑杬也是無奈的嘆口氣。

一向疼愛自己的哥哥這一次卻是大發雷霆,發了極其嚴厲的批評電報過來,命令他必須馬上立刻退兵,否則後果自負。

大明天子的聖旨,他是一定要聽的。

縱然這裡距離大明十萬八千里,縱然是他已經是一國之君,但他還是不敢不聽,因爲自己是他的弟弟,是大明朝的藩王,興國是大明的藩國,大明就是天,大明天子就是君,自己是臣。

是臣子就必須要聽君王的命令,別說是撤兵了,即便是要興王去死,那也是要去死的。

“不就是一個小小的島嶼嘛,何至於此呢,何至於驚動了天子來親自過問此事。”

朱厚熜想不明白,不就是一座小小的島嶼嘛,這金島殖民地的人口也不過才一萬多人而已,這大明天子日理萬機,怎麼可能會知道這樣的屁事。

“聽人說是大明內閣首輔劉晉收到消息之後,親自去找天子商談了此事,然後天子這邊就下了電令過來了。”

興王朱佑杬也是說道。

“大明內閣首輔劉晉?”

“這是我們興國和金島之間的事情,關他劉晉什麼事情,他也要來插手這樣的事情,真是可惡。”

朱厚熜一聽,頓時就顯得極其惱火了,對於遠在萬里之遙的劉晉也是恨透了。

到嘴的鴨子都飛了,都怪劉晉,多管閒事。

“好了,此事就到此結束了吧。”

“這金島我們是沒有希望能夠吞併了。”

興王朱佑杬也是無奈的嘆口氣,劉晉也不是自己能夠惹的,自己哥哥對劉晉信任有加,這劉晉手握大權,又在大明朝堂深耕多年,這大明朝野上下都不敢得罪他,更何況劉晉在海外的諸多殖民地都是有股份的,還都是大股東。

得罪了劉晉後果可就嚴重多了,別的不說,僅僅只是南非殖民地這邊就可以讓興國難受,興國的糧食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從南非殖民地這邊進口。

另外興國所需要的鋼鐵、水泥、軍火武器等等諸多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從南非殖民地這邊進口的。

所以即便是劉晉干預了此事,自己也沒有辦法。

“父王,這次興師動衆出兵金島,我們不僅僅沒有撈到任何的好處,還是損兵折將,2艘戰船沉沒,多艘戰船受損,另外還死亡了幾百人,傷了幾千人,炮彈火藥等損失也是很大。”

“現在我們儲存的武器彈藥都已經不足了,要趕緊補充才行。”

“傷亡的將士也要進行撫卹,否則會寒了將士們的心。”

朱厚熜想了想也是說了下現在興國的情況了,簡單來說就是偷雞不着蝕把米,錢花了,自己損失慘遭了,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

“傷亡將士撫卹的事情我已經讓蔣渟這邊去處理了,陣亡的士兵撫卹土地千畝,奴隸十人、牲畜10頭,傷了的士兵也視情況都有撫卹。”

“至於補充武器彈藥的事情,現在我們是真的沒有什麼銀子了,國庫裡面還有一點銀子也是要用來應急的。”

說到這些興王都愁眉苦臉起來,興國的家底是真薄,窮的叮噹響,哪裡都要銀子,哪裡都缺銀子,這撫卹他都沒辦法直接給真金白銀,只能夠給土地、奴隸和牲畜什麼的,因爲這些是不需要真金白銀的。

地廣人稀的興國,土地有的是,奴隸也是可以去抓,牲畜放養出來就是了,反正奴隸是崑崙奴,不好賣,沒人要。

“下半年還要修水庫,不修水庫的話,年年雨季的時候我們興國都要發生洪澇災害,大量的良田被淹沒。”

“可是修這三大水庫,估計着至少也是要投入上百萬兩銀子,這銀子從哪裡來都還不知道呢。”

說到這個事情,興王就更憂愁了。

地處西非熱帶雨林地區的興國,分爲明顯的雨季和旱季,雨季的時候降雨量非常大,往往都會形成洪澇災害,將大家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田地給淹沒,旱季的時候又降水稀少,導致農作物得不到足夠的水分。

爲此,興王也是特意從大明建築工程學院這邊請人來想想辦法解決這種情況,最後給出的方桉是要在興國這邊興建三座大水庫。

這三座大水庫如果可以建成的話,在雨季的時候蓄水,減輕洪澇災害的影響,在旱季的時候放水,也可以減輕旱情。

方桉非常的不錯,興國一旦可以建成這三座大水庫,從此就可以不用擔心雨季和旱季的事情了,興國的農業也是可以得到穩定,再也不需要進口糧食,甚至於還可以有大量的糧食出口給周圍的殖民地和藩國了。

這件事情也是興王現在最關心的事情了,想攻打金島,其實也是想從金島這邊弄些銀子來修水庫。

大明人就是如此,無論在哪裡,總是會想辦法將自己的家園給建設的更好一些。

在大明是如此,來到這西非這邊也是如此,自然條件是擺在哪裡的,該如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去利用好自然條件來,這纔是關鍵。

修建水庫的作用是很明顯的,雨季可以蓄水,減輕洪澇災害,旱季可以放水,減輕旱情,一舉多得的好處。

“父王,要不再向大伯要點銀子吧,大伯隨便給點也有幾十萬兩銀子了。”

朱厚熜一聽,想了想也是說道,這大伯自然就是弘治皇帝了,這是私事,也就不說大明天子了。

“那怎麼好意思呢,前幾個月爲了籌集攻打金島的軍費,我纔開口要了一次,這纔多久,哪裡好意思開口。”

“更何況,大哥也有大哥的難處,這張嘴想他要銀子的藩王實在是太多了,縱然是家大業大,也不夠啊。”

興王一聽,也是連連搖頭。

自己這個興國,大哥已經幫了很多,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軍火武器給軍火武器,已經算是幫的很多了。

其它的藩國可沒有這樣的待遇,頂了天就給點銀子就到頂了,畢竟去了海外,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要不去南非總督府這邊,找南非殖民地貸款,或者是找大明第一銀行貸款,實在不行的話,也只能夠向那些藩王、殖民地借錢了。”

朱厚熜想了想又說道。

說到貸款和借錢的時候,朱厚熜也是臉皮微微泛紅,這根本就是沒有打算還的,興國借了不少的銀子和糧食什麼的了,但至今都沒有提要還錢、還糧的意思。

大家知道興王是弘治皇帝的弟弟,也不好逼着興國這邊,只能夠讓興王這邊賴皮了。

“也只能這樣了,讓毛塖到處去試試吧。”

興王想了想也是隻能夠這樣去做了。

要做大事就少不了銀子,但自己沒有銀子怎麼辦?

也只能夠去貸款,去借錢了。

至於說興國信譽不好的事情,這個就不是很重要了,借錢肯定會還的,只是需用給興國一些時間,興國不是要賴賬,只是現在確實是沒有銀子。

等興國這邊發展起來了,有銀子,自然是會慢慢還大家的錢和糧食的。

很快,興王的命令就傳達到了毛塖這裡,毛塖整個人都忍不住苦笑起來,自己當這個化緣的和尚都已經當了多年了,現在是人嫌狗厭,都不待見了,這又讓自己去找貸款,借錢,這尼瑪,趕緊把我賣了算了。

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420章,論功行賞第552章,入關第1016章,都在等消息第1592章,這樣的日子真好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43章,組建船隊第324章,年終清算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560章,淘金生活第692章,朝廷是最強大的後盾第1846章 ,大金礦主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98章,慚愧、慚愧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174章,楚王氣的吐血第1670章,愛上大明第1609章,牧民的小日子第1788章,機械與傳統的力量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1331章,小公舉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637章,徵稅開始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473章,退親第638章,商議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684章,航海日記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638章,商議第1410章,順時而變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300章,建乾清宮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609章,稅改方案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372章,對道路的思索第869章,標準化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1893章,信息快速傳遞的重要性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61章,觀星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324章,年終清算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159章,暈船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2230章,電影傳播文化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557章,中轉點第783章,不一樣的劉晉第1369章,這就是橫掃天下的大明鐵騎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513章,彈劾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294章,金子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603章,黃金熱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2001章,荒蕪的山村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1107章,這是蘿蔔?第1950章,南州城第312章,撤兵第243章,第一站第47章,五萬兩白銀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251章,選房第1578章,大馬士革之戰第927章,種植園主們的小日子第1413章,述職
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420章,論功行賞第552章,入關第1016章,都在等消息第1592章,這樣的日子真好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43章,組建船隊第324章,年終清算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560章,淘金生活第692章,朝廷是最強大的後盾第1846章 ,大金礦主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98章,慚愧、慚愧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174章,楚王氣的吐血第1670章,愛上大明第1609章,牧民的小日子第1788章,機械與傳統的力量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1331章,小公舉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788章,移民草原人去澳洲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637章,徵稅開始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473章,退親第638章,商議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684章,航海日記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825章,再次移民百萬前往西域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638章,商議第1410章,順時而變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300章,建乾清宮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609章,稅改方案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372章,對道路的思索第869章,標準化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1893章,信息快速傳遞的重要性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61章,觀星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324章,年終清算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159章,暈船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2230章,電影傳播文化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557章,中轉點第783章,不一樣的劉晉第1369章,這就是橫掃天下的大明鐵騎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513章,彈劾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294章,金子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603章,黃金熱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2001章,荒蕪的山村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1107章,這是蘿蔔?第1950章,南州城第312章,撤兵第243章,第一站第47章,五萬兩白銀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251章,選房第1578章,大馬士革之戰第927章,種植園主們的小日子第1413章,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