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

“所言有理,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

聽完劉晉的話,弘治皇帝也是鄭重的點點頭。

只有當了這個皇帝,他才深深的知道治理一個龐大帝國是何等之難,祖宗留下來的江山和基業,絕對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坐穩的。

再看看劉晉,也是更加的滿意,治世能臣,國之棟樑。

當所有人都在嚷嚷着要打西域,僅僅只是盯着西域的棉花和羊毛的時候,劉晉卻是已經在思考着以後如何長期穩定統治和管理西域的事情。

在爲大明以後的持續擴張在思考,而不是僅僅只是看着西域的棉花和羊毛。

“那你覺得如果我們打下了西域,在西域這邊該如何管理和統治?”

想了想,弘治皇帝又問道。

“如果我們大明打下西域,對於西域的管理和統治上面只需要抓住核心的幾點就可以了。”

“第一是始終牢牢的掌握軍事力量,徹底打壓和消滅西域各個地方的軍事力量,不允許他們擁有任何的軍事力量。”

“第二去突厥化和蘇丹化,大力推行我華夏之文明,所有統治的區域都必須和南洋各省一樣,全面推行我華夏教育,強調忠君愛國,打擊神權。”

“第三改變人口結構,驅逐突厥人和蘇丹化的人,大量遷移我漢家百姓前往西域各地,鼓勵我漢家百姓娶這裡的異族人爲妻,爲妾,獎勵生育。”

“只要牢牢的抓住這三點,西域之地,只需要幾代人,必將成爲和兩京十三省一樣的地方,永久成爲我華夏之地。”

劉晉想了想也是提出了三點。

蒙古人在西域統治的崩潰,或者準確的說在各個區域統治的崩潰其實歸根結底來說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也說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文化根基的缺失,易被同化。

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在以前甚至於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法律、文化,甚至於連習俗都沒有成定性。

儘管因爲是遊牧民族的緣故,有着極其強大的武力,但自身文化根基的缺失,以至於他們迅速的被征服地所同化。

在中原這邊忽必烈採用儒家思想來統治,在波斯的蒙古大汗則是用蘇丹化的方式來統治,這樣的一種統治方式,在短期內來極爲有利,可以讓他們更快的融入其中,成爲征服的一部分,但同樣以極其可怕的速度迅速被同化,最終失去了自我。

第二個就是政治上不善經營,只崇尚武力,具有強烈的先天掠奪性,被征服之前可以掠奪,可是征服之後呢?還是依靠掠奪來維持?

不事生產就算了,他們甚至於還非常荒唐的想要將中原大地變成牧場,在貨幣政策上,拋棄銅錢、改用絲鈔,導致物價暴漲,民不聊生。

第三個就是內部子嗣繼承問題。

草原人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完善的子嗣繼承製度,生一個兒子就分封到一個地方去,不斷的將自己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力量又分散出來,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將家產一分,兒子又分給孫子,越分越小,越分越弱。

汗位的繼承上又不斷的爭來奪取,內部之間爭端不止,內耗嚴重。

這三個主要原因之下,曾經強大無比的蒙古帝國,建立起來非常快,但同樣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轟然倒下。

大明想要接管蒙古帝國留下來的這片廣袤區域,那就必須要吸取蒙古人的教訓,這樣才能夠長久、穩定。

相比起蒙古帝國來,大明自身的文化非常的強,不遜色於任何的文明,但西域這塊地方,它是全球幾大文明的交匯之地。

華夏文明雖然強大,但也屬於後來者,這裡已經被原有的文明所統治和佔據,想要長久的佔領這裡,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打掃乾淨屋子。

白紙上纔好作畫,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道路。

“牢牢掌握軍事力量~”

“去突厥化和蘇丹化。”

“改變人口結構。”

弘治皇帝沉吟起來,仔細的思索,良久也是鄭重的點點頭。

漢唐也曾經統治過西域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又失去了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第三點,西域這邊的漢民數量太少了。

你強大的時候,這裡想部族會臣服於你,但是一旦你衰弱、弱小了,因爲這裡你自己的人少,他們又會很快將你們徹底的趕出去,中原王朝就再次失去了對這裡的統治。

說到底自古以來對於西域這一塊區域,中原王朝的統治上最缺少的就是對這裡人口結構的管理,漢民太少,導致這裡統治不穩,經常丟掉的緣故。

漢朝也好、唐朝也好,西域遠離中原大地,漢民不願意遷移過去,這統治上自然而然不得不依靠本地的部族。

強大之時,他們臣服於你,並且從中原王朝這裡獲取好處,迅速的壯大自己,但是中原王朝一旦衰弱,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數不勝數。

本質來說,並不能說誰對誰錯。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這些部族也是爲了自身部族的利益,中原王朝也是有自身的無奈,說到底其實還是後世那句話,利益纔是決定一切的根本。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烏斯藏這邊的情況呢?”

弘治皇帝默默記住了劉晉的話,再將目光看向烏斯藏這邊區域。

烏斯藏就是後世的西藏、青海這片龐大的高原區域。

“陛下,烏斯藏相比起西域來就更簡單多了。”

劉晉想了想說道:“烏斯藏地廣人稀,整個廣袤的區域內,人口非常的稀少,這裡的主要以種植青稞、放牧牛羊爲生。”

“這裡的農業極其的落後,他們至今生產的工具,很多時候都是一些用木製的鋤頭,或者是用石頭製造的工具。”

“青稞的種植上,往往辛苦勞作一年,產量非常的低,僅僅只有種植的五、六倍,產量非常的低下。”

“這也太低了吧?”

弘治皇帝一聽,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

“確實是非常低,烏斯藏這裡的海拔非常高,空氣稀薄、熱量非常少,所以莊稼的種植極難,產量也非常低。”

“相比起我們中原大地來,這裡的一切都非常的落後。”

“因爲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所以在烏斯藏這裡實行的制度是農奴制度,在烏斯藏這裡,地方的地主、貴族和寺廟佔據和擁有所有的土地,其他人所有的一切都依附在這些土地上面。”

“此外在烏斯藏,佛教的地位非常高,所有的一切都是寺廟裡面的和尚說了算。”

“所以對於烏斯藏,如果我們大明想要真正統治這片廣袤的土地,那就必要改變兩樣東西。”

“一種是他們落後的農奴制度,要廢除這種農奴制度,如果不廢除農奴制度,縱然是我們大軍可以讓烏斯藏的貴族、和尚、地主臣服,但到了下面,依然還是他們說了算。”

“時間一久,這烏斯藏還是他們說了算。”

“其次就是要改變佛教在烏斯藏這邊地位,烏斯藏活佛的傳承必須由我們大明朝廷來進行冊封和選擇。”

劉晉詳細的介紹起烏斯藏這邊的情況來。

“竟然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從劉晉這裡所瞭解到的信息和他以前所知道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弘治皇帝的觀念當中,這烏斯藏對大明其實還是可以的,每十年左右的時間都會來大明朝貢一次。

在弘治八年的時候,王葛哩嘛巴始就派人來朝貢過。

而且一直以來在大明人的認知當中,烏斯藏這邊都是一些與世無爭的和尚,一心鑽研於佛學。

這給人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從劉晉這裡知道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烏斯藏的這些和尚絕對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這樣與世無爭,一心只鑽研佛學的高僧。

在他們的背後,那是無數血淋淋的農奴,是這些窮苦不堪的農奴支撐起了烏斯藏這裡的一切。

“陛下,所有的宗教,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統治的工具,利用思想來控制人的工具,這些和尚不事生產,他們吃的喝的用的,還不都是下面信徒所供給的?”

劉晉想了想說道,不要被和尚的外衣所欺騙,自古以來和尚其實就沒有幾個是好東西,都是好吃懶做的典型代表,關鍵是他們還賊能忽悠。

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303章,劉晉會做虧本的買賣?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481章,大買賣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917章,時間過的真快啊第483章,真來了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469章,新軍制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447章,金島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159章,暈船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288章,少女懷春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815章,各懷鬼胎第1501章,神奇的大明醫術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734章,汽車熱第1435章,西非殖民地的爭奪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587章,瀋陽之戰(上)第1108章,真的是人蔘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311章,水泥真乃神器也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1558章,孩子第493章,先打再說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575章,葡萄牙人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606章,稅收的作用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30章,一對三第783章,不一樣的劉晉第1074章,恩情易忘,耳光纔會讓人牢記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431章,人頭滾滾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839章,四方雲聚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330章,殷商後裔?第2096章,分裂的歐洲才符合大明的利益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819章,一戰定西域(上)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殺第395章,大明早報第569章,買下淞滬第2118章,劉姥姥進大觀園2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439章,熱淚盈眶第1846章 ,大金礦主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595章,大明人的生活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301章,免費建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687章,讀報先生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1532章,涼涼了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555章,銀山港
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303章,劉晉會做虧本的買賣?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481章,大買賣第2125章,正德元年紀念版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917章,時間過的真快啊第483章,真來了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469章,新軍制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447章,金島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159章,暈船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365章,東歐戰局第288章,少女懷春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815章,各懷鬼胎第1501章,神奇的大明醫術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734章,汽車熱第1435章,西非殖民地的爭奪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587章,瀋陽之戰(上)第1108章,真的是人蔘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311章,水泥真乃神器也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1558章,孩子第493章,先打再說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575章,葡萄牙人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606章,稅收的作用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30章,一對三第783章,不一樣的劉晉第1074章,恩情易忘,耳光纔會讓人牢記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431章,人頭滾滾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839章,四方雲聚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330章,殷商後裔?第2096章,分裂的歐洲才符合大明的利益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819章,一戰定西域(上)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殺第395章,大明早報第569章,買下淞滬第2118章,劉姥姥進大觀園2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439章,熱淚盈眶第1846章 ,大金礦主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595章,大明人的生活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301章,免費建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687章,讀報先生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1532章,涼涼了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555章,銀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