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9章,抵達南非

牡蠣號沿着東非海岸線一直往南不斷的前進。

船上的貴賓套房這裡,劉達正鋪開了筆墨紙硯,在準備寫信給劉晉。

“...孩兒一路走來,拜訪了多個殖民地或藩國,也是略有心得。”

“西洋聯合商行和寧國種植園經濟盛行,大大小小的種植園不計其數,然而種植園經濟的效益卻是每況日下,經濟的增長極其的緩慢。”

“錫蘭總督和寧王都有意發展工業,奈何工業的發展不僅僅是需用大量的資金,更是需用大量的人才。”

“大明和南非殖民地的工業之所以能夠迅勐的發展起來,全賴父親所創辦和堅持的新學,因爲新學才能夠培養大量的技術、科技人才滿足工業發展的需求。”

“寧國、西洋聯合商行一方面大明人的佔比極少,另外一個方面也不重視新學,仍然以傳統舊學教育爲主,故孩兒斷定,他們即便是發展工業,恐怕也是很難有所氣色,不足以對大明和南非的工業形成威脅。”

“孩兒現在也總算是明白了父親您爲何要大力支持新學的發展了。”

“孩兒在寧國之時到種植園去看過,種植園主、莊園主擁有極其龐大的土地,麾下有大量的奴隸、賤民,同時也僱傭了一些低種姓的人爲自己做事。”

“種植園和莊園的產出主要以甘蔗、香料、茶葉等爲主,所有的產出全部都歸莊園主或者是種植園主。”

“其麾下的大量奴隸和賤民只能夠獲得極少量的用來維持生計的糧食和錢財,這一點和我們大明以前是非常相似的。”

“土地掌握在少數的士紳、地主手中,大量的農民成爲他們的佃戶,辛辛苦苦種地卻是連飯都吃不飽。”

“這樣的發展模式,對於寧國的大明人來說自然是非常舒服的,可是如果是放到我們大明的話,這也意味着這樣的國家將會是沒有任何希望和未來的國家。”

“一旦遇到災荒之年,必定會烽煙四起,餓殍滿地,這或許就是以前書本上所記載的內容了。”

“但自從新學興起,工業不斷的發展,大量的人口從農業之中脫離出來,生產力得到了提高,人們就可以慢慢的擺脫這種傳承千年的模式,所以我們大明才能夠迎來如今的盛世。”

“故而孩兒認爲應該大力的發展新學,打擊舊學,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的不斷突破,變的越來越強大和富有。”

“前不久,孩兒去了李家的太原殖民地拜訪學長李邊惗,李家的太原殖民地目前也是陷入了一種窘迫之地。”

“殖民地的漢人數量佔少數,本地的崑崙奴佔多數,李家給予這些崑崙奴自由公民的身份,原本是希望這些崑崙奴可以像我們大明人一樣勤勞、肯幹,如此一來的話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勞動力,快速的發展起殖民地。”

“然而事與願違,學長李邊惗說這些崑崙奴是爛泥扶不上牆,好吃懶散,無比的懶散,做事極其的散漫,懶惰,只要有錢、有吃的就絕對不會來上班,即便是上班也是偷奸耍滑,還時常曠工之類的。”

“李家太原殖民地多年來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現在也是已經騎虎難下,進退兩難。”

“除了在李家殖民地之外,我也從其它地方瞭解到,這些崑崙奴和我們大明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其本身不知廉恥,不明仁義道德又懶惰無比,好吃懶散,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

“這或許也是崑崙奴價格最便宜的原因。”

“孩兒現在也是明白了父親爲何要在南非殖民地這邊清理當地崑崙奴的願意了,或許起初的時候,殖民地會缺少大量的勞動力,發展較緩慢一些。”

“但沒有了羈絆,沒有了拖累,殖民地的發展反而會越來越快,人口少就可以大量的使用機械,反倒是促進了機械化的發展,效率更高。”

“前幾天的時候,我還去了楚國的出雲城一趟。”

“楚國楚王篤信佛教,立爲國教,大肆興建寺廟,小小的一個出雲城竟有大小寺廟幾百座,僧衆過十萬。”

“這些和尚表面是和尚,但暗地裡面卻是男盜女娼,吃喝嫖賭一樣不少。”

“此外,寺廟橫行霸道,搶佔他人財產,和尚又欺男霸女,甚至於都還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

“楚國之佛教已經發展成爲了類似於歐洲基督教的趨勢,影響力日益強大,勢力強盛,且具有極強的排它性,原本楚國還有一些道觀,然而時至今日,所有的道觀都已經被佛門給擠佔,道士們不得不遠走他鄉,另尋高山修行。”

“孩兒斷定楚國將來必出大亂,而且禍亂的根本就在於楚王一味的篤信佛教,豈不知這佛門的和尚自己不事生產,所吃所喝皆是有普通百姓所供養。”

“這人人都去當和尚了,誰來種地?誰來納稅?誰來當兵?”

“孩兒也是明白了父親您的良苦用心,也是看清楚了宗教之本質,也明白爲何南非殖民地這裡嚴厲禁止任何宗教的傳播了。”

劉達洋洋灑灑的寫了幾千字,將自己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也是寫了出來,順帶着也是將自己的心得寫了出來。

以前的時候總是不明白爲什麼南非殖民地如此的特殊,如此的特立獨行。

別的殖民地都在大肆的購買奴隸,允許本地土着成爲自由公民,南非殖民地這邊卻是除了要女奴隸之外,其它的奴隸一概不要,連本地的土着崑崙奴也是給殺的乾乾淨淨,全部驅趕出去。

這對於急需勞動力的殖民地來,這沒有勞動力又該如何發展起來?

關於這一點,南非殖民地的東家們也是向劉晉提出過這樣的疑問,但最終大家都相信劉晉,也就一直堅持下來。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就想辦法用機械來代替,你一千多人耕種一個種植園,我就幾個人使用機械也能夠耕種一個種植園。

農業發展的不行,我就發展工業,大辦工廠、作坊等等,慢慢的南非殖民地反而是越來越好,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榮了。

現在看來,只有南非殖民地的發展模式纔是正確的發展模式,至於其它殖民地、藩國的發展模式,多少都是存在問題的,並且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逐漸的凸顯出來,影響這些藩國和殖民地的持續發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人所說的還是很有道理。”

“一路走來,獲益良多,也是逐漸的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南非這邊的諸多政策和制度了。”

劉達寫完信,看着外面的大海,整個人也是在思索着。

他從小都是非常崇拜自己的父親劉晉的,劉晉是狀元郎,劉達一度還嚷嚷着要讀舊學,說將來要考狀元,但劉晉卻是將自己的孩子全部送去讀新學了。

隨着慢慢的長大,劉達開始逐漸的學會了獨立思考,不斷的思索很多的事情,他喜歡歷史,讀過大明的歷史,知道以前的大明是什麼樣的。

內憂外患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爲過,老百姓生活的極其艱難。

但自從劉晉出現之後,開始逐漸的慢慢發展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又發展新學,不斷的進行改革,這大明漸漸地纔有了現在的局面。

一個個頑疾都逐漸被解決,大明帝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極其的強盛,繁榮、富裕。

和以前相比可以說完全是天壤之別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大明人也不再侷限於大明本土,而是已經擴散到了全世界去了,在海外擁有龐大的殖民地和藩國,大明人來到海外基本上也都過上了不錯的日子。

爲什麼能夠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又是什麼促成了這一切的發生?

劉達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同時也是在思索着大明以後又該如何發展的問題。

現在劉達的心中慢慢的已經有一些答桉了,他現在也是漸漸的明白了劉晉所堅持的一些東西了。

“南非殖民地應該要繼續堅持現有的政策和制度,相信再過上幾十年的時間,南非殖民地將不會遜色於大明。”

“而且因爲南非殖民地這裡沒有舊學的拖累和限制,或許在未來超越大明也是難說的。”

劉達仔細的思索着。

幾天之後,牡蠣號也是終於抵達了南非殖民地總督府所在的東非大島這裡。

第1205章,手錶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148章,大買賣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767章,足夠吃三年第1328章,反思第581章,前往遼東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1512章,內燃機和分解石油第1485章,大明的冬天建祠堂第874章,大明正在朝着一個嶄新時代發展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771章,山民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981章,這就是大明帝國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2176章,新學也是博大精深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1527章,奴隸不準出現在大明本土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280章,文人才子的盛會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1841章,大山裡的躁動1第629章,熱議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956章,大明的人口數據第1149章,英奸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2113章,一代雄主蘇萊曼大帝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206章,海魚進京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340章,殿試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1648章,大明讀書人的鄙視鏈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71章,神器水泥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024章,千金市骨(加餐)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550章,勸說第2099章,貴族的日子也不好過啊第85章,規矩真多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01章,萌芽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709章,大明人憑什麼過上現在的生活?第1577章,埃及風雲第522章,眼紅了第245章,休整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798章,朝野上下都很急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1166章,傻眼的弘治皇帝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136章,太和門前打廣告第1812章,風靡起來的摩托車第127章,必有災荒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1170章,大明人真心不錯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376章,商定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202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第1963章,長成鐵路即將完工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408章,捐贈狂潮(上)
第1205章,手錶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148章,大買賣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767章,足夠吃三年第1328章,反思第581章,前往遼東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1512章,內燃機和分解石油第1485章,大明的冬天建祠堂第874章,大明正在朝着一個嶄新時代發展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771章,山民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981章,這就是大明帝國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2176章,新學也是博大精深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1527章,奴隸不準出現在大明本土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280章,文人才子的盛會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1841章,大山裡的躁動1第629章,熱議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956章,大明的人口數據第1149章,英奸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2113章,一代雄主蘇萊曼大帝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206章,海魚進京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340章,殿試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1648章,大明讀書人的鄙視鏈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71章,神器水泥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024章,千金市骨(加餐)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550章,勸說第2099章,貴族的日子也不好過啊第85章,規矩真多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01章,萌芽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709章,大明人憑什麼過上現在的生活?第1577章,埃及風雲第522章,眼紅了第245章,休整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798章,朝野上下都很急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1166章,傻眼的弘治皇帝第366章,鹽這東西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136章,太和門前打廣告第1812章,風靡起來的摩托車第127章,必有災荒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1170章,大明人真心不錯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376章,商定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202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第1963章,長成鐵路即將完工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408章,捐贈狂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