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

聽到弘治皇帝的問話,劉晉自然是知道弘治皇帝此時在想什麼了,想了想說道:“臣剛剛在想草原幾十年、一百年、甚至幾百年之後的事情。”

“哦,是嘛,說來聽聽。”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也就清楚了,劉晉這是在轉移話題,這也正合了自己的心意。

讓這些文官們去着急,先談一談其它的事情再說。

“陛下,草原納入我大明之版圖,與我們內地往來密切,通過貿易,草原牧民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大量的糧食、食鹽、茶葉等等生活所需的物資。”

“再加上沒有戰爭的動亂,這草原的人口在未來必定會不斷的膨脹,今天草原廣袤無邊,所有的牧民加起來可能還沒有100萬,但是在未來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呢?”

“可能草原上的牧民就會有五百萬,一千萬,那到時候又會給我們大明帶來什麼樣的巨大影響?”

劉晉這次過來主要是找弘治皇帝商討將草原人遷移到澳洲、南黃金洲去的。

不需要一次性遷移太多,每年遷移一定比例的人口出去,長年累月的堅持下去,始終將草原的人口維持在一定的規模和數量。

這樣既能夠保持草原的穩定,同時控制了人口數量,也控制了畜牧的數量,可以保持草原的環境,不至於像後世一樣出現大規模的荒漠化現象。

至於出征西域,這很重要?

早一點、晚一點都沒有什麼關係,對於大明來說,西域這塊肉,隨時都可以吃,打下來容易,這想要長久的穩定統治纔是真正的考驗。

聽到劉晉的話,衆人頓時就紛紛看向劉晉,當大家都在討論着要不要進攻西域的時候,劉晉都已經在想着這北方草原、西域幾十年、上百年之後的事情了。

同時大家也是一下子就意識到了劉晉所說的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草原的人口如何和中原大地一樣,不斷的暴增,所帶來的後果可是用腳趾頭都能夠想到的,到時候大明還能夠像現在一樣遊刃有餘的控制草原?

“繼續說下去。”

弘治皇帝沉思一番,示意劉晉繼續說下去。

“陛下,諸公~”

“我北方的草原非常的廣袤,大家請看地圖,從長城往北,一直到這片廣袤的區域,它基本上都是屬於草原地帶,面積如此廣袤。”

“但自古以來,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面生活的人口數量,它始終非常的稀少,整個北方草原人的數量都在百萬上下。”

“如此廣袤的區域,人口僅僅只有百萬,這是很難想象的一件事情。”

“但這就是草原上的現狀,地廣人稀,牧民們逐水草而居,人丁稀少,牛馬都比人多。”

劉晉來到了巨大的地圖面前,開始對着地圖講解起來。

衆人聽完,也是紛紛點頭,大明官府已經對草原上的牧民進行了統計,現狀草原省上面的牧民總數連百萬都沒有,加起來僅僅只有五十多萬,如果算上瓦剌這些,或許有百萬。

“如此廣袤的區域,爲什麼人口始終如此稀少?”

“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幾個,一個是草原人是遊牧民族,以放牧爲生,需要大量的草場來放牧。”

“我們關內有幾畝地就足以養活一家人,可是在草原上,幾百畝、山千畝草場都未必夠牧民一家的放牧。”

“他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他們需要大量的牧場,也決定了他們的人口很難增長上去。”

“其次是戰爭,自古以來草原人都喜歡搶劫,不僅僅對我們大明,他們內部各個部落之間也是經常廝殺,除此之外,在西域等廣袤的區域上,他們入侵了大量的國家和地區。”

“長期的戰爭,一方面造就了他們彪悍的習性,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導致了他們大量的人丁死於戰爭。”

“此外,草原人醫療技術非常差,他們生病了,往往是沒做大夫可看的,只能夠聽天由命,這也導致了他們的死亡率非常高。”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當然草原上冬天天氣寒冷,天寒地凍之下,牛羊馬匹會大量的死亡,一旦出現了白毛風這種極端的天氣,到了來年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牧民被餓死。”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草原人的人口數量很難提升,自古以來都始終在這個數字。”

劉晉先是分析了一下子草原人口稀少的原因。

聽完劉晉的分析,衆人頓時就紛紛點頭,也算是明白了草原人爲什麼人口始終非常稀少的原因了。

“現在草原納入我大明的版圖,陛下仁愛,視草原人爲自己子民,對他們厚待有加,大量的糧食、物資、大夫等等支援到草原上,草原上縱然是出現了白毛風,草原牧民依然可以活下來。”

“還有草原小鎮上面有人開班的醫館也可以給草原看病,提高了他們的存活率,再加上沒有了戰亂,草原的人口在未來必然會迅速的暴增起來。”

“這人口一旦暴增,對於我們大明來說肯定不是好事。”

“先不說會不會滋生他們叛離我大明之心,單單是草原人口的暴增,必然會需要放養更多的牛羊和馬匹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但我們都知道,草原上普普通通的一家牧民需要幾百畝、上千畝,甚至於上萬畝的草場才能夠滿足他們的放牧需求。”

“這土地不便的情況下,人口增長,放牧的牛羊變多,必然會導致草原上草場退化,競爭別的激烈,到時候對我大明產生難以想象的後果。”

“比如,草場過度放牧變成了荒漠,牧民沒有草場,生活不下去,到時候就會和我們關內的遭受災荒的災民一樣了,烽火四起,揭竿而起了。”

劉晉向大家描繪了未來在草原上所會發生的事情。

後世的草原,伴隨着人口的爆炸,肆意的放牧之下,草場退化,荒漠持續擴大,以至於北方帝都都出現了極其嚴重的沙塵暴。

聽到這裡,弘治皇帝以及衆大臣的臉色終於變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合理的推理下,預測的將來極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草原上的牧民一旦活不下去,揭竿而起,那後果可就嚴重多了。

現在草原上的牧民之所以非常的老實,一個是他們接連遭到了重創,人丁稀少,很多都還是小孩子。

其次是大明軍力強盛,草原上五萬騎兵在訓練,威震四方,他們不敢有任何的心思;最重要其實還是現在他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太多、太多了。

誰會放着好日子不過非要去幹殺頭的事情?

這誰當可汗不是可汗?

大明皇帝也好,以前的小王子也罷,只要能夠讓大家跟着有好日子過,大家都會支持,反之,如果大家沒有好日子過,大家自然也會反對。

人其實都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有好日子過,沒有人會跟着你去做什麼殺頭的事情,更何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前提下。

“那我們該怎麼辦?”

劉健想了想立即問道。

“很簡單,控制草原上人口的數量,讓草原上的牧民始終維持在現在的規模。”

劉晉立即回道。

“控制人口數量?”

“如何控制?”

弘治皇帝也是連忙問道。

“控制人口數量有兩個辦法,一個減丁,一個是移民!”

“減丁顯然是不現實,剩下的就只有移民。”

“澳洲這邊有廣袤的土地,黃金洲這邊也有大量的土地,非洲這邊也有大量的土地,此外亞歐大陸如此的廣袤,只要我們能夠打下來,也可以有大量的土地,有些土地離我們太遠,我們漢人未必願意移民過去,但是我們可以讓這些草原牧民遷移過去,替我們守衛邊疆。”

劉晉在地圖上指了指澳洲、黃金洲、非洲和中亞、歐洲等廣袤的區域。

世界很大,有的地方,草原上人多了,就將他們給遷移出去,不斷的將他們前往世界各地,減輕北方草原上的壓力,又可以替大明開疆拓土。

“減丁?”

“移民?”

弘治皇帝沉思起來,想了想說道:“這往海外移民,長年累月下月,他們在海外豈不是也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到時候又會對我大明形成威脅。”

“陛下,這個擔憂就完全沒有必要。”

“世界很大,單單是這個澳洲它就不必我們大明小,如此廣袤的地方,足以供幾千人放牧。”

“還有黃金洲和非洲,也同樣如此,這些地方都有非常優質的牧場,非常適合放牧。”

“而且到了海外,縱然是將來人口多了,也對我們大明形成不了威脅,他們難道還會造船來攻打我們大明本土不成?”

“他們在草原上是騎兵,可是如果到了海上?”

“他們難道還能騎馬來打海戰?”

“更何況,我們在對他們進行移民的時候,也可以將他們和我們漢人移民進行混合,同時改變他們的遊牧方式,將遊牧改爲定居放牧,劃定草場,將他們安定下來。”

“我想只要這個政策實行下去,到時候不僅僅不用擔心他們會對我大明形成威脅,過上幾百年,他們估計和我們關內的漢家百姓沒有任何的區別了。”

“而且在全球各地放牧,他們放牧的牛羊數量可以大增,到時候不僅僅可以滿足我大明老百姓對肉食的需求,同樣也是可以產出更多的羊毛出來,滿足我大明紡織業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草原牧民民風彪悍,有他們在的地方,我們大明的統治就會更加的穩固,甚至於不需要我們特意的去開疆拓土,他們放牧所到之處都可以變成我大明之疆域。”

劉晉想了想說道。

在草原上都翻不出浪花了,這移民到了海外還怕他們會翻出浪花了?

這移民去澳洲,過上幾百年,即便是有幾百萬草原人在澳洲,他們還能夠騎着馬來殺回大明?

放着好日子不過,誰會來造反?

更何況,別說過幾百年了,再過個幾十年,以大明資本的發展還有新技術的發展,到時候遊牧民族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戰馬和彎刀的時代已經在逐漸的落幕,接下來的時代是鉅艦大炮的時代,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將他們遷移出去也是爲了保護北方的草原,防止沙漠化,並不是說擔心他們將會還會對大明造成多大的影響。

以大明如今的實力,再加上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科技和工業化的發展下去,根本就不用擔心這些。

老老實實的給我放牧自然是最好的,真要是有什麼異心的話,大明也可以輕易就將它給按下去。

“移民海外?”

縱然陷入了沉思,思來想去,似乎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將多餘的人口遷移到了海外,始終控制一定的數量,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陛下,臣以爲劉晉所言有理。”

“正如西域一樣,我大明打下來很容易,但是如果想要長久統治西域的話,不僅僅要大量遷移我漢人到西域,同時也要不斷的減少西域原先的草原人,這樣才能夠長久穩定。”

謝遷站出來表示了支持。

不過也是沒忘了提醒下弘治皇帝西域的事情,打西域很容易的,輕輕鬆鬆就可以打下來,至於長久統治,那就和草原這邊差不多了。

遷移漢人過去,將西域原先的人遷移出去,總之就是改變人口結構,這樣才能夠長久的鞏固這裡的統治。

“陛下,劉晉所言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我們遷移草原人去澳洲、去黃金洲,他們會願意遷移出去嗎?”

李東陽想了想說道:“會不會因爲此事而逼反了他們呢?”

“逼反了他們?”

“現在反也總比以後反要更好收拾,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敢反。”

劉晉非常自信的說道。

草原上還剩下多少人?

男丁都沒多少了,就一些老弱婦孺,他們還敢反大明?

要是再過個幾十年,或許他們是真的敢反,現在嘛,大明要他們往東,他們就絕對不敢往西。

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508章,心情各不相同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1420章,針鋒相對第283章,八股三百篇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998章,大明人的墳墓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1503章,興王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397章,採訪王恩逸第1506章,慘敗第1439章,黃雀在後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2143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1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294章,金子第1058章,佩服萬分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2095章,西班牙內戰第314章,搶手的貨物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977章,關於年貨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593章,農部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1558章,孩子第358章,取銀子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2115章,全家福第542章,方法很多第1578章,大馬士革之戰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1380章,建圖書館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1143章,王爺可別後悔啊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696章,後黎王朝第1801章,大明人的新年1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張彩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644章,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148章,大買賣第2008章,有人搞鬼第855章,這是好事第842章,都有用第165章,肉管夠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89章,授課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2232章,這纔是炎黃子孫該有的生活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1112章,繁榮的香港第1549章,買房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1770章,總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2215章,大明人的新生活過年看電影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1839章,豐收的季節第1581章,當過俘虜的艾哈邁德王子第573章,真心便宜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21章,人手問題第2096章,分裂的歐洲才符合大明的利益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218章,成了香饃饃的錢有財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1109章,不翼而飛的消息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98章,慚愧、慚愧
第821章,來都來了,自然要多打下點地盤來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508章,心情各不相同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1420章,針鋒相對第283章,八股三百篇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998章,大明人的墳墓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1503章,興王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397章,採訪王恩逸第1506章,慘敗第1439章,黃雀在後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第2143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1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1994章,這不是一座小島的事情第294章,金子第1058章,佩服萬分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2095章,西班牙內戰第314章,搶手的貨物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977章,關於年貨第149章,六十萬兩的單子第593章,農部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1558章,孩子第358章,取銀子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2115章,全家福第542章,方法很多第1578章,大馬士革之戰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1380章,建圖書館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1143章,王爺可別後悔啊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696章,後黎王朝第1801章,大明人的新年1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張彩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644章,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148章,大買賣第2008章,有人搞鬼第855章,這是好事第842章,都有用第165章,肉管夠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89章,授課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2232章,這纔是炎黃子孫該有的生活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1112章,繁榮的香港第1549章,買房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1770章,總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2215章,大明人的新生活過年看電影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1839章,豐收的季節第1581章,當過俘虜的艾哈邁德王子第573章,真心便宜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21章,人手問題第2096章,分裂的歐洲才符合大明的利益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218章,成了香饃饃的錢有財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1109章,不翼而飛的消息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98章,慚愧、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