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義務兵役制度

可是現在聽完劉晉的分析,張懋又不得不同意了劉晉的觀點,軍戶制度確實是已經爛透了,不廢除掉軍戶制度,無論如何改,最終都會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的結果。

可是如果廢除掉軍戶制度,等於是觸動了武將勳貴集團們的利益,這改制又必然會受到巨大的阻力。

張懋沉思起來,仔細的思索其中的利弊。

“除了廢除軍戶制度外,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良久,張懋面露難色的說道。

“沒有,軍戶制度是大明軍制的根本,這根已經爛了,如果不剷除掉的話,無論你在上面如何去改,都不能有任何的改變,最終的結果依然還是會一樣的。”

劉晉非常肯定的說道。

事實上,到明朝後期,軍戶制度敗壞,明朝主要的作戰部隊其實都已經是職業化的部隊了,都是朝廷用銀子一支在養着的部隊。

也正是因爲是職業化的軍隊,所以這軍費開支纔會直線飆升,而大明朝廷卻是一直以來都財政困難,再加上明後期,大明各地都收不上稅來,最終也就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後期的幾次改革,比如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其實核心點還是圍繞着稅收來改革的,張居正主政的時候,因爲改革頗有成效,朝廷有銀子,所以也是能夠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但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崇禎和弘治皇帝差不多,都是一個被文官集團忽悠瘸了的皇帝,天真的以爲靠這些所謂的衆正之士就能夠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

事實上恰恰相反,這些文官集團最靠不住,即便是大明都要滅亡了,依然在內都不熄,崇禎皇帝從上位開始,精力始終都放在了和大臣們的扯皮上面,根本就沒有辦法對這個即將滅亡的帝國做出什麼有用的決策出來。

軍戶制度敗壞,遲早都是要改的,要割掉的,晚割不如早割,早點廢除軍戶制度,建立職業軍隊纔是王道。

想要打造一支強軍,那就必須讓這支軍隊從生產當中脫離出來,專心於軍事方面的事情,不可能是一邊種田一邊打仗,還能夠弄出一支強軍來的。

當然了,讓軍隊從生產當中脫離出來,這就涉及到了銀子的問題。

沒錢你拿什麼去養軍隊?

而銀子始終都是困擾大明朝廷的一個重要東西,大明朝廷窮啊。

聽完劉晉的話,張懋也是贊同地點點頭,想了想又道:“如果廢除軍戶制度,那又該實行何種制度呢?”

“實行義務兵役制度!”

劉晉幾乎想都沒想就說道。

“義務兵役制度?”

張懋一聽,頓時就皺起了眉頭,他好歹也是武將勳貴集團的代表,多少也是熟讀歷史,兵書也沒少看,歷史上各種各樣的軍制都很清楚。

像秦朝的軍功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等等,他都知道,這是這義務兵役制度又是什麼制度?

根本聽都沒有聽說過。

“所謂義務兵役制度,指的是我大明的成年男子都有義務服兵役的責任,簡單的來說就是規定,我大明的男子,無論什麼出身,年滿十八週歲就必須報名參軍,身體合格者就必須服兵役。”

“這個服兵役是有一個期限,比如我們假定這個服兵役的時間爲四年,四年的時間一到,兵役服完了,就可以解甲歸田,重新迴歸正常的生活。”

劉晉想了想將後世義務兵役制度說了出來。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制度~”

聽完劉晉的話,張懋一聽,頓時就忍不住笑着點點頭。

“這義務兵役制度還必須和軍校制度相結合,這普通的兵猶如流水一般,四年一批、四年一批的不斷更新換代。”

“這種更新換代非常快,很容易就讓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強軍就這樣散掉,所以在義務兵役制度當中,我們還必須結合軍校制度來實行。”

“軍校專門培養軍隊當中的將領和軍官,是軍隊的核心和骨幹,如此一來的話,只要核心和骨幹始終沒有變動,那麼始終會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劉晉笑了笑,接着又補充道。

這套制度在後世都已經非常成熟了,也幾乎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制度,這個制度的好處自然是非常多的。

第一個就是成本相對較低,義務兵役制度,因爲是義務服兵役,所以津貼等等相對較低,很適合大明朝廷的情況,沒多少錢來養兵。

第二個就是兵員豐富,因爲每個人都有服兵役的義務,所以可以從中選擇身體條件交好的來服兵役,另外退伍的士兵也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迅速徵召回來,迅速就拉起一支龐大的軍隊出來。

這一點非常重要,特別有利於劉晉接下來的計劃,一旦大明進行全球殖民,不僅僅需要強大的軍隊來保駕護航,同樣的對於大明普通老百姓來說,也是需要變的更加彪悍才行。

不然如何去搶奪更多的殖民地,又如何去佔住這些殖民地?

大家都說西方人是強盜的後代,這一點根本就沒有錯,他們就是強盜的後代,正因爲是強盜的後代,所以他們做事只看利益,纔不會有儒家的那一套虛假,也正是靠着這種彪悍的強盜精神。

所以歐洲人才能夠殖民全球,美洲的印第安人其實是相當彪悍的,歐洲人要是不比他們更彪悍的話,這美洲就還是印度安人的天下了。

相比之下,儒家的這一套顯然是不適合全球殖民的。

禮義廉恥這一套用在自己人身上就差不多了,對外方面,誰會願意聽你嘮嘮叨叨的講一些和自己價值觀根本不相同的東西。

對外方面,唯一能夠讓對方臣服的唯有強大的武力,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以後要殖民全球,搶佔殖民地,幹趴下殖民地的原住民,沒有彪悍的民風肯定是不行的,這實行義務兵役制度的話,大批退役的軍人就可以放到全球去,成爲全球殖民和開拓的先鋒者。

當然義務兵役制度也是有些缺陷的,比如服兵役的時間太短,很多技術性的東西很難學到,在後世,各種各樣高科技戰爭的情況下,那更是如此。

另外義務兵役制度下,有人會逃兵役,不願意去當兵,很多時候徵兵都徵不到高素質的兵源,在高科技戰爭下,如果沒有高素質的兵源,那肯定是不行的。

還有這義務兵役制度存在一個安置的問題,退伍的士兵如何安置,這是一個大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當然,現在是明朝,戰爭依然還是冷兵器時代,逐漸向這熱兵器轉變,戰爭依然談不上有多少技術性的東西。

“你是說參加你在天津這邊開辦的天津海事學院來辦軍校?”

張懋一聽,頓時就來精神了,想了想問道。

“對,按照天津海事學院來辦軍校。”

“軍校專門培養將領和軍官,普通的士兵則是義務兵役招募,從而形成新的大明軍隊,兩者相結合之下,必然能夠打造出一支強軍出來。”

劉晉非常自信的點點頭說道。

“軍校!”

張懋仔細的沉吟一番,這軍校的想法真的破天荒,自古以來只有讀書人才上學校,現在竟然要辦軍校,專門用來培養將領。

“關於軍校,其中的教學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忠君愛國教育,就如同讀書人一樣,要給每一個大明軍官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從而保證大明軍隊對大明天子和大明的絕對忠誠。”

“第二個部分就是知識的教育,一個合格的將領和軍官,他必須是一個擁有豐富知識的人,不說博古通今,至少來說識文斷字那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個部分纔是專業的軍事技能和知識的教育,身爲將領和軍官,必須要精通各種各樣的專業軍事技能和知識,具備專業的能力。”

劉晉也是將軍校的創辦理念說了出來。

“忠君愛國~”

張懋僅僅知識聽到第一個整個人的眼睛都忍不住亮了起來,這軍隊的控制權爲什麼會落到文官集團的手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爲歷朝歷代武將勳貴篡位奪權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慢慢的這些開國的皇帝呢就會想辦法去削弱武將勳貴集團的力量和權力,特別是宋朝,老趙家自己的江山都不正,自然也是怕別人學一學黃袍加身,所以這軍權也是慢慢到了文官的手中。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用文官來掌軍權,皇帝就放心多了,再也不用擔心武將勳貴集團來奪走江山了。

但是卻因此害了整個華夏,宋朝被元朝給滅了,明朝又被瞞清給滅了,這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重文輕武,文官張軍權的好處確實是沒有武將勳貴篡位奪權了,但是武人沒有地位,沒有名將出來,這漢人的江山卻又變的無比嬌弱,一次又一次被異族入主,在對外方面是越來越不行。

再也無法重新漢朝的雄風。

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638章,商議第367章,繼續降價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50章,明朝特有的御史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687章,讀報先生第1668章,大淞滬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2138章,你們可以抵押國土、女人和徵稅權第1954章,佛帝第399章,大明的第一份報紙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135章,漲、漲、漲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848章,兩條路線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01章,萌芽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65章,百姓苦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17章,商議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1355章,維也納大戰(一)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1113章,高人一等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977章,關於年貨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238章,羅闍們的打算第1014章,奧斯曼帝國震動第513章,彈劾第1936章,新學的學制第1440章,偷襲第912章,又是一個劉晉第696章,後黎王朝第243章,第一站第1196章,朝鮮和倭國第1600章,西蒙的擔憂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1055章,朝鮮國太醫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257章,大西安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533章,足球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974章,大涼山的人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763章,清掃黃金洲東海岸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601章,千河城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468章,弘治十三年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2058章,以後都必須去地方歷練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1560章,多納妾多生孩子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330章,殷商後裔?第1321章,封城抓人
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638章,商議第367章,繼續降價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50章,明朝特有的御史第1833章,寶島琉球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687章,讀報先生第1668章,大淞滬第932章,壟斷白奴買賣第2138章,你們可以抵押國土、女人和徵稅權第1954章,佛帝第399章,大明的第一份報紙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135章,漲、漲、漲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848章,兩條路線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01章,萌芽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65章,百姓苦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17章,商議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1355章,維也納大戰(一)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1113章,高人一等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977章,關於年貨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238章,羅闍們的打算第1014章,奧斯曼帝國震動第513章,彈劾第1936章,新學的學制第1440章,偷襲第912章,又是一個劉晉第696章,後黎王朝第243章,第一站第1196章,朝鮮和倭國第1600章,西蒙的擔憂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1055章,朝鮮國太醫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254章,太可怕了第1257章,大西安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533章,足球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974章,大涼山的人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763章,清掃黃金洲東海岸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601章,千河城第2124章,展示大明工業實力的時候到了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1885章,大明資本的全球化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468章,弘治十三年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2058章,以後都必須去地方歷練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1560章,多納妾多生孩子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330章,殷商後裔?第1321章,封城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