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一本萬利

仁川港內,五艘大福船這裡繁忙無比,僱傭的朝鮮人正在賣力的將一袋袋大米搬運到大福船上面,搬一袋大米就可以獲得一文錢,又不需要跑多遠,這樣的好事可是打着燈籠都找不着。

至於海事學院的學員們此時正在進行起航前的物資補給、船隻檢修、帆布修補等工作,準備再次返回大明。

時間上比較急,來的時候劉晉就已經再三的叮囑,採購到糧食就儘快返航,劉晉需要糧食,越多越好。

杜明恩這邊自然是牢牢的記住了劉晉的話,採購回去的糧食全部都是大米,已經去掉穀殼的大米。

直接購買大米自然是需要多花錢,但是杜明恩手中現在真的不差錢,這一次帶過來的所有玻璃製品都被朝鮮的商人搶購一空。

對於玻璃製品,特別是鏡子,朝鮮人和大明這邊的人一樣,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抗力,更何況這些學員們推銷的時候,一個個都是一口一個‘在我們大明怎麼、怎麼樣’、‘這東西在我們大明也是非常稀少、珍貴的’、‘這是我們大明最流行的東西’、‘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夠用得起’等等之類的。

這都是事先劉晉想好的營銷手段,這個時代的朝鮮什麼都學大明,大明這邊喜歡什麼,朝鮮這邊也是一樣,大明流行什麼,朝鮮自然也是流行什麼。

再加上適當的飢餓營銷手段,這五艘船本可以帶很多的玻璃製品過來,但劉晉並沒有讓杜明恩帶太多,每一樣東西都是有一定數量限制的,給朝鮮人的感覺就是這東西確實是稀罕,下手慢就沒有了。

所以僅僅只是帶了一船的玻璃製品來到朝鮮,杜明恩這邊就賣出了超過三百萬兩白銀,手中有錢的很。

所以根本就不在乎這直接購買大米是不是價錢會更高,在乎的是如何能夠將更多的糧食帶回大明。

一斤稻穀脫殼完畢之後能夠剩下大概七兩大米,這直接帶大米回大明就意味着能夠多帶上三成的糧食,這筆賬,杜明恩自然是算的清楚。

“一艘福船大概能夠裝六千五百石糧食,五艘船就可以裝三萬兩千五百石糧食,足足五百萬斤大米,短時間內來說應該足夠用了。”

(查了下資料福船長超過24米,寬超過9米,載重量超過500噸,這裡算最低的500噸來計算,500噸等於100萬斤,明朝一斤大概爲560克左右,一石大概爲153斤左右,我這裡就簡單的去掉零頭來算,大家不要去太計較這個。)

杜明恩看着岸邊堆積如山的糧食,腦海中細細的計算起來,他這一次是除了糧食什麼都沒有采購。

並且按照劉晉的吩咐,優先將玻璃製品賣給能夠提供大量糧食的商人,用糧食來購買的話,還可以給以價格上的優惠,所以這一次也是採購到了足夠的糧食。

“這玻璃的買賣還真是一本萬利,一船的玻璃製品帶過來,不僅僅換回來五百萬斤大米,更是換回來三百萬兩白銀,採購這些糧食所花掉的銀子連零頭沒有。”

想到這裡,杜明恩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也是個商人,以前也是做糧食買賣的商人,將南方的大米運到北方來銷售,說起來也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商人了,靠着糧食的買賣也算攢下了不少家底。

但是和劉晉比起來,他頓時就覺得自己以前那根本就是小打小鬧,上不了檯面,以前累死累活的,一年忙到尾頂了天能夠賺幾萬兩銀子,這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這還是糧食買賣,屬於這個時代最賺錢的幾個買賣之一,和鹽、鐵、絲綢、茶葉、布匹等買賣並列爲這個時代最賺錢的買賣。

可是劉晉呢,一個西山煤業靠着賣以前沒人要的煤炭僅僅在京城這邊就能夠賺百萬兩銀子一年,搞出來的玻璃廠,那更是暴利的東西,古今樓都是京城達官顯貴們爭相消費的地方,現在又跑到海洋上來發財,來一趟朝鮮竟然可以賺三百萬兩白銀。

這手段,這發財的速度,他是真的歎服。

好在這買賣也是有他的份,這船隊和玻璃廠是分開的,船隊賺的錢是船隊的錢,玻璃廠賺的錢是玻璃廠的錢。

畢竟股東不一樣,船隊的股東是杜明恩、劉晉、弘治皇帝,玻璃廠的股東是劉晉和朱厚照,賬還是要一筆筆算清楚。

這玻璃製品從玻璃廠這邊先賒購過來的,價格按照古今樓這邊銷售價格的七成來算,到了朝鮮這邊,杜明恩賣是按照古今樓這邊兩倍的價格來銷售的。

所以仔細的算一筆賬,回去之後將玻璃廠這邊的款項一結算,再給這一次出海的船員們發發薪水、獎勵等等,這一趟還是能夠有兩百萬兩的利潤。

根據當初商量好的,他杜明恩能夠佔三分之一,也就說來朝鮮這邊一趟,僅僅也不過才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他就能夠賺到差不多將近七十萬兩的銀子。

算到這裡,杜明恩整個人都笑的合不攏嘴,這銀子來的太快,太輕鬆了。

這更是堅定了他跟隨劉晉發財致富的信心。

“難怪南方這邊的那些大家族一個個都想方設法的出海做買賣,這出海一趟就足夠吃上一輩子了。”

杜明恩想起了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區,有很多的大家族都在暗地裡出海做買賣,一個個都富的流油。

他以前只是做糧食買賣,沒有接觸過海貿這一塊,對於這海貿的利潤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但是現在他一下子就知道這海貿的利潤了,也是切身的體會到劉晉所說的一本萬利。

“這還僅僅只是走一趟朝鮮,如果將來有機會去歐洲、去非洲呢!”

此時,在杜明恩的雙眼之中,這眼前波濤洶涌的大海就彷彿是蘊藏一座座金山、銀山的聚寶盆,只要有船,他就可以從中獲取無窮無盡的財富。

至於陸地上販賣糧食的買賣,他現在根本就看不上眼了,這種辛苦錢還是讓給別人去賺吧。

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255章,這是一個努力就有回報的地方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941章,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制度第309章,狼煙四起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2135章,來自東方的戰術第184章,大明上國第1770章,總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第698章,勢如破竹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24章,甩手掌櫃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560章,多納妾多生孩子第133章,玻璃廠第855章,這是好事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1950章,南州城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961章,當場貶職第2099章,貴族的日子也不好過啊第1185章,火車熱第389章,這纔是人過的日子第34章,黃金洲第2178章,有人歡喜有人憂愁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698章,勢如破竹第1419章,密謀第163章,回港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114章,張家第937章,肉食、房子和讀書第767章,足夠吃三年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578章,富足的生活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146章,胡商哈西姆第687章,讀報先生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203章,大明影業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291章,哪裡是航海啊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1702章,新任香港總督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365章,對方的弱點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976章,懟上第552章,入關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429章,朝野震盪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506章,慘敗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367章,繼續降價第490章,石見銀礦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783章,鄱陽湖的好山好水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15章,超低的物價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2159章,玩科技也要趕早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1202章,這也是個買賣第2123章,大明天子也太摳門了第71章,流民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869章,標準化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831章,達伽馬
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255章,這是一個努力就有回報的地方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813章,新的醫學領域第1941章,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制度第309章,狼煙四起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2135章,來自東方的戰術第184章,大明上國第1770章,總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第698章,勢如破竹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24章,甩手掌櫃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560章,多納妾多生孩子第133章,玻璃廠第855章,這是好事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1950章,南州城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961章,當場貶職第2099章,貴族的日子也不好過啊第1185章,火車熱第389章,這纔是人過的日子第34章,黃金洲第2178章,有人歡喜有人憂愁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698章,勢如破竹第1419章,密謀第163章,回港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114章,張家第937章,肉食、房子和讀書第767章,足夠吃三年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578章,富足的生活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146章,胡商哈西姆第687章,讀報先生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203章,大明影業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291章,哪裡是航海啊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1702章,新任香港總督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365章,對方的弱點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976章,懟上第552章,入關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429章,朝野震盪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506章,慘敗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367章,繼續降價第490章,石見銀礦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783章,鄱陽湖的好山好水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15章,超低的物價第971章,歐洲和奧斯曼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2159章,玩科技也要趕早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1202章,這也是個買賣第2123章,大明天子也太摳門了第71章,流民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869章,標準化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831章,達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