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貪官污吏

京城皇宮乾清宮尚書房內,弘治荒地、劉晉、佀鍾、王守仁、韓文、楊一清、樑儲在商量着國家大事。

“陛下,黑土省夏雲鎮移民局官員上下夥同夏雲鎮官員、官吏,貪墨移民安置款項200萬兩白銀,馬五千匹、牛一千頭,羊三萬頭。”

王守仁拿出一本奏疏向弘治荒地彙報起黑土省移民事務來,他是專門負責移民事務的內閣大臣, 出現這樣的事情,他覺得臉上沒有一絲的光彩。

要說以前的話,大明官員的俸祿確實是低,大家如果靠那點俸祿來過日子的話都要餓死,所以官場裡面也是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比如收孝敬、潤筆費什麼的。

這是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情,連弘治皇帝也都知道這個事情, 內閣首輔劉健也是一樣在收的。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大明官員的收入已經相當高了,即便是七品官員的收入都已經超過200兩銀子的,再加上還有補貼、朝廷發放的糧食、布匹、茶葉等實物,收入是遠超一般老百姓的。

一般的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五六十兩銀子,算下來,七品官員的收入是普通老百姓的五六倍還要多。

這樣的收入,再加上現在大明的物價極低,可以說養活一大家子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根本不需要說去貪墨。

但是人心都是不足的,腐敗問題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每年都有大量的官員因爲貪污被查處。

“哼~”

“移民不遠千里、萬里前往黑土省,響應朝廷的號召, 移民實邊,就怎麼點安家費, 還有應得的財物都被這些人給談貪墨掉, 簡直就是喪盡天良。”

弘治皇帝仔細的看完奏疏, 頓時就極其生氣的將奏疏往地上一扔。

移民問題是弘治皇帝一直以來最關心的問題。

在弘治皇帝看來,移民是很不容易的,離開自己的故土,漂泊他鄉,帶着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慌,完全是因爲相信朝廷才願意移民出去的。

現在竟然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安家費被貪墨,連發放給移民的牛羊馬匹也一同着貪墨了,還上下一起勾結,以爲就可以做的天衣無縫了。

“陛下,移民政策關係到我大明的長治久安,關係我大明對邊遠疆土的統治和管理,斷然不能因爲這些蛀蟲而受到影響。”

“臣以爲應該嚴肅處理這些貪墨之人。”

劉晉站出來滿臉嚴肅的說道。

貪官污吏,自古有之,有些貪官污吏知道什麼可以貪,什麼不能貪,像發生災荒的時候,賑災的銀子和糧食,這個就不能貪,因爲一旦貪污了, 還不知道要死多少的災民。

但是偏偏有的官員就是雁過拔毛, 不管什麼銀子,他都敢貪,而且胃口奇大無比,恨不得一口就吃成胖子,將所有的一切都給吞到肚子裡面去。

這樣的貪官污吏是毫無道德底線的,眼裡面只有錢,至於其它的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就好像是後世的豆腐渣工程一般,一旦出問題就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對於這樣的人,劉晉是深惡痛絕的,一直以來也都是毫不手軟,查出一個就重辦一個,要讓他一生後悔。

“陛下,臣也以爲理應嚴肅處理這些貪官污吏,絕不姑息養奸,而且還要在報紙上刊登出來,讓他們受萬人唾罵,也讓天下官員引以爲戒。”

佀鍾也是跟着站出來表示支持。

其實這些前往黑土省爲官的官員,他們不僅僅升遷速度要比其它地方的更快,而且除了俸祿補貼之類的之外。

他們同樣也是可以獲得大片土地的獎勵,即便是普通的七品官員也能夠獲得幾千畝土地,獲得不少的牛羊馬匹和奴隸。

可以說在這方面,朝廷是制定了一整套的完善的制度,不僅僅吸引老百姓移民過去,也是讓這些官員們可以在這些地方安心的治理。

沒想到,還是有人去貪污。

“陛下,必須嚴厲懲處這些貪官污吏!”

王守仁也是表態道。

“陛下,臣以爲必須要嚴厲的徹查此事,同時完善相關的監督機制。”

楊一清也是說道。

他是工部尚書,現在大明在大搞基建,工部過手的銀子每年都有數億,這是非常龐大的財富,每年開工建設的鐵路、公路、河提、港口碼頭、水庫等等都數不勝數,牽扯到的利益非常龐大。

每年也是重點調查的地方,也是必然可以查出大量貪官污吏,沒辦法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工程這個東西,古今中外都差不多,都是極其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爲此楊一清也是傷透了腦筋,這管着大量的基建項目,權力是很大,過手的銀子也是很多,可是如果總是出問題的話,他這個工部尚書總是被人彈劾。

那些言官御史之類的,他們纔不會管你楊一清是不是清白的,只要下面有人貪污了,那就一塊着彈劾你,黃泥往你褲襠裡面塞,不是屎也是屎了,跳進黃河你都洗不清。

以前劉晉是經常被人彈劾攻訐什麼的,那是因爲大家嫉妒劉晉,但慢慢的大家發現彈劾劉晉沒有什麼鳥用。

弘治皇帝對劉晉信任有加,而且劉晉也是不是善茬,張彩現在還在北冰府這邊看北極熊呢。

更何況了劉晉現在已經是內閣首輔了,天下文官之首,根深蒂固、樹大根深,所以大家慢慢的不彈劾劉晉,改彈劾楊一清了。

就是因爲楊一清這個工部尚書過手的項目實在是太多了,過手的銀子每年數以億來計算,工部麾下的各級官員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貪官污吏。

大家彈劾這些貪官污吏的同時,自然而然也就會彈劾楊一清這個工部尚書了。

他現在算是熱鍋上的螞蟻,無數雙的眼睛看着他。

自古錢財動人心啊。

所以他也是一直在思索着該如何有效的防止這些貪污的事情,特別是一項項的工程還關係重大。

這修的堤壩如果是豆腐渣工程,洪水一來的時候,一下子就決堤了,淹死人了,那就完蛋了。

這修的橋樑要是質量不過關,沒幾年的時間就塌掉了,那也是要被人給彈劾的。

還有水泥公里,要是幾個月就開始坑坑窪窪的話,相關的官員也要被問責。

明朝的工程和後世是有很大不同的一點。

那就是明朝無論是修築城牆,還是修建橋樑什麼的都是要在旁邊刻上承建這個工程官員、工匠的名字、籍貫來的。

甚至於連用的每一塊磚頭,上面都要刻上工匠的名字、籍貫、日期之類的來,這樣出了問題的話,直接就拿這些官員、工匠來問罪。

這是從洪武朱元璋開始就實行的一個制度。

簡單來說,大家都知道這個路是誰修的,這個橋是誰建的,如果修建的不好,你是會被戳脊梁骨的。

故而有明一朝,工程建築的質量都是相當可以的,修築城牆、長城之類的都一直保存的很好,後世所能夠看到的長城其實基本上都是明朝修建的,而不是秦始皇時期修建的。

從這一點來說,明朝工程的質量絕對是相當可以的,因爲修建這些工程的官員也好,被徵召的百姓也好,都是在拿命來做事,根本就不敢馬虎大意。

“嗯,既然諸位愛卿都贊成此事必須嚴厲的查出和懲戒,那就傳令下去,嚴厲查處此事!”

弘治皇帝聽完衆大臣的話,也是微微點頭道。

移民關係重大啊。

大明能夠有現在繁榮鼎盛的局面跟移民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來說因爲大量的移民出去,極大的緩解了大明本身的人地矛盾,原先的時候人地矛盾極其的尖銳,士紳地主、皇室宗親、豪強家族等等大肆的兼併土地,使老百姓逐漸的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同時又需要承擔稅賦。

以河南來說,河南單單是大大小小的宗室王爺就佔了河南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土地,再加上士紳地主等等,造成了河南的土地矛盾是極其尖銳的。

而大量人口遷移出去,同時將這些大大小小的王爺也弄出去了,河南這邊就出現了大量的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的現象。

其次來說,大量的移民也是增加了大明的糧食產量,遼東、河中、南洋、中亞等地的開發,大量肥沃的土地使用機械化耕種,糧食產量大增,讓大明真正的擺脫了饑荒的問題,這是大明繁榮穩定的根本。

還有移民也是鞏固了邊疆,將邊疆之地變成了大明的富庶之地,充足邊疆地區,讓大明得以沒有任何的邊患問題。

可以說移民的好處是非常多,也是大明朝廷一直以來都在堅持的政策,即便是現在大明本土人力短缺,但朝廷依然在堅持移民。

將山區的人遷移出來,將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人遷移出去,讓這些地方慢慢的恢復自然環境等等。

“陛下,長江疏通工程方案也是已經制定出來!”

講完了黑土省移民的事情,楊一清也是提交了一份奏疏上來,關於疏通長江河道的方案。

PS:咳咳,有沒有幹工程的大佬,說說情況~

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1303章,爲天下女性,爲萬家孩童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066章,殺雞儆猴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532章,淞滬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57章,人與自然第428章,天子震怒第1659章,蕭條的南京第502章,一把利刃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903章,穿越者的翅膀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53章,招工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291章,哪裡是航海啊第113章,大家跟着我幹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315章,賺錢的買賣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363章,價格戰第507章,激動的倭王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1214章,榮譽之戰第1343章,我們要上戰場殺敵第864章,由哭轉笑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505章,主動求和了第1828章,不孝子孫朱佑樘第1993章,當頭棒喝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539章,審判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135章,漲、漲、漲第1376章,開疆拓土的意義第1703章,唐伯虎總督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988章,相比之下還是歐洲人更狠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545章,取消戶籍限制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1085章,都是爲了大家好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481章,大買賣第296章,傻眼了第118章,怎麼辦?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71章,流民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520章,都該殺第140章,一鏡難求第1881章,黑色的黃金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114章,張家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1767章,賺錢就夠了第1367章,就是這樣硬氣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570章,建設淞滬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771章,蒸汽時代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813章,石油價格大漲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462章,一天售罄第741章,漁翁得利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1396章,風靡京津
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1303章,爲天下女性,爲萬家孩童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066章,殺雞儆猴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726章,發展多種功能車輛第532章,淞滬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57章,人與自然第428章,天子震怒第1659章,蕭條的南京第502章,一把利刃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903章,穿越者的翅膀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53章,招工了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326章,時代的牛人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291章,哪裡是航海啊第113章,大家跟着我幹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315章,賺錢的買賣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363章,價格戰第507章,激動的倭王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1214章,榮譽之戰第1343章,我們要上戰場殺敵第864章,由哭轉笑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505章,主動求和了第1828章,不孝子孫朱佑樘第1993章,當頭棒喝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539章,審判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135章,漲、漲、漲第1376章,開疆拓土的意義第1703章,唐伯虎總督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988章,相比之下還是歐洲人更狠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545章,取消戶籍限制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1085章,都是爲了大家好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481章,大買賣第296章,傻眼了第118章,怎麼辦?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71章,流民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520章,都該殺第140章,一鏡難求第1881章,黑色的黃金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114章,張家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1767章,賺錢就夠了第1367章,就是這樣硬氣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570章,建設淞滬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771章,蒸汽時代第1037章,大明一個人說了不算的(加餐)第1813章,石油價格大漲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462章,一天售罄第741章,漁翁得利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1396章,風靡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