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文人才子的盛會

黃錦泉和童源兩個人離開了劉府,一邊走也是一邊聊着。

“也不知恩師有和方法能夠讓我們……”

黃錦泉話只說了一半,有些東西不能說的太全,大甚至於還要說的很隱晦,反正大家知道就行,如果要是讓外人知道了,很容易就抓住把柄大做文章。

他們兩個還是秀才,倒也不會引人注意,不過現在的劉晉確實是已經樹大招風了,兩個人也是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做事的時候都小心謹慎,生怕連累了自己的恩師。

“恩師的本領豈是我們能夠猜測的。”

童源笑了笑搖搖頭,以前對於通過秋闈考試可是沒有半點的信心,現在劉晉的一句話,讓他信心十足。

“那是,可惜了,林兄去了黃金洲,不能一起參加這次的秋闈,不然我們三人和恩師一起參加秋闈,一起高中的話,豈不成爲千古美談?”

黃錦泉點點頭,接着想到了前往黃金洲的林書鴻,略帶遺憾的說道。

“是啊,林兄不再,總覺得少了一番滋味。”

童源也是跟着點頭說道。

兩人一邊走也是一邊聊着,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京城相對繁華的地方。

因爲即將要進行秋闈考試,京城這裡也是匯聚了整個北直隸的過來趕考的秀才。

北直隸地位特殊,因爲是京師所在的地方,所以秋闈考試都是在這京城的順天府,同樣的因爲在京城這邊,朝廷爲了表示自己對三年一度倫才大典的重視,京城這邊的秋闈考試一般都是大明天子親自委派朝廷重臣來擔當主考官。

所以儘管北直隸這邊的文風遠不如江南地區鼎盛,文人才子的水平也不如江南地區,但北直隸這邊三年一度的倫才大典依然是非常熱鬧的。

當然最熱鬧的還是要秋闈一過,到明年開春時候的春闈,到了那個時候,整個大明的才子都會匯聚到京師,隨便一塊轉頭扔下去都能夠砸出幾個舉人老爺來,那才叫熱鬧。

一般那個時候,京城這裡的寺廟、酒樓、茶館、妓院等等都會舉辦一些詩詞會,跟着附庸風雅,出一些銀子讓這些文人才子們對對子,寫寫詩詞什麼的,要是出了一個驚世之作,也是可以跟着名聲鵲起。

而文人才子們自然也是非常熱衷於這類的活動,一來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文人才子都是有自己的傲氣,不比一比的話,大家都鼻孔朝天,誰也不服誰。

二來嘛也是爲了名聲,歷史上很多著名的詩人詞人都是靠這樣的活動成名的,像寫下《滕王閣序》的王勃就最典型了,人家閻公舉辦這個活動的初衷是讓自己的女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估計或許是真有才華,又或許是事先就已經找人買了文章,但不管怎麼說吧,總之就不是爲王勃準備的。

明眼人都知道這一點,所以大家互相之間都會推脫下,表示自己才疏學淺,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云云的。

可偏偏遇到了王勃這個愣頭青,也沒有任何的推辭,拿起筆就開始筆墨揮毫,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出,不僅僅讓王勃的大名流傳了千古,連帶着滕王閣也是成了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了。

甚至於連建造滕王閣的滕王李元嬰都跟着被人所熟知,不然誰會記得這個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由此可見,文人才子們爲什麼會熱衷於這樣的活動了,爲什麼酒樓、茶館、妓院、寺廟之流的會樂於舉辦這樣的活動,說到底還是爲了名,有了名自然就有了利,名利,名利自古便是連在一起的。

此時的京城,雖然還沒有到最熱鬧的春闈的時候,但秋闈將至,也是成爲了北直隸地區文人才子們的盛會。

不管自己有幾斤幾兩,也不妨礙這些文人才子們聚在一起,登高望遠,臨江賦詩什麼的。

黃錦泉和童源兩個人行走在京城的街道上,舉目望去,一個個酒樓、茶館等等上面都是讀書人打扮的文人才子。

“還真是熱鬧啊~”

黃錦泉滿臉笑容的對着童源說道。

“是啊,一個個都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童源同樣滿臉笑容,這樣的盛會是他們這些讀書人最喜歡的。

“這邊是黃兄和童兄嗎?”

望月樓上面,一羣文人才子正在吟詩弄詞,有人也是一下子就看到了正在街道上行走的黃錦泉和童源,頓時就忍不住在樓上對着兩人大聲的說道。

“劉兄、江兄、歐陽兄~”

聽到樓上有人喊自己,黃錦泉和童源擡頭一看,立即就發現了幾個熟人,同時也是微微一愣,因爲竟然不知不覺就來到望月樓這裡。

望月樓是劉晉一鳴驚人敵人,同樣的望月樓也因爲劉晉的一番言論跟着起飛,現在成了京城最有名的酒樓了,甚至於還開了一個專門做海鮮的分店。

因爲劉晉的關係,這望月樓自然也是成爲了文人才子們最喜歡的地方,這裡的裝修緊跟京城的時尚潮流,玻璃窗戶,大量的玻璃製品,甚至於到了晚上的時候,玻璃燈一點上,立即燈火通明,成爲周圍燈塔一般的存在。

“黃兄,童兄,趕緊上來~”

“對,對,趕緊上來,大家現在正在押題呢。”

“來京城一直沒有見到兩位兄臺,還以爲兩位兄臺不準備參加這次秋闈了呢。”

樓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讓兩人趕緊上去,黃錦泉和童源互相對視一眼,也是笑着進入瞭望月樓,很快就來到了望月樓的三樓。

望月樓的三樓已經被這些文人採自給包了下來,此時十幾個文人才子聚集在一起,彼此有說有笑,很是熱鬧。

見黃錦泉和童源兩人的到來,彼此之間也是互相介紹,認識一番,他們這樣一起參加秋闈考試的算是同期、同科、同年了,更何況還都是北直隸人,這關係可就不一般了。

彼此之間什麼劉兄、張兄、李兄等等叫來叫去,要是遇到了相同姓的,就要叫對方的字了,一番介紹,也是一番熱鬧,不過很快,他們又是回到了主題。

“各位兄臺,大家覺得本次鄉試的主考官會是朝中的哪位大臣主持?”

這次聚會的提議人叫江善,乃是京城本地土著,家裡的條件自然也是很不錯的,等大家熟絡一番之後,也是笑着說道。

“我看多半是李公或者謝公。”

歐陽文跟着說道,這個歐陽文也是北直隸這邊有名的才子,上次順天府院試的案首,也是現在最活躍的人之一。

“歐陽兄此言差矣,李公或者謝公多半是主持明年的春闈,至於這秋闈嘛,我看多半是六部尚書裡面挑人,而朝廷一直以來對我們北直隸非常的重視,我看多半會讓王公來主持。”

說話的人叫劉宏志,同樣也是北直隸保定府上次院試的案首,他口中所說的王公指的是現在的吏部尚書王鏊。

“劉兄所言有理,根據以往鄉試的慣例來看,這內閣閣老主持春闈,六部尚書主持秋闈,這幾乎已經是慣例了,這次秋闈考試很有可能就是王公來主持了。”

江善跟着點頭說道,他是京城人,對這一塊太熟悉不過了。

三年一度的倫才大典,朝廷極爲重視,鄉試的主考官都是朝廷這邊直接委派大臣前往各省主持,至於北直隸,地位特殊,這主考官的級別還要更高,一般都是六部尚書來主持,有時候也有可能是內閣閣老來當主考官,以此來顯示朝廷對科舉考試的重視。

“我看也有可能是禮部的徐公。”

有人想了想也是說道,口中的徐公指的是現在禮部尚書徐瓊。

“或許也有可能是戶部的周公。”

也有人提議戶部尚書周經,同樣也都有人表示支持。

黃錦泉和童源兩一直沒有開口,只是靜靜的聽着,大家在考試之前喜歡猜主考官也是爲了押題,因爲每一個主考官出題的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

像戶部尚書周經,這人就比較直接,爲人耿直的那種,所以如果他是主考官的話,他出的題目一般都不會太刁鑽,如果是吏部尚書王鏊的話,這出的題目就可能會比較偏冷。

除了出題之外,這主考官個人的喜好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這考試的時候根據主考官的喜好來寫,自然就會有加分,通過鄉試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這也就是爲什麼在考試之前,這些才子們喜歡猜主考官,喜歡押題的緣故了,科舉考試太難了,也太變態了。

大家如果能夠提前猜到主考官,做一些準備的話,這成功的概率就要增加幾分。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覺得吏部尚書王鏊出任本次主考官的人佔多少,但覺得戶部尚書周經、禮部尚書徐瓊成爲本次主考官的人也不少。

因爲以往的慣例,基本上都是戶部、禮部、禮部這三個尚書來,至於兵部尚書馬文升,連提議的人都沒有。

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136章,太和門前打廣告第1520章,一個都別想跑第557章,中轉點第835章,第一批藩國第490章,石見銀礦第499章,開炮就完事了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1621章,去河中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702章,恭迎王師的占城君臣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908章,我們不僅僅有鎧甲,還有火槍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2112章,大明天子的賀禮2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431章,人頭滾滾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406章,風靡的足球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519章,發財了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755章,梁贊城下第858章,澳洲草原移民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148章,大買賣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1075章,天價賞金第1537章,無解的陽謀第1124章,或許該把股票搞出來了第519章,發財了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527章,一本萬利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600章,西蒙的擔憂第1238章,羅闍們的打算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814章,大明威武第1654章,又是狀元遊街時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485章,無情屠戮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952章,反響(加餐)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85章,規矩真多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917章,完美成功(加餐)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1274章,蒸汽輪船下水第5章,煮鹽第1861章,蓬萊城的元宵節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701章,清理地方豪強和土司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256章,心服口服第853章,積極響應移民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396章,敗家子第362章,鹽商聚會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955章,楚國鉅變第1886章,實用性電燈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95章,玩物喪志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561章,辣椒熟了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842章 ,鮑魚吃到吐
第706章,遙遠東方國度的魅力第136章,太和門前打廣告第1520章,一個都別想跑第557章,中轉點第835章,第一批藩國第490章,石見銀礦第499章,開炮就完事了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難?第1621章,去河中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702章,恭迎王師的占城君臣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908章,我們不僅僅有鎧甲,還有火槍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2112章,大明天子的賀禮2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431章,人頭滾滾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406章,風靡的足球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766章,豐收的原野第519章,發財了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755章,梁贊城下第858章,澳洲草原移民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759章,大明黑土省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148章,大買賣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1075章,天價賞金第1537章,無解的陽謀第1124章,或許該把股票搞出來了第519章,發財了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527章,一本萬利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600章,西蒙的擔憂第1238章,羅闍們的打算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814章,大明威武第1654章,又是狀元遊街時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485章,無情屠戮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952章,反響(加餐)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85章,規矩真多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917章,完美成功(加餐)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1274章,蒸汽輪船下水第5章,煮鹽第1861章,蓬萊城的元宵節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701章,清理地方豪強和土司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256章,心服口服第853章,積極響應移民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396章,敗家子第362章,鹽商聚會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955章,楚國鉅變第1886章,實用性電燈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95章,玩物喪志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561章,辣椒熟了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842章 ,鮑魚吃到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