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3章,石見銀山

石見港,春天的海風之中還夾雜着絲絲的寒氣,讓整個海面都瀰漫着一股來自北極的寒意,港口之中的衆多碼頭工人們也是躲在了房屋內,烤着火爐談論着一些事情。

“馬上又要到徵兵的時候了,聽說今年我們石見縣有100個名額呢。”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我可是從縣太爺這邊獲知的,我們石見縣雖然遠離大明本土,但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

“那可一定要家裡面的孩子好好的準備一番,能夠參軍效忠大明天子的話,那可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

“是啊,看看我們石見縣這些年來的變化,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這一切都是因爲大明天子的緣故,沒有大明天子的話,我們現在可能都還吃不飽穿不暖呢。”

“那是當然,現在偷渡到我們石見縣來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昨天還看到衙門的捕快抓到了一夥偷渡的人呢。”

“想要偷渡過來至少也是要學會說大明官話吧,不然很容易就露餡的。”

“就是,其實也根本不用偷渡,我們大明也都願意接納倭人,倭人只要願意移民去我們大明的海外、澳洲、黃金洲等地也是可以享受和我們大明人一樣的待遇。”

“我覺得這有點不公平,對我們大明人來說是不公平的,憑什麼他們也能享受和我們一樣的待遇。”

“因爲倭國是我們大明的藩屬國,享受藩屬國協議裡面的內容,現在倭國、朝鮮和大明人幾乎是沒有什麼區別,都可以隨意的互相定居呢。”

“我們大明人才不會想着去朝鮮和倭國定居呢,看看我們石見縣,到處都有水泥馬路,而倭國呢,到現在都還沒有修幾條像樣的路。”

“就是啊,還是我們大明人好。”

一羣倭人靠着火爐,嘰嘰哇哇的談論着大明帝國的好,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們是真正的大明人,但看看他們的身高以及乾的活就知道,他們只是這石見縣的倭人。

只不過這石見縣多年前就已經割讓給了大明帝國,成爲了大明帝國北直隸的一個縣,時間一久,慢慢的這裡的倭人也都以大明人自居,反而看不起周圍其它地方的倭人了。

“來船了,來船了。”

這時,有人急匆匆的走了過來說道,頓時烤火的倭人一個個趕緊急匆匆的走了出去來到碼頭上面,看向大海,只見海面上面三艘大輪船正緩緩的駛來。

“三艘大輪船,這下可有的忙了。”

有人一看,連忙擦擦手說道。

他們是碼頭的裝卸工人,靠裝卸貨物爲生,有船的時候就賺的多一些,沒船的時候就賺的少一些,自然而然是喜歡船隻多一些可以多賺一點。

尤其是在這個冬季的時候,經過石見港的船隻很少,冬天走北線並不安全,也只有少數從大明、朝鮮過來的商船會停泊到石見這裡,讓大家可以賺一些辛苦錢。

三艘大輪船上面,弘治皇帝和劉晉正悠閒的喝着熱茶,天氣是真的冷。

這維度一高就冷的有些受不了了,前面在低緯度地區航行的時候,還熱的半死,這一到維度較高的地方又冷的要死,真心是要命。

“陛下,接下來我們在石見縣這裡停留幾天,休息之後,我們直接橫跨這個鯨海(日本海,古代我們稱之爲鯨海)抵達遼東省的海參崴港口,再接着從海參崴這裡乘坐火車還回京城。”

劉晉拿着一張地圖向弘治皇帝講述接下來的行程,出去一趟都已經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了,自己是真的想家了,尤其是想家裡面的兩個嬌滴滴的美嬌妻。

但是弘治皇帝顯然一副還沒有玩夠的意思,竟然還要來石見這裡看銀山,看看這個石見銀礦到底是怎麼樣的。

所以劉晉也是不得不跟着過來,接着也是調整了下返回的路線,直接從遼東這邊返回大明去算了。

遼東算是現在大明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農業、林業、造船廠、鋼鐵業、石油開採、冶煉都發展的極其興盛。

當然,這是跟遼東所擁有的豐富自然資源是密不可分的。

現在大明的遼東包括了後世的東三省,同時又包括了外興安嶺等一大片廣袤的區域,擁有着龐大的林區和林業資源,發展造船業是非常合適的。

這其中有三大造船中心,一個是大連、一個是遼河口,還有一個就是這個海參崴了。

海參崴雖然緯度高,但卻是一個不凍港,依託着背後龐大的林區,造船業發展的極其迅猛,有大量的造船廠、木材加工廠之類的落戶這裡。

也是讓原本一個沒有什麼人煙的荒蕪之地,迅速的發展起來,成爲了如今大明在遠東地區最爲重要的城市之一。

同時海參崴這邊因爲地處鯨海旁邊,又是不凍港,海參崴的捕魚業、捕鯨業非常發達,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海鮮可以保存的時間更久一些,依託着已經修好的鐵路運輸,可以將源源不斷的海鮮、鯨魚、鯨油等等運送到京津地區去。

這些都讓海參崴迅速的發展起來,成爲了遼東一個比較有名的新興城市,人口都已經突破十萬了。

所以海參崴肯定還是要去看一看的,順帶着也是可以去遼東這邊看看,看看遼東的雪原,感受下遼東的富裕和遼闊。

“行,你這邊安排好就行。”

弘治皇帝看了看地圖也是點點頭說道。

對於弘治皇帝來說,去哪裡都沒有什麼關係,反正都是出來玩的,到處遊山玩水看看大明的大江南北、大好山河。

遼東一直以來也都是弘治皇帝想要去看看的地方了。

關於遼東各種各樣的報道弘治皇帝早就看過了,很早就想要去看看真實的遼東到底是不是和報紙上所描寫的那般。

這次剛好可以從海參崴這裡去遼東,去看看遼東的一切。

再看看眼見的石見港,弘治皇帝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以前劉晉所說的關於銀山的描述。

當初大明帝國發兵征討倭國,教訓倭國、打擊倭寇自然是一部分,但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爲了奪取石見的銀礦。

當時劉晉說這裡的銀礦是真正的銀山,有着幾億兩白銀的儲備,只要佔據了這個銀山開挖出來的銀子,每年都可以達到上千萬兩的恐怖程度。

在黃金洲,自己算是已經見識了用金磚、銀磚堆砌而成的金字塔,看到了一座座金礦和銀礦,現在也是想要看看這石見的銀礦到底怎麼樣,是不是真的是一座銀山。

大輪船在港口這裡緩緩的停泊下來,很快一輛輛汽車也是從船上開下來,直奔着石見縣這裡的石見銀礦而去。

石見銀礦這裡,機器在不停的轟鳴,挖掘機、推土機、大卡車等等在不停的工作,喧鬧的聲音驅掉了冬日的寒冷,一座座滾滾的高爐在冒着黑煙,遠遠都能夠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劉晉和弘治皇帝在天津遠洋貿易行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了銀礦這裡。

只見一車車的銀礦石被大卡車拉過來,隨即也投入到熔鍊之中,伴隨着火爐的加熱,銀水、銅水、鐵水等等從中不斷的流出來。

“這石見的銀礦,它不僅僅只是銀礦,伴生的鐵礦和銅礦纔是最主要的,銀的含量相比起銅鐵來小的多。”

劉晉耐心且詳細的和弘治皇帝解釋起來。

外面冷的要死,但是這冶煉廠內卻熱的出汗,太熱了。

弘治皇帝仔細的看着眼前的冶煉廠,伴隨着滾滾的熱浪,鐵水、銅水、銀水被傾倒出來,在一個個磨具之中形成標準的銀塊、鐵塊、銅塊之類的。

再接着,隨着冷水的冷卻,滾滾的水蒸氣升騰而起,很快一個個標準的模塊就從中脫離出來,接着有工作人員也是開始給這些銀礦打上標籤和烙印。

每一個銀礦都有單獨的編號,以確保可以追溯到最開始開採和冶煉環節,防止商行財富的流逝。

“這速度可真夠快的啊。”

弘治皇帝隨手拿起一塊沉甸甸的銀塊說道。

“是的,我們這裡每天都要冶煉出好幾萬兩白銀了,有些時候還要對白銀進行提純,只有提純達到合格的標準之後纔可以收入倉庫和入賬上面。”

“看到外面的那些山了嗎?”

“以前的時候,這些山都很高,但是伴隨着我們的開採,這一座座山都已經被我們給開採平了。”

石見銀山的負責人很是得意的向弘治皇帝和劉晉介紹起石見銀礦的情況來,經過多年的開採,石見銀礦能夠開採出來的銀是越來越少了,一座座山都挖平了,也就是現在多了一些挖掘機、推土機和大卡車之類的,否則只見銀礦其實已經難以開採了。

當然,對於天津遠洋貿易行來說,銀子都已經開採了出來2億多兩白銀了,早就已經大賺特賺了,即便是現在放棄這個石見銀礦也是已經完全可以接受的。

當年的一場戰爭,也是天津遠洋貿易行吃了怎麼多年,足夠了。

第1300章,生孩子等於走鬼門關第874章,大明正在朝着一個嶄新時代發展第795章,第一批草原移民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1533章,是你們害了金陵第434章,軍制改革第100章,去京城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40章,恩師在上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18章,怎麼辦?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1095章,大明休沐法典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84章,先洗澡第484章,什麼叫絕望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1009章,大陸上最強大軍的對碰第1761章,厚照城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322章,張氏百貨第1546章,也不知道是好是壞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884章,時代的要求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1480章,下場第847章,越演越烈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2074章,價比黃金,一藥難求第159章,暈船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2215章,大明人的新生活過年看電影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469章,新軍制第1839章,豐收的季節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985章,口徑即是正義第779章,雲集天下名醫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371章,鹹魚產業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612章,有官做了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1127章,處罰要重第1582章,背叛者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063章,當場揭穿第1091章,一本萬利的買賣第283章,八股三百篇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818章,想要擺脫傀儡的馬合木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93章,認知的改變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922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田種多了的煩惱第383章,一個不留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509章,申飭倭國第1525章,打破壟斷氏買賣第1414章,硬槓第166章,萬木匠第2235章,大明皇家園林第294章,金子第187章,一本萬利
第1300章,生孩子等於走鬼門關第874章,大明正在朝着一個嶄新時代發展第795章,第一批草原移民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1533章,是你們害了金陵第434章,軍制改革第100章,去京城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40章,恩師在上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118章,怎麼辦?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1688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1095章,大明休沐法典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84章,先洗澡第484章,什麼叫絕望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1009章,大陸上最強大軍的對碰第1761章,厚照城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322章,張氏百貨第1546章,也不知道是好是壞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1754章,最後的騎兵第884章,時代的要求第2003章,依依不捨第1480章,下場第847章,越演越烈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2074章,價比黃金,一藥難求第159章,暈船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2215章,大明人的新生活過年看電影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469章,新軍制第1839章,豐收的季節第700章,一面倒的戰爭第985章,口徑即是正義第779章,雲集天下名醫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371章,鹹魚產業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765章,憤怒的歐洲各國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612章,有官做了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1127章,處罰要重第1582章,背叛者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1469章,氣急敗壞的焦芳第563章,營銷手段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063章,當場揭穿第1091章,一本萬利的買賣第283章,八股三百篇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818章,想要擺脫傀儡的馬合木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93章,認知的改變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922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田種多了的煩惱第383章,一個不留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935章,老百姓對更好生活的嚮往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509章,申飭倭國第1525章,打破壟斷氏買賣第1414章,硬槓第166章,萬木匠第2235章,大明皇家園林第294章,金子第187章,一本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