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時代的要求

“老劉,你這話說到的心坎裡面去了。”

“我一直以來也是覺得朝中這些大臣,大多數都是隻會諫言、諫言,勸我父皇要這樣、要那樣,卻是並沒有任何實際性貢獻的官員。”

“還是老劉厲害,能夠辦實事,替我父皇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事情。”

“哼哼,等以後我當皇帝了,我肯定是要制定一系列的考覈制度,對天底下所有的官員進行考覈,能做實事,有本事的官員就能夠升遷,不會做事的官員就該回家去養老。”

聽到劉晉的話,朱厚照也是跟着點點頭說道。

他跟着弘治皇帝處理一些朝政,自然也是看出了一些問題,他甚至於還替弘治皇帝看過很多奏疏。

這大明官員一個個寫文章那都是好手,妙筆生花,錦繡文章新信手拈來毫無壓力,寫奏疏的時候,往往都是先寫一大段內容來展示下自己的才華,接着纔會慢慢的講事情,有些官員的奏疏,甚至於寫的非常隱晦,你要是沒點水平和文化的話,你甚至於都不知道他話中的意思。

這讓朱厚照覺得非常累,明明是很簡單的一個事情,比如某某地發生了旱災,只需要簡單的說下發生了旱災,請求朝廷這邊調撥銀兩和糧食賑災,再免去今年的稅賦就可以了。

弘治皇帝看完之後,直接批文就行,可是這些官員往往不會如此簡單的去寫,而是會扯上一大段根本就不相干的內容,最後纔來說清楚。

猶如裹腳布一樣,又長又臭,還耽誤時間。

要知道皇帝身爲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他的時間是極其寶貴的,整個龐大的帝國即便是國泰民安依然會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處理的,時間寶貴,對於處理事情的效率就非常的重要。

彙報奏疏僅僅只是朱厚照所看到的一個方面。

更多的還是這些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上來的官員,一個個其實都是書呆子,讀書寫文章厲害,真正做事情卻是不行,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辦法想出好的辦法來解決,當然也有可能是不想去有所作爲,不敢去有所作爲。

比如以前大明國庫空虛,朝廷每年收到的稅銀還不到三百萬兩,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纔不到三百萬兩的白銀,這點稅收根本就無法滿足龐大帝國的運轉。

北方的韃子屢屢南下,國庫空虛之下,朝廷根本就打不起一場仗,即便是打仗,基本上也是輸多勝少。

朝中有官員上書過要開徵商稅,增加國庫收入,以前馬文升當兵部尚書的時候就因爲軍備廢弛這個事情向弘治皇帝建議過開增商稅。

但是遭到了內閣大臣謝遷的反對,最終也是不了了之,國庫依然沒錢,明軍依然軍備廢弛,軍需得不到保證,戰鬥力低下,面對北方的鄰居始終處於被動的局面。

還有鹽政的問題,以前的納糧開中,因爲皇帝胡亂的賞賜鹽引,造成納糧開中制度的逐漸崩潰,沒有商人願意再運糧去邊鎮地區,因爲即便是運過去了,拿到了鹽引,你也沒有辦法從鹽場提出鹽來。

因爲鹽場的鹽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需求,那些拿着鹽引的權貴們,他們可以不勞而獲就從鹽場之中獲得大量的鹽,真正運糧去邊鎮的商人卻是需要排隊,不走關係的話,排個上百年還是有希望拿到鹽的。

另外一個方面,鹽場之中的官吏又拼命的壓榨竈戶,竈戶因爲戶籍制度的限制,卻是隻能夠被不斷的剝削、壓榨。

朝廷的邊軍沒有人運糧過去,軍需得不到保證,連飯都吃不飽,還怎麼去和北方的鄰居打仗?

這樣的局面,其實朝中知道的人很多,朝野上下的大臣幾乎都知道這個事情。

但是卻始終沒有人站出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因爲鹽所牽扯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最後改納糧開中爲納銀開中,那更是直接將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給徹底廢除。

從很多件事情上,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都看出了朝中這些大臣的不作爲和尸位素餐,儘管很多事情其中最開始都是皇帝自己搞破壞的。

比如大明的寶鈔,這個東西本來是很好的一個東西,相當於後世的紙幣,如果能夠一直維持住寶鈔的購買力,那麼寶鈔始終就可以維持、運轉下去。

可是當皇帝自己不懂金融、經濟貨幣學,拼命的印寶鈔,以爲這印多少就可以當多少銀子來用,最終導致這個寶鈔連紙都不如。

再比如這個鹽引制度,很好的一個制度,偏偏皇帝非要不斷的賞賜鹽引給王公貴族之類的,最終導致了這個制度的崩壞。

但不管如何,這當皇帝的還是喜歡能夠給自己解決憂愁的臣子,能夠給自己辦事情的人。

說到底皇帝之所以會不斷的濫發寶鈔、大規模的賞賜鹽引還是因爲皇帝窮啊,皇帝也缺銀子啊,可是偏偏皇帝又是天底下最要面子的,畢竟皇帝的面子和威嚴無論如何也是要維持住的。

皇帝的收入主要還是來自於皇帝麾下的那些莊園、田產之類的收入,這些皇帝的私人收入,也就是內帑,這一部分的收入,其實很小,可能每年也就是不到五十萬兩銀子的收入。

這點收入說實話根本就不夠維持住皇家的顏面,這賞賜有功勞的大臣,維持龐大後宮的開支等等,這點銀子根本就不夠。

所以自己內帑不夠用的時候,皇帝就會想辦法從國庫這邊挪用,挪用國庫的銀子來給自己辦事,比如修葺皇宮什麼的,將皇室宗親的開支放到國庫開支裡面等等。

再就是大量的賞賜寶鈔、賞賜鹽引,這寶鈔和鹽引到了王公貴族的手中,自然是可以層層的壓下去,最終導致制度的崩潰。

皇帝的窮一方面來自於皇帝的開支大,另外一個方面主要還是皇帝不參與商業領域,沒有辦法開源,皇帝去做生意,下面的大臣就會說皇帝與民爭利,導致皇帝只能夠和封建的地主有用,雖然作用上千的田莊、茶莊、布莊等等,但每年的收益其實相當有限。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沒錢,自然而然會想一些其它的辦法,畢竟這個天下都是皇帝的,再苦他也不可能說真的苦了自己。

這也是弘治皇帝和朱厚照最喜歡劉晉的地方了。

無它,劉晉能夠夠給他們老朱家賺錢,以前窮的叮噹響,弘治皇帝都還要穿打補丁的衣服,皇宮都捨不得修葺。

現在就不一樣了,這銀子多到花都花不完,麾下各個產業賺取的銀子源源不斷的流入他們的錢包之中,用都用不完,以至於只能夠存到大明第一銀行裡面去吃利息。

“殿下這個想法很不錯。”

“我大明雖然已有對官員的考察之法,像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員每三年一次‘大計’,但是因爲吏治腐敗、法令不行、這些制度或疏於形式,或成爲官員們爭權奪利之手段。”

“而且本身來說,這些考成之法本身並不完善,又沒有任何的數據化對比,無法直觀且公正的進行考成,最終必然是行不通的。”

聽到朱厚照的話,劉晉也是鄭重的點點頭。

說到這個事情就必須要說下歷史上幾十之後出現的張居正老張同學,老張同學當大明管家的時候,整個大明其實已經風雨飄搖,他有感於大明種種的弊端,也是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稅收上的一條鞭法,官員考覈制度上面的考成法,都是張居正同學弄出來,效果也是非常顯著,老張同學當管家的時候,大明朝廷得以苟延殘喘,外抗拒倭寇、北方的韃子,內部國庫收入增加,吏治變的清明。

老張同學一死,他的改革被廢除,大明朝廷就徹底的開始走向毀滅,他算是大明王朝最後的救星。

這其中的考成法就是老張同學有感於大明朝廷官員吏治腐敗、尸位素餐的現狀進行改革想出來的政策。

現在還是弘治朝,大明雖然還沒有到張居正時期風雨飄搖的時候,但是在吏治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但現在的大明所面臨的情況又更加的特殊,伴隨着殖民時代和資本主義的到來,大明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很多東西都需要大明朝廷這邊及時的做出反應。

別的不說,單單是大明如此龐大的疆域,如何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如此龐大的帝國,這對於大明的皇帝和大明的官員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更何況還要面臨東西方之間的碰撞,面臨新納入版圖地區的治理和長治久安等等的問題。

更重要還是殖民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對於大明朝廷的官員有了新的要求,絕對不能說再像以前一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碌碌無爲,尸位素餐的過下去。

大明需要一個更加高效、更加廉潔、更加有組織力、有動員力的朝廷,而這樣的朝廷自然而然會對朝廷的官員有更多的要求。

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801章,再次進言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739章,大明等於大象?第2062章,世紀婚禮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284章,鄉試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343章,大登科後小登科第356章,銀票和銀元第2190章,華夏曆1751年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130章,矮人國的故事第550章,勸說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1750章,一直打到波羅的海去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1620章,遠方的來信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425章,關於軍隊的規劃第992章,炮轟倫敦第251章,選房第1628章,血洗巴黎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375章,太子選妃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1026章,被無視的威尼斯共和國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1839章,豐收的季節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1370章,大明人不能出事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285章,電與磁第1450章,要搞貿易和旅遊業第606章,稅收的作用第1283章,歡呼雀躍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957章,鼓勵生育和堅持移民第678章,我們是神的使者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011章,強中更有強中手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401章,轟動第885章,考成制度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1821章,有人彈劾是好事第11章,唐老虎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413章,述職第27章,秦志河的邀請第323章,生意火爆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380章,遭遇倭寇第476章,忠誠和榮譽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527章,一本萬利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34章,黃金洲第681章,歐洲人?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549章,索圖的野心第2232章,這纔是炎黃子孫該有的生活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496章,炮擊第3章,母親王氏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
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801章,再次進言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739章,大明等於大象?第2062章,世紀婚禮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284章,鄉試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343章,大登科後小登科第356章,銀票和銀元第2190章,華夏曆1751年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130章,矮人國的故事第550章,勸說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902章,我們奧斯曼帝國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舉制度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1750章,一直打到波羅的海去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1620章,遠方的來信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425章,關於軍隊的規劃第992章,炮轟倫敦第251章,選房第1628章,血洗巴黎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375章,太子選妃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1026章,被無視的威尼斯共和國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1839章,豐收的季節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1370章,大明人不能出事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285章,電與磁第1450章,要搞貿易和旅遊業第606章,稅收的作用第1283章,歡呼雀躍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957章,鼓勵生育和堅持移民第678章,我們是神的使者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011章,強中更有強中手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401章,轟動第885章,考成制度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1821章,有人彈劾是好事第11章,唐老虎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413章,述職第27章,秦志河的邀請第323章,生意火爆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380章,遭遇倭寇第476章,忠誠和榮譽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527章,一本萬利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34章,黃金洲第681章,歐洲人?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549章,索圖的野心第2232章,這纔是炎黃子孫該有的生活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496章,炮擊第3章,母親王氏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