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雲集天下名醫

關注公衆號:書粉基地,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京城回春堂的錢回是整個京城都赫赫有名的大夫,醫術精湛,再加上有一個醫者仁心,收取的診費也好,賣的藥也好,價格比起其他人更低一些,所以前來看病的人非常多,每天回春堂的門口都排起了長龍。

“你這是感冒風寒,沒什麼大礙,回去之後多喝熱水,出身汗就沒事了。”

錢回正在給人看病,他的小徒弟張景急匆匆的走了過來,小聲的說道:“師傅,當朝戶部劉侍郎派人來請您去他府上一趟。”

“劉侍郎?”

錢回一聽,微微仔細一想,立即就知道是誰了,戶部劉侍郎自然是現在弘治皇帝身邊的紅人,同時又是大名鼎鼎的高人子弟,更是號稱能夠點石成金的財神爺劉晉。

“你去準備下,馬上就過去。”

錢回立即對張景吩咐道。

明朝和以往歷朝歷代在看病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要是其它的朝代,京城的達官顯貴要是有病了,多半都會找太醫,因爲能夠冠以太醫之名的人,往往都是意味着醫術精湛,最精通醫術的人。

可是明朝不一樣,因爲明初朱元璋同志定下來的戶籍制度,這宮殿裡面的太醫,也是祖祖輩輩、子子孫孫相傳的。

爺爺給朱元璋當太醫,這兒子給朱棣當太醫,一直傳下來,傳到了現在。

按理來說,這祖祖輩輩相傳,這藝術應該是越來越精湛纔對,但事實相反,京城內的那些太醫,不僅僅醫術沒有祖先的厲害,甚至於很多時候僅僅只會對着醫書抓方,醫術連街頭巷尾的開醫館的都不如。

關於這一點,並不是亂說,明朝中後期開始,皇帝很多都是短命皇帝,三十幾歲就死掉,儘管,這其中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但太醫院的這些醫生醫術垃圾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鐵飯碗,導致了這些太醫大多數都是庸醫。

再加上行醫這個行業,特別是這中醫,它不僅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有着豐富的從醫經驗,才能夠慢慢的成爲一名合格的中醫。

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鐵飯碗,再加上太醫院有着諸多嚴格的規定,你指望他們能夠有多少經驗?

他們一輩子看過的病人甚至於都不如錢回十天半個月看的病人多,根本就談不上什麼經驗可言。

所以在京城,達官顯貴都不會去請什麼太醫,都是去請京城大大小小醫館裡面的大夫,這些大夫反而醫術更加精湛,更加可靠。

這也是導致了一個現象的出現,那就是太醫院的太醫除了祖上傳下來的鐵飯碗之外,就很少有額外的收入了。

本來給達官顯貴看病,那絕對是肥差啊。

達官顯貴隨隨便便一個打賞那也比起看一百個、一千個普通病人賺的錢多啊,這可是極爲重要的一筆收入。

太醫院的太醫沒有這筆收入,自然而然就會想着從其它方面增加自己的收入,比如倒賣各地進貢、採購上來的名貴藥材,別的不說,單單是朝鮮這邊每年進貢的人蔘,隨便倒賣一支出來都是大數字。

此外,這些太醫也極其容易被人收買,明朝幾個皇帝死的不明不白,這裡面太醫就難逃干係,極有可能就是被人收買了。

像歷史上的朱厚照同學,他三十出頭的年紀,僅僅只是一次落水就這樣死了,你覺得這正常嗎?

老朱同志起初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是很不錯的,但是這太醫制度就害的自己子孫後代不淺,明朝中後期,朝局動盪,跟皇帝短命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後世蟎清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更加長命,明朝皇帝,三十、四十歲的一大把,蟎清的皇帝六十、七十的都不少,甚至於乾隆還活到了八十九歲。

這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蟎清的太醫都是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的名醫,有着極其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醫術,另外一個就是西方殖民者來到了東方,帶來了很多西方的藥物和西醫。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蟎清皇帝的祖先非常有遠見的制定了從飲食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些制度,比如吃東西,縱然是再喜歡吃的東西也不能超過三口,每一餐吃的量有着嚴格的限制和規定。

再比如那個方面,蟎清的皇帝都是翻牌子,還有着時間限制,一般十幾分鐘的時間一過,太監就會說時間到了,然後就將人給擡走。

這就避免了這些皇帝過度縱情享樂,而明朝的皇帝在這方面卻是沒有限制,很多皇帝其實都是縱樂過度,像歷史上的朱厚照,沒有子嗣跟這方面有很大關係。

當然了,祖宗家法雖然嚴,可是到了後面的時候,大家就未必遵守了。

清後期的皇帝,爲了躲避祖宗家法,所以都喜歡躲在圓明園當中,這也導致了到了中後期,這皇帝的壽命也是大大縮減,但也要比明朝的好很多。

由此可見,一項制度對後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執政者在制定一些制度的時候,往往就需要長遠的眼光,否則就會給整個國家、民族,子孫後代帶來災難。

(咳咳,扯遠了~有感而發,歷史會見證一切,比如現在有些所謂的磚家叫獸鼓吹開放移民,這絕對是禍國殃民的無腦之策。)

錢迴帶着自己的徒弟張景急匆匆的來到劉府,在下人的帶領下來到了一處偏廳,到了這裡才發現,赫然有很多的人在這裡,而且很多都還是京城這裡的同行。

“錢大夫~”

有人看到了錢回,也是連忙笑着打招呼。

“李大夫~”

“張大夫~”

“宋大夫~”

錢回也是笑着和大家一一回禮,大夫雖然是看病的,但因爲要看醫書,其實也算是半個讀書人,自古以來也都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

“李大夫,這劉侍郎家是出什麼大事了,竟然將大家都叫來了,這很多人以前都沒有見過,難道是從其它地方過來的名醫?”

錢回來到相熟的李通身邊,小聲的問道。

“我也不知道啊,我們來了之後,他們只是招呼我們喝茶,也沒有說讓我們看病什麼的。”

“此外,這些都是來自各地的名醫,有來自天津的,還有來自山西、山東的,甚至於連來自江南、湖廣的,都被劉侍郎派人花重金請到了京城這裡。”

李通也是小聲的回道。

來的都是大名鼎鼎的名醫,很多人的名字甚至於在整個大明都赫赫有名。

“這…看來應該是有什麼疑難雜症。”

錢回聽完,也是小聲的說道。

“誰也不知道,但興師動衆的將大家請來,想必應該是有什麼事情的。”

李通也是小聲的點點頭回道。

就在衆人等的有些不耐煩的時候,劉晉滿臉笑容的走了過來。

這讓李通、錢回等人又一頭霧水,這劉晉到底是什麼意思啊,將大家請過來,這明顯是有什麼事情,可是你這臉上掛着笑容,又是什麼鬼?

“各位大夫,實在是不好意思,剛剛有點事耽誤了,讓大家久等了。”

劉晉看了看在場的這些大夫,一個個至少三四十歲,有些甚至於都已經五六十歲了,很顯然,在中醫這個行業,想要成爲名醫,那必須要有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才行。

“劉侍郎客氣了~”

衆人連忙齊聲的回道。

給達官顯貴看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的好這賞銀肯定不少,這要是看的不好,搞不好連命都會丟掉,所以當大夫的,在給達官顯貴看病的是非常小心謹慎的,即便是說話用詞都要極其小心謹慎,有時候一句話都要迂迴曲折,你沒點文化和閱歷你都聽不懂,聽不出其中的深意。

“各位大夫都是來自我大明各地的神醫,醫術精湛,經驗豐富。”

“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其實也是有一件大事想要和大家相商,希望大家能夠給以支持和幫助。”

劉晉笑了笑,然後想了想說道。

將這些人請過來,自然不是要看病的,而是爲了劉晉一直以來都想建立的醫學院。

傳統的中醫並不是不行,但它的傳承並不容易,雖然有諸多的醫書傳世,但中醫在確診病人的時候,所依靠的手段也比較有限。

此外,中醫往往都是依靠內服,在外科手術方面相對比較落後,很多依靠手術能夠輕鬆解決的疾病,中醫往往都沒有任何的辦法。

像闌尾炎這樣的疾病,在後世,這個手術就沒事了,可是中醫卻沒有任何的辦法,具有很大侷限性。

建立醫學院,不僅僅是爲了傳承醫術,研究外科手術之類的,更重要的是醫學的發展,同樣可以促進科技的發展。

比如化學、生命學、醫藥學等等的發展,這些和醫學都是密不可分的,此外各種各樣醫學儀器之類的也和這是密不可分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代醫術條件有限,早點建立醫學院,也是爲了自己着想,那天要是自己有點小病什麼之類的,也能夠更好的治療。

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490章,石見銀礦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951章,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721章,迅速風靡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774章,西洋聯合商行獻寶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507章,激動的倭王第1215章,暴殄天物第62章,蜂窩煤的使用方法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251章,選房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1135章,漲、漲、漲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1035章,接連打擊第1228章,商討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631章,各產業年底總結(下)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431章,人頭滾滾第2010章,榮歸故里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839章,四方雲聚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372章,對道路的思索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2020章,這是一顆定時炸彈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2155章,拿出1000萬兩銀子出來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794章,融合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41章,琳琅滿目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1892章,海陸聯合打擊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969章,大招工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509章,申飭倭國第238章,我們也來建港口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2188章,時代的縮影2第1702章,新任香港總督第1321章,封城抓人第169章,董小山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836章,新的科舉考試第846章,寸步難行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161章,羨慕嫉妒恨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1114章,歐洲新局勢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504章,偷襲聖多美島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769章,朱厚照是穿越者?第1764章,張懋的叮囑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2058章,以後都必須去地方歷練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465章,老劉,佩服~第2186章,春運時節
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490章,石見銀礦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951章,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721章,迅速風靡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第2221章,糧食安全問題第774章,西洋聯合商行獻寶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507章,激動的倭王第1215章,暴殄天物第62章,蜂窩煤的使用方法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251章,選房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1135章,漲、漲、漲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1035章,接連打擊第1228章,商討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631章,各產業年底總結(下)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574章,天竺和周圍的世界第431章,人頭滾滾第2010章,榮歸故里第728章,大明遊記天津篇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839章,四方雲聚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1980章,彭氏木業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372章,對道路的思索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2040章,南洋公主長大了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2020章,這是一顆定時炸彈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2155章,拿出1000萬兩銀子出來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794章,融合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41章,琳琅滿目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1892章,海陸聯合打擊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90章,海魚帶來的震撼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969章,大招工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509章,申飭倭國第238章,我們也來建港口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2188章,時代的縮影2第1702章,新任香港總督第1321章,封城抓人第169章,董小山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836章,新的科舉考試第846章,寸步難行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161章,羨慕嫉妒恨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1114章,歐洲新局勢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504章,偷襲聖多美島第379章,不同出身的人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769章,朱厚照是穿越者?第1764章,張懋的叮囑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2058章,以後都必須去地方歷練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465章,老劉,佩服~第2186章,春運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