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 章 問策(三)

馮雲山直接霸道地朗聲道:“衆愛卿誰有不願遵從朕的旨意,現在可以提出來,朕給你重新安排職位,大不了朕再重新任命巡撫,或者從七位特區的知府中直接提升一位便是。”說完,馮雲山轉頭朝四周望了望,衆人均縮回腦袋,開玩笑,皇帝已經有些發火了,誰敢觸這個黴頭?除非真的不想幹了。

可在場的這些,特別是滿清降臣,用馮雲山的話來說,管他是出於想爲百姓做事、實現自我價值,還是貪圖名利甚至升官發財,反正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都有一點,就是想在馮雲山手下當官,並且還想當大官。否則也不會冒着損害名聲的危害歸順帝國。單憑這點,馮雲山便可以讓他們做任何事情。何況今天召見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馮雲山仔細分析對比過的,應該來說,大部分都是爲民爲國之人。

只聽衆人被馮雲山的話嚇了一大跳,連續地噗通幾聲,紛紛跪倒在地上,參差不齊地喊道:“陛下息怒,臣等之罪!微臣自然遵從陛下旨意,全力發動和鼓勵商賈鄉紳建設工廠,引進西洋機器,興辦實業。”

見衆人如此,馮雲山這才大喜道:“如此大善!衆愛卿平身!興辦工廠一事,朕自有安排,衆愛卿只需保證治下與帝國一致,爲興辦實業之途保駕護航即可。其實,朕也不是怪罪袁愛卿和毛愛卿等,朕知道你等也是爲帝國考慮。其實朕早已經考慮過一個問題,今日便與衆人探討一番。”馮雲山頓了頓,“衆愛卿可知爲何自秦以後,歷朝歷代都只能存在二百餘年,過了這一時間,便必定會發生農民起義,結束王朝統治?”

見衆人面面相覷,馮雲山直接自問自答地道:“土地兼併!朕以爲,除了外敵入侵之外,歷朝歷代的江山更替,都是土地兼併所引起。而歷代的王朝,因外敵入侵引起滅亡的,也大部分是因爲境內叛亂連連,統治不穩,歸結到底,還是土地兼併所引起。”

“朕對自秦以來的各王朝進行了分析統計,發現一個規律:每個朝代興起的初期,一般都是戰亂初定,王朝的開國之君比較賢明,加上治下的百姓人口少,各土地荒蕪,便會向流民、平民分配土地,形成一個龐大的自耕農羣體,通過對這些自耕農階層收取賦稅,國家日益強大。同時,由於朝代中前期國君賢良,朝廷開支少,百姓負擔輕,使得百姓日子過得不錯,導致人口數量大量增加。比如李唐,建立初期人口1500萬,到唐太宗貞觀年間增加到1900萬,再到唐中宗神龍年間增加到3000萬,最後到唐玄宗天寶年間達到5300萬。再如朱明一朝,初年人口5000多萬,到了明朝中後期達到1.5億。正因爲這樣的大量人口的增加,導致土地不斷被增多的人口分薄,使得人均土地出產不斷減少。但是朝廷官府的開支逐漸增加,造成農民負擔增加,最終導致大批自耕農的破產。衆愛卿應該也知道,百姓只要一破產,手中唯一值錢的便是土地,將自家的田產出售來度過難關,從一名自耕農淪爲佃戶、租種地主的土地。非但如此,比如明代,不但破產農民出售土地給地主,不破產的農民也會將自家土地掛靠在官僚鄉紳或是有功名出身的擁有免稅特權的人名下,變成實際上的租戶。而租種田地,租糧是非常昂貴,甚至達到一半收成,這樣一來,一旦天災或者變故,便會有大量租戶無法填報肚子,淪爲四處搶糧的流民,從而促使農民起義。”

“當然,在朕看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形歷朝歷代都有發生。土地兼併或許不會很快很直接地導致農民起義,但土地兼併後一碰到天災或者外部的戰亂,必然會導致龐大流民羣的形成,進而便隨時會爆發農民起義。而滿清一朝,特別是近幾十年,各地民變大大小小數百上千起,叛亂不斷,即便不滅亡在朕的手中,也會覆滅在別人手中。原因無他,土地兼併太過嚴重。加上如今整個華夏的人口有四億之多,若是土地仍舊讓之保持現狀甚至繼續兼併下去,朕的江山,只怕也長不了!”

馮雲山一口氣將自己對土地兼併的擔憂說了出來,看着衆人。

湖北巡撫劉長佑一直掌管農業部,加上曾在桂林治理過一段時間,對土地兼併深有體會,當下出列奏道:“陛下所說的土地兼併,揭破了歷代王朝更替的最爲重要根源!歷朝自耕農的社會架構,最大的財富,便是土地!天下熙熙攘攘,皆爲利來,而土地便是其中最爲重要的財富。但凡有些銀兩的,總是想辦法去換取良田。包括朝廷的官員,能引起大面積腐敗的最大誘因,也是兼併土地。縣令想貪幾百上千畝,知府道臺想貪幾千畝,到了巡撫總督大學士,便想貪幾萬畝十萬畝,而親王等,甚至數十萬畝,這世上再多的土地也滿足不了貪念。必須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否則,我中華帝國也會走前明前清的老路。”

也只有作爲馮雲山的心腹的劉長佑這樣的帝國老人,纔敢說出這樣的話。

直隸巡撫周勝坤直截了當地道:“陛下,如今天下已定,乾脆將原本的滿清地方官員和鄉紳全部抓起來,將他們的田產全部充公收繳帝國國庫,陛下再拿出來分給那些無田的百姓,既解決了土地兼併問題,又獲得民心。”

周勝坤的話,讓旁邊的衆人均倒吸一口冷氣,還別說,如今討虜軍已經掌握了天下,若是要這樣做,雖然難度和阻力很大,但並非不可能。

幾個滿清降臣均面色大變,眼巴巴地看着馮雲山。他們也是周勝坤所說的滿清地方官的一員,若帝國真的這樣做,即便放過他們,他們也不好再爲官,沒那個臉面了。

劉長佑臉面阻止道:“萬萬不可!陛下,如今帝國新定,百事待新,一切都還沒十分穩定。何況滿清並未徹底滅亡,遼東一地還有勢力,各地也有少量殘餘。這些歸順帝國的地方官員和團練,深扎地方,勢力強大,還是以緩和之法徐徐圖之,萬不可強行沒收,逼其與帝國決裂。”

江蘇巡撫李鴻章第一次開口了:“陛下,微臣也以爲,萬萬不可對地方鄉紳和官員出手。陛下先前已發佈告示,廣大鄉紳官吏順應號召,歸順帝國,如今地方鄉紳機滿清官員雖都歸順帝國,但帝國根基未牢,斷不能出爾反爾,引起變動。再者,陛下,土地兼併之舉,總有方法,雖不能徹底解決,但總歸能減緩影響。”

見馮雲山點點頭,李鴻章繼續說道:“微臣以爲,大力引進和發展西洋工業,一方面能引導無地的佃戶等百姓分流出多餘的勞力前往工場作坊,這樣便能減輕無地缺地的矛盾;同時,若是有錢的富戶、鄉紳將銀子流入新興的工場作坊,便能減少對土地的親睞,進一步從源頭上減少土地兼併的程度。”

第385章 武昌大捷讓咸豐欣喜若狂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1197章 你們還不知道現在有兩個沙皇嗎986章 林肯的應對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第545章 激戰江北大營第1185章 限免不取章節名第363章 討虜軍的攻勢826章 南洋新城——雞籠坡(上)第1154章 重大消息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三十一章 大獲全勝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第621 章 袁甲三與張樂行第1267章 理論家羅澤南的反對第185章 對於武器,買買買867章 兩個總統798章 暹羅王艱難的抉擇802章 佔領古晉953章 逃婚的公主第437章 俘獲“密西西比”號巡洋艦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第九十七章 發戰爭的橫財805章 布洛克授首第496章 聖王的大喜事第十三章 戰黃沙河第1246章 克里米亞調解第446章 肅順求洋人出兵第五章 圍困全州第545章 激戰江北大營第四十一章 繳獲頗豐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434章 俘虜佩裡第330章 北伐軍被包圍765章 出兵朝鮮第474章 李鴻章走黴運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1089章 可怕的華人特種軍隊第1148章 亞丁港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1306章 鐵路超過一萬八千公里881章 供銷社和代銷店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758章 反腐812章 請求停戰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358章 意見分歧726 章 劉永福參軍第348章 大清亂如麻第1247章 兩個沙俄政府爭相談判985章 南北內戰爆發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678章 洪災來臨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第四章 宿命之地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1065章 法國皇帝的爲難第583章 咸豐吐血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452章 天京城內風雲涌動877章 鐵路建設995章 馬納薩斯戰役(下)(感謝鬼狐毒士的打賞)第678章 洪災來臨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第138章 奉獻17億元(求支持)第1260章 鋼鐵行業要兩化和五定第304章 陷入絕境的石富貴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878章 馬路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619 章 飢也得擇食第378章 建立駐美領事館第649章 叛徒張大光第二十六章 連克兩縣(下)946章 德比伯爵的屈辱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239章 計劃攻打湘軍老巢第1347章 法愛西工人國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1030章 徐胡記船隊和普利茅廁港(求訂閱)889章 逆天改命的明治第四十九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上)第六十六章 新擴三軍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690 章 變革(一)(致謝諸神成爲掌門!)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
第385章 武昌大捷讓咸豐欣喜若狂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1197章 你們還不知道現在有兩個沙皇嗎986章 林肯的應對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第545章 激戰江北大營第1185章 限免不取章節名第363章 討虜軍的攻勢826章 南洋新城——雞籠坡(上)第1154章 重大消息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三十一章 大獲全勝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第621 章 袁甲三與張樂行第1267章 理論家羅澤南的反對第185章 對於武器,買買買867章 兩個總統798章 暹羅王艱難的抉擇802章 佔領古晉953章 逃婚的公主第437章 俘獲“密西西比”號巡洋艦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第九十七章 發戰爭的橫財805章 布洛克授首第496章 聖王的大喜事第十三章 戰黃沙河第1246章 克里米亞調解第446章 肅順求洋人出兵第五章 圍困全州第545章 激戰江北大營第四十一章 繳獲頗豐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434章 俘虜佩裡第330章 北伐軍被包圍765章 出兵朝鮮第474章 李鴻章走黴運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1089章 可怕的華人特種軍隊第1148章 亞丁港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1306章 鐵路超過一萬八千公里881章 供銷社和代銷店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758章 反腐812章 請求停戰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358章 意見分歧726 章 劉永福參軍第348章 大清亂如麻第1247章 兩個沙俄政府爭相談判985章 南北內戰爆發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678章 洪災來臨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第四章 宿命之地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1065章 法國皇帝的爲難第583章 咸豐吐血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452章 天京城內風雲涌動877章 鐵路建設995章 馬納薩斯戰役(下)(感謝鬼狐毒士的打賞)第678章 洪災來臨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第138章 奉獻17億元(求支持)第1260章 鋼鐵行業要兩化和五定第304章 陷入絕境的石富貴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878章 馬路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619 章 飢也得擇食第378章 建立駐美領事館第649章 叛徒張大光第二十六章 連克兩縣(下)946章 德比伯爵的屈辱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239章 計劃攻打湘軍老巢第1347章 法愛西工人國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1030章 徐胡記船隊和普利茅廁港(求訂閱)889章 逆天改命的明治第四十九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上)第六十六章 新擴三軍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690 章 變革(一)(致謝諸神成爲掌門!)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